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4-0082-04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了專項運動技能項目大單元教學的要求:“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系統和完整的教學。加強課內外的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該項運動完整的體驗和理解”[。項目式學習是以真實問題為情境,學生通過合作實踐探究,解決真實問題,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2]。足球運動項目大單元教學著眼于幫助學生通過完整的學習體驗,全面、深入地理解并學會運用。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卻面臨著以下問題:學生探究時間較長導致課堂運動負荷不足,未能體現體育課程“健身特性”;學習內容僅限于足球技能,學生難以“深入理解”所學項目。本研究通過課內外融合教學設計,借助信息技術,拓展學習時空,幫助學生掌握足球專項運動技能,實現對足球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和理解,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足球大單元課內外融合教學設計
借鑒美國巴克教育研究所“黃金標準的項目式學習”七大要素與陜西師范大學張文蘭教授提出的網絡環境下基于國家課程的項目化重構的內涵與要求[3],設計了足球大單元“課內外融合教學”。
(一)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足球大單元課內外融合教學內涵
模式聚焦核心素養培育,挖掘足球運動項目特點與育人價值,制定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課內、課外學習活動既獨立開展,又有機地融合作用于學習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支持,以課內學、練、賽體悟學習線與課外拓展學習線的融合教學,保證學科健身特性,保證項目學習質量,幫助學生真正領悟足球運動的魅力,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圖1)。
(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足球大單元“課內外融合”教學設計與實施流程
以新課標為依據,以素養培育為目標,制定教學目標。借助信息技術工具,設計多元學習活動。圍繞著項目引入、規劃、探究、評價流程開展課內外足球大單元學習活動(圖2)。
1.課內“大單元學、練、 賽體悟學習線”
以足球技戰術項目子任務為引領,進行課內學習內容的整體設計。通過不斷解決“學、練、賽”中的問題,掌握該項目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發展運動能力。在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形成對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的正確認識,達成單元學習目標。
2.課外“綜合能力的提升與拓展學習線”
一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拓展學習時空,組建學習團隊,開展對足球運動的認知探究活動,服務成果的展示與評價,促進學生對足球運動的深入認識;二是通過校外“學、練、賽”發展學生運動能力,幫助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
3.學習資源與工具
本研究借助體育家庭作業形式,通過信息化手段跟蹤管理,引導學生自主、協作學習,實時跟蹤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保證學習成效[4]。
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足球大單元課內外融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以五年級“我們身邊的小足球賽”項目為例。
(一)項目的整體設計
項目主題選擇來源于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根據廈門市政府惠民政策,全市公辦中小學的體育場地設施應在空閑時間面向社會開放。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進入學校進行體育鍛煉。球類運動的魅力在于比賽,許多鍛煉者自發地組織籃球半場野球賽,然而足球場上踢球的人不少,卻難以組織起比賽。
針對該主題,設計“我們身邊的小足球賽”項目。借助信息技術支持的雙線融合學習,驅動學生了解問題、進行項目規劃,開展項目探究,形成項目成果,進行成果展示與評價。
(二)教學過程
1.項目引入
項目引入環節包括驅動性問題的設計與提出、組建學習團隊等過程。通過視頻動漫觀賞,幫助學生了解問題,組織討論;通過梳理成果要點,組建學習團隊,明確項目目標與學習內容。
(1)制作微課動漫,發布項目驅動問題
為更好地起到問題驅動學習的作用,在課前,借助優芽動畫將文本制作成生動形象的微課視頻,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線上發布視頻,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師生線上互動討論。
例如,圍繞著“我們身邊的小足球賽”項目驅動性問題開展討論:組織足球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如何開展“小足球賽”?
(2)開展在線投票,組建項目學習小組
合理的小組分工是項目實施的保障。教師組織學生對項目預期成果進行在線投票。根據投票情況合理分組,組建項目學習團隊,從而有效地保證學生在協作中發揮主動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對于“如何組織小足球比賽”,學生在課外利用問卷星進行在線投票,統計投票結果,分析預期的項目成果。組建團隊時,以自愿報名、在線投票的方式選出若干小組長,學生根據個人意愿,通過在線協作表格分別加入學習小組。
2.項目規劃
(1)發布任務清單,進行項目問題分解
為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以解決問題,借助KWH工具表,在課外開展網絡調查,讓學生主動思考知識與應用之間的聯系,為課內開展學練、解決問題而服務。
例如,KWH表發布:
親愛的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思考以下問題,并將自己的探究計劃記錄在表格中,和共同體(小組)分享、討論。
(2)開展線上交流,共搭項目問題支架
完整的項目活動方案需設計若干子主題,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腳手架”,避免學習活動與目標發生偏離。教師通過平臺發布搭建問題支架任務,引導學生在線上交流分享,并根據項目問題鏈與預期學習成果,利用excel等工具,將項目解決思路可視化呈現。
例如:“我們身邊的小足球賽”項目問題鏈、預期學習成果(表1)與項目任務分解。
項目問題鏈(圖3):
子項目一:足球與身體健康——足球運動如何促進身心健康?
