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已正式邁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下稱《課標》)指出,信息科技作為當今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涵蓋了獲取、表示、 傳輸、存儲和加工信息在內的各種技術,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網絡強國的戰略支撐。身為教師要順應時代變化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在人工智能技術和項目式學習理念指導下帶給學生最佳學習體驗。
〔關鍵詞〕" 信息科技;項目式學習;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4" " 0034-03
《課標》強調,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學習經驗,在課程中嵌入與信息科技相關的社會現實問題;結合數據加工、問題解決和信息系統操作的真實過程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實現信息科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不難看出項目式學習意在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助力學生成人成才。
一、項目式學習和人工智能概述
(一)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系統化、高效化、科學化的學習方法,項目式學習創建真實的項目情境給予學生團隊合作學習機會,經由“項目確立—項目實施—成果展示—總結評價”各環節完成學習目標。與傳統小學課堂的單一化、獨立化教學手段相比,項目式學習擁有如下突出特點。
真實性。“項目”是項目式學習的實踐基石,換言之,學生參與的項目均是真實的而非虛擬的。事實上真實的情境既能完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目標,也能滿足學生知識活用需求,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素養。
獨立性。項目式學習的獨立性一方面表現為項目實踐成員(即學生)是獨立的,學生間享有平等的實踐權利;另一方面體現為項目本身的獨立性,即學生結束項目A學習后才會繼續參與項目B學習,雖然項目所反映的知識間相互聯系,但項目本身是獨立的。
開放性。學生是項目式學習的實踐主體,這意味著學生能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展示自我、表達自我,教師只做引導而不會過多干預學生實踐,因此學生在開放性實踐后可收獲多元的學習成果。
(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簡稱“AI”)可簡單理解成利用電子設備模擬、開發人類智能的專業技術,諸如語言識別、圖像識別、音頻處理等便是人工智能技術最常出現的應用領域。
二、項目式學習視角下開展小學人工智能教學的意義
(一)必要性
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已邁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創新發展成為信息科技教學的終極目標。就這一層面而言,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學習既順應了時代發展變化,為教師“教”和學生“學”帶來全新選擇;也在信息科技課堂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實踐、合作學習機會,學生能在實踐后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二)重要性
新課標背景下師生關系、教學關系發生顯著變化,學生的課堂學習“主人翁”身份得到教師認可,學生所思所想、所見所聞順勢成為教師確立教學主題、制定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內容的重要參照。
1.增強學生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可簡單理解成學生準確識別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識過硬的學生能按照個人需求精準得出最科學、最高效、最靈活的問題解決策略。項目式學習本質上就是問題探究過程,經由系統學習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將得到質的飛躍。
2.訓練學生信息思維
信息思維指學生運用信息科技思維解決信息科技問題的思考能力,訓練學生信息思維可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精簡的、直白的、高效的思維導圖,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的準確度、靈敏度、創新度。項目式學習給予學生包容的、開放的、自由的思考空間,確保學生能在組內建立平等對話關系,在“近朱者赤”的氛圍中完成自我提升的目標。
3.培養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信息科技知識學習基礎上,探索出一條足以彰顯個性的創新之路,以保障學生有能力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變化。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擁有大展身手的機會,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學生可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中展示學習成果,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4.規范學生信息社會責任認識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息社會責任要求學生養成健全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明確“可為”和“不可為”的界限,助力學生成人成才。事實上學生唯有在項目小組中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才能保證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為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的提升做出正向選擇。
三、項目式學習視角下開展小學人工智能教學的策略
(一)以生為本,創新項目式學習手段
在小學階段開設信息科技課程可科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強化學生信息技能,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師既是信息科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安排者,也是學生項目式學習的監督者、指導者、陪伴者。數字化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從學生視角出發攻克“教什么”“如何教”“為何教”的難關,在以生為本理念指導下創新教學手段,帶給學生最佳學習體驗。
1.創設學習情境,優化學習體驗
