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作為幼兒接觸與認知世界的起點,承載著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傳統節日文化作為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是幼兒教育的天然資源。然而,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幼兒園雖然積極嘗試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活動中,但往往流于表面,僅僅營造了節日的“視覺氛圍”,如春節時的“張燈結彩”,卻忽視了幼兒的參與性和體驗感,這種“秀”式的環境布置,雖然看似熱鬧,卻難以真正觸動幼兒的心靈,無法提高他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能力。且部分教師在設計傳統節日活動時,往往陷入“守舊單一”的困境,缺乏創新,導致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面,難以領略其背后的深厚意蘊,這不僅弱化了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也違背了幼兒教育的初衷。因此,我們要重新審視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價值,探索如何讓幼兒在歡樂的游戲活動中,真正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讓“承傳統”與“享童趣”相得益彰,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價值
1.能夠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
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節日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將傳統節日文化滲透到幼兒活動中,幼兒能了解這些節日的由來、習俗和意義,從而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參與節日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傳統節日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如故事傳說、詩詞歌賦、民間藝術等。將這些元素融入幼兒活動中,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拓寬幼兒的視野。同時,節日活動形式多樣,伴隨著各種游戲,如,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繪畫等,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動手能力、想象力。
3.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幼兒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將傳統節日文化滲透到幼兒活動中,能夠幫助幼兒了解并傳承傳統文化。讓幼兒親身參與到節日的慶?;顒又?,幼兒能提升自主意識,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單純的課堂講授更加生動、有效,能夠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4.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傳統節日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元素,如春節的喜慶色彩、中秋的團圓意境、端午的龍舟競渡等,這些美學元素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對美的感知能力,還能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通過參與節日活動,幼兒能學會欣賞和創造美,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為未來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二、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原則
1.趣味性原則
幼兒階段的教育應充滿趣味,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主導,將傳統節日文化滲透到幼兒活動中,教師要遵循趣味性原則,設計富有創意和趣味性的活動,如通過故事講述、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更加熱愛和尊重傳統文化。
2.主體性原則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他們的體驗是傳統節日文化與幼兒教育融合的關鍵。因此,設計相關活動時,應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引導幼兒參與節日習俗的準備、慶祝過程,讓他們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他們的興趣提供個性化的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長。
3.整合性原則
傳統節日文化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涉及歷史、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將傳統節日文化滲透于幼兒活動時,應遵循整合性原則,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合起來,形成綜合性教育體系。例如,通過講述節日相關的故事傳說,引導幼兒了解節日的歷史背景;通過教授節日相關的詩詞歌賦,培養幼兒的文學素養;通過組織節日相關的手工制作和繪畫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策略
1.創設趣味節日文化情境,激活幼兒探索激情
創設趣味節日文化情境能夠激活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探索激情,且遵循幼兒教育的趣味性原則,即以游戲化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有助于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情境創設融合了認知與情感、知識與技能多維度發展目標,不僅能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還能加深對節日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情感認同,有利于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為充分體現趣味性原則,激發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探索激情,教師可創設趣味節日文化情境,如為幼兒設計“節日秘境探險”主題墻,在主題墻上設計一個大型的“節日秘境”地圖,標注出不同傳統節日的“探險站點”。每個站點設一個趣味挑戰任務,如春節站點——“福字迷宮”,設計一個大型“福字迷宮”,迷宮由多個小格子組成,每個格子內藏有一個漢字,其中只有一個格子內藏著“?!弊??;顒舆^程中,幼兒手持磁性小球,通過移動小球在迷宮中尋找藏有“?!弊值母褡?。找到后,大聲說出“我找到福字啦!”;端午節站點——“龍舟競渡”,在端午節站點設置模擬“龍舟競渡”游戲,游戲區域分為起點、賽道和終點,賽道上設有多個目標區域,每個區域都代表一個龍舟隊伍,幼兒手持一個紙制的龍舟模型,站在起點處,通過投擲的方式將龍舟投向目標區域,每個目標區域都設有不同的得分,投中得分最高的區域即可獲得勝利。通過投擲游戲,鍛煉幼兒的臂力和投擲技巧,同時讓他們在游戲中體驗端午節賽龍舟這一傳統節日活動,加深對端午節文化的認識。幼兒在無限的“趣玩”活動中,一步一步完成挑戰,解鎖站點,獲得該節日的特色小貼紙,能夠激發自身探索傳統節日的激情。
2.開展傳統節日主題班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
開展傳統節日主題班會能夠為幼兒搭建全方位、多感官體驗傳統節日文化的平臺。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優化活動設計,如,讓幼兒通過了解春節傳說、參與習俗問答,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且通過手工制作與角色扮演,鍛煉動手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
