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文學為中國兒童提供了不同風格和類型的圖像文本,這些圖像文本通過圖文敘事的現代視覺表征方式可以傳遞出現代性和兒童的反身性兩大核心主題。中國近現代兒童文學的圖文敘事,不僅是兒童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兒童觀察自我的途徑。中國兒童文學中的圖文敘事作為兒童了解世界的窗口,擴充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現實容量;作為兒童觀察自我的途徑則深入兒童的主觀精神層面,參與現代中國兒童童年文化的建構。在此基礎上,針對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的現代視覺表征進行研究,不僅有助于深化對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的理解,也為當代兒童教育提供了寶貴的視角和啟示。
一、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創始期的視覺化進程
(一)萌芽與發展
在晚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文化變革,在這場變革中,西方新知廣泛引入,國內文化環境逐步開放,隨著思想禁錮的逐漸打破,圖像觀看的合法性得以正式確立,這為兒童文學的創作與傳播開辟了新的路徑。在這一時期,兒童畫報、新式教科書等圖文結合的出版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出版物不僅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廣泛涵蓋了天文、地理、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而且在形式上特別注重圖像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創作者們用細膩的筆觸和鮮艷的色彩,將原本枯燥的文字知識轉化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使兒童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現代世界的奇妙和多彩。這些圖文敘事作品不僅滿足了兒童對知識的渴求,更激發了兒童對現代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圖像的直觀呈現,兒童們得以窺見一個更加廣闊、更加多元的世界,這有助于進一步拓寬兒童的視野,啟迪兒童的思維[1。因此,可以說晚清時期的兒童文學圖文敘事為中國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往現代世界的大門。
(二)兒童觀看主體性的確立
隨著視覺文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兒童在視覺信息接收過程中的角色經歷了顯著的轉變,他們不再僅僅是被動接受外界信息的客體,而是逐漸成長為主動探索、積極解讀的視覺主體,這一轉變在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圖文敘事形式為兒童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圖像文本,這些文本涵蓋了各個領域的知識和內容,使得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自由選擇想要觀看的內容,這種選擇權讓兒童在觀看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通過自主選擇和觀看,兒童不僅獲取了知識,還逐漸培養了主體性觀看能力,并學會了如何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篩選信息,如何從不同的圖像文本中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圖文敘事形式的出現,培養了兒童的主觀意識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對于兒童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兒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中國古代圖文敘事與現代轉型
(一)古代圖文敘事特點
中國古代圖文敘事,其形式以圖解、圖示為主,這些圖像并非為了獨立欣賞而存在,而是作為文字的輔助說明,缺乏獨立的藝術價值。圖文結合的作品,往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使命和道德教誨,被廣泛應用于宗教宣傳、儒家倫理的傳授以及社會教化的推廣之中。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情感和想象世界卻常常被忽視,古代的圖文敘事內容,多偏向于成人世界的規則和道理,缺乏針對兒童天性和興趣的專門描繪,兒童在這些圖文敘事中,往往難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無法與其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同時,由于圖像內容過于嚴肅和沉重,難以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種圖文敘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發展。
(二)圖像焦慮與限制
在古代童蒙教育中,存在著一種根深蒂固的圖像焦慮,主要體現為教育者普遍擔憂兒童如果接觸過多圖像,會被其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形象所吸引,從而分散注意力,影響對文字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因此,兒童接觸圖像的機會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即使在印刷出版業相對繁榮的明代,兒童偷看圖畫也被視為一種違背禮教、不當的行為,往往會受到家長的責備和教師的懲罰。這種對圖像的戒備和限制,不僅剝奪了兒童通過圖像認知世界的權利,更在無形中束縛了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本處于充滿好奇和幻想的年齡段,但古代的圖像限制卻讓兒童失去了一個探索世界、表達自我的重要途徑,這無疑是一種對兒童天性的壓抑和束縛,也阻礙了兒童全面發展的可能性。
(三)現代轉型
