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34年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后,中共滿洲省委就與黨中央失去了聯系。1939年秋季,中共北滿省委書記金策下決心派部隊沿中蒙邊界線南下,尋找黨中央,向黨中央匯報東北我黨我軍詳情。
當時蘇聯為了防止德、日兩國聯合進攻蘇聯,對日采取安撫政策,是僅有的十幾個承認“滿洲國”的國家之一。蘇方為防止激怒日本,對東北抗聯采取了避嫌的態度,對因躲避日寇追擊而進入蘇聯境內的抗聯部隊予以繳械并關押,趙尚志、戴洪斌、祁致中等抗聯軍長都被蘇方關過牢房。雖然大部分抗聯部隊后又被從隱蔽地段送回東北,但確有一部分部隊被遣送到了新疆,削弱了抗聯的實力。中共北滿省委考慮到中蒙邊界滿洲里一帶有周恩來、瞿秋白等人赴蘇聯的地下聯絡點等基礎,于是便作出了武力打通到陜北黨中央交通線的決定,準備派出一支精干部隊執行任務。
1939年12月初,東北抗聯組成了西北遠征指揮部,由第六軍(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參謀長馮志剛為指揮,時任第十二團團長王鈞為政治部主任,率第六軍教導隊和第十二團開始了尋找黨中央的萬里遠征。出發前,部隊作了充分的準備。馮志剛、王鈞將中共北滿黨組織,各市委、特委和中心縣委以及抗聯第三、六、九、十一軍的機構、人員、工作等絕密情況全部默背下來??紤]到蒙古駐有蘇軍,以及尋找中央之事或需共產國際協調,還攜帶了一封俄文的中共北滿省委致蒙共中央的介紹信。出征部隊全部是騎兵,并且每個班還多出兩三匹備用馬,戰馬全部換上了帶凸釘的防滑蹄鐵,每日行軍可達一二百里,同時還準備了西藥、5000元偽幣和一些金條。
遠征部隊經克山、嫩江縣越過冰封的嫩江,到達了呼倫貝爾盟的莫力達瓦旗北部的小庫木兒屯,這是中共軍隊首次到達這一地區。這一帶居民多為蒙古、達斡爾、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他們說漢語都很困難。在紅軍到來之前,他們見過日軍和“興安軍”(偽軍),小庫木兒屯的村長孟哈蘇率領淳樸的少數民族群眾開始觀察抗聯軍。由于我軍紀律嚴明,幫老百姓掃院子、挑水,買東西付錢,秋毫無犯,又大力宣傳中共抗日主張,深受日寇壓迫的各族群眾很快接納了抗聯部隊。孟哈蘇提出讓其大兒子孟德仁與我軍負責同志結拜兄弟。經馮志剛批準,王鈞和孟德仁結拜成兄弟。
1940年的臘月二十七,我軍到達阿榮旗三岔河中游一帶,這時,乘汽車的日軍部隊已經追了上來。當部隊行至任家窩棚附近時,前面的尖兵向后揮手,示意發現日軍。馮志剛急于掌握第一手敵情,立即帶警衛員裴海峰策馬去爬對面的一道山梁,想登高觀察敵情??僧攦扇藙偟巧仙巾敽螅瑓s見山坡下正迎面爬上來一大批日軍,離山頂只有十多米遠了,兩人急忙扔出手榴彈,借著煙霧返身向回撤。但因戰馬向下沖得太急,沖進了一人多高的柞樹叢。柞樹是北滿一種硬木,其材質堅硬結實,彈性很大的柞樹枝將馮志剛二人從馬上給刮了下來。這時敵軍已登上了山頂,一齊開火射向馮志剛他們。
王鈞急命我軍向山頂開火,壓制敵人。山坡上的馮志剛用裴海峰的三八式步槍向敵人還擊,但敵眾我寡,距離又近,馮志剛和裴海峰先后中彈犧牲。王鈞率部隊于當晚突出了包圍圈。第二天,王鈞帶隊返回任家窩棚戰場,尋找馮志剛遺體未果
日軍始終沒有摸清我軍數千里深入人煙稀少又極寒的呼倫貝爾盟的真實意圖,之后便四下調兵圍堵,并用飛機投下勸降傳單。王鈞分析,敵人一定認為馮志剛戰死后,抗聯應按原路撤兵返回,必會在原路上設伏。于是,王鈞反而帶隊繼續向西前進,一直打到巴林、烏奴耳。這一地區位于中蒙邊境的阿爾山西南麓,距蒙古國邊境小鎮努木爾根只有30公里了。王鈞派班長蔣全和蒙古族戰士莫貴林越界去蒙古,向蒙方交涉。但此二人走了以后,部隊一直等了九天,不知何故,仍不見二人回來。
這時,日軍已緊急從齊齊哈爾調來關東軍第23師團,死死堵在了中蒙邊界上。而蒙古被日軍的大動作驚動了,增派了兩個師到達邊境,雙方對峙起來。這時如果我軍強行突破日軍封鎖線,有可能被蒙軍誤會遭到阻擊;而日軍再從身后攻上來,我軍必然陷入絕境。此時已是1940年3月底,王鈞考慮到后路冰封的嫩江即將開化,決定帶隊返回抗聯總部,當面匯報呼倫貝爾盟情況和馮志剛戰死經過,并請示下一步行動。于是,我軍又歷經多次戰斗,回到了克山縣老根據地。這次歷時四個月的遠征,行程已超萬里。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斯大林為了牽制東北的日軍,決定全力支持抗聯,給了抗聯電臺和武器,并主動溝通抗聯與共產國際的關系。黨中央這時也終于通過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和抗聯建立了聯系,下達了對東北我黨工作的指示。至此,尋找黨中央的任務才告結束。
(摘自《文史天地》王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