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中,人質救援隊的三支作戰分隊輪流執行為期各120天的行動、支援和訓練周期。處于行動周期的分隊隨時待命,處于支援周期的分隊負責特殊項目、設備維護并開展研究工作,處于訓練周期的分隊每天進行2到3個小時的體能、戰術與格斗的基礎訓練。此外,每周有1天進行易退化技能(如快速索降、爆破等)或專門技能(如搜捕、突擊、海上行動、傘降、處置核生化威脅、嚴寒天氣行動等)訓練;1天進行隊員個人技能(如攀巖或城市攀爬等)訓練;3天進行團隊狙擊或近距離作戰訓練。
為保持人質救援隊的戰斗力,花費在每名隊員身上的年均經費超過100萬美元,僅日常訓練中每名隊員每周消耗子彈就平均超過1000發。自2000年4月起,聯邦調查局耗資1100萬美元為人質救援隊建設的“戰術武器訓練中心”(TacticalFirearmsTrainingCenter,TFTC)投入使用,該設施內部用于模擬室內近距離作戰的墻壁可在軌道上移動,使之可根據需要隨時“重建”為各種建筑布局,此外還擁有一架 1:1 比例的全內構波音767客機模型。
總體而言,人質救援隊是一支較為封閉的隊伍,但也經常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軍方特種部隊、其他執法機構開展聯合訓練和人員交流,較常見的有美國陸軍第一特種作戰分遣隊和海軍特種作戰發展大隊、美國緝毒局下屬“海外部署咨詢與支援小隊”(ForeignDeployedAdvisoryandSupportTeams,FAST,實際上是專門執行境外執法秘密任務的特警部隊)、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下屬“邊境巡邏戰術部隊”(BorderPatrolTacticalUnit,BORTAC,美國邊境巡邏隊內部的特警部隊)、法國憲兵特勤隊(GIGN)、英國特別空勤團(SAS)和皇家特種舟艇中隊(SBS)、德國邊防警察第九反恐怖大隊(GSG9)等。
人質救援隊的訓練以嚴苛而著稱。就新入職隊員參與的美軍特種部隊訓練項目而言,據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披露,近年來,在受訓人員已事先通過嚴格體能測試的前提下,美國海軍“基礎水下爆破訓練”培訓課程通過率不足 10% ,多次出現受訓人員因無法承受壓力自殺或因訓練創傷死亡的情況,相當多的受訓人員為對抗身體和精神壓力服用違禁藥物。人職后,人質救援隊日常訓練的難度和殘酷性仍絲毫不打折扣。該部隊的內部信息被嚴格保密,目前披露的隊員因公死亡情況全部緣于日常訓練:1986年,隊員詹姆斯·K.麥卡利斯特在快速索降訓練中死亡;2006年,隊員格雷格利·J.拉霍伊在實彈演習中死亡;2013年,隊員克里斯托弗·洛雷克和史蒂芬·肖在訓練中因直升機墜毀死亡。
正在進行近距離作戰訓練的人質救援隊隊員


人質救援隊使用的常規武器與聯邦調查局其他警察特種部隊(SWAT)較為類似,主要包括格洛克17及西格紹爾P226手槍,MP5系列沖鋒槍,HK416系列突擊步槍,貝納利M4和雷明頓870霰彈槍,M249和M240機關槍,HKMSG90、巴雷特M82和定制版雷明頓700系列狙擊步槍,以及各種榴彈發射器等非致命武器。戰術機動隊平時使用美國執法機構常用的各種改裝雪佛蘭SUV和皮卡,對越野能力要求較高時使用“北極星MRZR”全地形車,面對的火力威脅程度較高時則從當地調用各種裝甲車。最常用的直升機為西科斯基UH-60“黑鷹”系列,貝爾412和休斯MD-530也比較常見。
相比武器裝備,人質救援隊完全軍事化的著裝在美國警察特種部隊中更具特色,其隊員通常穿著美軍現役作戰服、防彈衣、頭盔和作戰靴,使用軍用夜視儀和通信設備,佩戴低識別度徽章和戰術標志,當全副武裝出現在現場時幾乎看不出是一支執法隊伍。近年來,FBI和美國其他執法機構的警察特種部隊也開始在裝備、著裝和組織上模仿人質救援隊這種高度軍事化的風格,但在技戰術水平上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三、人質救援隊的主要任務和作戰方式
