中圖分類號:S965.215文獻標志碼:A
匙吻鱘(Polyodonspathula)屬鱘形目(Acpenser-iformes)、匙吻鱘科(Polyodontidae)、匙吻鱘屬(Polyodon),原產于美國,是一種古老的大型淡水經濟魚類[1-2]。匙吻鱘肉質鮮美、無肌間刺,吻部富含膠原蛋白,營養豐富,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3],且其幼魚可作為名貴的觀賞魚。匙吻鱘適應溫度范圍廣,在中國南北地區都能生活,可在水溫
的環境生存,也可在水溫 32% 以上的池塘正常生長[4]。自中國于1988年引進開始,匙吻鱘養殖已成為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型養殖產業,在漁業生產中已占有一定地位[5]。目前,有關對匙吻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營養成分分析[6-7]、人工養殖[8-10]、胚胎發育[11-12]、食性分析[13]、人工繁殖[14-15]、生物學觀察[16]等,但關于匙吻鱘在北方池塘生長特性的研究還未被報道。本次實驗對北方地區池塘養殖匙吻鱘的生長特性進行研究,旨在為后續在北方地區養殖匙吻鱘的生產實踐提供指導。
1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實驗用匙吻鱘為春片,平均體質量 468.8g 尾,2024年5月末從遼寧省引進,共計1000尾。實驗地點在實驗站東豐綜合試驗基地,實驗時間從2024年5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
1.2 方法
實驗站東豐綜合試驗基地用于養殖匙吻鱘的池塘面積為5畝(
),池深 3.5m ,底泥約 20cm ,配備1臺 2.2kW 增氧機,養殖用水來自那丹伯水庫。實驗期間水溫
,溶解氧
值7.8\~8.3。放養密度為250尾/畝,投喂遼寧紅運來鴨嘴鱘配合飼料(粒徑 3.0mm ,粗蛋白 41% ,粗脂肪 10% ),每天4:00和19:30投喂,日投喂量約為匙吻鱘體質量的1.5% 。實驗期間每 20d 測定1次魚的體長、體質量,每次隨機測量30尾,共測量7次。
1.3數據處理
用Excel和SPSS軟件對測量數據進行處理。各項參數及其計算公式如下:
體長與體質量的相關關系為
體長生長曲線方程為 L=a+b t 體質量生長曲線方程為
瞬時生長率
日均增重量 Wz=(W2-W1)/(t2-t1)"日均增長量
相對增長率
肥滿度系數
飼料系數 
式中,W1,W2分別為時間
時的體質量(g);
分別為時間
時的體長( icm ;
分別為時間
時的體質量(g)/體長( cm ; W 為體質量(g); L 為體長 Φ(cm) :
為總投餌量(g);
為常數;
為日均增長量( cm/d );
為日均增重量(g/d) 。
2 結果與分析
2.1池塘養殖匙吻鱘的生長特性
匙吻鱘的體長、體質量、瞬時生長率、相對增長率、肥滿度系數、飼料系數等生長特征數據如表1所示,實驗結束時,1齡+匙吻鱘平均體長 69.6cm ,平均體質量 1830g 。實驗期間肥滿度系數整體呈下降趨勢。

2.2 生長式型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匙吻鱘的體長呈線性生長,生長方程為
。
其體質量呈指數生長,生長方程為 W=1E-
。體質量與體長呈冪函數關系,方程為
5,
。



3討論
通常在測定魚類生長情況時,選用體長測量值而不是全長或尾長[17],這是因為尾部在魚體上占的比例較小,而其長度又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本次實驗采用體長與體質量指標研究鱘魚的生長特性。
放養密度是幼魚生長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一般隨著放養密度的增加,幼魚的活動空間就會相對減少,水中的溶解氧會逐漸降低,氨氮、有機物等污染物會隨之增多,這些因放養密度而產生的效應都會影響幼魚的生長速度[18]。也有研究證明,當魚類的放養密度過大時,就容易增加魚體的機械摩擦損傷,放養密度過低卻又不利于搶食[19]。該實驗結束時,
