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9619/j.issn.1007-1938.2025.00.016 作者單位:
引文格式:.學術期刊價值觀管理的行為邏輯和行動程序——基于5種“頂級期刊”出版實踐的文獻考察[J].出版與印刷,2025(2):8-17.
期刊出版的高質量發展有兩個著眼點,一是關涉作為出版物的期刊,二是關涉作為出版單位的期刊編輯部。期刊的高品質與期刊編輯部的高效能建設二者之間密不可分,編輯部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期刊出版質量。因而,提升期刊編輯部的管理效能是期刊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但學界往往對這一點著墨不多,或者較少從管理的專業化角度去研究和探索。本文嘗試引入企業管理中的價值觀管理理念來分析學術期刊編輯部管理的有效路徑,并以《歷史研究》《求是》《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5種“頂級期刊”[為樣本,探討價值觀管理在學術期刊出版及編輯部建設中應用的行為邏輯和行動程序。
一、價值觀和價值觀管理
價值觀是關于價值選擇優先次序的觀念系統。[2]所謂價值觀不同,就是對事物價值排序的不同。價值觀與文化息息相關,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價值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價值觀通過作用于個體的態度和行為,影響個體和組織績效。[4]25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文化是在有意識建構的狀態下,由價值觀不斷地輻射、影響而積淀形成的。
自20世紀30年代霍桑實驗將企業管理的重心從物的因素轉到人的因素,強調關注企業員工的社會與心理需求,“價值觀管理”(management byvalues,英文縮寫 MBV)初露端倪。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彼得斯(ThomasJ.Peters)和沃特曼(RobertH.Water-man)正式提出該理論。[5]20 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企業中的跨文化環境越來越普遍,價值觀管理因更加注重個體差異和多元文化融合,其作用日益重要。價值觀管理是指通過重新塑造和建立企業的文化價值體系,并把這種價值體系貫徹到企業的日常活動當中去,從而激勵企業員工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而共同努力。[6]8在企業文化理論、個人一組織契合理論、社會認同理論、計劃行為理論等研究的驗證下,價值觀管理能夠承擔起員工思想和行動的“模塑劑”、企業與員工責任使命的“黏合劑”、員工行為驅動的“興奮劑”、企業文化優勢形成的“催化劑”等功能,[7]96在企業管理、教育、公共管理、非營利組織、心理健康與福祉、創新與變革管理等多個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期刊出版管理不一定照搬企業管理的要求,但價值觀管理獨有的文化積淀功能和組織動員功能,[878在期刊高質量發展建設中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應給予應有的重視。
二、學術期刊價值觀和價值觀管理
學術期刊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尤為鮮明地傳遞、體現著期刊生產者的價值觀。學術期刊的價值觀有兩個考察維度,一是與期刊內容的組織、選擇、優化、制作、發行、宣傳等產品生產直接關聯的價值觀,可稱為期刊的產品價值觀;二是主要圍繞期刊生產者的培養、組織、協調、管理等形成的價值觀,為期刊生產提供組織保障,可稱為期刊的組織價值觀。組織價值觀基于編輯部文化,是以期刊編輯為主體,貫穿于編輯部組織形式、期刊出版編輯流程以及編輯的心理情感、道德規范等元素的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
價值觀有個體、組織、社會、國家四個層面。[4J15期刊的價值觀管理主要在個體和組織層面,是通過對期刊生產者的價值觀進行塑造、滲透、統合等行動從而產生一致性、投入性、向好性,并在產品和組織兩個方面持續保持統一和協調。期刊價值觀管理的功用,一是為期刊的生產樹立統一的價值取向和標準,從而保證期刊作為連續性出版物在內容質量、思想調性、審美品位上高度一致,在各個生產環節和各個連續周期中始終如一,形成自身鮮明的特色和競爭的優勢,并在長期的積淀中獲得美譽、形成品牌。二是使編輯自覺并有意識地按照這個統一的價值取向來調整自我的目標和行動,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讓編輯與期刊從“利益共同體”變成“命運共同體”,[7]%使編輯部能夠在統一的價值取向下形成經營特色和管理風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編輯團隊成員個體的意愿和能力不足、期刊難以持續發展等問題。價值觀是期刊出版內涵建設的一個全新維度,價值觀管理是促進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
