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媒介的深度融合,游戲因子和電影藝術互相滲透,衍生出多元復合的游戲化電影的新樣態。游戲化電影指游戲形式對當代電影的滲透和影響,重塑包括時空設定、情節結構、視覺呈現等方面在內的電影形態[1]。以內容與觀感為載體,將游戲與電影相結合,跨界運用游戲技術與玩法,成為電影產業數字文化革新的重要趨勢。換言之,游戲化浪潮正沖向虛實融合的世界,為電影產業的數字文化革新提供先進的生產力與技術方向,將內容消費的可能性推向為觀眾提供科幻般的極致體驗。
一、內容敘事的游戲化建構
正是游戲建構的世界奇觀感和在現實世界里不可行的專有秩序,吸引著玩家持續參與游戲過程,短暫逃避現世規則。游戲的世界觀也正通過場面調度、服裝設計、場景設置等方面融入影視制作。在游戲化電影中,一系列異度空間景觀呈現在觀眾眼前,激發觀眾的探索欲,再通過規定情境刺激觀眾獲得感官反饋,主動捕捉影游世界的無限可能。
(一)異度空間
當游戲的場景建構邏輯運用于電影制作時,影視熒幕突破物理空間的桎梏,轉化為連接異度空間的大門,使觀眾眼前的影像不再需要現實的所指。在游戲化電影中,熒幕里構建的更具真實感、體量感和戲劇性的奇觀世界,成為觀眾欲望和想象建構起來的擬真幻象[2],并以展現龐大絢爛的景觀世界設定為主,輔以“英雄打倒壞人”的劇情、脫離實際的奇特設定以及極具視覺效果的角色,給觀眾帶來視覺震撼和爽感體驗,凸顯影游融合的宏大場景和弱化具體故事發展的敘事策略。例如,《阿麗塔》向觀眾展示一個文明崩潰后的賽博朋克時代,其中飄浮在空中的天空之城和殘留在地上的廢鐵城之間連接數十根鋼鐵索道,這整個背景空間的設定承載著敘事的意義。游戲化電影從音樂、視覺元素、運行規則等方面對異度空間進行細節描繪,給予觀眾驚奇、新鮮、有趣的觀影體驗,讓觀眾獲得異想天開的滿足感和探索的樂趣。
(二)規定情境
游戲化電影在創立一個異度空間后,隨即制造出一系列規定情境,如地理位置、歷史背景、社會階層等,建構起行之有效的社會秩序和身份認同,再融入目標要素,如即時事件、機遇、規則、技能獲得、探險升級等,讓觀眾開始觀影探索。這些情境可視化地表現為游戲中的世界觀,成為最重要的敘事基礎。例如:《海王》系列電影雖然沒有明確涉及游戲相關題材,但主人公的成功之路卻是典型的RPG游戲闖關類型一搜集地圖、前往迷宮、打倒怪獸、獲得寶物、戰勝敵人,促使具身體驗與闖關的刺激快感取代凝視靜觀帶來的情感投射與深思。
(三)感官反饋
消除類游戲通過同色塊的消失給玩家帶來心理紓解和成就感;生存類游戲強調求生的緊迫,讓玩家獲得千鈞一發的心理快感;破壞類游戲滿足玩家的破壞欲和壓力釋放。游戲的感官反饋制度正在游戲化電影中得到積極展現。游戲化電影通過不斷的視覺沖突和特效、緊密鋪陳的激昂配樂以及繁多甚至需要后續尋找的細節“彩蛋”,刺激觀眾爽感體驗。例如,《海王》以簡單的故事線串聯充滿奇觀的世界展演,海底王國、沙漠地宮、幽深海谷、風情小鎮等奇觀沖擊觀眾的感官和認知,使其沉醉于海底世界的絢爛驚奇,滿足對異度空間的想象,獲得表象化的感官快感。
、感知重組的審美革新
當前,數智技術正重構傳播媒介的演進邏輯,其核心目標在于幫助人們不斷拓展感官的邊界。隨著賽博朋克時代的來臨,個體不再是通過感官和神經中樞單純地進行感知、感覺、體驗等,而是借助各種技術及機器實現感官的多維度延伸,進入打造場景化沉浸的審美服務時代[3」。
(一)數字化畫面設計
當數字仿真視覺技術以跨媒介的方式實現游戲與電影之間的相關資源共享時,影視制作不再單純地滿足于再現物質世界,而是發揮數字編碼的生成屬性,主動地創造虛擬空間,通過建模仿真、虛擬現實、虛幻引擎等數字特技,實現從游戲場景到電影畫面的美學遷移,呈現一個集聚聲音、色彩、立體感等藝術特征的外在世界幻景[4]。游戲化電影更依賴于特效、音樂、色彩渲染、3D建模等技術的綜合運用和視頻畫面的細節補充,使觀眾在心理認知上接受游戲建構的世界,潛意識里賦予自己玩家的身份認同。例如,《頭號玩家》《失控玩家》《瞬息全宇宙》復刻虛擬的電子游戲世界,構建出與現實交匯的虛擬空間,用擬真的幻象引發觀眾真實的感官體驗,讓觀眾感受到游戲化電影的互動性、體驗性甚至可操作性,達成與虛擬世界的潛在互動。
