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曾確立過大大小小200多座都城,有的興盛千年,有的則曇花一現。為何中國歷史上會出現這么多的都城?歷朝歷代選擇都城的依據是什么?這與當時的歷史環境有何關聯?本書從時間到空間,從歷史到地理,以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成都為切入點,分析這十大古都的變遷,探尋中國建都條件的演變,以及中國歷史的內涵和走向。
隨唐長安城經過數次整修寫擴建,城市面積達 84 平方公里以朱雀大街為中軸線,有東、西二市,108坊,人口近100萬,盡顯盛唐氣象。據統計,唐長安城約相當于漢長安城的2.4倍,明西安城的9.7倍。
《中國古都四千年》
錦公子"著/新世界出版社
2023.3/168.00元
新羅、日本、西域各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流連于長安城他們組團來唐,甚至不惜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當時,長安城中的外國人約占城市人口的百分之五。這是一座極具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性大都市,代表著長安都城史的極盛時期。至今,僑居海外的華人仍被稱為“唐人”,華人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這正是大唐長安文化留下的寶藏。
唐代是屬于詩的時代。杜甫追憶過長安的“開元全盛日”;李白想起秋風吹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孟郊在金榜題名后“一日看盡長安花”;岑參與高適等人拾級而上,登上長安城中的名勝大雁塔,寫下“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大雁塔歷經滄桑,至今猶在,是西安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當年玄奘法師西行歸來,就是在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內翻譯佛經。
與莊嚴的大雁塔相比,小雁塔略顯秀麗玲瓏。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已屹立1300多年,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說的就是小雁塔內一口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鑄的鐵鐘,每天清晨有僧人按時撞鐘,聲音清脆悠揚,敲醒黎明的殘夢。
“枕上一聲殘夢醒”,長安的盛世夢早已碎了。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力逐漸衰弱。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長安城再次被攻破,黃巢起義軍與唐軍的交鋒對長安城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黃巢起義失敗后,他的老部下朱溫先后騙取了唐僖宗與唐昭宗的信任,崛起為中原最強的軍閥,并對長安城進行了毀火性破壞。為了篡奪皇位,朱溫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強制長安人遷居,挨家挨戶將城中建筑拆毀,井將木板投入水中,順流而下。長安城中的白姓為此號哭月余,痛罵朱溫。
晚唐詩人韋莊在《長安日里》一詩中記載了當時的慘狀:“滿目墻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經此一劫,長安城再次淪為廢墟,建都的歷史至此終結。
長安作為都城的歷史終結了,但中國人的長安情結永遠解不開。唐朝以后,長安雖然再也沒有成為統一政權的國都,但一直是歷代王朝的西北重鎮,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
宋太祖趙匡胤不能遷都洛陽,卻許下搬家到長安的心愿:“遷河南未已,終當居長安耳。”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都將愛子封到陜西,在長安故地建立了宏偉的王城。
忽必烈之子忙哥剌的安西王府仿佛盛世長安復興的曇花一現,其安西王宮“斡耳朵”堪比大都皇宮,旅行家馬可·波羅對其贊嘆不已,說“比這再好的是沒有了”。
西安之名始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將元朝的奉元路改為西安府。
朱元璋之子秦王朱掞在諸王中年齡最長、兵權最重,他統治下的西安號稱“天下第一藩”。西安本來還有機會再次成為國都,朱元璋的長子、太子朱標曾經巡視關中,他經過洛陽,到達西安,仔細考察了兩座城市,感受到漢唐都城在地理形勢上的王者氣派。一些史書認為,朱標有意遷都西安,但天不遂人愿,有著長安情結的他不幸早逝。西安錯過了最后一次機會。
2020年8月,西安市中心的明秦王府城墻發生局部坍塌。明秦王府正是始建于明朝第一代秦王朱硤時期,直到明末,1643年李自成攻占西安,殺死末代秦王,才結束了大明王朝在西安長達270多年的統治。
西安的城墻轟然倒塌,驚醒了沉睡千年的長安夢。原來,歷史并未遠去,3000多年建城史留下的無盡寶藏總是在時不時地翻閱古城的過往。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都城”之一,從興盛到暗淡,歷經13個王朝,包括周、秦、漢、隋、唐,以及前秦、北周等大小政權。盡管時過境遷,今日的西安依然是一座“寶藏城市”。
