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U691 文獻標志碼:A
Evaluationand Analysis of the Port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ree Trade Port of Haikou
DING Qi,LI Yunjia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Haikou 5711oo,Chin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9.02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port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Hainan Port construction,and also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Port logistics. 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evaluate the port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of HaikouPort. At the same time it uses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data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main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the port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of Haikou Port,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line withthedevelopment of Haikou Port itself.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competitiveness; Haikou Port;evaluation; free trade port
1研究背景
港口作為水陸聯運中的一個重要連接點,在港口物流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2020年6月省建自由貿易港政策正式出臺,給省港口物流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港位于省北部、瓊州海峽南岸,西起澄邁灣的玉包角,東至文昌市鋪前灣的北港島,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雷州半島相望,是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之一,也是省面向大陸的客貨集散中心,承擔著省 100% 的滾裝汽車運輸、以及 99% 以上的旅客運輸和 59% 的貨物運輸,在港口運輸系統中占據著顯著的地位。港作為重要港口之一,2023年港貨物吞吐量達到12369萬噸,占全省的61.6% ;集裝箱吞吐量達145.11萬TEU,占全省的 43.9% 。截至目前,港形成了由秀英、新海、馬村港區組成的“一港三區”發展格局,擁有生產性泊位67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34個,5萬噸級泊位2個,萬噸級散雜泊位3個,5000噸級雜貨泊位2個,其他車客滾裝泊位19個,堆場總面積達51.66萬平方米。2020年10月新海港樞紐項目正式開工,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同時也成為了自貿港封關運作的重要配套設施。
2港港口物流競爭力評價分析
2.1港口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2.1.1港口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評價分析的指標選擇直接影響著整個港口競爭力評價最終結果。港口物流體系是一個完整貨物進出口作業的系統,有許多的因素和復雜的作業環節,且各個因素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某個因素的變動有可能會導致整個港口物流系統的調整。所以,在選擇競爭力評價指標時要考慮指標因素的靈活性、度量性和具有代表性等。為了更準確的評價分析出港口物流競爭力水平,評價指標的選擇是關鍵問題。同時,在指標選擇時要參考相關的標準,其合理性、科學性是指標的重要原則,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評價指標才能正確的開展評價活動。
2.1.2港港口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綜上所述,結合港港口物流的基本情況和分析數據的可得性構建以港口腹地經濟水平、港口作業能力、港口供給能力、港口與自貿港協調發展等一級指標和包含城市外貿進出口總額、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港口泊位數、自貿港對港口物流的推動能力等15個二級指標的多層次指標評價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2.2基于層次分析法港港口物流競爭力評價。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用于為復雜問題做出合理決策的有效方法,它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較好地滿足了某些實際問題定量化研究的需求。基本原理為:首先,經由相關專家對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得到判斷矩陣;然后,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接著,確定各指標權重、劃分其層次類別;最后,根據判斷矩陣特征值的變化情況進行一致性檢驗。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港港口物流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進行確認,為港口競爭力水平評價問題提供有價值性的解決方案,建立了體現港整體港口物流競爭力水平的指標,并進行評價分析,最后結合各級指標的評價結果獲取綜合競爭力結果。
2.2.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結合港港口物流競爭力指標體系建立一個競爭力評價層次分析結構模型,首先將指標間的關系分為3個層次,分別是目標層、指標層和方案層。目標層為最高層:港港口物流競爭力;指標層為中間層包含港口腹地經濟水平、港口作業能力、港口供給能力和港口與自貿港協調發展4個一級指標;最后是方案層也就是模型的最底層是15個二級指標。

2.2.2 構建判斷矩陣。判斷指標的構建是指在同一層次的數多個元素進行兩兩比較,從而得出下層每個指標元素對上層指標元素的相對重要程度。本文采用九級標度法構造判斷矩陣,具體如表2所示。

2.2.3確定層次指標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經模型運行得出以下各指標權重,一致性檢驗是為了進一步檢驗判斷矩陣中分配的各指標權重是否合理,檢驗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R即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I即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它由下式給出:

當判斷矩陣的 CRlt;0.1 或 λmax=n 時,權重指標的分配合理,通過一致性檢驗,反之則為不通過,需要進行修正。


2.3評價結果。經以上層次分析法模型運行分析得出各指標權重值,每個因素指標都會影響港口物流競爭力水平,由表8可知,港口腹地經濟水平 A1 權重占比 53% ,港口供給能力 A3 權重占比 27% ,說明這兩個指標因素是港港口物流綜合競爭力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而港口與自貿港協調發展 A4 權重占比 14% 和港口作業能力 A2 權重占比 5% 是港口競爭力水平的次要影響因素。要加強港口競爭力需要從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開展,這樣對港口競爭力水平的提升工作的實施才有針對性。



