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試題,是備考復習必做的功課.在近年高考有機大題中,含氮有機物頻繁出現,本文將2024年全國及各省份高考中以“氰基”和“氨基”為核心對含氮物質的考查歸納整理如下.
1氰基
1.1考查氰基的化學性質
例1 (湖北卷,節選)物質C( CN )CH3的名稱為 ,它在酸溶液中用甲醇處理,可得到制備 (填標號)的原料.
a.滌綸 b.尼龍 c.維綸 d.有機玻璃
0 C的官能團為 和一 ,屬于腈解析類,故其名稱為2-甲基丙烯腈、異丁烯腈或甲基丙烯腈.它在酸溶液中用甲醇處理的流程如圖1所示.生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再通過加聚反應生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為有機玻璃的主要成分,故答案選d.
氰基( - C≡N) 除了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羧基(一COOH)外,還可與 發生加成反應轉變為氨甲基
),腈類變胺類.如湖北卷第19題 DE 的轉化,如圖2所示.
1.2考查氰基的引入方式
例2(湖南卷,節選)依據圖3所示流程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設計以 和
為原料0HO-C-CH-OH合成 的路線(HCN等無機試劑任選).
依據流程中 FG 的轉化可知, 和
在
的作用下可生成苯甲醛CHO),苯甲醛如何轉化為目標產物的單體HOOC—CH—OH( )呢?對比二者的碳架,發現需要先在側鏈上增加一個碳.含有一個碳原子的HCN 與苯甲醛加成引入—CN可增長碳鏈,進而—CN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目標產物的單體,合成路線如圖4所示.
氰基 ∴ c≡N) 除了由HCN與醛、酮、炔發生加成反應引入,還可由鹵素原子被氰基取而引入.如海南卷第18題 DE 的轉化(如圖5).
【小結1】氰基相關知識總結如圖6所示.
2 氨基
2.1考查氨基的化學性質
1)堿性
我們知道氨基(一 )、仲氨基(—NH—)、叔氨基(—N——)中的N原子有一對孤電子對,可與
形成配位鍵,故與酸反應生成鹽,體現其堿性.RR—NH2例4 (湖北卷,節選)已知NH2
(亞胺).然而,E( )在室溫下主要生成G0 ONH),原因是OO 該題涉及氨基與酮羰基先加成后消去的反解析 應過程,E中的— 與炭基先發生加成反應生成 NH,再消去時有兩種產物OH。-NH(G).類比教材中1,3-O O0 NR—NH2例3 (湖北卷,節選)已知(亞胺),亞胺易被還原, DE (流程如圖2)中,催化加氫需在酸性條件下進行的原因是
基(一 )易進一步與分子內羰基反應:
生成副產物.故答案為 使氨基鈍化,防止氨基與酮炭基反應生成副產物.
2)與醛酮的反應
因為N原子電負性大,故氨基可與羰基發生親核丁二烯 )的單雙鍵交替結構(共軛體系),這種結構能量低,更穩定.故答案為碳氧雙鍵與碳碳雙鍵共軛使得G更穩定.
3)取代反應
因為N原子電負性大,導致N—H極性強,故 N—H鍵易斷裂而發生取代反應.
a)與醇反應
例5(江蘇卷,節選) AB (如圖8)中有副產物 生成,該副產物的結構簡式為
要弄清副產物,則要先解讀 的反應.A羰基上的 α-H 先與HCHO發生加成反應,
),接著 與
脫水生成B,這樣B比A的碳原子多3個.副產物
又比B多3個碳,說明
中又有一個 α-H 發生上述反應,即
該題涉及的反應為“醇 + 胺 胺
中的—OH來自醇、H來自氨基.
b)與鹵化物R—X反應
例6(新課標卷,節選) AC 的轉化如圖9所示.化合物H是B的同分異構體,具有苯環結構,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為四組峰,且含有氨基.則H的可能結構是
一解析
對比A、C的結構,結合B的分子式可知 A C反應方程式為
故B的結構簡式為 .同分異構體H含有HN氨基,具有苯環結構,核磁共振氫譜中顯示有四組峰,說明結構對稱,則其可能的結構簡式有
點 評
該題涉及的反應為“胺 + 鹵化物 胺 + 鹵化氫”
c)與羧酸反應
例7 (1月浙江卷,節選)判斷該說法是否正確:化合物B與 Δ N a O H 水溶液共熱,可生成A.已知 的轉化如圖10所示.
OH有酰胺基(—C—N—),可發生水解反應轉化為A,故該說法正確.
點 評
該題涉及的反應為“胺 + 羧酸 酰胺 + 中的一OH來自酸、H來自氨基.d)與羧酸酐反應
例8(上海卷,節選)已知反應:
谷氨酸的結構簡式為
O 從已知反應可知,谷氨酸與醋酸酐反應的實解析 質是將氨基乙酰化,所以谷氨酸的結構簡式COOH為H2N COOH點 該題涉及的反應為“胺 + 羧酸酐 酰胺 + 羧評 酸”e)與酯反應
例9 (新課標卷,節選) FG 的轉化如圖11所示,F的結構簡式是
已知:
( 為烴基或
為烴基).
根據G的結構簡式和反應 ⑥ 的反應試劑,結合F的分子式和反應信息可知,F的結構簡
點 評
該題涉及的反應為“胺+酯 酰胺+醇”
D與酰氯反應
例10(河北卷,節選) EL 的轉化如圖12所示,K與E反應生成L,新構筑官能團名稱為
對比J、E、L的結構,J中除硝基、E中除—COCl(酰氯基)以外的結構均出現在L中,0未發生變化,則L中的酰胺基( )是新構筑官NH能團.
點 評
該題涉及的反應為“胺 + 酰氯 酰胺 + HCI\".
2.2考查氨基的引入方法
1)由還原反應引入
例11 (江西卷,節選)已知 BC 的轉化如圖13所示,則 (如圖13)中試劑X的化學式是
O 解析 點 評
I → J 是將一 變成一
,類似 BC ,故答案為
有機物“加H去O”是還原反應,一
除了由—CN與
加成得到,還可由一
!
RCN- (亞胺)還原得到,常見還原劑有RZn/HCl、Fe/HCl、
、
、
等.2)由取代反應引入
例12 (1月浙江卷,節選)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化合物 A → D 的轉化過程(如圖14)中,采用了保護氨基的方法.
為苯胺轉化為乙酰苯胺; BC 引入硝基; C→D 將酰胺基水解變回氨基
),防止一
在 BC 轉化中被硝酸氧化,故該說法正確.
由取代反應引入— ,除了由酰胺基水解生成,還可以由醇解反應生成,如貴州卷第
18題流程中 I→ I 的轉化(如圖15).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另一個生成物的結構簡式為"
【小結2】氨基的性質及引入方法如圖16、17所示.
綜上所述,含氮有機物在高考中考查的核心是“氰基\"和“氨基”,常涉及“化學性質\"和“引入\"兩個方面.在高三有機化學復習備考中,我們要注重歸納總結必備知識,在解決有機合成的問題時,把握好三個關鍵——有機物斷鍵的位置、官能團的轉化以及碳骨架的變化,這樣可以在有機合成題中順暢地推導有機物結構,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