聯邦調查局將人質救援隊視為完全不同于該局常規特警部隊(SWAT)的精銳力量,除招募、組織和訓練自成一體外,還擁有獨立的支援、部署和指揮體系。
在執法行動中,人質救援隊的角色是“最后解決手段”,當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如果當地警方、聯邦調查局地區分局及其所屬特警部隊不足以解決問題,便會要求重大事件響應組出動人質救援隊。
處于行動周期的作戰分隊具備在4個小時部署到美國境內任意地點的能力;如果有需要,處于支援、訓練周期的作戰分隊,包括休假中的隊員能夠在1小時內集結并轉人行動狀態。人質救援隊的主要任務包括:搭乘船只、直升機和重型車輛發起攻擊,迅速解決恐怖襲擊,追蹤并逮捕高危險程度的罪犯,突入或潛入建筑物并營救人質等。常規特警部隊在突入建筑物時常用的使用防彈盾牌推進等戰術過于緩慢笨拙,在營救人質時往往無能為力,人質救援隊則擅長迅速靈活的“動態進入”戰術,能夠以壓倒性的速度和精確火力占領人質所在地實現營救目標,而在執行逮捕重要犯罪嫌疑人等任務時也往往面臨類似的情況。
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向國會所作的報告,在2015至2019財年,人質救援隊共作戰部署169次,其中 35% 是執行高風險的搜查令和逮捕令; 26% 是在海外抓捕犯罪嫌疑人; 11% 是為聯合國大會等重大活動提供安保支援; 8% 是美國政要及其他VIP人員的安保任務; 20% 是人質救援和追捕等現場執法行動,全部作戰部署的 40% 發生在美國境外。
1985年3月,成立兩年的人質救援隊第一次實戰部署,配合其他執法單位圍攻極端準軍事組織“圣約之劍”的基地,最終迫使對方投降,阻止了該組織向城市供水系統投放劇毒氰化物的陰謀,繳獲自制地雷、反坦克火箭、安裝了機關槍的自制裝甲車等大量武器。行動過程中,人質救援隊成功執行了幾次秘密潛人偵察任務,使行動指揮部得以準確了解現場情況。同年8月,人質救援隊首次海外部署,前往波多黎各抓捕1983年富國銀行搶劫案的犯罪嫌疑人。1987年,人質救援隊又成功執行了兩次海外抓捕任務,成為美國政府境外執法的重要力量。1987年11月,人質救援隊被部署到路易斯安那州鎮壓監獄暴動,在做好突擊監獄的準備后,事件得到和平解決。1988年1月,人質救援隊前往猶他州與其他執法單位共同執行對涉嫌爆炸案的宗教極端分子住宅的圍攻,經過兩周的對峙后雙方交火,警方使用裝甲車強攻最終迫使對方投降。同年4月,人質救援隊在弗吉尼亞州執行了真正意義上的營救人質任務,狙擊手將正在試圖殺死前女友及其年幼兒子的犯罪嫌疑人一擊斃命。1989年末,人質救援隊被部署到巴拿馬執行協助美軍入侵并“逮捕”該國總統的任務,表明該部隊的海外使命已越過了執法的界限,與美軍特種部隊一樣成為美國政府實施單邊對外干預行動的重要武裝力量。1991年8月,人質救援隊在亞拉巴馬州協助其他執法單位鎮壓監獄暴動,成功通過突襲在30秒內完成營救人質任務,迫使對方投降。1992年4月,人質救援隊參與鎮壓洛杉磯騷亂。同年7月,人質救援隊在警犬單位的支援下成功追捕越獄潛逃、劫持人質的犯罪嫌疑人。1992年8月發生了著名的“寶石嶺”事件,在此事件中,人質救援隊狙擊手執行了現場指揮官有爭議的致命武力使用規則,導致犯罪嫌疑人妻兒死亡。此事件引起美國輿論嘩然,使聯邦調查局承受巨大壓力,人質救援隊受到各方面指責攻擊并一度暫停部署,但經過長期審查后,認定開火的狙擊手不承擔法律責任并能繼續服務。1993年2月,人質救援隊經整頓后再次部署,卻又卷人了韋科大衛教慘案。在美國煙酒火器及爆炸物管理局對大衛教總部的突襲失敗并導致20名特警死傷后,聯邦調查局接管了現場指揮,人質救援隊全體出動,對被圍人員展開心理戰,部署了15名狙擊手,并參與使用裝甲車輛對大衛教總部的總攻。在現場指揮官命令向建筑物內部投擲催淚瓦斯后,火災發生了,造成76人喪生。
“寶石嶺”事件和韋科大衛教慘案的接連發生,對聯邦調查局和人質救援隊的信心與聲譽造成沉重打擊,并受到政府高層和國會的嚴厲質疑。對此,聯邦調查局革新了使用戰術力量的方法和規則,成立了重大事件響應組,人質救援隊被重組,規模擴大了一倍以減輕隊員壓力,并強化了在危機中戰斗部隊與談判團隊的協調機制。
