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距離金融業有多近?5月12日,在深圳觀瀾平安會堂,中國平安召開了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攜管理層現身回應股東關心問題。會議持續約兩小時,吸引了平安108家A股股東及9家H股股東現場參會。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與往年的分紅比例、股票回購、價值投資等“例牌菜”不同,人工智能成為今年股東大會的一個熱點話題。
按照不完全統計,此次大會上,中國平安共收到股東29個提問,較去年增長約一倍。管理層對公司治理、投資策略、分紅政策、養老業務及人工智能等熱點問題進行回復。馬明哲在股東大會上強調,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業的各個環節全面鋪開。他認為,在人工智能時代,平安的競爭力將會持續增強。
面對AI浪潮,這家金融巨頭將“全面數字化戰略”作為2025開年的首要任務。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3月的2024年報致辭中,馬明哲已然拋出這個命題。彼時他認為,當前以DeepSeek為代表的開源大模型,重構企業價值創造的底層邏輯,對金融保險業亦影響深遠。中國平安將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及開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擁抱、快速部署,開啟數字化戰略。互為佐證的是,這份年報中“AI”出現了20余次,“人工智能”出現了十次。
實際上,中國平安在科技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深耕已持續多年。2013年馬明哲就提出了“科技引領金融”的戰略。2017年,中國平安正式確立了“金融+科技”的雙驅動戰略。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近年來平安方面也有意對外塑造“科技企業”的公眾形象。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坊間行業大V把騰訊、華為、比亞迪和平安并列稱為深圳科技“四姐妹”,也引來對這家金融機構的熱議。
不過,在AI底座和數字化戰略愈發明朗的當下,中國平安日前剛提交一季度成績單,總體承壓。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安營業收入為2328.01億元,相較于2024年同期下降了5.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379.07億元,同比增長2.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0.16億元,與2024年同期下降了26.4%。
如何在AI驅動的產業變革中實現彎道超車?在這次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平安管理層通過一系列數據,展示了公司在AI布局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馬明哲稱,人工智能時代有四大關鍵因素,即數據、算法、算力、場景,而平安集團在數據和場景兩個方面具備核心優勢。
在數據基礎建設方面,平安打造了“953”的AI科技底座:包含9大數據庫、5大前沿技術實驗室和3家科技子公司。其中,9大數據庫覆蓋醫療和技術服務兩大板塊,細分為5類醫療數據庫和4類技術服務體系。對此,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表示,“953”打造了中國平安在AI方面的壁壘和護城河。
在算力方面,馬明哲也向股東們派下定心丸:公司一年利潤超千億,可以大量投入科技領域。平安還在深圳和上海擁有兩個大機房,這兩個機房可以支持平安和客戶所需的算力。
正如馬明哲此前所說,開源大模型對金融保險業同樣影響深遠。那么,AI如何重塑保險業?馬明哲對此也有說法。“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業的各個環節全面鋪開。”他介紹,2024年,中國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18.4億次,覆蓋平安80%的客服總量;在風控及計算領域,人工智能打開了一個天窗,讓公司能夠更精準地定價;在營銷領域,業務人員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高效地出具方案。
“現在一個車險保單的成本,每年約以10%的速度下降,但車險的保費規模在不斷增長,其中便是通過科技降本增效成本。”郭曉濤也舉例解釋。
他還對股東坦言,期待在人工智能時代,平安的競爭力會增強,不辜負科技“四姐妹”這樣一個名稱。
不過,平安并非獨行俠,人工智能的賽道上已經高手如林,目前多家保險企業正在擁抱AI技術。2月7日,新華保險宣布借助新華e家App技術底層棧與互聯網的技術生態互通的優勢,在新華e家App成功接入DeepSeekR1、V3兩款模型產品,打造個人AI助理支持多個智能應用場景。2025年初,泰康人壽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行業首個大語言模型機器人“泰小保”在“保銀通”平臺正式全面啟用,標志著泰康銀保業務步入AI智能新時代。
據觀察,如何讓AI賦能保險行業變革,不只是平安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整個保險行業共同面對的時代挑戰。分析人士指,隨著越來越多保險機構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中國保險業正邁入一個由科技賦能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