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2.002
AbstractCase teaching is generallyconsideredtobea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thancommon teachingstrategies such as classroom discussion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Inview of thecurentsituationthatcase colection is limited to its own professional field while neglectingcro-field practice andapplication,focusingon incident investigationand analysis and data collection while ignoring case-related data analysis and in-depth application,this paper combines the basic processofcasecollectionandcompilationandcase teaching 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ransforming generalpractice cases into teaching cases.Taking option teaching as anexample,the UTDDS model integrating case colection and case teaching is proposed.The model adopt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of practice cases,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transformationandapplication operation process of general practicecases fromthe threeaspects of practicecase collection,practicecasetransformationandcasetransformationteaching,whichstrengthensthecultivationofstudents' theory application ability, digital analysis ability, digital sharing ability and summary and induction ability.
Keywordsdigitization; practical cases;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1問題的提出
當前,高校開設的專業課程資料過于倚重理論教學和實例計算與演示,而已有研究表明,案例學習是一種比課堂討論、課外閱讀等常見教學策略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案例通常來自專業領域實際發生的事件,對理論的運用局限于自身專業領域,而忽視了專業理論在政府治理、公共管理、公司管理、戰略決策等交叉領域的運用價值。另外,在案例素材的采集上,現有教學研究普遍引用國外教科書中的經典案例,既缺乏結合中國實踐的本土化案例,又無法兼顧課程思政元素的導入。并且,在案例分析和寫作環節往往比較注重對事件的調查分析和資料的收集,對學生數字思維能力的培育關注不夠,分析過程缺乏對數據的分析和深度運用,導致案例分析的結論存在偏差,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正確理解和主動吸收,降低了案例學習的效果。
現有研究往往將案例的采編與教學分開論述。以Olejniczak為代表的學者提出通過采編畫布的方式從理論需求、故事邏輯、教學設定三個方面對案例采編進行指引。在此基礎上,錢明輝等、劉志迎等構建了教學案例采編的基本框架、流程和具體步驟,進一步明確了案例采編的基本標準和操作規范。然而,現有的采編流程畫布未考慮一般性實踐案例向教學案例轉化的操作流程,即對一般性實踐案例事件的調查和資料收集尚不足以支撐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必須經過實踐案例向教學案例的二次轉化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
在案例教學流程上,Boehrer等、蘇敬勤和賈依帛、劉志迎等提出了可參考的案例教學基礎流程:通過課前預分析、課堂分組討論、課后教學評價全流程模式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而對一般性實踐案例而言,教師需先將案例從視角和功能上進行轉化,因此學生課前預分析的效果受到限制;在一般性實踐案例向教學轉化過程中涉及數據的獲取、分析與模擬計算,如果讓學生脫離實際操作,僅依賴課堂討論則很難達到課程目標。
本文在前人構建的案例采編與案例教學基本流程的基礎上,結合一般性實踐案例向教學案例轉化的特征,采用實踐案例數字化轉化技術,針對高校專業教學提出集案例采編與案例教學于一體的UTDDS模型,供高校專業教師在案例編寫與教學中參考。
2理論模型構建
一般性實踐案例的重點在于介紹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參與方、事件內容、前因后果等信息,案例事件本身可能并不涉及專業領域,從表面上看與專業理論并不相關,無法直接用于專業教學。
筆者結合經濟與社會發展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采用“數據 + 模型 + 計算機模擬\"的技術框架,提出一般性實踐案例期權教學轉化UTDDS模型,并通過該模型發現一般性實踐案例背后隱藏的專業理論與運用場景,揭示專業理論在實踐中運用的一般規律,以培養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圖1所示,UTDDS模型體現了實踐案例在教學轉化中對學生理解能力(Abilitytounderstand)、理論運用能力(Theoryapplication)、數字思維能力(Digitalthinking)、數字分享能力(Digitalsharing)、總結歸納能力(Summarizing)的培養。
UTDDS模型的實現分為三個階段:一般性實踐案例采編階段、實踐案例轉化階段、案例教學轉化階段。
2.1一般性實踐案例采編
在普通案例編寫中,案例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點有較為明顯的關聯,不需要通過體系轉化以適應教學需要。而一般性實踐案例采編的操作流程與普通案例采編不同,既要在實踐案例采編前明晰專業理論對應的案例教學需求,又要對實踐案例是否能夠成功轉化為專業教學案例進行評估(如圖2所示,p6),一般性實踐案例的采編可分為四步。
第一步,做好專業理論教學的案例需求分析。教師在開展一般性實踐案例的采編前需要先對專業理論知識點進行梳理,從學生理解難易程度的視角對理論知識點進行排序,將較難的知識點賦予更高的優先級別,建立一般性實踐案例與專業理論教學目標的對應關系表。