三、學術期刊價值觀管理的三重行為邏輯
學術期刊開展價值觀管理,須明晰相關行為邏輯。基于我國國情和期刊的特點、性質、功能,學術期刊的價值觀管理應遵循三種基本邏輯:政治邏輯、文化邏輯、管理邏輯。
1.政治邏輯
從議程設置的角度來看,辦刊是一種政治行為;從輿論導向的功能來看,期刊是一種宣傳產品。因此,“講政治”是期刊價值觀管理的首要邏輯。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辦好高品質期刊必須遵循的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和價值取向,期刊編輯要毫不動搖、一以貫之長期堅持下去。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5月9日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和2021年10月給人民出版社建社100周年的賀信中,提出的“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發展重大課題,[]與“始終緊跟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步伐”“始終堅持為人民出好書理念”“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三個“始終”的殷切期待,[1都是包括期刊編輯在內的所有出版人應該貫穿出版工作全程的政治主線,也是學術期刊開展價值觀管理的前提和基礎,是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核心主題。
2.文化邏輯
期刊的價值觀管理需要通過價值觀的泛化來產生效用,這種泛化作用依賴于文化的塑造與呈現。因此,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要把著力點放到打造期刊品牌和編輯部文化上來,重視統一辦刊思想和增強文化凝聚力的巨大作用。[12]
首先,期刊的品牌建設前提在于進行整體的文化策劃,即對期刊載體本身及其組織進行有序化、系統化與社會化的文化工程建設,包括期刊理念(期刊精神、期刊價值觀、期刊性質、讀者對象、辦刊方針)、編輯部行為規范(管理方式、編輯制度、職業道德)和期刊形象(出版形式、內容編排、編輯體例、裝幀設計)等的整體策劃與設計。[13]這種“理念一制度一具象”的泛化過程,體現了價值觀管理的先導性要求。其次,創造有影響力的媒介產品的過程實際是塑造消費者普遍認同的價值觀的過程。[14]期刊內容所承載的價值觀通過連續不斷地對某個社會群體(一般是期刊的讀者對象)施加影響,引導這個群體進一步對價值觀進行確認、產生共鳴,同時提升其對期刊的認同和信任程度。在這個過程中,期刊品牌得以形塑。最后,編輯部文化建設的關鍵是通過建設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使編輯部成員形成強烈的認同感和凝聚力。[15]這些價值觀和行為規范所蘊含的內在理念會為編輯部日常活動和工作賦予意義,[1]7從而帶來共識和凝聚力。價值觀管理,一方面給予編輯部的文化建設以操作路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建設的方向和重點。
3.管理邏輯
期刊產品和期刊編輯部的管理內容包括知識管理、流程管理、質量管理、目標管理、績效管理、體制創新等。[7價值觀管理是基于時代要求、環境挑戰、組織更新、人的發展等管理目標而形成的管理取向。
一是順應時代要求。進入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社會,管理的效率與效益在更大程度上訴諸人的自覺性和自我激勵,因而對人的價值觀管理是最具效率的管理模式。[7]96二是適應環境挑戰。價值觀管理特別適合于組織應對一種復雜的、模糊的和不確定的經營環境。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不確定是組織外在的挑戰,模糊是組織內在的特性,價值觀管理可以使組織有效應對這種復雜狀態。[8]三是促進組織更新。價值觀管理的內容主要是適時調整組織價值觀與組織中的個人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形成共享價值觀。個人價值觀不會一成不變,因而價值觀管理就具備變動性、適應性,能夠為促進組織文化的持續更新提供靈活的框架。[19四是推動人的發展。
