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食品都有明確的保質期。食品腐敗變質通常由微生物增殖或脂肪氧化引起的。然而,像白酒、鹽、糖、蜂蜜等食品,由于其含有高酒精、高鹽、高糖,具有天然抑菌能力,且不存在脂肪氧化問題,因此可以長期存放,無需標注保質期。
食品的保質期與食品自身特性、生產工藝和儲存條件密切相關。傳統的干燥、鹽漬、糖漬、低溫等方法都是食品實現長期保存的方法。例如,肉干、魚干、菜干、水果干等干制食品,以及咸魚、咸肉、醬菜、腐乳等高鹽食品,都可以在室溫下長時間保存,無需添加防腐劑。此外,使用高溫滅菌和無菌灌裝技術,如制作罐頭等產品,也能大幅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同樣,低溫速凍技術也能有效防止微生物增殖,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食品廠商設定的保質期通常有一定富余量。對于貨架期較長的食品,即使過了標注的保質期,只要沒有腐敗變質,也可安全食用。例如,一些罐頭的保質期是兩年,但過期兩個月后,罐殼未脹起,打開后無異味,口感正常,就可以食用。雖然其維生素含量可能減少,口味不夠新鮮,但食用后不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另外,大米、小米、豆子等糧食,只要沒有受潮、發霉、生蟲,即便存放超過一年,也可食用,只是口感不如之前,香氣也會有所減弱。
許多人只關注保質期,卻忽略了保存條件。例如,注明需要在2℃~6℃的條件下冷藏的巴氏奶,如果在室溫下存放,即使未超過保質期,也可能已變質。因此,消費者需留意食品包裝上的保存條件,如“冷藏保存”“陰涼處存放”“避免受潮”等。此外,經過殺菌、滅菌技術處理的密封食品,其保質期僅能保證開封前的儲藏時間。開封后,食品因接觸了空氣中的微生物,需按照包裝指示妥善保存。例如,番茄醬、黃豆醬、香菇醬等調味醬料,開封后需冷藏保存,否則可能會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