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4-0073-05
隨著全國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無論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還是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提出“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轉型模式”(以下簡稱“四化教學轉型”),均是對“學什么”“怎么學”和“學到什么程度”的理性思考。季瀏教授關于“我國絕大多數學生學了12年的體育課,但一項運動技能也未掌握”[的追問與論述,啟示要建構學生學練知識與技能結構化,建立知識、技術和技能的高通路關聯。大單元教學是落實課程內容結構化的必然選擇[2],是核心素養觀下的課程轉型的載體,也是落實新課改的課程細胞。然而,在教學中,一線教師存在對大單元教學理解不足、重復性教學、單元建構單一性和隨意性教學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不利于“新課標”的落地。由此,本文在對大單元的理解基礎上,打破以往技術單元教學壁壘,從技戰術的大任務視角建構大單元,以水平三足球傳接配合為個案,探究球類項目大單元教學設計的路徑,為球類運動項目大單元設計提供參考。
一、大單元教學再理解
什么是“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新課標有釋,是指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系統和完整的教學[3]。一方面,對于運動項目的選擇,“新課標”3~9年級均有明確的說明,每學期學練2個不同的運動項目到每學期1個運動項目,再到1學年1個運動項目的學習,項目雖在減少但學習時間在增加,且各運動項目設置是以大單元形式落實核心素養的。另一方面,“ ”課時是大單元教學在課時量上的外顯表達,其持續性的學練、系統性的內容和集中性的螺旋式累積才是其內隱的本質,最終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由此,持續性、系統性和集中性是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的本質特性。
二、大任務統領下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設計
(一)“自上而下”的單元總體建構本文以“足球傳接配合大單元設計”為例,以新課標中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為起點,這也是大單元設計的歸宿。在確定單元學習核心素養后,依據學生學情和教材的內容化,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而后結合學生的心理(已知、未知和能知)和生理特征,制定學生學習的大單元目標。有了單元目標,需要進行評價設計(評價前置),即用學生學到什么程度來佐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而后根據評價佐證,分析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情(已知與難點),配置相應的核心任務,通過學生完成核心任務來解決單元問題。而單元的核心任務再通過每次課時中任務群,來完成相應的單元目標,并結合學習難點來分配每節課的關鍵問題,通過完成每學習環節出現的問題,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成大單元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評價是隨著學習的開展持續進行的,其對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進行診斷、反思和修正(圖1)。
(二) “任務統領”的單元設計路徑
通過圖1總體建構分析,本文從依課標定主題、析戰術解要素、雙視角設歷程、分任務解問題、建體系構課案五個方面,來設計足球傳接配合大單元的實施路徑。
1.依課標定主題——基于“學什么”
新課標在水平三足球“技戰術運用”指出,在足球對抗練習中運用運球過人等組合動作技術,以及兩人間的傳接配合等簡單戰術配合,學會在足球運動中設法得分和阻止對方得分的基本方法[3]。由此,本文將傳接配合內容作為技戰術單元進行建構。技戰術是足球動作技術的上位概念,通過對學生學情分析和教材邏輯分析,確定足球傳接配合的單元主題。
通過表1分析,學生在水平二已經學過簡單情境下兩人傳球過障礙和運球擺脫防守的技戰術,而在水平四將要知道復雜情境中,如何靈活運用攻防戰術(接應、協防等)的技戰術。兩個水平之間如何做好系統承接,則是本單元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水平三足球傳接配合大單元,既要承接水平二的簡單情境,又要為水平四的復雜情境做基礎。實踐中兩人傳接簡單的組合已經掌握,但是對于場地中的不斷變化情境,卻無法做出有效的配合,比如如何傳、如何接、怎么跑才有效。故綜合學情分析,大單元的主題確定為:通過兩人間的傳接配合,獲取進攻空間。
2.析戰術解要素—基于 “學哪些”