價值觀的契合是“個人一組織”契合的最關鍵因素。[20]學術期刊編輯是一種知識型崗位,這種崗位在管理上不需要事無巨細地監督和控制,而更需要清晰明確的共同目標以指引方向。[21]基于價值導向型領導理論,以價值觀為基礎建立上下級關系,上級通過精神激勵、價值認同、文化引導等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領導和組織效能。[6]84同時,編輯活動的精神生產性和文化創造性要求編輯部文化建設的重點體現為創造性價值的培養,[22]價值觀管理所帶來的對信任、創造力、自由和興趣等發展導向的偏重,使編輯更能夠在工作中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精神追求的歸屬,從而更加促進編輯個體的發展。
四、學術期刊價值觀管理實踐的行動程序
企業管理中,價值觀管理的過程是組織價值觀塑造、形成、創新和傳播的過程。[23]通過對5種“頂級期刊”體現價值觀管理實踐的材料進行分析發現,學術期刊價值觀管理的行動程序有其自身特點,主要包括價值觀的確立與形成、價值觀的傳遞與滲透、價值觀的擴散與泛化、價值觀的變革與糾偏
越是優質期刊,越是會自發地進行價值觀管理,哪怕它自身并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就是在“管理”價值觀。《歷史研究》《求是》《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這5種期刊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目錄(2021—2022)》(簡稱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3年版)》(簡稱“北大核心”)的入選期刊,以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簡稱AMI)的“頂級期刊”,三冠齊聚,代表了其學術影響力和辦刊水平。本文擬考察這5種“頂級期刊”(見表1)的價值觀管理實踐,提煉其中的經驗和規律,破解其如何以價值觀管理取得辦刊優勢。
1.價值觀的確立與形成
獨特的辦刊宗旨體現了期刊最鮮明、最主要的價值觀,5種“頂級期刊”價值觀的確立與形成具備如下要素。
(1)重要人物的影響力學術期刊的重要影響人物一般為對期刊創刊、辦刊產生重大影響的領導、學者、專家,以及期刊的主編、知名編輯等。重要人物自身的影響力越大,在他們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價值觀就會越深人人心,越能夠成為編輯部乃至期刊讀者的群體意識。《歷史研究》的辦刊宗旨“百家爭鳴”方針是由毛澤東同志親自提出來的,《歷史研究》在70多年辦刊歷程中就形成了圍繞這面旗幟的統一價值取向和風格追求。

(2)所言與所行的統一
確立價值觀一般首先采用價值言說的形式,這種價值言說需要價值實踐進行響應和實現。《文藝研究》辦刊提倡“各種文藝和學術見解自由討論”,期刊于2003年設立“書評”欄目(2005年欄目名改為“書與批評”),刊發文章以思想敏銳、觀點鮮明、風格犀利著稱,是當時學術期刊中唯一以批評為主的學術欄目。[30]12價值言說與價值實踐的一致,推動價值觀的確立和形成。
(3)不斷地確認和強化
價值觀的形成還需要對之不斷地進行確認和強化。《文藝研究》自1979年創刊,歷任主編對辦刊方向和風格的追求始終如一、維持不變。[3創刊20周年時,時任主編柏柳重申“提倡學術民主和學術平等”“不搞宗派和門戶之見”;創刊30周年時,時任主編方寧則表示,“沖突是學術生活的正常狀態”“沒有沖突就沒有學術,更不會有其發展”。主編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闡述“努力創造一種不同的文藝和學術見解可以自由討論的氣氛和環境”。[32J130對辦刊宗旨的反復重申和強調,有力地推動了期刊價值觀的確立,鞏固了期刊價值觀的形成。
除了辦刊宗旨外,期刊編輯部的工作作風、編輯習慣等其他價值觀內容,也基本遵循類似的確立和形成方式。
2.價值觀的傳遞與滲透
學術期刊價值觀確立和形成之后,下一步就需要在組織內部進行傳遞,影響并滲透到成員的個體價值觀中去,進而促進團隊或組織氛圍的形成。[16]30這個階段的管理主要依靠以下兩個因素。
(1)“主編身影的伸長”
學術期刊主編必須扮演好價值觀傳遞“原點”的角色,發揮好在組織內部培育、推廣價值觀的作用。
