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科技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構建。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來看,要想做好信息科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先要明確信息科技在數學課堂上的教育價值。之后,結合數學課堂實際教學情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知識理解”“開展高效課堂訓練”“實現課后作業創新”等方面,做好信息科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驗路徑研究。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關鍵詞〕" 信息科技;教育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5" " 0130-03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教育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關鍵科目,肩負著培養學生數理思維與核心素養的重要使命。隨著信息科技在教育事業中的不斷應用,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現信息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讓信息科技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與素養提升,成為亟待探索的教育命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科技的教育價值
信息科技作為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價值涵蓋各個方面,其中,以下幾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數學課堂上以概念、公式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理解困難和疏離感,使他們出現興趣缺失的問題,影響他們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狀態。當信息科技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得到應用之后,其依托自身龐大的資源體系和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可以將抽象、枯燥的知識以動畫、視頻、游戲等方式呈現。這不僅可以讓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二)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學生的思維能力尚處于起步階段,對數學課堂上較為抽象的、邏輯性強的知識理解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用信息科技進行授課,能夠將抽象的知識以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具象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大大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學習。同時,其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賦予他們充足的學習動力。
(三)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才能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有限的學習空間會讓一些學習能力較差、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陷入學習困境。但應用信息科技之后,教師可以依托線上教學平臺、軟件,為學生設計線上學習機會,這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獲取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開展在線學習、遠程學習。這不僅為學生拓展了學習空間,還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因此變得更為科學、有效。
(四)優化教學過程
信息科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幫助,也能幫助教師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備課階段,教師依托信息科技,可以尋找更多課內外關聯知識,豐富數學知識內容,讓教師在講解知識時有更多的素材進行佐證。同時,信息科技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前完成各種教學素材的制作,大大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知識探究與學習。另外,信息科技還可以構建線上教育平臺,有效解決師生在課后的互動交流問題。由此可見,信息科技可以大大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實現教學過程的全面優化。
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科技教育價值的路徑
從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狀態來看,教師要想發揮信息科技在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價值,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借助信息科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在這一背景下,運用信息科技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是實現信息科技教學價值的首要任務。從數學課堂教學流程來看,課前導入環節作為以知識關聯、觀念引導和思維啟發為目標的教學環節,需要借助信息科技的功能發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做出鋪墊。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的教學導入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先用信息科技為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物品,如紙箱、鉛筆盒、魔方、冰箱、汽車集裝箱等。因為這些東西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吹胶褪褂玫奈锲?,所以學生的注意力會被瞬間抓住,同時他們會對今天的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運用3D建模軟件為學生展示一張紙殼是如何通過拼接、層疊變成長方體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知識的認知,同時對其產生更強的好奇心。接著,教師運用信息科技全方位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并針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與學生進行討論,以此實現對他們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鍛煉。最后,教師會利用3D建模軟件讓學生自主進行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轉變過程的探究,讓他們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探究點、棱、面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圖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產生更多的好奇和疑問。
在這種具有動態性、交互性的課前導入模式下,學生不僅對長方體、正方體知識產生了基礎認知,同時還會在探究過程中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為接下來的師生互動學習模式開展帶來良好的助力。
(二)依托信息科技多元表現形式,強化學生理解知識
