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連接影像與文字,深入探討了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的青蓮寺和玉皇廟中的唐宋彩塑。作者不僅詳細描述了這些彩塑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特色,還將史料與碑刻記載結合,對部分彩塑的成像年代和塑像師的身份提出了獨到見解。書中圖片清晰精美,文字描述準確生動,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古剎之中,親身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
趙學梅
長期從事地方文化的發掘與整理。著有《陌上問桑》(榮獲2017年度中國最美的書)、《古樹蒼煙:山西晉城古樹考略欣賞》(榮獲中國平遙國際攝影獎)等。
《唐風宋雨—澤州國寶青蓮寺玉皇廟唐宋彩塑考析》
趙學梅攝·著/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4.6/528.00元
二十八宿彩塑的人體結構
這堂雕塑可以說是中國彩塑史上的一次革命。二十八宿殿表現的神也是真正的人,古代匠人摶擰泥巴注入自己的思想,通過外貌表現人的靈魂、性格、情緒。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立場、情感和功夫。塑像要講究動態,呈現給人的動態要合理,雕塑要講究肌肉的扎實感和來自人體肌肉的力量感。二十八宿彩塑是從一個角度塑造28個人體的動作,它們的形態沒有局限于解剖學的規范,而是根據具體的場合,把空間距離計算在內,進行了藝術夸張,在這堂塑像中對人體的骨骼肌、血脈、肌肉、筋骨做了細致的表達。通過加大腰部與大腿之間的傾斜度,以及向前微傾的軀干,使增高的人物處于似坐非坐、似蹲非蹲、時空交叉式的視覺感受之中。
二十八宿彩塑表達的物體力學、雕塑語言在情理之中,又在邏輯之外。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發現古代匠人的驚人之舉,他們把神的身體的各個部件通過運動的力量連接到另一個部件上?!独瓓W孔》是古希臘時期的雕塑名作,雕塑故事內容取材于希臘神話中特洛伊之戰的故事,因拉奧孔告誡特洛伊人勿將木馬拖人特洛伊,被希臘保護神派出的巨蛇咬死。該群像傳達出的人與神之間的悲劇性沖突,使它富有了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這堂塑像是公元前175年的作品,1506年在羅馬出土,它以高度的悲劇性激發人們的想象力。人對于自己和別人的不幸會產生三種情感:畏懼,恐懼,同情。我們二十八宿里的翼火蛇和這組像在藝術手法上有相似之處,但我們的主題是勇敢、富有力量、被贊美的英雄形象。一個是痛苦地微張著嘴;一個是勇敢地張著嘴,擒著蛇,調動全身的毛發系統、神經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在造型語言上既勻稱又有變化,既靜止又有動態,是對比層次的典范。武士翼火蛇一條臂舉起一條掙扎的蛇,他腿部的青筋暴出,似乎能感覺到血液的流動,腿肌用力,使大拇趾踐起,由于肌肉筋骨的運動而產生了牽扯,另一只腳的大拇趾就不由得下握。雕塑師不僅在雕塑形態,還研究人體肌的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肌多數附著于骨骼,故稱骨骼肌,因受軀體運動神經支配,所以青筋暴露,血脈流動。這是中國神話的傳統,遇到災難不是退縮而是征服,如愚公移山、羿射九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等。
古代雕塑師通過老人臉部的松弛干癟、年輕人的飽滿、女人的圓潤將臉部的肌肉和顴骨描述到了極致。
二十八宿彩塑的性格塑造
二十八宿彩塑嬉笑怒罵皆藝術,本是二十八塊泥巴,卻展示了人格和人情。這堂塑像最成功的地方是塑造了神的不同性格,諸如女性的陰柔、男性的陽剛、老人的慈祥、年輕人的帥氣、中年人的沉穩、動物的憨態與靈動。他們當中性格表現最有特點的包括漫不經心的氏土貉,欲言又止的斗木獬,聽力敏銳的箕水豹,爽朗樂觀的女土蝠,寧靜如水的壁水瘉,悠閑高貴的參水猿,怒發沖冠的亢金龍。
亢金龍情緒發作的一瞬間,這尊女神因發怒而飛動的頭發向上沖起,嘴巴蹶起,雙眼吊起,兩條眉毛豎起,圓形的大耳環大幅度晃動,隨著右手姿勢向左用力所造成的扭身,外衣帶起露出內衣。這些美麗動人的塑像雖是雕塑師模仿生活常態的瞬間雕塑成的,塑造的卻是人的思想的深刻之處。雕塑師把握住了生活中精彩的一怒,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人物的內心情感,提示了人物內心活動的復雜性,使這組作品意味迥異。愉悅時的傷感,優雅時的質樸,調侃時的坦誠,憤怒時的憐惜,酸辣苦甜都得到了高度提煉。雕塑師的確是用泥巴雕出神的深刻之處,從而把神人格化、把人神格化了。
1.女性的陰柔