1994年3月,人質救援隊全體部署到波多黎各執行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的境外執法任務,在為期4天的前期偵察行動中,人質救援隊隊員展現了能夠在核心目標周邊50米內展開行動,秘密潛入犯罪集團的毒品工廠、武器庫、崗哨等全部重要地點的優秀技戰術能力。當行動開始后,人質救援隊協助突擊隊對10個目標地點同時采取行動,逮捕28名犯罪嫌疑人,全過程沒有人員傷亡,此次行動為其成功挽回了聲譽。1996年3月,人質救援隊在蒙大拿州參與圍攻極端組織“自由人”的基地,通過與談判團隊的合作,對方全部投降或被逮捕。同一年,人質救援隊在12小時內完成從炎熱的波多黎各到靠近北極的密歇根州北部的重新部署,并圓滿完成任務。1997年6月,人質救援隊被秘密部署到巴基斯坦,經過偵察后對聯邦調查局全美十大通緝犯之一的米爾·阿邁勒·坎西所在的酒店發動突襲,將其逮捕并押送回美國。1998年8月,人質救援隊參與了在中東地區抓捕美國駐肯尼亞大使館爆炸案嫌疑人的秘密行動。2000年夏,人質救援隊被部署到路易斯安那州鎮壓非法移民拘留所暴動,人質救援隊根據拘留所藍圖,在部署到位后的幾小時內制作了建筑模型并制定了突擊計劃,但最終在談判團隊努力下事件得以和平解決。
2001年“9·11”事件的發生使人質救援隊被深刻卷人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其使命任務發生了重大改變。從2002年到2010年,人質救援隊被頻繁部署到伊拉克和阿富汗,在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的指揮下與美軍特種部隊共同作戰,雖然美國政府主要看重其執法特長,但顯然這已遠遠超越了執法的邊界。這一時期,人質救援隊在海外的具體工作仍處于嚴格保密之中,目前可知阿富汗戰爭爆發后,人質救援隊在阿富汗與美國海軍三棲特種部隊共同追捕奧薩馬·本·拉登;伊拉克戰爭爆發后,人質救援隊長期部署在巴格達執行保護聯邦調查局其他部門特工的任務,到2005年有12名隊員部署在伊拉克。
2010年后,隨著美國政府逐步從“反恐戰爭”中脫身,以及聯邦調查局對其最精銳警察特種部隊珍貴的部署


2022年,人質救援隊在得克薩斯科利維爾猶太教堂綁架事件現場時間被“浪費”在遙遠異國的街頭槍戰中越來越不滿,人質救援隊基本停止了海外長期部署,但與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的密切關系和對境外“反恐”任務的深度參與則被保留下來。2011年,人質救援隊與海軍三棲特種部隊在亞丁灣共同解救了一艘被海盜劫持的游艇。2013年10月,人質救援隊與陸軍第一特種作戰分遣隊在利比亞波多黎各發動突襲,逮捕了“基地”組織嫌疑人納齊赫·阿卜杜拉·哈米德·魯蓋;同月,人質救援隊與海軍三棲特種部隊在索馬里發動突襲,逮捕了肯尼亞內羅畢購物中心恐怖襲擊案嫌疑人。2014年6月,人質救援隊與陸軍第一特種作戰分遣隊在利比亞班加西發動突襲,逮捕了當地民兵組織首領、涉嫌于2012年參與襲擊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的艾哈邁德·阿布·哈塔拉。
當然,在繼續執行境外任務的同時,人質救援隊的工作重心已回歸美國國內的執法和反恐維穩。近年來,人質救援隊較為著名的執法活動有:2013年在馬薩諸塞州逮捕了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嫌疑人;2013年8月人質救援隊在愛達荷的荒野中營救了16歲少女漢娜·安德森,綁架她并殺害其父母和弟弟的嫌疑人被擊斃;同年在亞拉巴馬州營救了一名被劫持為人質的5歲男童;2014年在佐治亞州解決另一起綁架案,同年抓獲聯邦調查局全美十大通緝犯之一、賓夕法尼亞州警察局襲擊案主犯埃里克·弗雷恩;2015年在紐約州參與追捕兩名高風險越獄罪犯;2022年解決得克薩斯州科利維爾市猶太教教堂人質危機,人質全部獲救,嫌疑人在突襲中被擊斃;2023年解決得克薩斯州格林斯波因特挾持人質案,嫌疑人被擊斃。此外,人質救援隊還參與了2016年民主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安保工作,平息了2021年6月美國國會大廈騷亂等重大事件。
