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eding ofa NewHigh-Quality Three-LineHybridLate Indica Rice Combination Yexiangyou 20
HE Miaoyao,LUO Hua,LIU Guanghua,XIE Junping,SHEN Zhenbo,ZHANG Juar (Shaoyang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Shaoyang 422ooo,Hunan)
水稻作為全球糧食供應體系的基石,其產量和品質的優(yōu)化對于維護人類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價值。鑒于近年來稻米產量穩(wěn)步攀升與民眾生活水平持續(xù)提高的雙重背景,提升稻米產量與改善稻米品質已成為農業(y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點議題。尤為重要的是,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消費者對高品質稻米的需求日益增長,選育出既高產又優(yōu)質的水稻新品種成為水稻育種領域的核心挑戰(zhàn)。
邵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經過深入研究和精心培育,將廣西綠海種業(yè)有限公司鑒定的優(yōu)質三系不育系材料野香A與湖南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優(yōu)質恢復系R20進行科學配組,成功培育出雜交遲熟晚稻新品種組合野香優(yōu)20。該品種生育周期適宜、產量穩(wěn)定可靠、稻米品質卓越,于2024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湘審稻20241006)。
1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1.1不育系野香A野香A是廣西綠海種業(yè)有限公司采用遺傳育種技術,通過以巴西香稻品種6183與優(yōu)IB雜交,隨后與優(yōu)IA進行測交及連續(xù)回交的選育過程,精心培育出的攜帶茉莉花香特征的三系雄性不育系[]。該不育系于2010年順利通過了廣西品種審定委員會的田間技術鑒定,展現出不育性穩(wěn)定、稻米品質優(yōu)良(符合國家二級標準)等特性以及顯著的雜種優(yōu)勢[2-3]。
1.2恢復系R20湖南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黃華占的優(yōu)良株系作母本、農香16作父本雜交后,經多代系統(tǒng)高壓選育、優(yōu)質定向選擇,于2016年經測配選擇出具有強恢復性、米質優(yōu)的株系W20,并定名為R20。
1.3新組合野香優(yōu)20野香優(yōu)20是由邵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利用母本野香A和父本R20配組育成的雜交遲熟晚稻新組合。2017-2018年以野香A與R20進行測配并少量制種和進行優(yōu)勢鑒定。2019-2020年參加多點聯合品種比較試驗,表現綜合性狀優(yōu)良,2021年定名野香優(yōu)20,并參加湖南省聯合品種比較試驗,2022-2023年參加湖南省晚稻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及生產試驗。2024年5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湘審稻20241006。
2 品種特征特性
2.1農藝性狀2022-2023年參加湖南省晚稻遲熟組區(qū)域試驗,野香優(yōu)20農藝性狀表現見表1。2年平均生育期113.1d,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短6.6d。2年平均株高 1 1 8 . 3 c m ,畝有效穗數21.1萬穗,每穗實粒數147.3粒,每穗總粒數177.0粒,結實率 8 3 . 2 % ,千粒重 2 1 . 2 g 。野香優(yōu)20大田種植表現株型適中,葉鞘綠色,生長勢強,植株整齊度好,葉姿直立,稃尖稈黃色,葉下禾,無芒,熟期轉色好。
2.2稻米品質2022-2023年參加湖南省晚稻遲熟組區(qū)域試驗,由省良種引進示范中心安排取樣送至農業(yè)農村部食品質量檢測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稻米品質結果見表2。2022年整精米率 6 9 . 2 % 、膠稠度 6 0 m m, 2 0 2 3 年整精米率 6 3 . 5 % 、膠稠度 6 0 m m 米質指標達到二級優(yōu)質稻標準。2023年優(yōu)質稻稻米蒸煮食用感官評價為81.2分,米質達到NY/T593—2021《食用稻品種品質》二級優(yōu)質稻標準。通過2年米質檢測的結果可知,野香優(yōu)20稻米品質優(yōu),且展現出良好的穩(wěn)定性。
2.3抗病性表現2022-2023年參加湖南省晚稻遲熟組區(qū)域試驗,分別在湖南省湘西州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吉首鑒定點)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院(大圍山鑒定點)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桃江鑒定點)進行稻瘟病、白葉枯病和稻曲病抗性鑒定,結果表明:該品種中感稻瘟病、稻曲病,感白葉枯病(表3)。
3產量表現