首先,主編需要與編輯共同分享一種強烈的、內在化的愿景。這種愿景往往是辦刊目標、辦刊宗旨的個性化呈現。《求是》在60多年的辦刊實踐中,歷任主編無不堅持高舉旗幟,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要求辦刊。其次,主編需要用一種共同建設的管理方式將期刊價值觀融入辦刊行為中。《文藝研究》有一個編輯“老例”,在編委編審完每一期刊物后,就把當期目錄用粉筆工整地寫在大黑板上,編委和責任編輯在大黑板前對稿件的政治方向、學術質量、版式及是否契合辦刊方針等品頭論足一番。大家各抒己見,肯定成績,指出問題,并以民主協商的辦法進行糾正。[37]這種從創刊就延續下來的傳統,使編輯部成員既能分享喜悅與甘苦,又能增長編輯技能與經驗,還使《文藝研究》的編輯團隊對產品價值觀形成共識。最后,主編需要采用一種作用于編輯情感和心靈的領導方式。比如轉型領導是指領導者通過一種人性化的方式影響成員的思想和行為,[3德行領導是指領導在管理時展現出更高的道德性。[39]這些方式使組織成員因為信任、崇敬和尊重領導者而保持忠誠和積極的工作作風,促使自身的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匹配。呂叔湘先生任《中國語文》主編時已74歲高齡,1979年6月6日晚,他給編輯部特地帶了一封短信,詳細交代了審稿、譯稿、校樣的相關意見。[34J15這封信一定深深地打動了編輯們,以至于若干年后還留在他們的回憶文字中。呂叔湘先生認真細致、竭誠奉獻的工作作風成為該刊組織價值觀中最為珍貴的一個部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語文》的編輯部成員。
(2)制度和程序的形塑
被稱為“經營之王”的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認為,價值觀管理的重要步驟是建立與共同價值觀相匹配的支持系統,即管理體系和制度,[40]以使共同價值觀在組織個體的行為中固定下來。這種制度與程序能夠超越一般規章制度的強制力量,在成員的意識層面起到規范約束作用。[8]40
組織價值觀從管理者(主編)向編輯部成員傳遞并滲透到成員的個體價值觀中,一般有三個程序。首先是成員的挑選。通過建立相關機制和標準,保證擁有相同或相近價值觀的新成員被吸納到編輯部中來,從起點保障價值觀管理的成效。其次是成員的培訓。要將價值觀內容納入培訓目標,同時做好培訓規劃。最后是成員的觀念固定。通過系統設計,讓編輯部成員在思想上接受價值觀沖擊,在活動中形成價值觀感知,在行動中展示出價值觀指引,全方位、多角度、多頻次地接觸價值觀內容,逐漸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41同時還要設計一套與價值觀一致的獎懲、晉升、激勵制度體系。[16]177遺憾的是在這個方面,5種“頂級期刊”的相關材料暫付闕如,期待后續研究能發掘更多的實踐案例。
3.價值觀的擴散與泛化
學術期刊等傳媒組織的價值觀管理與其他組織最大的差異在于,期刊價值觀是外向型的,它不僅作用于組織內部,還帶有傳播性、輻射性。期刊通過所刊載的文章、所舉辦的活動等呈現自身倡導、推崇的價值觀,作者則通過選擇、欣賞、認同等方式表現、驗證期刊的價值觀,而讀者往往通過閱讀、購買、交流等方式接受、反芻期刊所傳遞的價值觀。“頂級期刊”由于在專業領域內具有卓然地位,在價值觀的傳播和引導方面尤為具有責任意識。
(1)引領風氣:引導和確立專業領域的研究方向和趨勢
要做到這一點,一是依靠期刊的職責和使命,二是依靠期刊的敏感度和洞察力。首先,“頂級期刊”自覺自為地進行方向引領。《歷史研究》創刊后,主動承擔起在史學界確立唯物史觀主導地位的時代責任,以學術討論和爭鳴的方式,引導史學家們學習唯物史觀、運用唯物史觀,中國史學的面貌為之一新。[42]其次,“頂級期刊”積極開展各類學術研討活動,發揮刊物的學術影響力,推動學術熱點、學術思潮的形成。“頂級期刊”都有把自己的辦刊活動與學術研究結合起來的行為模式,體現出強烈的以學科建設為己任的擔當意識。如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圍繞“重建中國文論話語”而進行的學術大討論中,《文學評論》既充當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劑”,又提供了建言發聲的“會議桌”。[4]
(2)建設隊伍:發掘和培養學術領域優秀學人
“頂級期刊”并不缺名家的投稿、約稿,但它們更以長遠的歷史眼光來關注學界新生力量的成長,為他們創造發展的條件,“肯花大力氣”,使刊物既出成果又出人才。[44]1985年,《文學評論》編輯部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名義舉辦了第一期“文學評論進修班”,90余名學員有一半年齡在35歲以下。有學員表示,“進修班所造成的強大思想沖擊波影響了我們今后的治學道路”。學員中有許多后來成長為著名的學者、雜志主編和評論家。[45]有許多作者因得到這些“頂級期刊”的扶持和幫助,改變了人生軌跡,[4成為學界骨干,為學科發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47]。
(3)培育土壤:影響和作用社會領域讀者大眾