信息科技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最主要的應用價值,就是通過多元化表現形式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做好信息科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分數》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教師選擇在課堂上運用信息科技進行教學。首先,教師運用信息科技為學生展示一個“圓”,并提出“這是什么?”的問題,學生回答:“一個圓?!苯處熥穯枺骸坝脭底衷趺幢硎??”學生回答“1?!苯又?,教師將圓平均分成兩半并提問:“現在是什么,如何用數字表示?”學生回答:“兩個半圓,用數字表示是2?!苯處煂W生進行表揚,同時將兩個半圓分別涂成紅色和綠色,再將其中一個半圓形與完整的圓形進行比較,讓學生嘗試說出兩者在大小上的區別和關系。之后,教師引出分數概念,并再一次進行一個圓形平均分成兩個半圓的過程,讓學生在圖形的輔助下,理解“平均分割的一半”叫作“二分之一”,并寫出“[12]”。之后,教師運用信息科技為學生展示不同情況下的分數應用,如分蘋果、分糖果等,讓學生從[12]逐步過渡到[14],[18],提升學生對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關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會借助線上模擬軟件,呈現分蛋糕的場景。場景中,學生帶入主人翁視角,根據場景中不同的在場人數分蛋糕。學生每次能正確完成分蛋糕任務后,視頻中都會彈出“bingo!”字幕并噴出彩帶。同時,還會以直觀方式呈現出對應的分數,并進行幾次分蛋糕結果中分數大小的對比,讓學生清晰地理解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時,分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為他們后續學習分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在這種以生活情境為素材、以師生互動為方式的信息化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效果,還能意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這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念帶來了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因為信息科技的合理應用,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發揮信息科技趣味互動功能,開展高效課堂訓練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科技之所以被學生所青睞,不僅是因為其擁有龐大的資源和多元的形式,還因為其可以營造出趣味互動情境,讓學生在與教師、與同學的互動中得到認知體驗和情感需求的滿足。所以,教師要想實現信息科技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教育價值,在課堂訓練環節發揮信息科技的趣味互動功能至關重要。
例如在完成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內容的教學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利用信息科技為學生設計了“除法大冒險”的互動游戲。游戲以主人翁營救被困的小貓為背景,在營救之路上有5個關卡,每個關卡都是一道除法計算題。學生需要成功完成計算題解答才能前進,答錯需要退回到上一關,每個人有1次求助機會。在規定時間內,用時最短的學生將會獲得教師的獎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投票平臺呈現除法知識的判斷題,如“被除數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投票,投票正確的學生進入下一輪游戲,投票錯誤的學生則被淘汰。最終評選出1名“優勝者”,教師會為其頒發“除法小達人”徽章。完成游戲后,教師會選出錯誤率最高的幾道習題與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讓學生回顧課堂所學知識,解決他們的學習問題。
通過這種富有趣味性、互動型的課堂訓練,學生不僅可以強化對除法知識的記憶,糾正自己在運算過程中的錯誤,還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感受到除法知識的魅力,讓除法運算訓練不再乏味。
(四)設計信息科技線上教育活動,創新課后作業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信息科技在課后作業環節所體現出的教育價值是最大的。依托于信息科技體系線上教育,不僅改變了傳統作業中學生“孤島式”的學習模式,增強師生在作業環節的交互性,還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完成作業的狀態,以及時、恰當的干預,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作業,提升學生在作業環節中的體驗。
例如,在完成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內容教學之后,教師借助線上教學平臺為學生設計了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線上課后作業。作業中,教師在班級專屬的學習平臺上發布了“多邊形面積大挑戰”活動?;顒右潦?,學生進入線上虛擬空間,這里有一個繁華的“多邊形城市”,城市中矗立著各種形狀的建筑,每個建筑對應不同的多邊形面積計算任務。學生需自主選擇任務關卡,從簡單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到復雜的組合多邊形面積求解。比如在“公園關卡”,公園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學生要先測量虛擬公園中多邊形的邊長等數據,再運用所學公式計算面積。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如果有學生遇到困難,他們可以點擊平臺提供的在線微課資源,回顧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要點,幫助完成復習。學生提交結果后即代表完成作業,平臺會根據學生提交的答案找出他們的錯誤,分析他們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點。教師會根據平臺提供的信息,為學生制定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方案,幫助他們完成糾錯。
在這種線上作業形式中,課后作業不僅不再是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成了學生最喜歡的學習環節。而且,學生還能在完成線上作業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與同學、教師的互動體驗,這讓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獲得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信息科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價值的分析,探尋實現其教育價值的路徑分析,不僅可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進步,還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促進學生學習體驗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信息科技應用的有效性,教師需做好學生興趣需求、認知需求分析,做好信息科技應用模式的設計,保證學生能夠在信息科技的輔助下,得到各種需求的滿足,提升其學習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依托信息科技做好線上教育模式的應用,消除傳統課堂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想學就學,以此實現對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滿俊東.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路徑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4(20):182-184.
[2]李仁喜.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研究[J].小學教學設計,2024(S1):98-99.
[3]張翠璇.數字賦能視域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路徑[J].亞太教育,2024(20):7-9.
[4]馬廷斌.小學高段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甘肅教育研究,2024(1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