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歲的高秋英,現任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地面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是“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獲得者;丈夫楊祖國是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油田化學研究所教授級高工,“第五屆中華杰出工程師青年獎”得主。
2007年,楊祖國和高秋英碩士畢業。當時,高秋英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留校任教,另一個是去中國石化西北油田,但工作地點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個是舒適區,一個是遙遠的祖國邊陲荒漠,該如何選擇?“油田緩蝕劑研究,要應用到油田,解決實際問題?!备咔镉⑾肫鹆藢煾嬖V他們的科研初衷。此時,同專業的同學、男友楊祖國也有意奔赴西北闖一闖。兩人商量后決定一同前往西部邊陲,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理想。他們領取了結婚證,義無反顧地來到位于中國第一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西北油田。
2007年7月,恰逢油田防腐中心成立,高秋英成為西北油田第一個專門從事腐蝕與防護工作的員工。白天,她跟著師傅跑現場、爬管道,收集各類生產數據;晚上回到基地,她趴在電腦前錄入數據,其間,還要到實驗室開展腐蝕介質檢測、緩蝕劑效果評價,不斷優化調整加注方案……
更考驗他們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深入油田現場跟蹤取樣的路,大多是坑洼不平的石子路。去偏遠的油井坐車需要好幾個小時,路途顛簸得讓人感覺骨頭像散了架。不僅如此,戈壁灘從五六月起就暑熱難耐,風沙更是常客。在漫天黃沙中,油田現場的工作人員必須將頭巾、墨鏡、安全帽穿戴齊全。有一次,高秋英忘了戴頭巾,回家淋浴時,從頭發上沖下來的沙子能在浴室地面上鋪一層。
在跑現場、錄數據、做實驗的3年時間里,高秋英建立了5大本臺賬,錄取了3000多個穿孔點失效數據、8萬多個監測數據、9萬多個緩蝕劑數據、21萬個運行參數、54萬個油氣水化驗數據。這些數據,是掌握油田腐蝕情況的第一手資料。
楊祖國工作伊始,恰逢油田喜獲高產油流,這拉開了稠油區塊超稠油開采的大幕。他所在的區域油藏屬于埋藏最深、黏度最高的超深超稠油油藏,同時具有高含鹽、高含硫化氫等特性。如何在這種環境下開采稠油,在國際上都是一個難題。面對困境,楊祖國潛心鉆研,探索各種稠油分析手段,從一口口井的油樣化驗分析開始,致力于剖析稠油致稠機理。
稠油流動性很差,在西北的塔河油田,稠油埋深達5000~6000米,黏度近似固體,屬于超稠油。在數次試驗失敗后,楊祖國將目光聚焦到化學降黏上。經過連續攻關,他使稠油開采量從17年前的每年60萬噸提高到目前的每年300余萬噸,累計生產稠油4000余萬噸。憑借這項技術,2014年,楊祖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此后,他繼續優化每個降黏細節,保證降黏效果更好。如今,在他的帶領下,超深超稠油化學降黏配套技術、化學降黏增效技術、高效舉升技術和降黏劑規模精確配置技術均獲得突破,并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18年間,楊祖國接連攻克三大難題,治理“水竄”是其中之一。塔河油田西部斷溶體油藏以斷裂帶儲集體發育為主,具有埋藏深、溫度高等特點,常規堵劑難以滿足堵水需求,控水治水已成為油田重要難題。楊祖國帶領團隊經過上百次攻關實驗,成功研發出耐溫160攝氏度的多糖凝膠堵水劑。2023年6月,在油田現場,一口單井開展先導試驗,輔以“多級段塞封堵”工藝,實現日增油由0.1噸上升至17.9噸,含水量由99.5%降至35.8%,累計增油1283.7噸。該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對國內類似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年,楊祖國獲得“第五屆中華杰出工程師青年獎”,他是新疆唯一獲此殊榮的工程師。
與楊祖國的科研成果在地上“被看見”相比,妻子高秋英和她的地下管道腐蝕防護團隊屬于“隱形英雄”,高秋英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管道腐蝕的機理及防護措施。“管道腐蝕是導致管道失效、引發安全問題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像管道醫生一樣,守護好油氣生產的生命線?!备咔镉⒄f。