(二)沉浸式視聽語法
在游戲化電影中,鏡頭敘事已突破傳統影像的表意范疇,構建多維度的沉浸感知系統,形成視聽語法體系。視聽語法不僅是為了交代敘事場景、呈現對象運動,更發揮著提升畫面張力、塑造游戲氛圍、傳達游戲情緒的重要功能。其中:主觀鏡頭與跟隨鏡頭的交替運用,實質上是電影語言對游戲視角的媒介轉譯一—前者對應第一人稱的沉浸式操控視角,后者對應第三人稱的全景觀察模式;規定化的視角編排形成獨特的敘事節奏,在氣氛渲染、人物情感的表達上讓觀眾產生虛擬世界的具身體驗;主觀視角象征著觀眾進入角色,這與玩家進入游戲的視角相符合,且人物視野和所示界面融為一體,使觀眾的信息獲取徹底消除假想的隔閡,獲得視覺幻境的體驗。例如,《大象》的游戲式全景賦予觀眾代入感和生存游戲的慣性思維,讓觀眾本能地有搜集武器、應對未知的欲望,獲得沉浸式的體驗。
三、數字生產的技術重組
隨著影視制作技術的持續迭代,現代數字影像生產呈現向超寫實主義轉向的趨勢,觀眾對具身體驗的感官需求成為推動影視審美范式迭代的核心要素。在虛擬拍攝技術的賦能下,超常規的仿真影像創作能夠為觀眾重現過去、描摹現實、構建幻想中的虛擬世界,并以極高的精度與逼真度消解客觀現實世界與主觀想象世界的分野。
(一)跨界賦能影像合成
技術的跨媒介整合不僅帶來影像生產方式的改變,更帶來電影工業生產的變革。對電影來說,游戲引擎技術的應用是當代數字技術向電影工業生產邁進以及傳統電影制作方式向數字虛擬化制作轉型的結果[5]。在游戲化電影中,以游戲引擎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開始服務于影視制作,使得電影的表現力大幅增強,電影的生產過程也更接近一種多人在線開發游戲的過程。例如,《黑客帝國:覺醒》游戲宣傳樣片采用目前最前沿的游戲引擎技術即虛幻引擎5,憑借數字技術即可智能化任意選擇拍攝角度、控制相機運行軌道[6]。游戲引擎支持的虛擬制片技術和實時渲染功能還助力高效的影視制作,提升影像數字合成的工業化水平,使得虛擬元素和場景建構更加靈活,進一步釋放藝術創作的想象力,推動技術與內容深度融合的探索。
(二)建模生產虛擬角色
游戲對虛擬人、與玩家實時交互的NPC有著大體量需求,推動游戲制作在實時渲染、高擬真、強互動性的虛擬人方面進行深度鉆研,并開發高效的虛擬人生產工具,能夠輔助電影制作高度擬真的角色形象與動態表現。這既為游戲場景提供多樣化的角色,也有利于影視制作高品質的“虛擬演員”。例如,《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復刻上百位虛擬角色對決主人公尼奧,以數量優勢增強視覺效果。虛擬人的可實現性拓展了影視制作的想象空間,實現真人演員無法完成的創作效果,使影視生產愈發智能、便捷并具有真實感,為游戲化電影賦能豐富的商業價值和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
四、觀眾體驗的終端變革
當前,游戲化電影主要從模糊現實與虛擬界限入手來實現觀眾與虛擬世界的全方位連接。在數字媒介時代,觀眾更加注重以人為中心、以場景為單位的及時、精準的連接體驗[7]。在“擬像化”世界,影視制作與觀眾體驗不再受現實因素限制,打造虛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成為電影產業的數字文化革新的主要方向。
(一)交互機制游戲化
電影由導演掌控一切,通過畫面和聲音為觀眾提供故事線索和信息,強調距離性和封閉性。而游戲給予玩家自由度,讓他們影響劇情走向,強調機制引導的主動沉浸性。在游戲化電影中,為解決這一主動性和被動性的矛盾,導演運用互動數字故事講述(IDS),讓觀眾參與故事,重新界定敘事體驗[8],使觀眾切實參與選擇,根據劇情走向體會人物命運。例如,《頭號玩家》主人公戴上VR式眼鏡進入“綠洲”,在尋找“彩蛋”的過程中獲得快感,觀眾戴上3D眼鏡進入影游世界,脫離現實而處于虛擬狀態,從被動的“看者”成為主動參與的“玩家”,獲得全感官化的沉浸感和愉悅感。