齡匙吻鱘平均體長 69.6cm ,平均體質量 1830g ,其體質量較有研究表明的2齡匙吻鱘體重可達 2.0kg/ 尾~3.0kg/ 尾[20低。趙憲鈞21建議匙吻鱘單養時,個體重 1kg 的魚種放養密度為80尾/畝\~100尾/畝,個體重 2kg~3kg 時,魚種放養密度為40尾/畝\~50尾/畝。本次實驗結束時放養密度仍為250尾/畝,密度相對較大,這可能是匙吻鱘生長較慢的原因之一,后續可分塘養殖,降低放養密度,促進其生長。
魚類的體重和體長是用于判斷養殖效果的兩個重要生物學特征參數,兩者關系一般用冪函數方程
表示[22],方程中的指數 b 反映了魚類在不同發育階段的不均衡性,這種不均衡性是由于魚類體長、體質量的不均勻增長導致的[23]。因此,指數 b 可以用來判斷魚類是否為等速生長狀態。當指數b 接近或等于3時,為等速生長狀態,大于3或小于3時為異速生長狀態[24]。該研究中,池塘養殖匙吻鱘體質量與體長冪函數關系方程為
b 值小于3,屬于異速生長類型,這與樂韻[25]等對寧波池塘養殖匙吻鱘 b=2.361"8"、長脂擬(Pseud-obagrus adiposalis )
、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大鰭蠖(Hemibagrus macropterus)b=2.638等淡水魚類的生長特點相似[26-28]
肥滿度在魚類生長發育中可以作為反映魚類生存環境和生長狀況的指標[29-30],其變化受溫度的影響較大,一般在適宜水溫范圍內魚類生長良好,其肥滿度升高;超出適宜水溫范圍后,其肥滿度降低[31-33]。該實驗結果顯示,6月匙吻鱘肥滿度較7-9月高。匙吻鱘生存適宜水溫范圍
,最適生長水溫
。7-9月水溫過高可能是匙吻鱘肥滿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CARLSONDM,BONISLAWSKYPS.The paddlefish(Polyodon Spathula)fisheries of the midwestern UnitedStates[J].Fisheries,1981,6(2):17-27.
[2]KROLLKJ,VANEENENNAAMJP,DOROSHOVSI,etal.Effect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formulated diets ongrowth and survival of larval paddlefish[J].Transactions oftheAmericanFisheriesSociety,1992,121(4):538-543.
[3]劉家壽,余志堂.美國的匙吻鱘及其漁業[J].水生生物學報,1990(1):75-83.
[4]于朝敏.匙吻鱘綠色健康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9(13) :38-40.
[5]張雯,張再英,張玉明.我國匙吻鱘養殖產業現狀及對策分析[J].江西水產科技,2021(4): 
[6]陳靜,梁銀鈺,黃道明,等.不同生長階段匙吻鱘肌肉成分的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08,29(5):65-68.
[7]沈碩,周繼成,趙思明,等.匙吻鱘的營養成分及肌肉營養評價[J].營養學報,2009,31(3):295-297.
[8]張鵬,張在勤,丁相明,等.水庫網箱匙吻鱘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08(4):49.
[9]薛文禮,聶文強,連慶安,等.安康地區匙吻鱘池塘精養試驗[J].畜牧獸醫雜志,2017,36(5): 8-10+15 元
[10]王文彬.匙吻鱘塘庫高效健康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20(20):57-60.
[11]楊華蓮,何川,馬立鳴,等.匙吻鱘受精卵胚胎發育的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4):1489-1494.
[12]黃洪貴,胡振禧,林學文,等.匙吻鱘胚胎與胚后發育的觀察[J].福建農業學報,2009,24(6):556-561.
[13]李學梅,朱永久,楊德國,等.池塘養殖匙吻鱘與鳙胃腸道餌料生物的比較[J].水生生物學報,2013,37(6):1028-1035.