對讀者大眾的引領作用是期刊價值觀管理最重要的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致《求是》創刊60周年的賀信中說,《求是》雜志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陣地。[48]一位讀者曾經表示,“只要自己的思想緊跟著《求是》中那些先進的思想走,就能對我們的思想和言行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49] □《歷史研究》開設“讀者來信”欄目,刊出讀者的評刊、論辯文字,其中不乏“釜底抽薪”“以猛藥治重癥”等激烈用詞,[50]可見期刊對待讀者也落實“百家爭鳴”。這種編者、作者、讀者合力實現辦刊宗旨的情況充分表現了期刊價值觀管理的作用
4.價值觀的變革與糾偏
作為“頂級期刊”價值觀主要體現的辦刊宗旨會因外部大環境和內部執行者的影響,產生一定的變革;價值觀在偏離正確方向的時候需要進行干涉、糾偏,這是學術期刊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1)影響期刊價值觀變革的主要因素
首先,宏觀文化背景會影響期刊價值觀的變革。每一種組織文化都嵌套在影響其特質的、通常更宏觀的文化中,并且只能在宏觀文化所賦予、容忍和支持的內容里面進行拓展。[16]序言因此,時代精神會深刻影響傳媒內容。[51]《歷史研究》的辦刊就先后經歷了形而上學的極左思潮、教條主義、狹隘地“為政治服務”以及“影射史學”等觀念的干擾。[52]大環境產生的觀念變革往往不是期刊自身可以左右的。其次,期刊使命追求的變化會導致價值觀的變革。1979—1986年,《文藝研究》集中發表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文藝發展問題的13篇重要談話和報告,對于打破長期形成的極左政治觀念、廓清文化觀念和學術思想發揮了積極作用。“撥亂反正”以后,《文藝研究》又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堅持科學精神,強化建設意識”的辦刊方針,倡導以理性的態度進行學術建設,推動學術思想轉型。[53]這種變革往往是期刊主動地、有意識地進行的,是期刊有效發揮社會引導功能的表現。最后,主編認知和管理的個性差異會改變期刊價值觀的呈現方式。主編對于辦刊宗旨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表現形式。期刊內部亞文化的消長也會對期刊價值觀的變革帶來一定的影響。主編會通過對亞文化的甄選、支持、融合等方式來控制編輯部文化的演變,進而控制價值觀的變革方向。[16]226這種價值觀的變革往往比較細微,持續的時間較長。
(2)期刊價值觀的糾偏需要建立行動機制
期刊價值觀有時會因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而偏離正確的學術準則和出版原則。學術腐敗、學術不端、版面交易、軟文宣傳等種種問題產生的根源都是因為期刊價值觀產生了偏差,導致背離初心,“利”字當頭,沒有將正確的價值導向放在首位。
期刊價值觀的糾偏應該形成行動機制。首先,期刊的主管部門應承擔起監督管理的職責,建立期刊輿論導向和政治方向的預警制度,引導期刊辨析、把握好“創新”與“走偏”的尺度與界限。其次,加強編輯部成員個人價值觀與期刊整體價值觀的統一,把對整體價值觀的認同作為期刊學習型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關注部門獎懲機制、資源分配、環境創設、制度條文等與期刊價值觀的統一與呼應。梳理期刊的歷史傳承和傳統積淀,提煉優秀人物和經典事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對期刊價值觀進行明晰和強化。最后,鼓勵廣大讀者加強對期刊價值觀的觀察、鑒別,形成最廣泛的監督隊伍。《文學評論》設置“讀者·作者·編者”欄目,刊發讀者的評刊文章,肯定優點,指出缺點,建立讀、寫、編三方通力合作、協同共建的良性循環。[54]
五、結語
“頂級期刊”的諸多管理實踐呈現了一度隱藏在期刊管理大幕之下的價值觀管理的路徑和作用。學術期刊的知識創新鏈中,期刊編輯通過知識的有效傳播及期刊與社會的互動,在實現學術功能、經濟功能之后,最終實現期刊的社會功能。[55]傳遞價值觀和思想是體現期刊社會功能的核心。因此,學術期刊要以價值觀管理來貫串知識創新鏈,以規范、明確的行動邏輯和務實、高效的行動程序實現期刊編輯部的高質量組織建設和期刊的高水平質量建設。希望對于期刊價值觀管理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深人的研究,以最終超越“人辦雜志”,讓價值觀引領著編輯、作者前進,[5從而使學術期刊擁有歷史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讀者和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
[2] 潘維,瑪雅.聚焦當代中國價值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169.