信息科技知識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信息科技課堂營造生活化、具象化情境能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項目學習體驗,以便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舉例而言,學校每學期都會召開校運動會,運動會宣傳和賽事結果報道都能用到信息科技知識。對此教師可在課堂上營造運動會情境,為學生布置“運動會報道”項目,鼓勵學生運用Word軟件制作宣傳海報和媒體賽事報道簡報,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除此之外,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賽事錄像,允許學生參照AI視頻剪輯出個人風格鮮明的項目冠軍展示或運動會精彩瞬間視頻,如此一來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都會在情境教學后取得顯著提升。
2.善用提問技巧,啟發學生思考
小學生畢竟是年齡尚幼、認知有限的孩子,其在獨立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善用提問技巧,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完成一項項學習任務,以滿足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求。
以“數據計算”為例,這節課意在指導學生運用Excel表格錄入數據、計算數據的相關能力,其與小學數學課程的平均數計算、總數計算知識存在邏輯聯系。就具體實踐而言,教師可邊督導學生在Excel表格中填寫數據、整合數據,邊啟發學生思考“如何一鍵錄入相同數據?”“如何找到表格公式讓軟件自行計算平均數?”“如何一鍵計算一列數或一行數的總數?”等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在問題驅動下持續學習、自主實踐。教學中為降低教學難度,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Excel軟件基本操作視頻,一旦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可反復觀看視頻探尋解決方案,有效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
3.分組合作學習,激勵學生實踐
上文提到小學生的獨立學習效果有限,為提升信息科技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水平相近的若干小組,允許學生以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發揮出項目式教學策略的全部價值。
以“數據證明觀點”為例,本單元學生要掌握運用電子設備、電子軟件處理數據的實踐能力。針對該單元知識,教師可為學生設置“調查我身邊的同學”項目主題,先邀請各組組長代表抽簽確立具體調查主題(如:調查本年級學生上下學交通出行數據、調查本年級學生上半年課外閱讀數據、調查本年級學生上半年戶外運動數據等),隨后監督、指導各組實地調查數據并在電子系統中錄入數據、分析數據,最后小組組長(或代表發言人)上臺展示項目探究成果,并與其他組交換調查結果、分享實踐經驗,學生在合作學習后能全面提升個人信息素養、學習能力。
(二)以學為主,梳理項目式學習流程
伴隨時代的發展,我國信息科技領域成果斐然,在中小學開設信息科技課程已成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強化學生信息技能的直接途徑。信息科技意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項目式學習則是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全新力量。項目式學習離不開師生雙方的共同參與、默契配合,故教師既要在備課階段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學方向,也要梳理項目式學習流程,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所預期,保障課堂教學過程一帆風順。
1.確立項目主題
確立主題是項目式學習的首要環節,以“創作數字作品”單元為例,本單元意在指導學生活用Flash,Photoshop,Premiere等軟件靈活處理音頻素材、圖像素材、視頻素材。針對該單元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介紹我的學校”或“介紹我的班級”項目主題,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制作時長約3分鐘的宣傳視頻。
2.敲定項目細節
主題確立后組內成員就要在組長督導下敲定項目細節,以確保組內成員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如學生要想制作校園宣傳視頻,就需要安排專人完成閱讀學校官網宣傳資料、拍攝校園風景照片、搜集校園活動攝影圖片或記錄視頻、采訪校內師生等不同任務,積累創作素材,做好項目實踐準備。
3.開展項目實踐
前期準備過后學生就要投身到實踐中去,經由項目實踐學生才能有效檢驗個人信息知識掌握程度和信息技能運用程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事實上在實踐中學生難免遇到預期以外的挑戰,如學生可能會在圖像清晰度處理或圖層整合方面遇到困難,又如學生會在視頻軸和音頻軸校準方面遇到困難。面對有疑問的學生,教師要施以援手給予簡單提示,讓學生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4.展示項目成果
實踐過后各組學生都將收獲斐然成果,這意味著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成果展示平臺,邊邀請學生在電子屏幕中投放視頻作品,邊鼓勵學生在作品投放后補充簡練文字介紹。所有小組展示過后組與組間還要進行交流討論,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5.總結項目經驗
結束成果展示就到了經驗總結、項目評價環節,通過評價,學生才能知曉個人學習弱項,明確優化調整方向,發揮“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應有效力。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改革工作的穩步開展,信息科技已從過往人們印象中的“副課”發展為中小學必修課程,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創新能力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現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成為人們便捷生活的輔助力量。就這一層面而言,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學習能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熏陶下活用所學、自主實踐,通過項目攻關完成自我提升目標。總之身為教師,需自覺提升個人專業素養,以身作則帶動學生長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薛鋒.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設計[J].求知導刊,2024(26):32-34.
[2]倪曉露.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2024(7):75-77.
[3]楊燕君.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4(2):153-155.
[4]孫豐鑫.項目式學習模式下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23(43):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