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一個沉默的、隱形的殺手,有人稱之為完美犯罪之秘訣。投毒,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嚴重暴力和惡性犯罪,其利用彼此信任疏于防備的弱點,當發現時往往受害人已經重傷或死亡,且極易引發社會影響和效仿,對社會秩序造成嚴重沖擊。2018年以來美國發生多起有影響的毒殺配偶案件,在陸續曝光后,透視個中原因,既令人唏噓,也帶來諸多啟示。
典型案件
●2018年7月,北達科他州,身為護士的拉娜·克萊頓,持續在丈夫的飲用水中滴人收縮血管的擬交感神經胺類藥物將其謀殺;2020年1月,其因改變藥物用途和謀殺罪名被判處25年監禁。
●2022年3月,猶他州一名兒童讀物作家庫莉·里欽斯,將致命劑量的合成毒品芬太尼加入丈夫的雞尾酒中,在家中將其毒死。
●2023年3月,科羅拉多州一名牙醫詹姆斯·克雷格,因涉嫌一級謀殺而被捕,警方稱他在妻子運動前喝的奶昔中投入吡霜和氰化物;2024年11月,檢方又追訴其教唆謀殺調查此案的探員。
●2023年10月,明尼蘇達州毒物專家、前住院醫生康納·鮑曼被指控用痛風藥毒殺了他的妻子、某醫院的手術室藥劑師。
●2025年1月,西弗吉尼亞州洛麗郡聯邦巡回法院裁定,前藥劑師娜塔莉·科克倫因在2019年用非處方胰島素毒殺了其丈夫,被判一級謀殺罪名成立,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
人間惡魔
在上述5起典型案件中,在醫藥界工作的專業人員或擁有專業知識的就有4人,如護士、牙醫、藥劑師、住院醫生。他們既懂得藥物的特性、對人體的毒副作用等,更有獲取這些生物制劑、化合物的資格和便利,同時還具備使用這些藥物的權威性與自由度,因此,他們既是作案主體,也具備了作案工具。他們還是死者的近親屬、最親密的身邊人,在一般情況下,司法部門很少一開始就從家屬查起,外界也鮮會懷疑到他們頭上。所以,很多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一開始會被認定為自然死亡、突發事件。時過境遷后證據已滅失,后續啟動偵查就會遇到頗多困難,不少案件因缺乏證據走入死胡同。
在“邁克爾·科克倫被毒殺案”中,罪犯娜塔莉·科克倫(案發時39歲)曾是一名藥劑師,有從朋友處獲得胰島素的便利,同時還經營一家國防合同公司。據法院記錄,2019年2月,其丈夫邁克爾·科克倫(歿年38歲)在家中突感不適暈倒,娜塔莉稱“睡一覺就好”,直到他昏迷了幾個小時后才送醫,5天后邁克宣告死亡。經法醫開棺驗尸,發現體內胰島素含量異常,這能導致其嚴重的低血糖,并最終引發致命性腦損傷。
在“貝蒂·鮑曼被毒殺案”中,康納·鮑曼(案發時30歲)是注冊全科醫生,案發前與其妻貝蒂(歿年32歲)在家中喝酒。次日,貝蒂出現嚴重腹瀉和脫水,她告訴朋友說“可能是喝了一大杯冰沙飲料”,但入院后她很快出現心臟問題、肺部積液和器官衰竭,接著被切除部分結腸,3天后宣告不治身亡。醫院在“死因”處標記“可疑”。羅徹斯特警方表示,證據顯示“康納可能給貝蒂服用了一種藥物來治療她本沒有的疾病”。
在“史蒂夫·克萊頓被毒殺案”中,拉娜·克萊頓(案發時53歲)持續在丈夫史蒂夫·克萊頓(歿年64歲)的飲用蘇打水中滴入藥水,劑量從小到大,使他逐漸喪失行動能力,后逐漸增加劑量直至致命劑量。這些藥水無色、無味、無臭,導致史蒂夫惡心、頭暈、小便失禁,臥床了3天,后在起身求救時摔倒在樓梯口。雖然拉娜是護士,但此前不采取抽血化驗,在發現丈夫倒地后不采取心臟復蘇搶救、不撥打急救電話。雖然驗尸官最初判斷為心臟病突發,但法醫結論卻是投毒,受害人死因是“行動能力受限、喪失、呼吸抑制,最后導致死亡”。
在“安吉拉·克雷格被毒殺案”中,安吉拉(歿年43歲)每次在鍛煉前,總是由丈夫詹姆斯(案發時44歲)遞上一杯蛋白質奶昔,但這次喝完后她抱怨“嚴重頭痛和頭暈”,還給詹姆斯發了短信說,“我的眼睛無法聚焦,我感覺被下了藥”。院方稱,安吉拉短期內前后三次人院,醫護采取的所有措施似乎都不起作用。詹姆斯曾告訴小姨子不想進行尸檢,但是驗尸結果顯示,安吉拉攝入了致命劑量的氰化物和另一種藥劑,同時伴隨嚴重的礎霜中毒。經化驗每次血樣后發現,在宣布腦死亡前抽取的血液中毒物劑量還有升高。經查,詹姆斯在妻子死亡前幾周多次上網瀏覽“無法檢測到的毒物”和“多少克純砷會殺死一個人”,先后購買了砥霜、氰化物等毒物,收貨兩天后安吉拉就出現頭暈去了醫院。住院后當病情稍有改善時,詹姆斯總會送來吃的,接著病情就會出現反復。