足球傳接配合作為技戰術大單元,傳接過程中需要路線、時機、呼應和綜合運用四個核心要素。一方面,持球人需要思考何時傳(時機)、傳到哪(路線)、傳完后如何接(時機與路線);另一方面,助攻伙伴也需要思考什么時候接(時機)、到哪接(路線)、怎么傳(路線)、怎么與伙伴配合(呼應與綜合運用)。在二過一的過程中,進攻者思考傳接球時機、跑動與傳接路線、與伙伴呼應及對局勢的應對,而防守者也同樣思考跑的路線、時機、應對等。因此,通過對實際情境(二過一)分析,綜合學生學情,大單元教學需要解決路線、時機、呼應和綜合運用這四個核心問題。
3.雙視角設歷程—基于 “學歷案”
從學教“雙視角”設計大單元歷程,突出“學為中心”,教師將評價前置,體現新課改的“學、教、評”一致性。學歷案從教與學雙向切入,按照明確目標、重視過程、基于結果的編制思路構建起指向學習者最近發展區的可視化支架,體現對“整體的、完整的學習經歷或過程”的關注[4。學歷案將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么證明學生學會、學生經歷什么才能學會、通過什么方法學、如何反思與改進做為設計過程,評價前置讓教師教學目標更清晰,單元設計更完整。以兩人傳接配合大單元為例,在主題與目標確定的情況下,需要分析學生學會佐證材料(能觀察、會跑空位等)、學生經歷四個任務(跑位路線、傳跑時機等)才能學會、用學法問題化學會(如何跑位等),最后進行反饋、修正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單元設計的整體性和有效性(圖2)。
4.分任務解問題—基于“怎么學”
核心任務是單元目標和評價前置雙重作用下,解決“學生經歷什么才能學會”的問題,它是單元目標轉化為教學實踐的體現,也是單元教學策略的核心指南。然而,在學習任務 (活動)驅動中,情境和經驗的影響會形成學生自己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學習問題,因此,學習問題是任務活動的再具體。經以上分析,本單元的核心任務是“通過兩人間的傳接配合,獲取進攻空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如何跑、如何傳、何時跑、何時傳等關鍵問題。由此本單元將核心任分解為路線、時機、呼應和真情境中運用四個方面問題,并提取關鍵問題的8個核心點(圖3)。依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本單元的組織結構為跑位路線3課時、同伴呼應2課時、傳跑時機4課時、真情境運用9課時,其中思維難度是遞進關系,最終指向開放的足球真情境運用。
5.建體系構課案—基于“系統學”
如圖1分析,從核心任務的分析到任務群的建構,再到關鍵問題的剖析,從課時內容的序列到課時問題的設計,這是本文建構大單元內容體系的邏輯順序。足球傳接配合大單元核心任務為“通過兩人間傳接配合,獲取進攻空間”,結合學情確定四個任務群(路線、時機、呼應和真情境運用),每個任務群根據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問題鏈,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去解決問題。以足球傳接配合大單元體系建構為例(圖4),傳跑路線分直傳斜插等3個內容,并從傳球者和接球者角度分析問題;傳跑時機分二傳一搶等4個內容,從傳者傳球時機、接球者跑動時機等關鍵突破點,讓學生理解傳與跑的時機問題;同伴呼應則是從呼應的認識和方式兩個內容出發,讓學生體驗呼應的方式方法,為真情境運用作好鋪墊;真情境運用有9個課時的學習,方式則是通過小對抗、局部對抗和5對5的強對抗進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真情境中運用前面9課時學習內容,達到學以致用。同時,真對抗中學生對于自身的不足會積極面對,并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技能,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通過自上而下的結構化設計,讓學生系統地、連續地、集中地學習足球傳接配合技戰術單元,提升學生的技戰術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三、結論
建構大單元時,主題、目標、任務、問題、評價是其“上下進階”的主要元素集,是核心素養目標統領下的整體聯結,與浙江省教育廳提出的“四化課堂轉型”是一致的。從技戰術視角對大單元進行構建,可打破技術單元的禁錮局限,促進學教方式的改變。大單元教學是實現從“學科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的必然產物,真實情景下持續、集中、系統的學練,能形成高通路遷移,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川季瀏.基于核心素養的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J].中國學校體育,2022(07).
[2]余立峰.新課標新實踐新價值[J].體育教學,2024,44(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周珂,喬石磊,周艷麗.體育與健康課程大單元教學的理論適切和教學方略—基于課程層次理論的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