總而言之,人質救援隊的高度軍事化使其在聯邦調查局乃至全美執法機構的警察特種部隊中獨樹一幟,也是其強大戰斗力的保證。但正如人質救援隊的座右銘是“拯救生命”而非“消滅敵人”,執法仍是人質救援隊的安身立命之本,軍事技能只是實現執法目標的工具。
軍隊和警察可能會使用相似的方法執行相似的任務,但各自的核心使命以及社會評價標準截然不同。極高的軍事化程度使人質救援隊的技戰術水平在全美警察特種部隊中脫穎而出的同時,軍事文化與執法文化的矛盾沖突也對其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對此,聯邦調查局一方面在人質救援隊的培訓項目中加入更多的執法特色內容,強化隊員的執法意識教育,始終堅持所有隊員無論有多么優秀的軍事背景都必須擁有兩年以上的執法工作經歷并高度重視隊員心理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則更謹慎、高效地使用人質救援隊這支精銳力量,強調與其他執法單位的聯合行動,和發生危機時對不單純依賴武力的預案以及嚴格的武力使用規則的重視。
四、人質救援隊面臨的挑戰與爭議
迄今為止,人質救援隊成功保持了其強悍的戰斗力,并能圓滿完成各項使命,但也面臨一些問題。
其一是雖然目前聯邦調查局能夠保證人質救援隊的極高選拔標準并為其提供“能夠獲得”的最好的物質保障,但前提是該部隊規模較小。目前,人質救援隊的規模已是其成立之初的三倍,而任務壓力仍不堪重負,如進一步擴大規模,無論是人才供應還是物質保障能否保持水準將存在疑問。特別是近年來美國軍隊受“反恐戰爭”期間低水平、高消耗的海外“治安戰”拖累,優秀人才培育已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而軍隊一直是人質救援隊重要的人才“蓄水池”
其二是雖然就聯邦調查局而言,已盡力使人質救援隊低調行事,但高度軍事化作風和傳奇歷史仍使其在社會上引人注目,加之“寶石嶺”事件和韋科大衛教慘案的“原罪”,媒體對發掘其隱秘十分熱衷。近年來,由于美國社會矛盾激化、警民矛盾突出,特別是由于警察執法濫用暴力引發全國范圍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后,警察特種部隊作為執法機關過度軍事化、社會角色“異化”的標志,公眾形象趨于惡化,而這一社會輿論轉化為政治壓力,對聯邦調查局造成直接影響。

執行任務中的人質救援隊隊員,注意其臂章上行動呼號的首字母V
其三是人質救援隊在執行任務中確實存在越過執法邊界的現象。特別是其海外行動,已越來越成為美國政府實行單邊主義對外干預的重要武力工具,無論是就國際法還是美國國內法而言都缺乏依據,甚至明確違法。聯邦調查局對此心知肚明,因此始終對其海外行動,特別是“反恐戰爭”期間與美軍的聯合行動諱莫如深。但此類行動并未停止,如果隊員在海外執行“灰色”任務時出現陣亡或被俘,對聯邦調查局乃至美國政府而言都將面臨嚴重危機。
其四是隨著科技進步和安全威脅形式的改變,長期以來主要應對暴力犯罪、恐怖主義等傳統類型威脅的人質救援隊面臨新的挑戰。虛假信息、網絡攻擊、無人機襲擊等新興威脅已使傳統打擊犯罪和反恐的戰法戰術力不從心,人質救援隊必須跟上時代步伐,認識到其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諸多優勢可能在不遠的未來難以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必須逐漸實現人才選拔與培訓、戰法戰術、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全文完)■
【作者簡介】李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涉外警務學院教師,博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涉外警務和邊疆學。
(責任編輯:馮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