子項目二:足球比賽的簡易規則——你能否向同伴介紹足球比賽的規則?簡易的足球比賽規則有哪些?
子項目三:足球文化—通過足球鍛煉,能夠錘煉我們的哪些意志品質?
子項目四:足球技戰術能力—開展簡易比賽規則的足球賽應具備的哪一些技戰術能力?
(三)項目探究
1.課內外融合并行,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
為更好地完成項目分解子任務,在課外,學生通過互聯網對足球的文化、規則、技能材料進行收集,開展前置學習,提高對足球的整體感知,有效促進課內“學、練、賽”。同時,課內的學習體驗也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外學習任務,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
2.依據多元學習目標,完成多樣化項目成果
開展的學習活動直接指向多樣化的項目成果,從而達到學生對足球運動項目全面理解的目的。因此,學習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學習的成果應該是多樣的。例如,成果既包括足球規則的文本、足球場地的介紹圖片,也包括班級足球比賽的現場展示及視頻等。教師可通過課內外、線上線下等指導學生完成項目作品,達成多元學習目標。
(四)項目評價
評價階段主要圍繞成果展示、評價、復盤與反思環節,分別在課內、課外開展評價活動。基于項目式的“課內外融合”大單元評價充分體現了評價主體、內容的多元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同時,應開展項目復盤反思,為后續進階項目的設計奠定基礎。
例如,在課外,學生足球作品掛網,師生以及家長參與成果的評價;在課內,圍繞學習成效、成果進行展示匯報活動與足球比賽,并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評價。
三、實施成效與反思
(一)實施成效
1.豐富大單元教學路徑
依據大單元、項目式學習特點,借鑒逆向教學設計思維,將二者融合成“項目式大單元教學”的新教學模式,豐富了體育大單元教學路徑研究。與傳統的講授式、主題式等教學方式各美其美,豐富了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樣態,為他人開展體育項目式學習提供理論與案例借鑒。
2.提升大單元學習實效
“課內外融合”教學設計借助信息化手段,解決了傳統的項目式學習與體育課程性質、教學實施要求之間的矛盾,突破了項目式學習在體育大單元教學實施中的困境,提高了體育項目式學習的可行性與實效性。
3.轉變師生教與學的理念
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的指導,在師生交互中不斷磨合,讓教師更為明晰從教知識到培養能力與品格的育人理念;學生經歷了從真實生活問題情境到解決來自真實世界問題的全過程,建構了結構化知識,實現了學習目的、學習理念上的更新與轉變。
(二)反思
1.項目式學習的協作活動設計應緊湊
項目有大小之分,可以是為期一兩周的小型項目,也可以是時間跨度較長的復雜性項目,足球項目式大單元學習其跨度時間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不可避免地經歷低潮期,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協作學習活動時需持續、緊湊,并以有效策略保證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確保項目的實施成效。
2.正確認識足球課內外融合教學模式的特性與共性
足球運動深受喜愛,開展廣泛,孕育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利于增強體質、促進健康。足球運動本身又具有整體性、對抗性、多變性、易行性等特點,屬于開放性的運動項目,易于開展項目式學習。因此,該教學設計的實施可為各種開放性運動項目開展項目式學習提供借鑒,如籃球、排球等,但該模式難以運用于一些封閉性運動項目,如體操、武術等。
四、結語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足球大單元“課內外融合”教學設計與實施,讓足球不再是局限于少數學生參加的項目,而是都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的足球學習活動。學生逐漸將足球文化、足球品質、足球意識內化于心,塑造堅毅、自強的品格特質與積極協作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足球知識與能力外化于行,實現了從足球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走向了以足球教材育人的轉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房萌萌,混合學習環境下項目式學習協作活動的設計與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足球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FJJKZX2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