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天晴,陽光輕柔地灑在院子里,兩個小孩如同小精靈,在花壇邊好奇地探尋著大自然的奧秘。突然,一個小男孩興奮得漲紅了臉,大聲叫道:“爸爸,我逮住了一只超大蝸牛!”那聲音里滿是驚喜。
然而,不遠處的爸爸卻像沒聽見這充滿童真的呼喊似的,皺著眉頭責備道:“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衣服搞臟了!”小男孩仿佛沒感受到爸爸語氣里的不耐煩,依舊拿著蝸牛殼,徑直把那只碩大的蝸牛放到爸爸跟前炫耀。他的眼睛亮晶晶的,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滿心期待著爸爸的夸贊??砂职謪s滿臉嫌棄,嚴厲地呵斥道:“好臟,快丟掉!”挨了訓的男孩,緊張而又慎重地把大蝸牛安放在地上,眼神瞬間黯淡了下來。他低著頭,默默地跟在爸爸身后。一路上,爸爸一邊走,一邊還不忘繼續數落著孩子,孩子戀戀不舍地回頭張望,似乎在跟蝸牛進行一場無聲的道別。
再看那水泥地板上的蝸牛,緩緩地向前爬行,兩對觸角隨著呼吸輕輕地顫動著,潮濕的黏液在陽光下泛著微光,像極了男孩臉上蜿蜒的淚痕。
在火車上,鄰座的媽媽買了一份盒飯,先遞給女兒。女兒滿腹狐疑地問道:“媽媽,您不吃飯嗎?”媽媽嘴里說著她不餓,不要管她。大抵是知母莫若女吧,女兒并沒有獨食,而是把飯盒一分為二,準備把飯菜勻出一半分給媽媽。看著這一幕,我滿心感動,以為會看到一幅母慈女孝的動人場景。
殊不知,下一秒,意外發生了。女兒手中的筷子沒有拿穩,一不小心掉了一只。面對眼前的窘狀,媽媽并沒起身去索要一雙干凈筷子,而是滿臉憤怒地指責女兒:“你都多大了?吃個飯還能把筷子掉到地上去,將來能有多大的出息?”
整整一個半小時,她不是說女兒坐姿不夠端正,就是說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女兒養大,平日里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了女兒,而女兒卻不體恤她的良苦用心,簡直是太令人失望了。這些話,讓女兒淚如雨下。好幾次,我分明覺察到了女兒的欲言又止。明明是好好的一份飯菜,媽媽卻不斷地“橫挑鼻子豎挑眼”,讓女兒頓時沒了食欲。
換作是誰,置身在這種親子關系里,都會感到窒息。眼前的這位媽媽只看到了孩子犯的小錯,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不斷地消耗著孩子的能量。
由此,我想起了《人民日報》上的一段話,它就像是一股清流,浸潤無數家長的心田——“最好的教育是賦能,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不在大事上放縱孩子……”作為家長,與其每天像偵探一樣監督孩子是否打翻水杯、弄臟衣服等雜七雜八的小事,不如為孩子構建一個充滿關愛、尊重與信任的成長環境。
孩子就像一顆正在茁壯成長的幼苗,需要的是溫暖的陽光、甘甜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而不是無休止地指責和批評。讓我們用愛和耐心去澆灌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充滿理解和包容的環境中,成長為獨特而優秀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