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游戲憑借其對中國文化的創新演繹而風靡全球,游戲中的部分場景設計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和名勝。本書集結40 余位文化名家,以山西知名的29處古建為主線,通過“特別講述人”的傾情講述和對文化的深度挖掘,反映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力求打造一部山西官方文化推介的頂級作品。書中設置對話篇和啟示篇,深入探討游戲和文化的交融互動和發展前景。
《黑神話:悟空|遇見山西》
本書編寫組編著/新華出版社
2024.11/168.00元
這里不僅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歷史跨越最久遠、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唐宋祠廟式古典園林,更是唯一集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精華于一體的建筑群。
漫步在晉祠內,我深深被這里豐富的文化遺存所吸引。抬頭望去,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等古建筑錯落有致,總共有98座,每一座都散發著歷史的韻味。而那些彩塑、鐵質文物、壁畫更是讓我目不暇接,特別是那些楹聯匾額和碑碣石刻,每一處都像是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我是講解員,同事開玩笑說我是明星講解員。曾經扎著馬尾辮蹦蹦跳跳地接難老泉水喝的小姑娘怎么也不會想到,她會成為這里的“代言人”。
游戲《黑神話:悟空》讓山西出圈,作為山西人不禁感慨,我的家鄉終于不再是因為煤炭、面食、陳醋出名了。
作為講解員,日常工作就是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我想,我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早年的種子,幫我解開迷茫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晉祠人,爺爺、爸爸、叔叔都曾是晉祠的工作人員。
小時候,我眼中的普祠是高高的一道院墻。春天采花,夏天捉蜻蜓,秋天撿銀杏葉,冬天在厚厚的雪地里打滾兒。這是印象中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我想,熱愛是根植在血液里的。每一個在晉祠長大的小朋友每年都盼著六月十五難老河會、七月初二晉祠廟會快點來,有聽不夠的晉劇、數不盡的美食,還有鬧不完的紅火,舞龍舞獅、背鐵棍、普陽三三叉等民俗表演怎么都看不膩。
大學畢業后,我經過了一段很迷茫的時期,恰巧遇到了文物局講解員招聘,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踏入了博物館行業。慢慢地,我發現,每座建筑、每株古樹、每尊塑像都在講述一段故事,相比之下,我們如此渺小。我想,第一次來到這里的年輕人也是這樣的感受吧。而我也從最初的背誦講解詞到泡圖書館查資料、看論文,巴不得連每一塊磚是哪年鋪上去的也要搞清楚。
記得剛工作沒多久,被游客問到一副看似不起眼的楹聯上寫的是什么內容,答不上來的我頓時面紅耳赤,當天便下定決心要做到“見匾會讀,遇聯能解”。如今,我已經可以熟練地面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游客,因為有了他們,我才得以飛速進步。
長大后驀然回首,原來你是這樣的晉祠
“我想,今天大家來到晉祠,或許是因為這里有歷經六朝的古建,或許是因為這里有三千年壽命的古樹,又或許是被梅蘭芳先生筆下‘一顰一笑,似訴生平’的彩塑所吸引。”這段話今年成為了我講解途中的一段串詞,每當講到這里,游客總頻頻點頭,似乎看懂了我驕傲的樣子源于何處。
我站在太原市西南的懸甕山麓,眼前這片占地178畝的文物保護核心區就是我心心念念的晉祠。
這里不僅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歷史跨越最久遠、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唐宋祠廟式古典園林,更是唯一集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精華于一體的建筑群。
漫步在晉祠內,我深深被這里豐富的文化遺存所吸引。抬頭望去,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等古建筑錯落有致,總共有98座,每一座都散發著歷史的韻味。而那些彩塑、鐵質文物、壁畫更是讓我目不暇接,特別是那些楹聯匾額和碑碣石刻,每一處都像是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這里還有40982件館藏文物和122株古樹名木,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樹就有29株,真是讓人嘆為觀止。我仿佛能感受到這些古樹歷經千年風雨滄桑卻依然屹立不倒的堅韌精神。
更讓我感動的是,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元好問等歷史上的名人墨客都曾在這里留下過他們的詩詞歌賦,總共有480余首。每當我讀到這些詩句,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普祠的深深贊美和敬仰。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了紀念西周武王之子叔虞而建的。根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的記載,我能想象到一千五百年前普祠的模樣。它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發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擴展于明清,就像一部記載著三晉歷史的“線裝書”,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如今,晉祠已經成為一處古老厚重、美麗迷人的風景名勝區。