第二步,開展一般性實踐案例事件的搜尋工作。一般性實踐案例與專業實踐案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可能發生在與專業不相關的領域,甚至與一些看似不相關的社會事件和專業理論也有重要關聯。因此,在一般性實踐案例事件的搜尋中要強調實踐案例事件與專業理論的泛匹配性,采用師生合作“廣撒網\"的方式,由教師指導學生制定案例事件收集標準和規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前介入案例的教學環節。而一般性實踐案例事件具體與哪些專業理論相關聯、如何關聯的問題則在轉化評估與篩選環節進行控制。

圖2一般性實踐案例采編流程

第三步,實踐案例調查及資料收集。根據采編需求和采編標準,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事件進行全方位的調查,重點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捕捉和理解能力,確定一般性實踐案例的主體、客體、背景、時間與期限、權責關系等關鍵信息,為下階段的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第四步,實踐案例教學轉化評估與篩選。實踐案例教學轉化與普通案例教學相同,均要從典型性、新穎性、針對性和對實踐的影響力等維度對案例進行擇優篩選。除此之外,實踐案例教學轉化還需要從功能轉化的視角,建立實踐案例與期權理論的對應關系,再從體系轉化的視角評估一般性實踐案例向教學案例轉化的可能性。
2.2一般性實踐案例的數字化教學轉化
一般性實踐案例的教學化轉化是UTDDS模型的核心環節,既重點考查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的運用能力、數字思維與分析能力,也同步考查了學生的數字分享能力,其操作流程如圖3所示可分為四步。
第一步,一般性實踐案例的功能轉化。將案例中的權責關系與專業理論相聯系,將案例事件中的關鍵信息轉化為理論模型的參數變量。
第二步,一般性實踐案例的體系轉化。緊扣教學目標,對一般性實踐案例情節進行裁剪,重新組織實踐案例的情節和內容,同時創設不同的虛擬案例情景,實現一般性實踐案例向教學體系的轉化。
第三步,一般性實踐案例的數字化教學轉化準備。根據案例決策與專業理論的對應關系,構建合理的理論模型,并確定理論模型所需的各類參數指標。
第四步,一般性實踐案例的數字化教學轉化實施。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已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對理論模型參數指標進行合理估計。結合不同的案例情境,獲取參數估計所需的數據信息,運用數量分析與計算機模擬方法,得出相應分析結果的情景與條件,并通過數字圖表的形式動態展示分析結果。
2.3案例數字化轉化教學的基本流程
案例轉化教學模塊主要通過課前引導、課堂分組討論與實操演練、案例總結歸納、課后效果評價四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實操和總結歸納能力,其操作步驟如圖4所示可分為四步。
第一步,案例轉化教學的課前引導。首先,教師確認需要采取案例教學的理論知識點,并要求學生參與一般性實踐案例的資料收集和挖掘,激發學生對專業理論在實踐中運用的思考。其次,教師提前向學生發布一般性實踐案例及其對應的專業理論知識點,引導學生在課前開展分組討論。
第二步,課堂分組討論與實操演練。首先,教師介紹一般性實踐案例發生的背景和主要情節,對實踐案例中的主要矛盾沖突和決策難點進行講解,對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點進行回顧。其次,通過分組匯報和集體討論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構建,引導學生在課堂進行開放式的分析思考和集體討論。最后,教師講解一般性案例決策轉化的思路和步驟,并指導學生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參數估計與計算機模擬分析。
第三步,案例分析與歸納總結。結合不同的情境,依托第二步已獲取的分析結果開展案例決策。并引導學生通過類比、類推等方法將思維拓展至案例之外,得出更為一般化的結論,深化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專業理論的實踐運用能力。
第四步,案例教學效果評價。針對一般性實踐案例轉化教學構建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通過學生評教和學生自評進行案例教學效果評價。
3結語
本文在現有文獻對案例采編流程和教學流程研究的基礎上,將一般性實踐案例的教學轉化分為實踐案例采編、實踐案例轉化、案例轉化教學三個環節。在此基礎上,從培育學生理解能力、理論運用能力、數字思維與分析能力、數字分享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的視角,在“數據 + 理論模型 + 計算機模擬\"的技術框架下構建了一般性實踐案例期權教學轉化UTDDS模型。通過該模型深化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點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專業理論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BonneyKM.Case study teaching method improves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gains[J].Journal of microbiologyamp;biologyeducation,2015,16(1):21-28.
[2] 曾海艦.實物期權本科教學案例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3): 232-233.
[3]AndriushchenkoK,KhaletskaA,UshenkoN,etal.Education process digit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human capital of an enterprise[J]. Journal ofManagement Informationand Decision Sciences,2021,24 (5):1-9.
[4]錢明輝,李天明,舒詩雅,等.教學案例開發框架模型的構建及其應 用[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8,11(2):210-220.
[5]劉志迎,徐笑悅,胡芬,等.教學案例:寫、教、學流程畫布和邏輯閉環[J].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23,16(2):239-249.
[6]Boehrer J,Linsky M.Teaching with cases:Learning to question[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o(42):41-57.
[7]蘇敬勤,賈依帛.案例行動學習法:案例教學與行動學習的結合[J].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20,13(3):3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