針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進一步分析。首先,港口腹地經濟水平 A1"中城市年GDP總額 B2"(萬元)的占比為 48.23% 在對港口腹地經濟的影響更加顯著,城市年GDP總額是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體現,GDP的上升意味著城市經濟得到好的發展。其余3個底層指標因素也有一定的影響。其次,港口供給能力 A3 中的港口萬噸級泊位數 B11 (個)權重占比 41.87% 和港口泊位數 B9 (個)權重占比 35.21% 兩個因素指標權重值較相近是港口供給能力的關鍵影響因素,港口泊位是實現港口貨物運輸的資源,港口的泊位供給量提升能夠提高貨物的吞吐量,其余兩個影響指數較小,但也不能忽略。最后,港口與自貿港協調發展 A4 中的自貿港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 B15 權重占比 59.17% ,是港口與自貿港的關鍵因素,自貿港的建設要符合城市經濟的發展條件,對區域城市經濟的發展有關鍵的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上港口與自貿港之間才有協同發展的意義,兩者間相互推進。港口作業能力 A2 中的港口貨物吞吐量B7"(萬噸)權重占比 44.36% 和集裝箱吞吐量 B6"(萬TEU)權重占比 35.52% ,港口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大小體現著港口的作業能力,吞吐量的加大意味著港口作業能力得到提升。其余二級因素指標對各自的一級指標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容忽視。港口競爭力水平的提升工作需要著重于關鍵指標因素,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次要因素的影響,這樣才會更有成效的提升港口物流競爭力水平。

3提升港港口物流競爭力的幾點建議
3.1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在以上層次分析法進行影響因素指標權重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看出港口與自貿港的協同發展是影響港口物流競爭力的第二次要因素,所以港要握緊這次自貿港建設的機遇,將有助于推動港口物流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整個省整體經濟的提升。同時,在自貿港背景下,省作為我國重要的出,其港口建設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要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交流,帶動港口產業的發展。首先,自貿港實行的“零關稅”政策,將吸引更多的進出口貨物和國際貿易投資,為港口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其次,自貿港具有優惠的稅收政策和高效的海關監管,能夠加快貨物的進出口和運輸效率,促進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最后,自貿港的建設和發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電子商務、金融、物流等,為港口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進而推動其地區經濟的發展。
3.2加強交通運輸網絡建設。港口物流的發展應立足于交通運輸網絡的建設,注重交通運輸網絡的建設,才能加快貨物的流動。在物流和交通路線的規劃中,將考慮城市交通條件,以增強港口貨物的集疏運能力,提高港口貨物的流動性。針對市來說,完善陸路集疏運系統,特別是鐵路運輸在集疏運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應集中力量加快集疏港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一個以港為起點,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支線為骨架,航空運輸為補充的“功能完善、水陸互補、運行便捷”的港口物流集疏運網絡,充分發揮港口物流運輸、中轉、裝卸、搬運、倉儲、加工、配送等活動的功能。
3.3優化地區經濟產業結構。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三大產業經濟結構不均衡,第三產業占比太大,第二產業的占比較小,再加上省人口少,物資相對匱乏,影響著經濟以及港口產業的發展。建議在不污染環境的條件下,省應著力推動第二產業的發展,例如天然氣、化工、生物制藥、新能源等,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優化。同時,建筑業作為第二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是自貿港建設為其提供了優越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機遇。省自貿港對進出口商品實行“零關稅”,給予注冊企業實行減稅等優惠政策,能夠吸引大量企業入駐,為省工業和建筑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推動第二產業發展,優化省地區經濟結構,促進省經濟發展,以此帶動省港口物流業的發展。
3.4提高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港口應強化物流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助力港口邁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可通過引入條形碼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訂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等新興信息技術,搭建覆蓋港區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的綜合性平臺。從而發揮港口作為物流樞紐的作用,為企業、客戶以及政府部門建立密切聯系,共同締造一個緊密協作的物流聯盟。唯有實現港口物流運作的信息化與協同化,方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此外,港口應適時采納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 + ”等現代化科技手段,積極推動企業、物流公司乃至海關等各方展開深度合作,共謀打造高效智能的綜合服務平臺。借助準確定位貨物及全流程監控,為港口物流業提供強大支撐,從而全面提高港口物流實力。
3.5加強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培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政府可通過優化相關政策和措施來更好的吸引更為優秀的港口物流專業人才,也可通過與當地各大院校開展深度合作,將培養現代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做為一項重大的發展任務來抓。各大院校應積極配合港口,制定切實可行的港口物流人才培養計劃,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港口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訓練,使得教學內容更為實用,以此適應現代港口物流業的競爭與發展,從而為省港口物流的建設和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