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早晨,一則消息頓時攫住了我:“數學童話先驅李毓佩老師去世?!眱商烨埃钬古謇蠋熡肋h地離開了我們!這真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一陣“永失我師”的深切悲傷涌上心頭。連忙打開電腦,向當天要用的數學閱讀公益講座演示文稿中增加一個環節,專門介紹“中國數學科普三駕馬車”,其中包括李毓佩教授的生平與著作。我的每次數學科普閱讀講座現場,都有不少小朋友與家長表示十分熟悉李老師的數學童話圖書??梢哉f,李毓佩數學童話是孩子們數學科普閱讀啟蒙的第一選擇,是各大書店里經常陳設在兒童讀物區醒目位置的作品,是各圖書電商中搜索“數學童話”關鍵詞后跳出的第一推薦。
一、一個再沒機會撥打的電話
聽到李毓佩老師仙逝的消息,這天的講座現場一片肅然。李老師的辭世是我國數學科普創作領域的損失,讓無數致力于數學科普的作者和熱愛數學的大小讀者深感惋惜。將來,孩子們再到書店中挑選數學童話的時候,還會繼續期待“李老師有什么新的數學童話書作品”嗎?作為一名資深的小學數學教師、進修院校數學教研員,以及一位出版了58本數學童話的科普創作者,我希望表達對李老師的悼念,并分享自己追隨李毓佩老師與其他前輩共同開創的數學童話故事及數學科普寫作事業的學習研究歷程。
因為長期在《小學生數學報》《聰明快車·輕松學數學》《數學大王》等報紙雜志上連載面向小學生的數學故事,我結識了不少編輯。一次聊起創作歷程時,我試探著問那位編輯:“您有李毓佩老師的電話嗎?”
直接聯系李毓佩老師,對我而言何止是“追星”,更應當算是一個“朝圣”之舉。作為一名數學童話的創作后輩,如果能夠得到李老師的指導,豈不正是個“重新上學”的契機。然而,從編輯那里記下李老師的電話后,一想到什么時候撥打,打通后說些什么,我卻猶豫了。我最想做的事情是請李老師點評自己的作品,但哪本最合適呢?對一個創作者來說,經常會覺得自己還有繼續進步的空間,最滿意的作品似乎一直是“下一本”。于是暫時決定,等創作出自己更滿意的作品后,再冒味打擾李老師吧。
然而,這一猶豫,竟是永遠,那個號碼成了永遠沒有撥出的電話。
二、未曾見面的寫作導師
作為出生在小村子里的“70后”,小時候能接觸到的圖書很少,一套《十萬個為什么》、一本《小靈通漫游未來》讓我反復一讀再讀,從未想過世界上還有一種叫數學童話的書。但我清晰記得,自己讀到的第一部數學童話作品,正是李毓佩老師的《騎鷹訪古》,當時應當是在某種雜志上連載的。如今雜志名早已記不清,我卻依然清晰地記得,在某個章節中,小主人公鐵蛋為了“混進”畢達哥拉斯學派數學講壇,在手心里畫了一個五角星,然后展示給守門人看,守門人判斷“果然是自己人”,就讓他進去了。這真是個有意思的設定,設定背后有真實的數學歷史,而后續的數學閱讀能夠讓讀者清晰地意識到,五角星圖形中蘊含著相當多的數學秘密。
李毓佩老師在作品中把加法比喻成鉤子,它能把兩個數鉤在一起,變成新的數。在數學上,加減乘除這些二元運算,不正是對兩個數進行的嗎?第一次讀到時,我就感覺李老師的這個比喻既新奇有趣,又很貼切??梢哉f,正是李老師作品中大量存在的這種既有趣又合乎學科本質的設定,讓一代又一代讀者體會到了數學童話的美妙與有趣。
剛走出師范院校的大門,跨進小學校門時,我滿腔干勁,心懷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的喜愛,卻發現與自己當年學數學的感覺不同,現在的孩子們大多認為數學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學科?!熬炊h之”“望而生畏”甚至“聞風而逃”恐怕是最貼切的形容。
對希望讓孩子們不再畏懼數學的一線教師來說,李毓佩老師的數學童話簡直是“濟世良方”。我不僅推薦學生讀這些數學故事,也嘗試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想讓學生寫,教師自己要先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給學生提供樣板。于是,我開始動筆撰寫數學科普作品,從2007年1月在《數學大王》上發表第一篇文章《巧遇泰勒斯》開始,一直堅持數學童話創作,一晃已經18年。
創作中,有困惑有迷茫。每次困惑于不知道怎么寫時,李老師的數學童話書就是最好的參考樣板。我曾購買過不少李老師的作品,一本一本讀著、學習著、模仿著,探尋適合自己的數學寫作道路。在跟隨李毓佩老師腳步的創作過程中,最令我引以為豪的事情是,李毓佩老師寫了一本《數學西游記》(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9年版)特別受歡迎,我也寫了一本以西游記為背景的《孫大圣學數學》(青島出版社2020年版)。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中,我仿佛與李老師“為兒童的數學學習服務”的信念心靈相通了。李毓佩老師,是我的數學童話寫作道路的啟蒙導師。
三、青少年數學科普的接力棒
作為教師、教研員,我一直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獨特。一方面,數學很重要,是人類認識與創造世界的工具,另一方面,數學學科難度高且抽象,想學好學深入很不容易。靠“刷題”走出來的孩子,出發得早,最終卻未必走得遠,而通過數學閱讀培養了興趣的孩子,往往能把對數學的喜愛堅持得最久。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發自內心的喜愛,讓他們養成這種自然而然的學習習慣,正是李毓佩數學童話期待達到的效果。
2022年,國家頒布最新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中小學生提出了三個“數學核心素養”,包括“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其中,“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在數學學習中有重要作用,并且也得到了我國數學基礎教育的長期重視;但“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以及“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卻是長期以來數學教育教學的薄弱環節,需要在廣泛的數學閱讀中強化彌補。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BacиIAJeKcaHIPOBHYCyXOMINHCKH)特別強調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應該讓孩子盡早進行數學閱讀,讀那些更豐富、更真實、更富有思考性的文本。在這樣的文本中,最適合作為入門材料的,正是數學童話。
濃厚的興趣是持續學習的基礎和前提。一個孩子更有可能在美妙的數學童話故事中,喜歡上數學閱讀,而不太可能在一道一道習題考題和一本一本充斥數據與枯燥文字信息的練習冊中,生長出對數學閱讀的喜愛。從這一點來說,李毓佩老師踏出的這一條數學童話之路,正是少年兒童學習數學的陽光步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走得很遠很遠。
當更多的數學教師捧起李毓佩數學童話,并將這些作品應用到教學中時;當更多的中小學生閱讀李毓佩數學童話,發現與課堂教學不同的數學新天地時;當更多的數學科普者堅持創作時,李毓佩老師對數學童話的熱愛與探索,對做好青少年數學科普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了。
謹以此文追懷李毓佩老師。
(編輯/齊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