班會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春節的歡樂時光”為例細化活動內容,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班會活動中,在提高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同時,激發對傳統節日的熱愛和傳承意識。開場環節,組織幼兒進行春節歌謠大合唱,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讓幼兒的情緒活躍起來。緊接著,讓幼兒分享春節的傳說,如“年獸”的故事,鼓勵幼兒提問,加深對春節文化的理解。教師也可設計互動環節,如引入“春節習俗知多少”游戲,提問關于春節的習俗(如貼春聯、放鞭炮、拜年等),幼兒舉手搶答,答對的幼兒獲得小獎勵,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此外,也可組織幼兒在課堂上進行手工制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如彩紙、剪刀、膠水、彩筆等,讓幼兒分組合作,制作春節裝飾品,如窗花、燈籠、福字等,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發揮創意,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賞和評價。當然,也可在班會上模擬春節家庭聚會場景,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朋友等,在角色扮演中體驗春節的溫馨和歡樂。最后,記錄美好瞬間,形成春節記憶,邀請幼兒分享自己過春節的經歷和感受,可以是家里的傳統習俗、特別的美食、收到的禮物等,增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加深對春節文化的情感認同,提升幼兒的活動體驗。
3.開展多元化節日活動,促進多領域內容整合
開展多元化節日活動對于促進多領域整合有深遠意義。圍繞節日主題設計跨領域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幼兒對節日文化的理解,還能有效促進語言、藝術多個領域的融合,且這種整合性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認知、情感的發展。同時,多元化節日活動還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與節日活動,幼兒能夠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以中秋節為例,教師可將節日文化滲透到區域活動中,突出整合性原則。在語言區,投放關于中秋節的故事錄音,如嫦娥奔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對中秋節故事的興趣。幼兒通過聽故事,學習中秋節的相關知識,感受節日的溫馨氛圍。接著,在表演區投入具有中秋節特色的道具,如月餅模具、兔子玩偶、嫦娥服飾等,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的道具進行角色扮演。同時,配以相關的音樂,將中秋節的故事以戲劇表演的形式演繹出來,讓幼兒在歡樂的氛圍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各種顏色的彩泥或面團作為月餅的“餡料”,準備月餅模具、壓花工具、刻刀等手工制作工具,展示月餅的制作過程,包括揉面、使用模具壓形、刻花等,講解每個步驟的注意事項,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彩泥或面團,按照教師的示范制作月餅,可以自由發揮,創作出不同形狀、顏色和花紋的月餅。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兒童會議”形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籌備,讓幼兒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道具,參與創新性活動設計。在分享、交流過程中,學習他人的經驗,將自己的見解和創意表達出來,促進語言、動手、創新能力的提升,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創新節日文化活動形式,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創新節日文化活動形式對于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深遠的意義。通過新穎的活動形式,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能夠被激發出來,便于在參與中感受到文化的價值,從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其次,創新活動形式有助于打破傳統文化的框架,讓幼兒在創造性實踐中感受節日文化的生命力,推動傳統節日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此外,通過創新節日文化活動,還能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動手能力、創造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這種創新性的文化傳承方式,將有助于構建更加多元、包容、富有活力的文化生態,讓傳統節日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讓更多幼兒參與到文化傳承中,促進文化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開展戶外活動,以“新春舞龍”游戲為例,做好材料準備,如,彩色的皮球、氣球、繩子、筷子、短木棒、梯子、墊子等,激發幼兒的興趣?;顒忧?,通過故事、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向幼兒介紹舞龍這一傳統習俗的起源、意義及基本的動作,為幼兒后續實踐打下理論基礎。緊接著,將準備好的材料擺放在活動區域,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組合這些材料,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龍”,有的幼兒用繩子和氣球做成龍的身體,用短木棒和筷子做成龍的骨架,有的則用梯子和墊子搭建出舞龍的場景。幼兒完成“龍”的制作后,組織他們進行舞龍表演,教師可引導幼兒模仿傳統的舞龍動作,如翻滾、跳躍、盤旋等,同時也可以鼓勵幼兒發揮創意,創造出新的舞龍動作,創新隊形變化。最后,幼兒表演過程中,鼓勵幼兒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舞龍表演。
綜上所述,本文著重探討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價值、原則及策略,旨在激活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激情,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促進多領域內容的整合。通過創設趣味節日文化情境、開展傳統節日主題班會以及多元化的節日活動,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教育中,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文化認知,還促進了他們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研究,探索更多創新性教育策略,我們將關注個性化教育,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個性化的傳統節日教育活動,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加強家園合作,邀請家長參與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中,形成家園共育氛圍,使幼兒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教師也可充分利用數字化教育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在線互動平臺等,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生動的傳統節日文化學習體驗。此外,也應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定期對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活動中的滲透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教育策略,確保教育活動的有效性。通過不斷努力和創新,我們期待傳統節日文化能夠在幼兒教育中煥發新的生機,為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實施路徑》,《現代教學》2024年第20期。
[2]于珍芹《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活動中滲透的有效途徑》,《天津教育》2024年第27期。
[3]孫英園《幼兒園教師在課程游戲化中融合傳統文化的評價指標構建》,《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4年第9期。
[4]王陸平《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探討》,《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4年第9期。
[5]田會英《開展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幼兒園課程活動的策略研究》,《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