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 初冬薄霧金輝灑,
張家湖水映朝霞。
百鳥嬉戲湖中歡,
鷗舞鶴翩如童話。
【數板】
合 有大白鷺、小鴛鴦、白天鵝、
紅嘴鷗,赤麻鴨、綠翅鴨、
紅頭鴨、翹鼻鴨。
候鳥遷徙棲息地,
濕地公園鳥的家。
乙 唱的是環保志愿者張新華,
雙休日來濕地公園搞巡查。
甲 (白)“同志,
湖中不能釣魚蝦,
水草不可連根拔。
觀鳥莫要太靠近,
免得鳥兒受驚嚇。”
乙 他邊走邊把鳥食撒,
看鳥兒就像看自己的娃。
甲 你看那,滿湖的白鷺和灰
鴨,
爭搶食物叫“嘎嘎”。
合 新華看在眼里喜在心,
臉上笑成了一朵花。
甲 忽然間,蘆葦叢中濺水花,
傳來一陣“嘎嘎嘎”。
乙 新華掀開蘆葦看,
原來是一只大野鴨。
甲 野鴨翅膀受了傷,
鴨掌被草纏水下。
合 新華不顧水冷凍腳丫,
湖水中抱起了大野鴨,
甲 他上岸忙把電話打。
【一陣忙音,電話無人接聽。
甲 (白)“這怎么沒人接電話?
啊,今天是周末!”
甲 張新華急得直跺腳,
趕 緊打給了保護站的王艷
霞。
乙 (白)“老張啊,你又撿到了
啥?
周末你都沒休息,
真把公園當成了家。”
甲 (白)“還真被你說中了,我撿
到一只受傷的大野鴨,今天
站里休息,我就把它抱回了
家,你趕緊過來一趟吧。”
乙 (白)“好,我待會兒就到。”
合 張新華三步當作兩步跨,
抱著野鴨跑回家。
乙 新華的愛人吳小花,
看見野鴨笑哈哈。
“還是老公的本領大,
空手都能捉野鴨。
稍后我去把刀拿,
我來把這只野鴨殺。
是紅燒,還是油炸?
我們嘗嘗野味把餐加。”
甲 “老婆聽我說句話,
不是什么野鴨都能殺。
我看這不是一般的鴨,
張家湖原來沒見過它。”
甲 (白)“你看它,
長著一對小白眼,
體圓嘴寬頭又大。
雄鳥頭,頸黑色,
褐色斑塊長背下。
胸部栗色腹部白,
綠色羽毛很光滑。”
乙 “滿湖都是野麻鴨,
都像是出自一個媽。
鴨子長的是扁嘴,這只鴨,
我看沒有特別在哪。”
甲 “張家湖里都是寶,
這只鴨子不能殺。”
乙 “普普通通一野鴨,
偏你當成一朵花。
莫撿塊石頭當翡翠,
把癩蛤蟆看成大青蛙。”
甲 “不能殺。”
乙 “我偏要殺!”
甲 “真不能殺。”
乙 正當夫妻倆爭論不分上下,
甲 這時候聽見門鈴響,
來了保護站的王艷霞。
乙 (白)“老張。”
甲 (白)“你可來了!
快看看這是只什么鴨?”
乙 艷霞一見這只鴨,
雙眼圓睜好驚訝。
乙 (白)“哎呀,老張,
你真是撿了一個寶,
這種野鴨很稀少。”
【數板】
“說稀少,真稀少,
走遍天下不好找。
一級保護有明文,
世界瀕危掛了號。”
乙 “它就叫青頭潛鴨,
稱為鳥中大熊貓。”
甲 “你說它是鳥中寶,
怎到張家湖來落腳?
乙 “濕地公園環境好,
水清魚蝦滿湖跑。
珍稀鳥類來越冬,
環境保護最重要。
乙 (白)(慚愧地)“新華!