(二)觀影空間游戲化
虛擬世界的場景化設計僅限于滿足個體感官中的聽覺與視覺,而嗅覺、味覺及觸覺等感官效應只能在線下實現和滿足。隨著數字技術應用于電影產業,影院開始探索游戲化渠道,實現人的具身,使觀眾以“在場”的方式參與電影場景。例如,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成員企業UME影城聯合綜合型線下交互式游戲公司UMEPLAY共同提出建設全感知沉浸式影院,其核心在于通過游戲化的思維重塑影院空間,在類似“黑匣子”的影院空間內通過聲光電等技術實現感官沖擊的做法,重塑影院成為集觀影、游戲、娛樂、游覽以及社交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線下娛樂空間,滿足新一代消費者對強交互線下娛樂綜合體驗的需求[9],從而持續調動觀眾對“概念產品”的消費欲望。
(三)社群運維游戲化
為重構社群成員的游戲化身份,游戲化電影通過觀影等宣發渠道構建觀眾ID虛擬化身系統,量化活躍度、貢獻值等,形成等級經驗值,引導觀眾進行影評撰寫等行為,激勵觀眾解鎖專屬勛章、頭銜及虛擬權益,并基于大數據分析構建“觀影基因組圖譜”,記錄觀眾審美偏好與行為軌跡,驅動個性化身份標簽匹配。
例如,在電影《芭比》上映時,中山社群聯盟旗下的云影社觀影團舉行主題電影活動,包括觀影、粉紅變裝游戲、主題下午茶打卡等內容,將傳統觀影行為的線性消費轉化為持續進化的沉浸式體驗。這種游戲參與獎勵機制使社群運維游戲化,增強社群黏性,構建從個體觀影成就到集體智慧沉淀的螺旋上升生態,促使觀眾從“內容消費者”轉向“生態共建者”。
五、結語
盡管游戲和影視在價值與出發點上存在本質差異,但共有的沉浸式體驗特點促使二者產生深層次聯結,在長期發展中不斷走向融合,形成凸顯各自核心特征的主流形態。隨著游戲應用于電影生產并不斷滲透到電影產業,影視制作在技術模型、審美形態以及藝術表達上實現新突破。在這場游戲化敘事場景與引擎技術重構電影生態的產業革命中,影視制作將在數字媒介時代中轉型,迎來電影產業躍升的新征程。
[參考文獻]
[1]施暢.游戲化電影:數字游戲如何重塑當代電影[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21(09):34-42.
[2]電影的游戲化:異世界迷戀與敘事的消亡[EB/OL].(2019-02-26)[2025-03-10] .https://mp.weixin.qq.com/s/jo1loQB-E5ayaGAaWfsrWg.
[3」董樹寶.從“游戲的人”到“審美的人”:數字媒介時代審美研究的新視域與新發展[J].藝術學研究,2024(03):37-47.
[4]童曉康,范志忠.在虛擬與現實之間:數智時代電影虛實相生的制作范式與美學話語[J].中國電影市場,2025(01):4-12.
[5]孫佳森.“游戲化”的電影影像:游戲引擎的再賦能[J].電影文學,2021(21):58-61.
[6]劉瑩瑩.游戲化電影場景敘事的審美體驗嬉變[J].電影文學,2024(09):58-66.
[7」喻國明.未來媒介的進化邏輯:“人的連接”的迭代、重組與升維:從“場景時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來[J].新聞界,2021(10):54-60.
[8]馬瀟婧,管海琪.重構世界、非線性組合、交互機制:數智時代影游融合電影敘事策略的三重解碼[J]:電影文學,2025(05):43-48.
[9]徐肖冰.UME“全感知沉浸式影院”:用游戲化思維重塑影院空間|獨家[EB/OL].(2021-10-16)[2025-03-10].https://mp.weixin.qq.com/s/W3qzOz7HJ8sGwri2q_e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