[3]康澄.文本——洛特曼文化符號學的核心概念[J].當代外國文學,2005(4):41-49.
[4] 唐寧玉,張凱麗,王玉梅.中國工作場所中的代際與價值觀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5]徐波.期刊編輯價值觀探略[J].出版發行研究,1993(5): 48-53.
[6] 杜培林,張麗,杜英欣,等.組織視角的價值觀擴散:概念、模型與模擬[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80-86.
[7]胡寧,張鑫.價值觀管理基礎理論研究述評[J].道德與文明,2007(4):94-97.
[8] 王曉春.價值觀契合與企業文化文本:概念、測量及其關系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9] 蘇雨恒.弘揚文化守初心繁榮學術擔使命———學習貫徹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精神[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6):4-10.
[10]央廣網.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EB/OL]. (2021-05-10)[2023-05-07]. htp://news.cnr.cn/native/gd/20210510/t20210510_525482603.shtml.
[11]央廣網.習近平致信祝賀人民出版社成立100 周年[EB/OL]. (2021-10-26)[2023-05-11].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11026/t20211026_525643455.shtml.
[12]石映江,殷為宏,孫洪志.《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的辦刊思想與編輯部文化建設[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1998(增刊 2): 816-819.
[13]李時群,張瑛,李萬良.淺談學術期刊的期刊文化與品牌建設[C]//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2007: 3.
[14]劉艷子.從期刊廣告中尋找媒介產品的價值觀[J].中國出版,2013(14): 46-49.
[15]王東方,趙惠祥,曲俊延.高校科技期刊編輯部人本管理下的文化筑建[G]//劉志強.學報編輯論叢.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19-24.
[16]埃德加·沙因,彼得·沙因.組織文化與領導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17]李勘.知識管理思維下的學術期刊建設運行探析[J].科技與出版,2018(1):43-45.
[18]崔佳穎.企業價值觀管理研究綜述[J].經濟管理,2007(22): 4-7.
[19]葛榮晉,邱忠來.從人的角度探析價值觀管理[J].東岳論叢,2013(2):17-21.
[20]蔡翔,郭冠妍,張光萍.國外關于個人—組織契合理論的研究綜述[J].工業技術經濟,2007(9):142-146.出版社,2010:232.
[22]汪宏晨,柳建喬.科技期刊編輯部部域文化建設探討[J].科技導報,2007(6):76-78
[23]喬東,李文斌,李海燕.論21世紀管理理論新思路:淺析價值觀管理理論中的超經濟主義價值觀[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2(4): 54-57.
[24]王和.引領潮流培育人才——《歷史研究》口述史的一個側面[J].史學月刊,2009(11):18-24.
[25]劉大年.《歷史研究》的創刊與“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J].歷史研究,1986(4):3-6.
[26]本刊編輯部.高舉旗幟 貼近實際 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求是》擴版獻詞[J].求是,2000(1):5-6.
[27]本刊編輯部.始終堅持正確辦刊方向進一步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寫在《求是》暨《紅旗》雜志創刊 50 周年之際[J].求是,2018(14):10-12.
[28]劉艷.《文學評論》創刊五十周年紀念座談會紀要[J].文學評論,2008(1): 211-212.
[29]田聚.《文學評論》的40年[J].文學評論,1997(6):153-156.
[30]本刊編輯部.反思與發展:中國文藝研究三十年-暨紀念《文藝研究》創刊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文藝研究,2009(7):7-12.
[31]韓子勇.正心誠意 墨香馥郁——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文藝理論建設暨《文藝研究》創刊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J].文藝研究,2020(1):7-8.
[32]李建軍.《文藝研究》的初志與風標[J].文藝爭鳴,2020(3): 129-133.
[33]張升陽.學者云集赴盛會與時俱進向未來——《中國語文》創刊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昌召開[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141.
[34]侯精一,徐樞.呂叔湘先生與《中國語文》[J].中國語文,1994(1): 11-15.
[35]《中國語文》編輯部.慶祝《中國語文》創刊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J].中國語文,2012(4):381-382.
[36]本刊編輯部.回顧與展望——紀念《文學評論》創刊四十周年[J].文學評論,1997(6): 5-9.
[37]柏柳.學術會通時代平實方見精神——紀念《文藝研究》創刊20周年特刊編后感[J].文藝研究,1999(3): 5-7.