幸虧我沒把這野鴨殺,要
不然——”
甲 “你就違反了《野生動物保
護法》。”
合 王 艷霞將野鴨暫且安置在
新華家,
指導夫妻二人如何照料它。
乙 每 日里,小花給鴨子消毒又
換藥,
甲 一 日三餐新華喂了蚯蚓還
喂魚蝦。
合 白天輪流守護鴨,
夜晚挑燈細觀察。
時間過了半月整,
鴨爪痊愈滿屋踏。
乙 (白)你看這只鴨,
合 圍著新華和小花,
轉著圈圈叫“嘎嘎”。
伸頸項、張嘴巴,
像是在說感謝話。
甲 這一天,無風水面如鏡滑,
他們送青頭潛鴨回它的家。
到湖邊把野鴨剛放下,
迎面又游來了幾只鴨。
乙 有鴨娃娃,鴨媽媽,
大 的小的真像親親熱熱的
一家。
擁簇回歸的野鴨向湖中游,
拍打翅膀濺起細細的浪花。
合 游 客們齊夸生態環境變化
大,
張 家湖濕地公園錦上再添
花。
甲 (白)這正是,
合 碧波倒影映彩霞,
鳥翔魚躍風舞花。
人與自然多和諧,
家鄉處處美如畫。
賞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些年來我國環保事業的顯著發展不僅給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開辟了新賽道,也為文藝創作提供了不竭的靈感與源泉。本作以張家湖濕地為背景,聚焦動物保護議題,講述了一個志愿者救助青頭潛鴨、大家同心協力構建美好家園的故事。
在本作中,作者對主角張新華的描寫是比較有條理的。首先,“雙休日來濕地公園搞巡查”,說明了他對環保事業的熱心與重視,而接下來勸阻游人不要釣魚蝦、不要連根拔水草、不要近距離觀鳥以免鳥兒受到驚嚇,以及在發現受傷的青頭潛鴨后及時撥打救助站電話并決定將鴨子抱回家照料等舉動,由面向點,在強化他熱心環保的形象的同時,將故事核心帶了出來,順利延伸出下一階段的故事。
回到家中,張新華與其愛人吳小花的拉扯是本作的核心篇幅。作者在反映夫妻的矛盾時,花費較多筆墨描寫了鴨子在兩人心中的形象。在張新華眼中,這鴨子形貌不同,必須慎重對待;而吳小花嗤之以鼻,看鴨子都是扁嘴,覺得丈夫“撿塊石頭當翡翠,把癩蛤蟆看成大青蛙”。這種描寫方式,在反映兩人對野生動物看法的同時,也把兩者的性格隱約寫了出來—丈夫謹慎而妻子有些大大咧咧。就在兩人爭執不下時,保護站工作人員王艷霞適時登場,說明白了這鴨子的來歷,接下來的情節也就順理成章。
總的來說,本作的故事較為完整,在描寫中也頗有巧思。但編者認為,在人物塑造方面,作品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編者一直堅持一種觀念,哪怕是一個短篇作品也要“五臟俱全”,特別是要堅決剔除人物“工具人”屬性,決不能讓人物為了登場而登場,為了解決矛盾而登臺。在本作中,在與丈夫結束爭執后,吳小花就迅速扁平化,這其實是對這個人物的浪費。或許可以為她要殺鴨子這件事再做賦能。比如她看到丈夫寒冬臘月還去濕地,心疼他,想買只鴨子給他補補身體未果,正好看到了家中的青頭潛鴨。兩人的爭執過程也可以適當把吳小花的委屈表現出來,矛盾解除后再給兩句臺詞,進一步寫出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如此既能突出主題,也能相對完善人物。
而劉艷霞其人,個人認為沒有什么必要。可以嘗試將張新華求解的對象換成DeepSeek等更現代化的工具,這既能為作品增添新氣息,更能通過其給出的解答反映出當前普遍重視環保的大眾意識,反映出環保大數據的體量,增加全社會重視環境保護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