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漸長,對于當初是何年何月升學、畢業的,我總要拿出紙筆推算一番才能確定,唯有考研那年相關的日期,我記得格外清楚。“你是哪年考研的呀?”“202×年。”“那你記得錄取通知書是幾月幾號到的嗎?”“當然。”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因為那是我無法忘卻的一段路。
說來好笑,初入大學時的我,一度固執地認為自己畢業后絕不會再繼續讀書,所以當輔導員統計有考研意向的學生人數時,我在臺下將頭搖得像個撥浪鼓:“誰要考誰考,我才不考呢。”
可最終,我還是壓不住心里燃起的渴望,不甘心自己就這樣從不喜歡的專業畢業,結束讀書生涯。考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確定要考研,是在大三下學期的五月份。天氣漸熱,風中帶著些許暖意,我細細地讀著“研究生擇校秘籍”。室友的鼓勵聲猶在耳畔,一樹新葉,見證我從“擺爛”到再次撿起了未來。
此時距離考研僅有不到七個月的時間,我卻還在專業的選擇中徘徊不定。我滿心想要另選心儀的專業,可這意味著我就要跨專業考研。對于所跨專業,我幾乎沒有任何基礎,需要從頭開始。若是選擇考本專業的研究生,考研難度相較前者將大大降低。可是如果這樣,就算考上了,對我來說有什么意義呢?我選擇考研,本就是想要換一條全新的道路。
“穩上”,還是“不一定考上”?無奈之下,我向家人尋求幫助,在幫我分析了利弊之后,他們對我說:“你是一個成年人了,很多決定需要你自己去做,跟著你的本心走吧。”
就是這句話,讓我在輾轉難眠了幾個夜晚之后,終于下定決心跨專業考研。為了復習,以前經常回家的我,在這個暑假狠下心申請留校,成為“考研大軍”中的一員。我開始日復一日地抱著考研資料穿梭在教室、食堂和寢室之間,很快就融進了學校緊張的氛圍里。
自從高考結束之后,我很少再見到深夜的星空,也幾乎不會再在清晨五點醒來。而為了能考研成功,這一切又回來了,每天我都熬到很晚,早上又掙扎著起床。甚至作為一名喜歡獨來獨往的“i人”,我還突破自我,特意找了一個刻苦學習的考研“搭子”,互相督促對方按計劃努力學習。
考研科目為四科,兩門公共課、兩門專業課。面對之前沒有任何基礎的兩門專業課,我認真做好規劃,就像日常上課一樣,給自己做了張課表,按課表學習,以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和質量。而兩門公共課稍有基礎,學習就會輕松一些,學習時間也會相對減少一些。有時難免會焦慮,我會想,萬一考不上,真是既浪費時間,又消耗精神,還不如直接開始工作。好在有我的“搭子”在,她會及時給予我疏導。當然,在她壓力過載的時候,我也會竭盡全力安撫她。
但即便如此,考研終究是一個人的事情,沒有誰理應成為你負面情緒的“垃圾桶”,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我開解,要做到耐得住寂寞,藏得住心事,把得住方向。我每半月會特意給自己放半天假,不去想學習,也不去糾結未來如何,只管大睡特睡,或出門大逛特逛,借此放松心情,給自己充電加油。
就在復習終于開始變得一切順利的時候,畢業論文卻又正式提上日程了。選題的不順、導師的更換折磨著我,寢室又酷熱難耐,讓我焦躁不安。不斷增加的壓力,使我一度產生放棄的念頭。可我沒有真的放棄,一邊掙扎,一邊推著自己向前走。在糾結、痛苦的反復磋磨下,我選擇在日記中尋求安慰。教學樓前有一片小花園,我在這兒佇立發呆時,見有的花開得格外艷麗,有的花卻已經敗落枯萎。我想,這何嘗不是一種提醒呢?回到教室,我將復習資料推開,打開日記本,寫道:“學也是一天,躺也是一天,一天總會過去,但怎么做在我自己。未來是開花,還是敗落,都要看我今日的選擇。”
不就是再多付出些精力?不就是努力再提高效率?我相信自己可以。開啟題海模式,瘋狂做題,反復摸索,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備戰高考時,我都沒有如此努力過。
就這樣,一直堅持到考研結束,走出考場。我耐心地等,數著日子,終于等來了理想學校心儀專業的錄取通知書。這一刻,我竟開始佩服我自己。一路走來,看似順利,其實只有我自己和通宵達旦學習時仰望過的星星知道,我曾走過多少難關,越過多少重錯落的山脈。這錄取通知書,它對我的意義絕不是捏在手里的一張紙,它更像是一個證明,證明我曾經堅定地追隨自己的心向前走,終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也走過這樣一段路,你會發現,路上的點點滴滴,所有曾經令你覺得枯燥、煩悶或者興奮、激動的,都會成為你今后人生中的寶貴財富。相信自己,你只管努力,靜待陌上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