最后這名罪犯是作家。相比前面幾個,她顯示出了高智商和縝密的思維,特別是實施犯罪心狠手辣。庫莉·里欽斯(案發時33歲)為了將丈夫埃里克·里欽斯(歿年39歲)毒死,在一個月內兩次使用大劑量的芬太尼(注:合成阿片類藥物,美國目前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原用于獸醫麻醉)將其毒死。第一次是在幾周前的情人節,她將摻人大劑量芬太尼的三明治放在丈夫的車里,后者吃了一口就引發蕁麻疹并昏厥。過了幾周,埃里克在喝了加入毒品的雞尾酒后倒在了床下。法醫在毒檢報告中稱,死者血液中芬太尼濃度“是致死劑量的五倍”,來源系“非醫用的非法芬太尼”且很可能是口服攝入。
卑劣動機

懂得藥物原理、本應救助病患的“白衣天使”,公司的老板、診所的合伙人,兒童讀物的作家,這些人為什么成為實施犯罪的被告、罪犯,背后有深刻的動機。
隱瞞?!斑~克爾·科克倫被毒殺案”:2021年3月,在邁克爾下葬后的第二年,娜塔莉·科克倫因偽造文書、冒充政府承包商并詐騙11名投資者數百萬美元,以“電信欺詐和洗錢”指控被判處11年徒刑、賠償250萬美元,贓款大部分用于揮霍,買了老爺車、兩處房產和不少珠寶,案發時賬戶上只剩4.5萬美元。這些大手大腳的行為引起了其丈夫對公司財務狀況的質疑。檢察官表示,娜塔莉殺夫的動機正源于此:她覺得自己只有兩個選擇一“坦白或讓他走”,于是采用慢性毒殺的辦法以掩蓋其詐騙事實。陪審團只用了2個小時的討論就支持了檢察官的指控。
債務。在“埃里克·里欽斯被毒殺案”發案前,夫婦為一筆價值近200萬美元的房產爭執不休,而此時庫莉的欠貸已超過180萬美元并被債權人起訴。令人恐怖的是,這位作家竟從自己的犯罪中獲利—在丈夫死后不到一個月,庫莉出版了兒童閱讀繪本《你和我在一起嗎?》,書中講述了一位長著天使翅膀的父親在去世后守護著他年幼兒子的故事。她寫道:“獻給我了不起的丈夫和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她在電視節目中推廣新書,稱丈夫系“意外”去世。這本書因幫助她的兒子和其他年幼孩子處理父母的死亡而受到社會好評,一度被譽為所有失去親人的孩子“必讀”的“感人肺腑的書”。極為諷刺的是,該書后來被檢察官作為有力工具,指控庫莉實施了精心策劃的謀殺陰謀并試圖掩蓋真相:案發幾年前,庫莉就悄悄為丈夫開立了多份人壽保險,賠付總額近200萬美元;在埃里克去世后的第二天,庫莉就把那份房產了結了。
欺詐?!柏惖佟U曼被毒殺案”發生后,康納想立即火化妻子尸體,但當地法醫辦公室要求停正火化并通報了警方。警方發現,夫婦之間存在財務問題和婚姻糾紛,兩人財務獨立、銀行賬戶分設,還“正在談論因不忠和關系惡化準備離婚”。隨后線人報告,發現鮑曼擁有毒物學專家的職業背景,本人有債務,親口說因妻子過世將獲得50萬美元的人壽保險賠付。經搜查,發現了一張45萬美元銀行存款的收據,在其電腦上發現其查詢毒物致死劑量、法庭證據等信息。在對比尸檢和人院時采集的血液和尿液后,法醫斷定貝蒂系中毒死亡,死因為他殺。
貪婪。“史蒂夫·克萊頓被毒殺案”:拉娜為何說服丈夫從北卡州搬到南卡州?史蒂夫的家人認為,是因為當地的法律。當死者無遺囑時,南卡州的法律支持配偶擁有全部遺產。受害人在40歲時就已掙下數百萬美元,已是第7次結婚,檢察官認為“拉娜有數百萬個理由希望她64歲的丈夫死掉”。史蒂夫去世那天,拉娜的言行有諸多反常,如堅決表示“沒有遺囑”,找不到受害人隨身攜帶的手機(事后發現被拉娜扔到湖里),次日要求火化尸體,家里發生火災,灰爆中發現遺囑殘片等。