2011年,高秋英發現塔河油田的一些管道里出現了圓點狀的腐蝕斑塊,這是細菌腐蝕的特征,但塔河油田是古生界海相地層,上億年前這里本是汪洋大海,地層中含鹽量很高,一般情況下細菌根本不可能存活。
有一天,高秋英突然靈光一閃:最近油田改變了生產工藝,采用注水開采方式,細菌會不會藏在水里?她開始全流程跟蹤注水狀態,發現當時注水管網還不健全,偏遠地區的油井用水是用大罐車運過去的。她就在現場跟蹤大罐車,采水樣、做細菌培養實驗,采了27口注水井,最終在23口井里都發現了細菌。高秋英有了一個推測:細菌就在生產系統里,隨著水進入了管道。她輾轉找到中國石油大學的陳長風教授,把有圓點狀腐蝕斑塊的管道樣品寄到北京檢測??上У氖?,檢測了兩次,樣品中都沒有找到細菌,卻顯示有氧腐蝕的情況。
但高秋英不輕言放棄,她一直在琢磨:管道平時都處在密閉環境中,怎么會出現氧腐蝕的情況呢?很快,她分析出問題出在樣品的寄送過程中——新疆到北京距離遙遠,運輸過程中,樣品一直暴露在空氣里,所以發生了氧腐蝕。于是,她改變了樣品的包裝,密封寄送。終于,這一次檢測人員從腐蝕的圓孔中成功找到了細菌。因為她的發現,團隊研發了抗菌緩蝕劑,能夠防止或減緩材料的細菌腐蝕,還聯合寶鋼集團研發了抗細菌腐蝕的管道。
為了治理有隱患的輸油管道,高秋英經常率隊在沙漠腹地的酷暑嚴寒里,在茫茫戈壁灘上,翻越沙丘、爬進管道,現場調查勘探。她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使西北油田的管道和容器設備不再受腐蝕穿孔之痛,而且廣泛應用于兄弟油田,甚至走出國門,惠及沙特阿拉伯等海外油田,累計創效100億元。
高秋英深耕油氣管道防腐技術18年,已成為技術領軍人物,在超深、高黏度、高含硫油氣田開發建設上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她主持或參與了39項國家重大重要項目,獲得專利授權43項,累計完成輸油管道防腐5600公里。2024年4月28日,高秋英巾幗專家創新工作室研發的“極端苛刻環境油氣田腐蝕防護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入選全球女性科技創新論壇的百項巾幗科技成果,團隊榮獲“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團隊獎”。該獎項自設置以來,石油石化能源行業首次獲得此項殊榮。高秋英還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及“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恐龍’,新年快樂!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陪你過年了,你和爺爺奶奶要開心過年,按時完成作業哦。”兒子“恐龍”帶著幾分困惑回答道:“為什么你們除夕還要工作?為什么我們家不能像電視里的家庭那樣一起吃團圓飯?”這是2025年除夕,楊祖國、高秋英夫婦在西北油田通過視頻與家人互致問候的場景。
早在幾天前,在烏魯木齊市上初三的女兒就拎著10余公斤重的行李箱,跟著父母來到了塔河油田輪臺基地。夫妻倆將孩子安頓好后,就馬不停蹄地跑現場,幫助解決一線的生產難題。大年三十上午,楊祖國、高秋英夫婦專程來到聯合站及試驗單井,摸排聯合站稠油系統集中摻稀工藝運行情況,調研中質油在線混配工藝流程。這是2025年油田提出的一項重點工作——提高采油工程“雙創”水平。


“我們干技術的必須結合現場實際,才能觸發靈感,找到辦法,解決難題,保障生產高質量運行?!边@是楊祖國和高秋英經常提及的科研心得。他們一有技術領悟或創意,哪怕是半夜三更,也要立刻記下來,第二天再與團隊研討論證,爭取用最短的時間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我們夫妻倆能夠這么忘我地投入工作,離不開婆婆在背后的默默奉獻和支持。她雖然不能管孩子們的學習,但衣食起居都是她在操心?!备咔镉⒊錆M感恩地說。工作上,夫妻倆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生活中,兩人和睦相處,相敬如賓。2024年,楊祖國、高秋英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及“全國文明家庭”。
這對教授級工程師夫婦扎根西北油田18年,無數網友為他們點贊,稱他們是學習的榜樣。而高秋英則淡定地說:“祖國的油田無論在什么地方,總得有技術人員去開采。我和丈夫只是盡了一份應盡的責任,不值得驕傲?!?/p>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