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美麗廣東建設的壯闊征程中,汕尾市生態環境系統錨定目標,以創新思維推動工作轉型升級,以系統觀念推動環境治理體系變革,在堅守生態底線與賦能經濟發展之間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實踐路徑。從集中式改革的攻堅突破到日常化服務的精細繡花,從技術評估的制度重構到執法方式的深刻轉型,這座濱海城市正以環境治理的生動實踐,書寫著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新答卷。
創新環評機制,優化營商環境
“比亞迪項目是海豐縣構建臨深新城高質量發展藍圖的關鍵一環,項目總投資達70億元。我們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建立了微信群,確保與發改部門及開發區的緊密聯動,簽約后我們實現了39天交地開工。”汕尾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據了解,當獲悉項目信息后,海豐分局立即成立服務工作專班,聯合發改局、工信局、開發區管委會及比亞迪公司的負責人,通過5次跨部門聯席會議,精準識別制約項目落地的因素,經過多方協作,迅速推進項目從選址階段到了土地交付階段,為項目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急企業所難,解企業所憂,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深度思考守住生態保護底線與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不斷探索為區域經濟提檔升級提供更多“綠色附加值”。
在提升營商環境方面,汕尾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還做了更多有益嘗試。“按以往環保審批辦理程序,企業需要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并取得批復后,才能申領排污許可證,法定辦理時限為50個工作日。程序梯次辦理周期長,是影響企業早落地、早投產的瓶頸。”汕尾市生態環境局海豐分局工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提高審批效率、優化營商環境,我們探索組建跨部門專項小組,通過‘一套材料、同步受理、并聯審批’模式,將審批時限壓縮至24個工作日,實現‘一次辦結’,推動項目加速落地投產。”
“沒想到能同時拿到環評批復和排污許可證,太方便了!”汕尾市佳豐隆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從汕尾市生態環境局海豐分局窗口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加蓋紅印的兩份文件,頗為感慨:“原先需要分步申請的兩個許可事項,現在一套材料同步辦理,節省時間就是創造效益。”
佳豐隆食品有限公司的“模擬小試”,標志著汕尾市環評審批領域“兩證合一”改革實現破冰,更折射出汕尾市生態環境系統以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為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轉變執法理念,打造共治樣板
近年來,汕尾市生態環境局創新構建“教育引導為主、懲戒整改為輔”的柔性執法體系,在堅守生態環境底線的同時,通過精準服務、分類施策、普法融合等舉措,推動實現環境質量提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雙贏。
“以前一段時間內可能要接受好幾次檢查,現在生態環境部門將多個事項整合在一起,一次性檢查完畢,減輕了我們很多壓力,節約了生產時間。”陸豐市某企業負責人說。這是汕尾市生態環境局改革執法機制的一個成效縮影。“針對傳統執法中存在的‘多頭檢查、標準不一、企業疲于應對’問題,我們以‘雙隨機’檢查為基礎,以‘按證監管’為核心,完善與屬地鎮街、區各部門的聯動執法機制,集合各類檢查事項到‘一張檢查清單’,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減少和規范涉企檢查頻次。”汕尾市生態環境局城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
此外,城區分局針對企業“想改不會改”的困境,推行“執法診斷+技術幫扶”一體化服務。在執法過程中,不僅幫助企業找到哪里“不行”,還指導企業如何做“可行”,實實在在為企業排憂解難,提振企業發展信心。還構建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治理共同體,推動生態環境法治意識深入人心,通過舉辦知法守法“微講堂”、落實法律法規“微咨詢”、開展排污單位“微座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對轄區企業開展生態環境普法宣傳。通過改進服務效能和改善普法氛圍,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刻認識到違法的嚴重后果和守法的必要性,實現了思想從“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轉變,企業內生動力不斷提升。
堅持常態回訪,暢通政企鏈接
“您好,我們是第三方調研機構,想了解一下您對我市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的建議。”陸豐市某企業負責人接到一通特殊的回訪電話... ...在歷時15分鐘的交流中,企業負責人放下防備、敞開心扉,講出了他對環境檢查執法的思考和建議。
這通電話另一端的“第三方”,是汕尾市生態環境局善意隱瞞身份的工作人員。為了讓企業、公眾減少顧慮、表達真實想法,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們以中立“第三方”的名義撥通電話,讓企業真實表達、暢所欲言。“通過傾聽企業‘倒苦水、發牢騷’,耐心解釋,增加了企業和公眾對生態環境部門的職責范圍、監管要求的理解,消除了一些誤解和矛盾。”接打電話的工作人員說到。
汕尾市生態環境局深諳“滿意度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實干出來的”這個道理。2024年以來,市局常態化開展企業滿意度調查回訪工作,從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精心設計回訪問題、交談方式,通過電話回訪收集企業、公眾對生態環境工作的意見建議,并按職責認識、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方面對相關意見進行分類,確保定位精準、針對性解決問題。“圍繞企業提出的意見,我們采取了多方面舉措,改善工作方式方法。例如,有的企業反映執法檢查干擾生產,我們優先采取‘不見面’‘零干擾’的非現場方式開展檢查,通過深度融合智慧監管與非現場執法,大大減少‘擾企’次數。有的企業反映缺乏專業知識,我們組織專家進行政策宣講、技術指導,幫扶他們完成問題整改或提質增效。”汕尾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汕尾市生態環境局在2024年全年,共回訪681家企業和個體,溝通了700余人次。經過一年的溫馨服務,企業滿意度從年初的90.98%躍升至年末的100%,實現了政務服務的“完美逆襲”。
汕尾市生態環境局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與“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譜寫著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這里的動人故事表明:向綠而行的每一步,都是通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用心服務的每一招,都是贏得企業與群眾信任的關鍵之舉。在全面推進美麗廣東建設的新征程上,這支生態環保鐵軍必將以更昂揚的姿態,書寫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