疊加?!鞍布た死赘癖欢練浮敝?,受害人是六個孩子的母親,丈夫是教會長老、醫生,兩人結婚23年,是慈愛的父母,共同經營一家牙科診所,朋友們稱兩人“如豌豆莢里的兩顆豌豆”一樣緊密。但是在拉斯維加斯的一次論壇會上,詹姆斯邂逅一名女性同行,謊稱“自己已申請離婚正分居”,隨后兩人“如一場旋風”一拍即合,此時距離安吉拉第一次入院還有一個半星期。如果說為了和一個有過10天關系的人在一起而殺死妻子,該動機明顯牽強;那么動機之二是詹姆斯有200多萬美元的債務,已經申請破產,而安吉拉的人壽保險價值380萬美元。可以說,債務是根本,新歡是催化劑,是兩個動機的疊加促成詹姆斯下殺手。警方在長達52頁的逮捕令中指出其“通過尋找不被發現的殺人方法,計劃和意圖結束妻子生命”。一位資深媒體人表示,在他34年的新聞從業生涯中讀過無數逮捕令,此案最令人難以置信。
隱藏“機關”
要對身邊的親人“痛下殺手”,在實施犯罪過程中會通過某個“后門”實施,會呈現一些外人覺得怪異的端倪。一些被害人的弱勢、弱點無疑給欲實施犯罪的嫌疑人提供了條件,一些異常事件其實提醒“機關”已經布下。
藥物濫用。在聯邦巡回法院判決期間,娜塔莉暗示邁克患有藥物濫用問題,稱其“服用類固醇和非法補充劑的劑量遠遠超過正常劑量,并正在接受有爭議的替代療法”,然后導致了“成癮”。辯護律師的理由是邁克(因為吸毒)攝入某些補充劑,可能導致死亡。在埃里克被害案中,庫莉也稱自己的丈夫吸毒。這些案例顯示,在美國藥物濫用和吸毒問題蔓延的文化、社會背景下,一些受害人容易被栽贓污名化。
財產異動。多起案件涉及夫妻間的共同財產分配、人壽保險最終獲益者等敏感問題。拉娜凱丈夫數百萬美元的遺產,庫莉盤算著怎么利用埃里克的人壽保險和房產來還債,詹姆斯可能也盯著安吉拉的保險賠償金。埃里克夫婦圍繞200萬美元的房產曾鬧得不可開交,為此他將妻子從遺囑和人壽保險的受益者中剔除,并對友人稱“正在考慮離婚,并希望他的孩子得到照顧”;丈夫被害前兩個月,庫莉則更新了埃里克與其商業伙伴的人壽保險保單協議,把自己列為唯一受益人。大額財產的分割、受益人的異動,可以說成為了謀殺案發的前兆。
怪異事件。在被害人死亡前,總有一些詭異的事件。如史蒂夫在去世前兩年即2016年在臥室被拉娜用十字弓射中額頭,“奇跡般地傷勢很輕”,史蒂文本人和拉娜都說這是一次意外,警方也沒有提出指控;在去世前兩個月,史蒂夫向好友透露,他們五年的婚姻遇到了麻煩,之后史蒂夫就被害了。在埃里克去世前一個月,他發覺吃下的三明治有問題,曾告訴朋友:“我感覺自己快要死了,我的妻子試圖毒害我?!痹诎布ナ狼耙欢螘r間,她就曾經被丈夫下過一次毒,而詹姆斯坦白是自己有抑郁癥想自殺,下毒為的是不讓妻子干預。這些邏輯上明顯存疑的事件實際就是謀殺已經開始,受害者只是命大而已。
思考啟示
以上典型案例中,除了警方重視受害人家屬、醫院等提出的疑點外,尸檢特別是毒檢凸顯出了極端重要的作用。邁克未舉行葬禮,也未安排公眾悼念。六個月后,警方才開始對他的猝死展開調查,兩年后開棺驗尸,三年后得出死因為他殺。史蒂夫家屬稱,如果他們沒有要求尸檢,沒有毒理學報告,可能永遠不會發現叔叔死亡的真相。
除了醫護個體的復雜性,還有藥物的非法獲取與濫用。多個案例顯示,具有毒副作用的藥品、藥劑甚至是一些實質上的毒品能夠在美國輕易獲得,實施謀殺的罪犯可以輕易購得非處方藥物、芬太尼,特別是醫務人員有較大的使用權,只要有相關資質就能在網上采購劇毒物品快遞到家。欣慰的是,其中一些藥品已經被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禁用。
在做好“事后取證”的同時,也要注意“事前預防”。在編譯本文中發現,美國媒體非常善于挖掘,通過新聞、訪談、紀錄片等形式將案偵細節特別是作案手法大量公開,但一些觀眾關注的“點”卻并非善意。如史蒂夫被謀殺后僅兩個月,當地就又發生一起手法幾乎完全相同的投毒案:為欺詐獲取史黛西·亨薩克(歿年32歲)25萬美元的人壽保險,其丈夫約書亞·亨薩克(也是一名護理人員)一邊與新歡約會,一邊效仿前案作案手法,利用史黛西患有心臟病并裝有心臟起搏器的弱點,毒殺了他們兩個孩子的母親,隨后又以“不想妻子尸體被肢解”為名將尸體火化。如果不是探員們發現史黛西是一名器官捐獻者,在她火化之前被收集和儲存了一瓶血液,法醫后面的毒物檢驗就無從做起。■
(作者單位:四川省公安廳)
(責任編輯:張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