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I Jiaxuan, CHEN Qingjie (BusinessSchool,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Scienceand Technology,Shanghai2Ooo93,China)
中圖分類號:F253.9 文獻標志碼:A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9.005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ide in the world,logistics enterprises must carry ou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f they want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nvironment.In this regard,based on the data of logistics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3 to 2022,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audit quality of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byusing 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word frequency in Python Jieba databas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audit quality can also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On this basis,the robustness ofthe original conclusions is tested using the alternativ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lagged values of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 addition,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in non-state -owned enterprises,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amore obvious effect on improving audit qua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this paper will exp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on auditquality in China,and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uditors to deal with the 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environment.
Key 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udit quality; business complexity; annual report word frequency
0引言
數字技術不僅改變了生活方式,更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大數據技術正在重塑世界,通過收集、處理和分析海量數據,物流企業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制定更有效的營銷策略。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也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政策制定和決策分析,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物流企業需要面對的數據量、復雜性和處理速度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會計方法和規則可能無法適應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和交易方式,導致會計確認和計量上的困難。同時,數字化轉型也可能帶來新的資產和負債類型,如數據資產、知識產權等,這些都需要重新定義和評估。此外,數字化轉型還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影響,傳統的財務報表可能無法充分反映數字化轉型后的企業價值和風險。這些不確定性不僅增加了會計工作的難度,還可能對物流企業的戰略決策產生誤導。在這一背景下,學術界對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尚無定論。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1)本文深入探討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揭示其背后的“黑箱”,對物流企業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確保數字化轉型與審計工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2)對現有的審計質量理論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本文將從審計角度研究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促進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審計質量,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3)本文的研究結果對我國物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改進和外部監管機構的改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1.1文獻綜述
1.1.1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濟后果研究
現有文獻多從經營業績、生產效率、企業價值、企業治理、盈余管理、審計定價和資本市場績效等角度對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行研究。
在經營業績上,Ardito et al通過對北美中小型企業的調查表明,公司的數字戰略導向對其產品及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易露霞等2的研究表明,在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后,其核心經營業績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李琦等研究表明,企業數字化變革可以改善企業的供應鏈集成度,從而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此外,Eeret al還研究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對中小企業財務業績的改善作用。從生產效率角度看,袁淳等認為,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的專業分工,進而提升企業的TFP(全要素生產力)。在企業價值層面,楊德明等認為,“互聯網 + ”對企業的價值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從企業治理的視角,Vial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種轉變企業價值創造途徑、提升企業業績的組織變化;Linet al認為,數字化改革可以提升資訊傳送的效率,并能改善企業的治理議題。對于盈余管理,史亞雅等指出,具有經營體系創新性的公司,較傾向于實施真實的盈余管理;張永坤等、楊德明等對企業信息化進程中的審計定價問題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但得到的結果卻大相徑庭。從資本市場的績效來看,吳非等[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數字化轉型能夠明顯地提升股權的流動性;史亞雅等3則指出,數字商務模式的革新,將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
1.1.2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
如何有效地提高審計質量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關于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學者已有較多的研究成果,并有較多有代表性的觀點。
從公司層次來看,公司內外因素對審計質量有顯著的影響。財務資本水平、內控制度4、公司治理結構、企業創新能力[和財務重述能力是影響審計質量的內在因素。從企業外部因素的分析發現,“滬港通”制度的推行、外資的進人[和交易所的非行政性處罰等均會對上市公司的審計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從事務所層次來看,事務所規模越大[20、對委托人的經濟依賴越大[2],其審計質量就越低。在審計團隊和注冊會計師的個體特征方面,審計項目經理和組內成員的代理沖突2],審計師對不同委托人的關注程度[23],審計師的人數[24、職稱、級別[25等因素都會對審計報告質量產生不同的影響。
1.2 研究假設
審計質量的高低與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審計環境密切相關。企業信息化改造,一方面提升了審計環境,增強了審計客體的職能管理能力。(1)由于數字科技的發展,使得資訊的不對稱程度大大降低,資訊交換的速度與精確度也得以提升。因特網及各類數據平臺使得企業信息的傳遞更加廣泛,更加快捷,企業內部、企業間的信息流通更加高效,有效地緩解了企業內外部信息不對稱問題。(2)降低了企業在經營決策中的不合理現象。數字化轉型會把先進的思想和有效的制度引進到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提高風險辨識的能力、控制活動的精度、內部控制的質量。通過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的工作流程,企業能夠減少人工操作,降低錯誤率,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對風險的實時監控和預警,提高企業風險辨識和控制的能力;通過為企業提供更加精確的數據分析和控制手段,使得企業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運營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通過實現內部控制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內部控制的質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審計環境將變得更加復雜,審計師很難保持與所審計企業的數字技術同步。隨著商業系統的不斷復雜化,越來越多潛藏的違反規則行為和多余的管理成為可能。新一代數字科技屬于前沿科技,科技復雜程度較高,需要經過專業訓練才能掌握,同時需要資深專業人員參與到系統的維護與修訂中。所以,對于一般人來說,要檢測出系統的問題是非常困難的。與此同時,隨著企業的數字化,企業所面臨的數據規模也在以幾何級數增長的速度膨脹,導致審計項目組成員難以準確理解和分析數據。在這個背景下,審計項目組成員很難保持與所審計企業的數字技術同步,這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競爭性假設H1:
2研究設計
2.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RESSET金融數據庫作為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的基礎資料,其它資料則從CSMAR數據庫中獲取。實證研究選擇 2013—2022年物流類上市公司的數據,保證數據的時效性和連續性,使研究結果能夠更好地反映當前市場和企業的情況;剔除了所有金融類公司、樣本缺失的公司、ST和*ST公司的樣本數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避免有些公司可能存在特殊情況和異常值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為了減少極端數值對回歸分析結果的影響,提高研究的穩健性,利用Stata17軟件對數據進行了 1% 和 99% 的縮尾處理。根據上述標準進行篩選和處理后,最終數據樣本為1212個。
2.2變量選擇
(1)解釋變量。本文基于吳非等[2](2021)提出的數字化轉型關鍵字詞典,采用Python開放源碼字典“Jieba”,抽取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涉及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詞,并對其進行統計和分析。然后,采用與數字化轉型相關的關鍵詞頻數加一后的對數值作為評估數字化轉型水平的標準。
(2)被解釋變量。修正的Jones模型[2,引人了銷售收入變動和固定資產原值兩個自變量,以控制企業成長性和資本密集度對應計利潤的影響。本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將企業盈余管理作為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公式如下:



其中: TAi,t 表示企業 i 在第 Φt 年的總應計利潤; Ai,t-1 表示企業 i 在第 t-1 年的總資產; ΔREVi,t 表示企業 i 在第 χt 年的銷售收入變動; ΔRECi,t 表示企業 i 在第 Φt 年的應收賬款變動; PPEi,t 表示企業 i 在第 χt 年的固定資產原值; εi,t 表示殘差項。
這個模型通過回歸分析來估計系數α、α和α,通過這些系數,可以計算出非操作性的應計利潤 (NDA) ,并據此評估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如果一個企業的實際應計利潤與基于模型得出的非操縱性應計利潤之間存在顯著的偏差,那么可能會出現盈余管理的行為。

在后續的檢驗和分析時,采用 DAi,t 的絕對值adam來度量審計質量,該數值越大,表明審計質量越低。
(3)控制變量。本文參考了其他學者的研究,并選取了一些變量作為控
制變量。這些變量包括企業規模、盈利能力、是否虧損、成長能力、財務杠桿、是否四大、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和業務復雜程度。主回歸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2.3模型構建
為了檢驗假設H1中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模型:

3實證分析
3.1描述性統計
將數據導入Stata17軟件,對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并將結果匯總如表2所示。

在關于被解釋變量操縱性應計絕對值(adam)的研究中,發現其平均值是0.0482,而這一變量的最高和最低值分別達到了0.3301和 0.0006 ,說明在樣本公司中,存在一定的盈余管理行為,但大部分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對較低。這意味著大部分公司在操縱性應計方面的行為是相對一致的,沒有表現出特別大的離散性或波動性。
在關于解釋變量企業數字化轉型(DigitA)的研究中,發現其均值是1.3078,峰值達到了4.4067,最低值為0.0000,這些統計數據表明不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程度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源于多種因素,如企業規模、行業特點、管理層對數字化轉型的態度和策略、技術投資等。
就控制變量而言,資產收益率 (Roa) 的均值為0.0370,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0.1666和-0.1366,說明不同企業存在較大的差異;業務復雜程度(Recinu)的平均值達到了0.1663,而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則分別是0.6042和0.0047,這些數據表明不同公司在業務復雜程度上存在明顯的差異。
3.2 回歸分析
將數據導入Stata17后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來研究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并進行檢驗,表3報告了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與審計質量的回歸結果。數字化轉型 (DigitA) 的系數在 1% 顯著性水平上表現為負值,這意味著提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水平將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資產負債率的系數在 1% 的顯著水平上為正值,這意味著隨著公司的負債增加,財務壓力增加,公司就有更強烈的粉飾報告的動力,這時候,公司極有可能通過操縱會計信息來制造公司運營良好的假象。企業規模的系數呈現負相關,這意味著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加,審計質量也相應提升。董事會規模的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其與審計質量之間存在反向變動關系,企業要想提高審計質量可能需要設置較小規模的董事會。由于小型董事會一般更具效能,且更容易達成共識,因此審計項目組成員可以得到充分資訊,以保證審計結果的正確性。此外,小型董事會還可以更好的發揮董事的監管作用,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與公正。
3.3穩健性檢驗
DigitB 是參考財貿經濟中趙宸宇等[2的做法,將所得年報中涉及數字化轉型關鍵詞的詞頻數加1取自然對數。
本文采用兩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方法(1)是使用DigitB來代替DigitA,得到一個新的數據集,經過回歸分析后,DigitB的系數也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見表4(1)列),假設仍然成立,模型穩定有效。方法(2)是將解釋變量滯后一期(DigitA1) ,以排除解釋變量與誤差項之間的相關性對模型穩定性的影響,回歸結果如表4(2)列所示,滯后一期的解釋變量仍然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假設仍然成立,模型依舊穩定有效。