每次來到這里,我都能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仿佛每一次的到訪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當我得知普祠入選“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消息時,更是為它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走在這處文化遺產的深處,我被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一一圣母殿深深吸引。它的宏偉與精致讓我深刻感受到宋代建筑的獨特魅力。還有那座我國現存唯一的十字形古橋——魚沼飛梁,它的獨特設計與精湛工藝讓我對古人的智慧與技藝充滿了敬意。更不用說那座穩如大殿、巧似涼亭的金代建筑獻殿了,它簡直就是建筑史上的瑰寶,無論來多少次都讓我為之驚嘆。
而宋代彩塑的杰出代表一一侍女像更是讓我一次次駐足。這些侍女彩塑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宋代宮廷人物的造像,更是藝術高超的罕見精品。我敢說,這些侍女像絕對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偉大的雕塑藝術作品之一,它們在中國雕塑史和美術史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這里有三千年的周柏,它們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有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它的清澈與活力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有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書的《晉祠之銘并序》碑,他的書法與文采讓我為之傾倒;還有武則天親自作序的唐刻80卷《華嚴經》石刻祖本,它們的歷史與藝術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每一處古建、每一件文物都讓我感受到這處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我仿佛在與歷史對話,與古人交流,這種體驗真的是太過珍貴,讓我久久不愿離去。
來晉祠取文化真經,就是這么“city”
受《黑神話:悟空》的影響,許多年輕游客對晉祠產生了興趣,使得晉祠的游客群體更加年輕化。年輕人的到來為普祠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更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游覽經歷,這讓晉祠越來越火。
最近在工作時,有很多游客問我:“《黑神話:悟空》有在這里取景嗎?是哪一座建筑呀?”我總會回答,游戲取景地均為佛教建筑群,而普祠是普國宗祠,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因此這里的古建筑并未出現在游戲中,而1961年的國產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和86版《西游記》都曾在晉祠取景。
但《黑神話:悟空》游戲中所展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普祠的歷史文化底蘊相契合,這讓游客在參觀普祠時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人們對普祠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晉祠借助《黑神話:悟空》的熱度,舉辦了一系列與游戲相關或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動。景區在部分古建前設立了標識牌,還原電視劇中的場景,為游客提供貼心的指引;推出“跟著西游游晉祠”活動,游客跟隨“唐僧師徒”在博物館里巡游、互動;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佩戴西游元素掛件,為游客提供沉浸式游園體驗。同時,在文昌宮設立通關文牒發放處,吸引引更多游客跟著悟空游山西。這些活動既豐富了游客的游覽體驗,又增加了景區的吸引力。
從事文博講解工作八年來,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潑天的富貴”,景區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在每個屬于文博人的工作日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微信步數暴增。但這種感受更多的是幸福,幸福于山西的文化底蘊被更多人認同,幸福于家鄉的路上有不同口音的朋友,幸福于講解員被更多的游客需要。
實際上,近年來,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成功舉辦了五屆“晉祠國風文化節”;晉祠古廟會也是當地一項盛大的民俗活動,200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晉祠歷史文化,自編、自導、自演《宋塑華裳》《晉祠十二時辰》《戲舞宋韻》等原創舞蹈;持續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常態化舉辦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地域特色,普祠博物館一直在推陳出新,讓古老的文化符號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