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歲的何先生感冒后出現了咳嗽癥狀,服藥并休息幾天后感冒緩解,但何先生突然發現,自己竟解不出小便了。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是腎結石又發作,堵住尿管了?可服用了治療結石的藥物后,還是沒有好轉。于是何先生來到醫院泌尿外科求診。醫生根據年齡、發病前曾患感冒、結石藥物治療無效等病史,考慮何先生是神經源性膀胱。經過10 天規范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何先生的排尿困難癥狀基本消失了。
神經源性膀胱其實指的是一類疾病,是指病毒侵擾了神經系統,導致支配膀胱、尿道的神經變性、損傷,使得膀胱的調控功能減弱,從而引起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癥狀上既可以表現為排尿困難,也可以表現為尿頻、尿急,甚至尿失禁。臨床上排尿不暢罹患神經源性膀胱的患者不在少數,如不及時治療可使膀胱喪失功能,需要長期留置導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腎功能異常等。
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艾滋病、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帶狀皰疹、萊姆病、脊髓灰質炎、梅毒、結核病等。
外周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酗酒、藥物濫用、卟啉癥、結節病等。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血管意外、顱腦腫瘤、腦癱、精神發育遲滯、老年癡呆癥、創傷性脊髓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等。
醫源性因素:脊柱手術、直腸癌切除術、子宮全切除、前列腺癌術、區域脊髓麻醉等。
其他因素:欣曼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系統性紅斑狼瘡、家族性淀粉樣變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等。
預防神經受傷
因為神經源性膀胱主要是由神經系統病變引發的排尿功能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應注重安全防護,防止如顱腦創傷或脊柱損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否則可能對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保持正常體重
超重狀態會導致腹腔壓力升高,進而對膀胱和前列腺產生壓迫效應,影響其正常功能。通過科學的膳食管理和規律的運動鍛煉,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可有效減輕腹腔壓力,從而降低神經源性膀胱的發病概率。
避免過量飲酒
過量飲酒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導致膀胱收縮能力下降,長期酗酒可能成為神經源性膀胱的誘發因素。日常生活中飲酒要適度,成人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 克。
鍛煉盆底肌群
盆底肌肉群對維持膀胱和尿道括約肌功能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通過凱格爾運動等系統性的盆底肌鍛煉,可以顯著提升肌肉張力和協調能力,從而改善排尿控制功能。
定期健康檢查
尿流動力學檢查能夠客觀評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狀態。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泌尿系統檢查,包括尿常規檢查和必要的影像學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