4進一步分析
對國有企業而言,其使用資本通常要受國家管制,其決策也會受到影響與制約;而對非國有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更多的是由市場推動,企業能夠按照自己的發展目標,并結合業務現狀,靈活地進行戰略調整,進而來控制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在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可以按照業務需求來劃分和調整組織結構,減少企業整體在數字化轉型中所面對的風險。
基于此,本文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審計質量的提高應體現在非國有企業。表5展示了按照企業性質進行分組后的回歸結果。由回歸結果可知,在非國企組,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顯著提高了審計質量,和本文的預想一致。
5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物流類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數據,對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審計質量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改造能夠明顯改善審計質量,并且這種改善作用在非國有企業中更加明顯。本文在理論上對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濟后果及以企業為視角的審計質量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物流企業為切入點,由此得出的結論可以延伸至更多行業。

企業應該主動引進數字化技術,進行數字化改造,以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因此,政府與監管部門應該積極地制訂相應的制度,以推動公司數字化轉型,提高審計質量,并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決策資訊。
參考文獻:
[1]ARDITOL,RABYS,ALBINOV,etal.ThedualityofdigitalandenvironmentalorientationsinthecontextofSMEs: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O21,123(6):44-56.
[2]易 易露霞,吳非,徐斯腸.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業績驅動效應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1(8):15-25,69.
[3]李琦,劉力鋼,邵劍兵.數字化轉型、供應鏈集成與企業績效——企業家精神的調節效應[J].經濟管理,2021(10):5-23.
[4]ELLER R,ALFORDP,KALLMUNZER A,etal.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chalengesof smalland medium-sizeden-terprise digitaliz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0,112(7):119-127.
[5]袁淳,肖土盛,耿春曉,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分工:專業化還是縱向一體化[J].中國工業經濟,2021(9):137-155.
[6]楊德明,畢建琴.“互聯網+”、企業家對外投資與公司估值[J].中國工業經濟,2019(6):136-153.
[7]VIALG.Understandingdigialtransformation:Areviewandaresearchagenda[J].TheJournalofStrategicInformationSystems, 2019,28(2):118-144.
[8]LINC,KUNNATHURA.Strategicorientations,developmentalculture,andbigdatacapability[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9,105(10):49-60.
[9]史亞雅,楊德明.數字經濟時代商業模式創新與盈余管理[J].科研管理,2021(4):170-179.
[10]張永坤,李小波,邢銘強.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審計定價[J].審計研究,2021(3):62-71.
[11]楊德明,夏小燕,金淞宇,等.大數據、區塊鏈與上市公司審計費用[J].審計研究,2020(4):68-79.
[12]吳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業數字化轉型與資本市場表現——來自股票流動性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1(7):130?144,110.
[13]史亞雅,楊德明.商業模式創新會引發股價崩盤風險嗎[J].財貿經濟,2020(6):80-94.
[14]董小紅,孫文祥.企業金融化、內部控制與審計質量[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1):26-36.
[15]董南雁,張俊瑞.公司治理強度、審計力度與審計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09(2):81-89.
[16] 徐經長,汪猛.企業創新能夠提高審計質量嗎?[J].會計研究,2017(12):80-86,97.
[17] 曹強,胡南薇,王良成.客戶重要性、風險性質與審計質量——基于財務重述視角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2(6):60-70.
[18] 周冬華,方瑄,黃文德.境外投資者與高質量審計需求——來自滬港通政策實施的證據[J].審計研究,2018(6):56-64.
[19]陳運森,鄧祎璐,李哲.非行政處罰性監管能改進審計質量嗎?——基于財務報告問詢函的證據[J].審計研究,2018(5):82-88.
[20]張新民,趙文卓,陳帥.分所業務增長與審計質量:基于事務所內部治理視角[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0(4):9-18.
[21]賈楠,李丹.會計師事務所對客戶的經濟依賴會削弱審計質量嗎?——來自赴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實證證據[J]·審計研究,2015(5):102-112.
[22]吳溪,徐艷麗,蘇錫嘉.不簽署審計報告的審計團隊成員影響審計質量嗎?[J].審計研究,2020(4):58-67,79.
[23]謝雅璐.事務所轉型、審計師關注度與審計質量[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8(12):62-75.
[24]唐凱桃,劉雷,趙琳.三個審計師簽字與審計質量[J].審計研究,2021(2):92-103.
[25]申慧慧.注冊會計師職級與審計質量[J].審計研究,2021(2):80-91.
[26]DECHOWPM,SLOANRG,SWEENEYAP.Detecting earings management[J].Aounting Review,1995,70(2):193-25.
[27]趙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財貿經濟,2021,42(7):1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