[14]馬立鳴,張黎,楊華蓮,等.北京地區匙吻鱘人工繁殖技術[J].中國水產,2017(5):102-103.
[15]鄒作宇,楊潔,董宏偉,等.匙吻鱘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的初步概況[J].黑龍江水產,2020,39(3):22-26.
[16]劉建虎,陳昌齊,刁曉明,等.匙吻鱘攝食器官數量性狀胚后發育研究[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1998(4):288-293.
[17]華元渝,阮景榮.魚類的重量一身體維數關系的研究[J].水生生物學集刊,1983,7(1):45-61.
[18]鄧國成,謝剛,胡隱昌,等.池養倒刺鈀仔幼魚生長特性的初步研究[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5,20(3):254-256.
[19]冷希照,曹德福,田希文,等.網箱養殖俄羅斯鱘商品魚試驗[J].淡水漁業,1999,29(4):44-45.
[20]李繪兵,柳宗元,付福亮.匙吻鱘的人工繁殖和魚苗培育技術初探[J].漁業致富指南,2022(2):55-59.
[21]趙憲鈞.匙吻鱘養殖技術[J].河南水產,2008(2):13-14.
[22]黃真理,常劍波.魚類體長與體重關系中的分形特征[J].水生生物學報,1999,23(4):330-336
[23]李星頡,陳賽斌.魚類生長的數學描述[J].浙江水產學院學報,1983,2(1):29-39+4.
[24]FROESE R.Cube law,condition factor and weight-length relationship:History,meta-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006,22(4):241-253.
[25]樂韻,馮彬彬,徐勝威,等.池塘養殖匙吻鱘的生長特性[J].河北漁業,2022(12):14-16.
[26]尹邦一,代應貴,范家佑,等.長脂擬年齡與生長研究[J].水生態學雜志,2017,38(1):94-100.
[27]陳朋,馬燕武,謝春剛,等.博斯騰湖草魚生長特征的研究[J].淡水漁業,2016,46(4):38-43.[J].淡水漁業,2011,41(4): 21-25+31
[29]區又君,柳琪,劉澤偉.3種笛鯛的含肉率、肥滿度、比肝重和肌肉營養成分的分析[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6,21(3):287-289.
[30]張建明,姜華,田甜,等.齊口裂腹魚苗種培育及其苗種生長特性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9,50(9):2102-2110.
[31]錢明星,石葉忠,高心明,等.池塘養殖馬口魚的生長特性[J].水產養殖,2022,43(9): 
[32]謝永德,施永海,張海明,等.菊黃東方鲀1齡幼魚生長特性[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3,33(6):9-13.
[33]徐浩然,張健,趙曉臨,等.流水池塘養殖哲羅魚的生長特性[J].水產學雜志,2016,29(1):8-11.
[34]熊邦喜,梅新海,戴澤貴.中國引進匙吻鱘20年的養殖現狀[C].全國水庫養魚技術問題與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2009:7-11.
[35]何金寶,劉遠豪,易.匙吻鱘研究概述及發展前景(上)[J].漁業致富指南,2009(22):54-56.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paddlefish cultured in ponds in northernregion
LIU Peng1,LI Lingxue1,PENG Sibo1,LIU Huiji1,ZHANG Dabiao2,XIAO Zhiguo1 (1.JilinFisheriesResechIstitute,Changchun3O33,JilinChin;2.JinFsheriesResearchIstuteExperimentalStation Changchun 130033,Jilin 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growthcharacteristicsofPolyodon spathula farmed innorthernpond,thegrowthand morphology parameters of this specie(about1 year old)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the average body length and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was 69.6cm and
The power function equation of body weight and body length was
5,
,and the power functionindex is less than 3,which indicated that thegrowth ofPolyodon spathula was allometricunder pond culture. Keywords:Polyodon spathula;pond culture;growth characteristics;northern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