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繪成一幅精彩的油畫,必先摹其純白的底色,確定作品純凈的基本色調,才能便于后續色彩的呈現與情感的表達;若想描繪絢麗多彩的人生畫卷,也必先描繪出有個性的基礎色調,才能指引更好的未來。
深思之,子曰“繪事后索”,即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作畫。一幅優秀的畫作,以堅實的底色作為基礎,才能用豐富的色彩層次展現深度與廣度。
因此,底色雖不顯眼,卻至關重要,它包含了我們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生活經驗及價值觀的選擇等,不僅塑造了我們的個性底蘊,還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和人生軌跡。
有的人底色沉穩而內斂,他的人生就如同明亮而不刺眼的畫布,不會蒙上一團漆黑的陰影,也不會讓底色之上的其他圖層過于雜亂無章。這樣的人傾向于在熟悉的領域深耕。如中國科學院院士聞邦椿,他刻苦鉆研,不追求耀眼的名利,不會因為外界的繁華、誘惑而玷污自己的精神底色,而是以執著和勤奮為底色,用一生默默踐行著“機械工業報國”的使命。
有的人底色溫暖而明亮,樂觀向上,勇于探索,他的人生如同明亮的畫布,充滿熠熠發光的希望。這種人更容易設定并追求高遠的目標,即使遭遇挫折,也能迅速調整心態,堅持不懈地攻堅克難、披荊斬棘。寒門學子龐眾望在日記里寫道:“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他憑借著樂觀的性格底色,不畏繁重的家務和農活,自強不息,考上清華大學。
可見,若想筑起萬丈高樓,要先打牢穩固的地基;當我們眺望遠方時,要記得鋪好腳下的路;同理,我們要認清并珍惜自己的底色,明確人生方向、實現自我價值。
但是,底色并非一成不變,它隨著經歷的增長、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調整。正如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會根據需要調整底色,以更好地融合后續色彩,人生亦需學會調和與升華自己的底色。面對復雜多變的時代潮流,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自己的色彩庫,使底色更加豐富多彩。如黃大年,他根據國家發展需要,以創新為底色,不斷調整工作重心,在電磁探測、無人機航磁探測、地震勘探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站在了專業領域的巔峰。
總之,我們要珍視自己的底色,勇敢地在人生的畫布上揮灑色彩,繪就一幅獨特而絢爛的人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