3.1區(qū)域試驗2022年參加湖南省晚稻遲熟組區(qū)域試驗,7個試點每 平均產量為 9 3 9 9 . 0 k g ,相較于對照天優(yōu)華占減產 0 . 9 % ,其中增產試點占比達到8 5 . 7 % ,日產量 8 4 . 9 0 k g ,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高 5 . 7 9 % 52023年續(xù)試,7個試點平均產量為 9 2 7 7 . 5 k g ,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增產 1 . 3 % ,增產點率 10 0 % ,日產量8 0 . 7 0 k g ,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高 6 . 9 6 % ; 2 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為 9 3 3 8 . 3 k g ,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增產 0 . 2 % ,增產點率為 9 2 . 9 % ,日產量 8 2 . 8 0 k g ,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高 6 . 3 8 % 。
3.2生產試驗2023年參加湖南省種子協(xié)會安排的晚稻遲熟組生產試驗,各地區(qū)每 平均產量為 8 2 1 2 . 5 k g ,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增產 3 . 2 % ,日產量7 1 . 6 0 k g ,比對照天優(yōu)華占高 6 . 2 0 % 。
4栽培關鍵技術要點
4.1適宜種植區(qū)域野香優(yōu)20作為遲熟雙季晚稻品種,適宜在湖南稻瘟病發(fā)生較輕的地區(qū)種植。
4.2播種與秧苗培育為了確保野香優(yōu)20的生長周期和產量,建議在6月中旬進行播種。秧田每 播種量為 1 5 0~2 2 5 k g ,大田播種量為 2 2 . 5~3 7 . 5 k g 。水育秧可勻播、稀播,以培育帶蘗壯秧為佳。同時,也可以選擇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秧,培育根系發(fā)達、苗高適宜、秧根盤結牢固、成毯性好的秧苗。
4.3移栽與種植密度野香優(yōu)20的秧齡彈性較大,為獲取更高的產量和穩(wěn)定性,建議在秧齡25d內進行移栽。移栽插秧規(guī)格應為 2 0 c m× 2 0 c m ,確保基本苗數達到120萬株 。若采用大缽體毯狀苗移栽的方式,大田每
建議使用675\~750只秧盤,并在秧苗長至4.0\~4.5葉時進行機插。
4.4施肥與水分管理在施肥方面,應注重基肥與追肥的結合。建議每 用菜枯 7 5 0 k g 作為基肥,并輔以復合肥 4 5 0~6 0 0 k g ;插秧后 4~6 d 追加尿素7 5 . 0~1 1 2 . 5 k g 和氯化鉀 7 5~9 0 k g ,以促進秧苗的快速生長;幼穗分化3\~4期,當葉色變淡時再次追施尿素和氯化鉀各 6 0~7 5 k g 作為穗肥,以滿足稻谷生長的營養(yǎng)需求。
在水分管理上,成熟期前不宜過早斷水,以保持稻田的濕潤環(huán)境。在成熟期前7\~9d灌1次“跑馬水”,促進壯籽和整精米率的提高。抽穗后至成熟期前應保持淺水層,以促進籽粒灌漿和成熟。
4.5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是野香優(yōu)20栽培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以預防為主,結合預測預報及時掌握病蟲害發(fā)生動態(tài)。建議采用“壓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即在病蟲害發(fā)生前后進行預防控制,減少其發(fā)生和擴散的可能性。重點預防稻瘟病和紋枯病等常見病害以及二化螟和稻飛虱等常見蟲害。
5 制種技術要點
5.1嚴格隔離措施不育系野香A柱頭活力強、異交結實率高,因此在制種過程中,應嚴格選擇制種隔離區(qū),確保時間隔離超過25d,空間距離大于 O
5.2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在湖南邵陽地區(qū)進行秋季制種時,父本R20的首期播種定于5月下旬,在首期播種后的3\~5d內進行第2期播種。為確保父本R20的種群密度和遺傳多樣性,每期播種的種子用量需維持在每 不低于 0 . 5 k g 的標準。母本野香A的播種時間應滯后于首期父本播種5\~7d,以實現約1.5片葉的葉齡差,從而優(yōu)化父母本的花期相遇。母本野香A的播種量則需保證每
不少于 2 . 0 k g ,以確保足夠的母本植株數量。
5.3建立高產群體苗為實現高產目標,需確保父母本的合理配比,保證插足基本苗。建議父母本行比為 2 : 1 4~1 6 ,間距保持 2 0 c m 。母本確保基本苗數達到210萬\~240萬 ,移栽規(guī)格為 1 0 . 0 c m× 1 3 . 3 c m ,每穴插2\~3粒谷苗。父本基本苗數控制在30萬 ~ 60萬
,移栽規(guī)格為 1 6 . 7 c m× 2 1 . 0 c m ,每穴插4粒谷苗。
5.4科學的水肥管理以農家肥為主,施足底肥,合理搭配 肥料,以培育健壯的高產苗架。母本移栽5\~6d后每
施用尿素 1 2 7 . 5~1 5 0 . 0 k g 氯化鉀 1 2 0 . 0 k g ,并均勻拌好除草劑進行追肥,同時保持田間淺水層 3~5 c m 持續(xù)1周。父本插秧后也需按生長階段適時施肥,促進秧苗的早期生長和平衡發(fā)展。
5.5“九二O”的合理施用與趕粉野香A對“九二O”敏感,其總用量需精確控制在 之間。噴完后4\~5d開始趕粉,并在父母本盛花期趕粉1\~2次,連續(xù)趕粉6\~8d,以確保充分授粉。
5.6有效防治病蟲害根據制種田情況采取對應措施,苗期針對稻飛虱和稻薊馬進行防控,大田期針對稻瘟病、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進行防控。
5.7嚴格除雜野香A顏色淡綠,易識別,應在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加強除雜工作,確保種子純度,除雜的關鍵時期是孕穗期到“九二 0 ”噴施前[,還應注意防止機械混雜。
5.8適時收獲當種子成熟率達到 8 0 % 時應及時進行收割,收獲過遲會影響種子活力。收割后需及時攤曬,避免堆漚[5]。
參考文獻
[1]莫海玲,唐梅,孫富,羅敬昭,鄧晶.優(yōu)質香稻三系不育系野香A的選育與應用.雜交水稻,2015,30(4):11-12,64
[2]馬洪麗,劉情,葉馨,姜曉童,周雨雪,陳舒龍,張書標.優(yōu)質抗病雜交水稻新組合野香優(yōu)7008的選育.雜交水稻,2024,39(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