二十八宿雕塑塑出了女性的陰柔。軫水蚓表達的情緒是帶著憂傷的揶揄之笑,無法說清她是傷感還是微笑。通常雕塑只能表現一種情緒,而軫水蚓卻表現了復雜的情緒,當你緊緊盯住軫水蚓的嘴角,嘴角微微翹起,你會發現她整個人活了,與你愉快地交流。當你看著她的眼晴試圖溝通時,兩條蹙起的眉毛會傳達一種憂傷的情緒。因為悲傷,美更豐富,因為美,悲傷更動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之所以出名,在于她那神秘的一笑,那么軫水蚓就是東方的蒙娜麗莎。壁水女神塑造的是一位青年女性,她頸部稍前傾,俯首下視,嘴角微翹,莊重寧靜的神情中露出了含蓄的微笑。她鼻直唇紅,體態婀娜,異常寧靜,衣褶繁復而飄動,真有一點不食人間煙火氣的風度。雖說她臉部殘破,但未失風采,仍然能觸動人的心靈。她是包含著各種潛能精神的神,顯得更加魅力四溢。牛金牛的表情拒人千里之外,顯出了皇母臨朝天下時慈善中不失威嚴之感。
2.男性的剛烈
男性的剛烈是這一堂神像的神來之筆。心月狐面向左側,張嘴高吼,怒目凸眼,頭發隨著轉身的力度向右飄動,上身及腿腳袒露于外,肌肉暴起,左手向左邊出擊,右手手指張開,左腿盤起,右腿前蹬,人物造型在寫實的基礎上加以夸張。柳土獐雕塑的價值體現在他借“馬踏匈奴”贊美英雄戰功,手里拎著一個被俘的敵人,這較之于西方直接以主人騎馬或立像雕塑來表現更富于浪漫的想象,是澤州古代匠人紀念碑式的“借喻法”,表現了武士雄健和無窮的內在力量。觜火猴、尾火虎、室火豬與翼火蛇具有同樣的男性武士性格,他們或怒、或嗔,都表現出了一種情緒,因情緒而帶動身上的披帛和綬帶夸張地飄起,使整座殿龐氣流風動。
3.年輕人的帥氣,中年人的沉穩
井木犴的自信表現在這位男神的紳士風度,他微微傾斜身體,抬起一條胳膊,顯出了他的堅定但不固執,忍讓但不軟弱,活潑但不輕浮,謹慎但不膽小,勇敢但不魯莽,自信但不自負,沉著但不寡斷。房日兔炯炯有神的眼神、飽滿的臉龐和時尚的胡子,較之于漢代雕塑的抽象更貼近生活中的情感以及自然形體的特征。它塑造的方式是通過對客觀形體結構的整理、推敲和概括,繼而以線、面、體的構成完成整體之塑造。危月燕這尊神像表達的重點在眼神上,眼神出奇地冷靜,表現出的是思考和沉穩。
4.老人的慈祥
胄土雉、畢月鳥、女土蝠三尊神像塑造的是老者形象。他們的臉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肌膚松弛,干癟下垂,長髯飄胸。他們很像是普城地區的鄉村老翁,生性快樂,天真達觀。胃土雉頭戴風帽,手撫臥在腿上的雉鳥,和藹善良。畢月鳥、胄土雉、女土蝠是三個神情高逸的老者,他們抬頭仰望蒼穹,給人一種懸虛感。
二十八宿彩塑的運動元素
二十八宿彩塑的運動元素體現出了三大美:一是瓔珞與頭飾的聲效感,二是發式與衣飾的飄動感,三是形體結構的運動感。這組作品群體的完整感利用人物的性格、性別、年齡差異及人物和動物的形體變化形成的不同趨向,給予人豐富的視覺變化感受,因此產生了整體氣勢上的運動旋律。這里有幾組像包含很有趣味的運動元素。
1.瓔珞與頭飾的聲效感
風姿綽約的婁金狗、壁水這兩尊像充分體現了瓔珞的聲效性。婁金狗塑造的是一個青年女性,發髻高挽,首飾豐富,脖子上戴著華麗的瓔珞和胸花,在卷袖馴狗的一瞬間露出了胳膊上戴著的條脫,因動怒使頭飾、瓔珞、條脫隨著全身的轉動似乎發出了一種聲音。
2.發式與衣飾的飄動感
柳土獐和觜火猴同為一身鎧甲,戰袍甩起形成了一股咄咄逼人的運動氣勢,增加了殿里邊的運動旋律。觜火猴動作很大,使猴子緊緊按住頭上的帽子怕被風吹掉,細微之處的創作可讓千年后的人敬畏和感嘆。
3.形體結構的運動感
亢金龍彩塑動作的速度與尺度與觜火猴彩塑飛揚舞動、風馳電掣的藝術創作風格令人震撼,觜火猴彩塑對夸張手法的運用突出了人物的情態,也增強了二十八星宿塑像總體上的動的氣氛。二十八宿彩塑是非常生動的一堂塑像,它們沒有語言,但到處都是聲音,滿堂生動,有一種與你交流的意味感,有一種站起來的運動感,有一種呼之欲出的生動感。
有形有神、形神兼備的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殿,是一個充滿詩意和活力的大殿,是一個充滿了人的宇宙意味和生命情調的空間,是一個雉飛天空、獸跳房梁、龍蛇游蕩的靈動世界。我們看心月狐灑脫一瞬、參水猿驚鴻一瞥、亢金龍拂袖一揮,他們表現的是瞬間轉動的力量。我在這里能感受到揮動衣服時帶來的氣流,能聽到扭動腰身時的佩環聲、指馴動物時親昵的呵責聲,這是超然物外的生命靈動。曾記得,2005年陜西文物保護工作者在二十八宿殿翼火蛇的蛇頭上罩了一個黑塑料袋,我很納悶,問他為什么罩這個?他告訴我,每天從這尊像前走過,看著那條蛇總有一種瘳人的感覺。千年前的一塊泥巴竟然嚇到了千年后的文保工作者,它的真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可見它的藝術魅力。
靠北墻的四尊神像文武相間,動靜搭配。尾火虎眼睛炯炯有神,披帛繞身,冠帶飄舉,室火豬、心月狐同為一身鎧甲,顯得極具英雄氣概,戰袍的衣袖甩起,各種曲線的運動節律,半裸體的質感,凝成了一支狂放的交響曲。而井木犴與張月鹿則顯得溫文爾雅,安靜瀟灑,窗外吝嗇的一縷光線直射到張月鹿的臉上,使他在低調中成為四尊像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