寶藏城市,從古至今
近幾年,西安很火,坐擁歷史大IP,成了國民“網紅城市”,常年占據黃金周出游城市前十的地位,2019年總接待游客突破3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超3100億元。
摔碗酒、毛筆酥、大唐芙蓉園的仕女不倒翁總是在各種短視頻平臺上刷屏,雖是接地氣,但似乎少了一點兒千年帝都的底蘊。
西安,不只是“網紅城市”
西安是“硬科技之都”。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C919大型客機到復興號,這些高光時刻總有“西安科技”的身影。西安聚集了國內航天、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單位,是最大的航空航天研發基地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國防研發基地之一,有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空軍工程大學等在內的8所軍事院校。
西安有2所“985”、7所“211”大學,高校校園所占面積超過了城墻內的市區面積,上百萬學子云集西安,為全國各地輸送人才。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名校聞名海內外,其中,西北工業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科研的高校。
西安是文藝之城。
西安電影制片廠(現在的西部電影集團,簡稱西影)是中國老牌電影大廠,獲國際獎項數量、影片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張藝謀、陳凱歌在西影分別拍出了《紅高梁》《霸王別姬》等經典電影,成為其從影生涯的代表作。
關中的黃土自古是滋養文學的土壤,當代作家中的陳忠實、賈平凹都與西安緣分匪淺,他們以關中為背景,寫出了《白鹿原》《廢都》等佳作。
另外,第五套人民幣上的毛澤東畫像是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畫家劉文西畫的。
西安是美食的大都會。
來西安邊逛邊吃,幾天也走不完。有媒體稱,西安 人一天要吃掉500噸左右的面食。較早種植小麥的關中 人吃起面來一點兒不含糊。
biangbiang面,西安特色面食,名字有多種寫法,撈出面條,潑上熱油,就是一個字一一“香”。
陜西八大怪之一的鍋盔,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干硬耐嚼,內酥外脆。
臊子面,最離不開的是那一口臊子湯,做法簡單,卻大有來歷,據說自周人遷至岐山就已開始流傳。
西安人愛吃肉夾饃,而真正地道的肉夾饃必是皮酥里嫩,肥而不膩。
西安傳統美食葫蘆雞,相傳出自唐玄宗禮部侍郎韋陟家的廚房,經過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制成后香醇酥嫩、形似葫蘆。
唐朝人桌上的水盆羊肉至今還在影視劇中友情客串,這也是陜西的一道傳統名菜。
可口可樂來到陜西,也難以取代西安本地產的冰峰汽水。冰峰這一國產品牌誕生于1953年,至今還很能打,在陜西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西安是激情澎湃的搖滾之鄉。
張楚、鄭鈞、許巍被稱為“西安搖滾三杰”。1994年,憑借《赤裸裸》紅遍全國的鄭鈞回到西安,上了由老鄉許巍擔任嘉賓的節目。那時的許巍玩樂隊還沒成名,對鄭鈞取得的成就很是羨慕,不久后,他也離開了西安,出外闖蕩。
許巍的《我思念的城市》就是寫給家鄉西安的:
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黃昏,
為何我總對你一往情深?
曾經給我快樂,也給我創傷,
曾經給我希望,也給我絕望。
……
無數年輕人跟他們一樣,從西安走出去,向遠方追夢,讓這座古城成為搖滾之城。過去的“八個半”酒吧,現在的光圈CLUB,在一眾網紅景點中略顯小眾,卻是西安的搖滾圣地。
其實,陜西傳統的秦腔就有幾分搖滾精神,堪稱最古老的搖滾樂。秦腔重氣勢,輕旋律,重在抒發心中憤懣。聽西安人吼幾段《三娘教子》《孫臏坐洞》,比搖滾樂隊還帶感。
西安的3000年都城史,每一頁都書寫著古都昨日的輝煌與坎坷,留下中華文明歷史長河的印記。
作為全國九大中心城市之一,西安的小目標是萬億GDP和全國20強。為此,西安在2017年就開始采取“搶人大戰”策略,推出了史上最寬松的落戶政策,2018年落戶的“新西安人”增加了79.5萬,效果顯著。
2019年,西安的30萬大學畢業生有近半數選擇留下,華為、萬科等名企的入駐也為西安留住了數萬名人才。
西安是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寶藏城市,繼承周的禮樂,有了文學與藝術的沃土;繼承秦的創新,有了科技與教育的興起;繼承漢的開拓,有了古城與新景的繁華;繼承唐的包容,有了搖滾與秦腔的交融。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但總有人是年輕的。西安,未來可期。
無論是留在家鄉的關中人、漂泊他鄉的游子,還是造訪古都的游客,都可以在這里看見漢唐長安的影子。
這是最好的時代,長安,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