晚清新知的引入為中國古代圖文敘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現代轉型契機。隨著西方圖像觀念的傳入,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圖像的價值和意義,圖像觀看的合法性也逐漸確立,在這一背景下,圖像不再僅僅是文字的附屬品,而是逐漸成為兒童認知世界、理解生活的重要工具3。兒童文學圖文敘事的興起,正是這一轉型的生動體現,其打破了傳統圖文敘事的束縛,以兒童為中心,注重趣味性和想象力,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充滿奇幻色彩的視覺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兒童可以自由地探索、想象,從而充分地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兒童文學圖文敘事的現代轉型,不僅豐富了兒童的閱讀體驗,也促進了兒童心智的發展和成長,為中國的兒童文化注人了新的活力。
三、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中現代視覺表征的體現
(一)再現“不可見”的現代視覺符號
在現代中國兒童文學的圖文敘事中,較為明顯的發展趨勢是再現那些“不可見”的現代視覺符號,這一趨勢不僅拓寬了兒童文學的表現領域,也深化了其內涵與意蘊。第一,寫實主義與幻想性兒童文學的并存。寫實主義兒童文學,作為啟蒙教育的重要手段,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通過真實的圖像,如城市景觀、鄉村風貌、日常生活場景等,再現現代世界的多樣面貌,幫助兒童建立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和理解。這些圖像往往細膩入微,富有生活氣息,讓兒童在閱讀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美好。與此同時,幻想性兒童文學也蓬勃發展,滿足了兒童對想象和幻想的天生需求,這類作品通過虛構的圖像,創造出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如魔法森林、神秘城堡、飛天巨龍等,這些圖像雖然超越了現實,但卻深深吸引著兒童的目光,激發了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4。第二,抽象符號在圖文敘事中的應用。在現代兒童文學的圖文敘事中,抽象符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些符號不再局限于具體的形象,而是用于表征那些“不可見”的內容,如科學概念、心理活動、抽象情感等。例如,通過幾何圖形、色彩變化、線條走向等抽象元素,來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或科學現象的本質特征。這些抽象符號不僅豐富了圖文敘事的表達手段,使得作品更加深邃和多維,還促進了兒童符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發展。兒童在閱讀過程中,需要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去解讀這些抽象符號背后的含義,從而鍛煉了兒童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第三,中西文化交融在圖文敘事中的體現。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積極吸收西方文化元素,形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風貌,在傳統與現代符號的交疊中,可以看到古典的亭臺樓閣與現代的摩天大樓并存,傳統的水墨畫風與現代的卡通形象相映成趣。這種中西文化的融合與創新,不僅為圖文敘事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也讓兒童在閱讀中感受到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使兒童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交織中,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的文化認同感。例如,《玫瑰公主的得救》雖然在敘事上采用的是西方童話故事的寫作手法,卻是以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九天神女、天宮女官等來刻畫公主形象,但是圖畫中的“星星”則采用的是西方的經典漫畫筆法,利用放射線的方式來體現星星的光芒,由此可見,“致瑰公主的奇遇”充分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相結合的視覺表征。
(二)圖文敘事中兒童自我投射之像
在兒童文學的圖文敘事中,兒童自我投射之像是一個極為重要且富有深意的元素,其不僅為兒童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認識和理解自我的視角,還通過豐富的敘事手法和視覺表現,引導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探索自我、認識世界。其一,兒童文學作為兒童觀察自我的視角。兒童文學圖文敘事巧妙地融合了兒童自我、形象、鏡像等多種元素,為兒童構建了一個既熟悉又新奇的自我觀察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兒童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從而加深對自我的認知,這樣的圖文敘事作品往往以兒童為主角,通過兒童的視角去展現世界,讓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共鳴和認同感。兒童可以在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無論是勇敢的小探險家,還是聰明的小偵探,抑或善良的小天使,兒童都能在閱讀中感受到自我的力量和價值。同時,兒童文學圖文敘事作品還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的情節,引導兒童去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愿望,這種自我觀察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兒童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還能培養兒童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二,圖文敘事中的成長寓言。