[38]黎小林.價值觀管理及其對企業文化變革的影響[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6(1):28-32.
[39]LAUD C,LIU J,FUPP.Feeling trusted by businessleaders in China:antecedents and the mediating roleof value congruenc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Management,2007,24(3): 321-340.
[40]王東民.探秘稻盛和夫的成功之道——價值觀管理[J].企業活力,2010(10):47-50.
[41]張偉.制度與情感之外的第三種管理——價值觀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2(15):37,39.
[42]高翔.始終引領當代中國史學的前進方向——寫在《歷史研究》創刊60周年之際[J].歷史研究,2014(6):4-7.
[43]曹順慶,時光.《文學評論》六十年與中國文論話語建構[N].中國文化報,2017-10-30(3).
[44]黃力之.《文藝研究》與我的學術道路[J].文藝研究,1999(4): 135-136.
[45]李明泉.一次密集知識和拓展思維的進修——《文學評論》編輯部文學評論進修班學習綜述[J].文學評論,1985(4): 142-144.
[46]李妍.《歷史研究》的片斷歷史[J].炎黃春秋,2007(1):46-51.
[47]蓋志芳.《歷史研究》(1954—1966)編委遴選及變動原因分析[J]東岳論叢,2010(1):59-64.
[48]習近平致《求是》暨《紅旗》雜志創刊60周年的賀信[EB/OL]. (2018-07-04)[2023-05-10]. htp://news.cnr.cn/native/gd/20180704/t20180704_524291051.shtml.
[49]曹金良.一位愛讀《求是》的烈士[J].求是,2002(23):51.
[50]張奇方.關于“五種生產方式”問題的意見——給《歷史研究》編者的信[J]歷史研究,2001(2):185-187.
[51]方寧.《文藝研究》與當代中國文藝學術史[J].文藝研究,2009(5): 21-38.
[52]蔡美彪.堅持馬克思主義推進百家爭鳴[J].歷史研究,1989(5): 5-6.
[53]理文.紀念《文藝研究》創刊三十周年[N].中國文化報,2009-06-17(2).
[54]萬嵩.走出“低谷”,邁開新步——近幾年《文學評論》漫評[J].文學評論,1991(5):151-152.
[55]柳建喬.重建科技期刊的價值觀[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 410-412.
[56]本刊編輯部.溫故與開新——“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文藝理論建設暨《文藝研究》創刊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文藝研究,2020(1):9-17.
The Behavioral Logic and Action Procedures of Value Management in Academic Journals-A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the Publishing Practices of Five \"Top Journals\"
YE Ping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knowledge disemination and academic exchange,the value management of academic jourma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qualityand influence of journals.The high qualityofa journal not only dependson the quality of its content,but also closely relates to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editorial department.However,there i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research in academia on the management of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s, especially a lack of expl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valu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materials reflecting value management in five \"top journals\",and summarizes the action procedures of value management in academic journals,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operational path for improving journal quality and editorial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cepts of \"value\", \"management by values\", \"academic journal values\",and \"management by academic journal values\"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nature,and functions of academic journals,it proposes that journal value managementshould follow three basic logics: political logic,cultural logic,and management logic.The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selecting five \"top journals\"including Historical Research,Qiushi, Literary Review,Literary Research,and Chinese Language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Through analyzing their publishing purposes, their historical evolution,the influence of important figures,and their operational cases,thearticle extracts their experiences and rules,and figures out how they obtain publishing advantages through value managem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value manage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mainly involves action procedur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and formation of values,transmisionand infiltration,diffusion and generalization,as wellaschange and correction. The influence of important figures in academic journals,the unity of their words and actions,and the continuous confi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are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values.By relying on the extension of the editor-in-chiefs figure and the shaping of institutional procedures,the transmission of values withinthe organiz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leading the atmosphere,building teams,and cultivating soil,values can be spread. At the same time,changes can also be influenced by macro cultural backgrounds, journal's mission pursuits, and the editor-in-chiefs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The value manage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can not only form a unified value orientat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but also play its social function through external dissemination and guidance. Ihope that the research on journal value management can atract the atention of academia and industry,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new era,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academic progres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value; management by values; journal values; management by journal values; \"top journals\"; academic journals
Author Affiliation: Jiangsu Educational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General Office 收稿日期:2024-10-06 修回日期: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