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眾多鍛煉方式中,散步是最“溫柔”的一種,不僅省時省事,還舒適自然。
有人通過散步走向內心。盧梭于晚年寫下《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記錄了10 次散步中的所思所想。他說:“只有在那時我的頭腦才是放空的,我的思維才可以無拘無束地自由馳騁。”如果快節奏的生活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不如把時間撥慢,騰出一份閑適的心情,到喜歡的地方,安靜地走一走。
散步,健康身體,釋放壓力。古語云,“百煉不如一走”“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靜坐不動是滋養疾病的溫床,時常走動是健康的保障。
事實上,散步是一項被低估的運動。時常出門走一走,不僅能提升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還能強健骨骼,緩解疲勞,增強自身免疫力。與其靜坐不動,不如站起身來走一走,看看窗外的風景,讓緊繃的身體得到松弛,讓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出門走走,讓身心得以放松。
散步,清除雜念,療愈心情。梁實秋在《散步》一文中寫道:“清晨走到空曠處,看東方既白,遠山如黛,空氣里沒有太多的塵埃炊煙混雜在內,可以放心地盡量地深呼吸,這便是一天中難得的享受。”
散步其實也在散心,快節奏的生活需要喘息,在一步接一步地前行中消解你的煩惱。散步是一種獨特的享受,腳走著,眼睛默默欣賞,耳朵靜靜傾聽,腦子放空也好,思考也罷,都將煩惱丟下了。散步,交流互動,融洽感情,和同頻的朋友一起漫步,分享生活中的喜悅與無聊,愉悅身心。散步閑聊中還能思維碰撞,紓解困擾,收獲別有洞天的啟迪。無所事事地踱步,漫無目的地觀察,只專注從身邊流過的云、風、景致和人們時,療愈便產生了。
讓散步成為一場微旅行,煩憂漸遠。若能達到下面這些標準,散步養生效果更好。
強度要適中:快走慢走相結合,時間在40~60分鐘之間,微微出汗最佳。
方式可多樣:慢走、快走混著來,也可偶爾踮起腳尖,從腳到腰,從上到下都動起來。
場地要選好:地面松軟,保護關節不受傷;空氣要好,公園小區都不錯。
時間很重要:傍晚或晚飯后,出門走走,既可消除上班的疲憊,又可平復情緒好睡覺。
裝備要帶好:穿一雙軟底跑鞋保護腳踝不受傷;帶一瓶溫水,補充水分很有必要。
拉伸不可少:散步后,身體放松,拉伸能加速消除疲勞。
掌握科學散步知識,簡單運動更健康。詩人白居易說:“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下班之后,迎著晚風,或一人或三五好友,去散步吧!把時間撥慢,看日出日落,看風景變幻。讓日子像散步一樣,邊走邊看,徐徐前行。總有那么一刻,你會發現俗常生活里有小歡喜,柴米油鹽中有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