圖文敘事中的成長寓言是兒童文學中的瑰寶,這些寓言通過講述兒童與鏡像(即自我或他者)的互動與沖突,生動地展現了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惑和挑戰,無論是與同伴的爭吵、與父母的誤解,還是內心的掙扎和迷茫,都在這些寓言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5。而理性旁觀者的引導與敘事平衡,則是這些成長寓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可以幫助兒童在故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其健康成長。通過這些寓言的閱讀,兒童可以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在成長過程中更加自信、堅強和勇敢。例如,《貓與鏡子》中的阿花看到鏡中的小貓勃然大怒,將鏡子撲碎;《水中影》中的豬兒邀請水中的影子上岸玩耍結果掉入河中;《貓弟射影》中,貓弟將水中影子誤認為是怪獸而急忙動手,這類故事將無知沖動的行為賦予動物形象,寓意為拉康式的成長寓言,講述了鏡中虛構自我與現實的沖突,以及最終認清虛構自我并與現實和平相處的過程。此外,這些故事設計了理性旁觀者的形象,如《水中影》的青蛙、《貓與鏡子》的五妹、《貓弟射影》的貓哥,這些旁觀者在自我與鏡像沖突時提供理性解釋,控制非理性破壞,達到敘事平衡。這些鏡子敘事讓兒童不再只是成人審美的客體,而是在第三者的觀看中思索自我,當兒童心理需求得到尊重,兒童文學為兒童提供了照見真實自我的空間。
(三)圖文敘事中的中國現代童年
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圖文敘事中,不僅能夠看到兒童形象的生動描繪,更能感受到現代童年獨特而豐富的氣息。其中,兒童活動空間的延展與突圍,以及寫實主義與幻想性兒童文學對現代童年的建構,是兩個尤為突出的方面。一方面,兒童活動空間的延展與突圍。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兒童的流動性大大增強,兒童的活動空間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其不再局限于家庭、學校和社區這些傳統領域,而是開始延伸到更廣闊的天地。圖文敘事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通過呈現兒童在不同場景中的活動,如城市公園、科技博物館、鄉村田野、網絡空間等,展現了現代童年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這些圖文敘事中,可以看到兒童在公園里追逐嬉戲,與科技展品親密接觸,感受自然的神奇魅力,甚至在網絡世界中遨游探索,這些多樣化的活動空間不僅拓寬了兒童的視野,也豐富了兒童的童年經歷。圖文敘事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的情節,將這些場景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現代童年的活力和魅力[。另一方面,寫實主義與幻想性兒童文學對現代童年的建構。寫實主義手法在兒童文學圖文敘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通過真實的圖像再現現實童年,使兒童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這些作品往往以兒童的日常生活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真實的情感表達,讓讀者感受到現代童年的真實與質樸;而幻想性兒童文學則通過虛構的圖像創造出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童年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兒童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力,與奇幻角色一起經歷冒險和挑戰。這些作品不僅滿足了兒童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激發了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寫實主義與幻想性兒童文學的相互交融,共同建構了現代童年的多元面貌,既展現了現代童年的真實與質樸,又為其增添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奇幻色彩。在這種多元建構下,現代童年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和魅力的面貌,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屬于自己的快樂時光。
四、結語
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創始期的現代視覺表征,為中國兒童文學的表達手段和內容注人了新的活力與豐富性。圖文敘事具有的現代視覺表征不僅拓展了兒童文學的邊界,還為中國兒童開辟了新的觀看領域和表達空間,讓兒童能夠在圖文并茂的故事中探索世界、認識自我。隨著視覺技術的不斷革新與普及,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將在未來的發展中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孕育出無限的可能性,從而為兒童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丁金妤(1981一),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兒童文學。
注釋:
[1]朱自強,董明.窗與鏡:中國兒童文學圖文敘事創始期的現代視覺表征[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9(6):22-35.
[2]姚文.兒童繪本敘事節奏研究一以《種子在哪里發芽》為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3.
[3]張葉青.兒童繪本的視覺敘事特征與表達方式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3.
[4]羅心敏.兒童繪本創作中的敘事性表現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22.
[5]韓競,侯英囡.淺談兒童繪本的圖文敘事特點[J].明日風尚,2021(2):57-58.
[6]向瑩琪.論《小兵張嘎》的文字敘事與圖像敘事[D].重慶:重慶三峽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