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白區沙瑯鎮
【編者按】
沙瑯鎮,地處電白區北部,歷史悠久、人文底蘊豐厚,是“粵西客家之鄉”。近年來以“百千萬工程”牽引高質量發展,按照“魅力濱江小城、客家風情小鎮”的定位,深入挖掘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等獨特優勢,獲評2018至2020年度“廣東省文明村鎮”,2021年入選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2023年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被評為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2024年入選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鎮。
美麗客廳門庭若市、沙瑯江河道碧波蕩漾、新城公園綠意盎然、城鎮道路四通八達、微工廠帶富增收……如今的沙瑯,一個個民生項目持續推進,一處處喜人變化暖人心扉。沙瑯鎮作為首批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它的“出圈”的密碼是什么?
自省委部署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沙瑯鎮黨委、政府按照省委、市委、區委工作要求,堅持以“頭號力度”推進“頭號工程”,以“百千萬工程”牽引高質量發展,按照“魅力濱江小城、客家風情小鎮”的定位,深入挖掘沙瑯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等獨特優勢,以多創特色、多出亮點,多爭出彩的建設思路,加快推進沙瑯鎮煥新蝶變。
做規劃
為鎮域發展繪藍圖
沙瑯鎮緊抓首批典型鎮和3個典型村培育建設的大好機遇,乘勢而上、苦干實干,奮力打造獨具魅力的濱江小城。
主動融入大局,立足市“兩軸-兩個圈層”城市布局,結合電白縣域副中心定位,著力打造茂名東北極上新極點,輻射帶動電白北部山區鄉鎮高質量發展。明確發展方向,明確“魅力濱江小城、客家風情小鎮”定位,仔細梳理綜合服務、商貿氛圍、生態環境、鎮域經濟等方面短板,列出問題清單,制定創建目標,通過一年夯基補短,三年提階完善,五年內基本建成獨具魅力濱江小城。優化發展結構,按照“魅力濱江小城、客家風情小鎮”的定位,梳理“山水入城(一芯一環一城)三軸六組團多節點”的圩鎮結構,以水岸活力、江南大道、產業發展等六大組團開發為抓手,釋放沙瑯客鄉和江城魅力。
強經濟
立足特色產業發展
鄉村要振興,潛能如何激發?在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中,沙瑯鎮深入挖掘沙瑯豉油、南藥、龜鱉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培育譚儒蘿卜等新興特色產業,以產業為鄉村發展畫卷“上色”,走出一條因地制宜、民富村興的路子。
“在家附近務工,能照顧家庭還有收入。”在沙瑯鎮譚儒村微工廠,南華村村民邱炳初開心地說,如今的生活讓邱炳初覺得安穩又踏實,在譚儒村微工廠,村民通過“土地租金+工資報酬+股金分紅”在村里過起了紅紅火火的日子。近年來,譚儒村在沙瑯鎮黨委、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和帶領下,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對譚儒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度探索,通過建鏈、延鏈、補鏈和強鏈形成了一個致富增收的鄉村振興“微工廠”。而譚儒村“小蘿卜大經濟”的產業發展之路只是沙瑯鎮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一個縮影。
沙瑯鎮作為“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認真貫徹執行省、市、區有關部署要求,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抓手,以鄉村振興“一四五”工作機制為引領,以做大做強“土特產”文章為方向,推行“村級集體經濟收益與村(社區)干部獎勵待遇掛鉤”制度,激活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念好“土”字訣。立足本土農業資源和自然稟賦優勢,深入挖掘沙瑯豉油、南藥、龜鱉等傳統產業,大力培育譚儒蘿卜、瑯西沉香、坡富紅糖等特色產業,沙瑯憑沉香獲評“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魚花力江、森海沉香、譚儒種植專業合作社獲評“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構建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打好“特”字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響“沙瑯”字號特色產業品牌。緊抓時代風口,發展電商經濟,全鎮龜鱉、沉香等各類“土特產”賣貨電商超1400家,年銷售額超2億元。
唱好“產”字歌。主動延鏈補鏈強鏈,升級產業、形成集群,多維度深層次讓“土特產”增值。采取農村包圍城鎮工作思路,發展鄉村振興“微工廠”,引導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譚儒村建成15畝加工基地;尚塘村投資建設龜苓膏加工廠;瑯西村建成沉香公社,實現沉香種苗培育、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發展。集全鎮之力推進沙瑯豉油豆豉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打造區域性產業中心,輻射帶動電白北部山區鄉鎮產業標準化、集聚化、規模化發展。
美村居
擦亮人居環境底色
村道寬闊整潔、庭院干凈漂亮、公共基礎設施完善……行走在沙瑯鎮尚塘村、瑯西村,處處皆是景,舉目滿眼新,和美鄉村建設煥發著勃勃生機。“活動場所多了,環境大變樣,我們的家園也建設得更加美好了。”村民笑著說道。
沙瑯鎮通過“三利用”(利用閑置荒地、利用廢棄材料、利用本村工匠),建設前種菜后養雞的小苑—農家小苑,并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分配、統一管理,在集中圈養家禽的同時用家禽產生糞便給瓜果蔬菜施肥,既切合農家生活習慣,又成功破解了困擾已久的農村“臟、亂”難題,真正提升了資源利用率、鄉村顏值度和群眾幸福感。目前,沙瑯鎮規劃建設“農家小苑”40多個,深受農民群眾歡迎,有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相關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如今,行走在沙瑯鎮,可以看到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優美、文明鄉風傳承,秀美活力的鄉村新貌愈加清晰,一幅“有產業、有顏值、有活力”的生動圖景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