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企業經營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都暗藏著各種風險,而財務風險事件的發生,輕則給企業造成資金鏈斷裂、經營困難、信譽受損等負面影響,重則可能導致企業破產[1]。因此,財務風險防控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當前企業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時,不應該單純拼增速拼規模,而應該為企業謀穩定,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落實“業財融合”模式,強調企業的風險管理與業務活動、價值鏈相融合[2]。通過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可以精準地把控業務運營動態,洞察相關財務指標的細微變化,更加準確地識別、評估潛在風險,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3]
1相關文獻綜述
1.1 業財融合的概念
業財融合理論起源于管理會計。Quaintance[4]最早提出了“管理會計”這一理念,他指出財會人員的工作應該在前期就對企業日常發生的業務事項進行初步預測,用財務來推動業務的良性發展。湯谷良和夏怡霏[5]提出業財融合本質上是管理會計范疇的學科議題,是全過程管理的閉環信息系統,是企業的后臺管理業務,主要從事的是信息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報告。田高良等°指出,業財融合是一種終極融合,跨越了業務和財務的簡單融合階段,可以通過構建機制融合、數據融合、管理會計工具和信息技術應用三大驅動模型,來保障企業目標順利實現。武瓊等7認為業財融合是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開展的多主體、多要素合作和參與的系統過程,其建設只有通過梳理管理制度并將其流程化,才能保證業財融合建設取得理想效果。但目前業財融合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挑戰,面對未來,業財融合也需要朝著更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1.2 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現有研究根據不同的承擔主體、范圍、資金流動情況及控制程度,將財務風險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于新花[8指出,企業的財務風險包括財務狀況風險和財務成果風險。徐義明和孫方社認為,企業財務風險在資金的籌集、投入、消耗、回收、分配5個環節都存在風險。因此可以將企業財務風險分為籌資風險和投資風險。薛茜文[0]認為從廣義上可以將財務風險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運營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4個方面,同時指出財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可以運用財務指標分析法、專家咨詢法和案例分析法。鄧吉[]在研究中指出財務風險根據涉及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微觀風險和宏觀風險;根據承擔主體不同,可以分為所有者風險和經營者風險;根據風險控制程度,可以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但最常見的分類為經營風險、投資風險和籌資風險。其他大部分學者也認為財務風險應根據資金流動情況劃分成這3類,為識別和制定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有必要對財務風險進行分類,因此選擇采用這類劃分方法進行研究。
1.3 業財融合的作用和意義
大多數學者認同業財融合對企業的風險控制具有正向推動作用。湯谷良和夏怡霏[5提出業財融合能夠為企業內部各方面和各環節的管理者與員工提供據以做出決策的信息,服從并服務于價值創造、風險控制、績效管理和成本管控等。張翼飛和郭永清[12]提出,財務通過與業務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企業決策質量、經營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增強企業凝聚力。業財融合使得財務部門不再是事后總結風險,而是從事前、事中和事后識別及控制風險。此外,財務管理向業務的延伸能提高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時性。徐先梅等[13]對企業成本黏性進行研究得出結論,業財融合不僅會改變企業的內外部信息環境,還會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決策質量,進而作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何微和李國民[14從重大錯報風險層面發現,業財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錯報形成原因,進而“降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2中興通訊業財融合舉措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訊”)
在2005年和2016年分別完成了國內和全球的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在國內和全球范圍內實現了財務管理的效率提升和標準化,為業財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有效應對全球化規模迅速擴張給整個集團管控模式帶來的壓力,中興通訊在2016年開始將財務共享平臺與業財融合結合起來應用于公司的財務系統,成立了“智慧財務研究院”,專注于推動業財融合的實踐與創新。從2017年開始,公司全面推動業財融合的落地實施。中興通訊的業財融合主要從構建價值鏈管理體系、建立業財融合溝通制度、調整業財人員配備模式3個方面進行。
2.1構建價值鏈管理體系
中興通訊在進行業財融合時是圍繞價值鏈體系進行的,將財務人員的工作精確定位于價值鏈的各個業務節點上,使得財務部門能夠足夠了解各環節的業務,進而充分發揮各流程應有的價值,涵蓋的環節包括研發和采購、生產、銷售及投資等。第一,根據價值鏈為每個環節都配置財務崗位。使業財人員能夠在各個環節的工作中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一旦發現問題便可及時發送風控管理中心。第二,對整個價值鏈進行實時監控。各環節業財人員對本環節實施監督,能夠確保成本穩定在合理的范圍內。其中生產環節的業財人員可以根據分析不同產品影響成本的因素來制定生產計劃,從而提高企業效益;投資環節的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緊密合作,共同對預計投資項目進行全面可行性分析,對各類投資項目的投入產出比、經濟效益狀況做出科學評估和詳細測算,并以此為根據,挑選優質項目,合理分配企業手中所掌握的資源,不斷推進企業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
2.2建立業財融合溝通制度
第一,精簡管理層級。中興通訊在以往多層次的組織結構下溝通信息耗費大量時間,在對各層級簡化后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固定模式,將反饋的問題根據重要性進行劃分,將比較重要的向高層次匯報[14]。第二,建立雙向反饋機制。以往單向的信息傳輸不能夠滿足業財融合的需要,因此中興通訊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業務和財務部門之間互相輸出信息,在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互相為對方提供信息以后,還需對信息的有效性及使用方面向對方做出監督跟進和反饋。可以使財務人員深人了解業務活動,同時業務部門也能理解財務工作的原則和內容,從而在業務活動中有效運用財務知識,規避風險。另外,中興通訊在財務與業務部門遇到分歧時,還設有沖突調解與仲裁委員會,來公正平等地處理矛盾,化解問題。
2.3 調整業財人員配備模式
中興通訊在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方面采用不同的人員配備模式,其中戰略財務采取虛擬職務模式,由各領域的高精尖專家組成項目組,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合理調整人員分配,負責現金流籌劃、投融資管理等制定政策、制定預算和分配資源的工作,能夠協助管理者做出科學決策。通過合理規劃企業財務戰略,可以更好規避風險。而業務財務采取財務外派模式,主要由擁有2\~3年工作經驗的財務人員,經集團總部培訓之后上崗,工作以基礎的業務流程為主,更像戰略財務的“執行隊”,節約了基礎財務環節的人力成本。另外,中興通訊規定財務人員每半年輪崗一次,鼓勵與業務部門交叉輪換,深入感受一線部門工作[15]。以上舉措都為業財融合實施和財務風險管理建立了保障機制。
3業財融合下中興通訊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分析
3.1 中興通訊財務成效分析
中興通訊的業財融合舉措在2017年全面落地,因此研究著重分析比較了中興通訊2015—2016年及2021—2023年期間的財務報表。通過對中興通訊業財融合前后幾年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的分析,完成對其財務成效的評估,包括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以分析企業業財融合前后的財務風險變化。
3.1.1 營運能力提升
中興通訊需要強大的現金流及回款能力支持其進行產品研發,因此選用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及應收賬款周轉率來反映其營運能力。其總資產周轉率在業財融合前后并未出現劇烈波動;流動資產周轉率雖在2021—2023年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但業財融合后中興通訊與同行業的差距明顯下降;應收賬款周轉率從業財融合前遠低于行業水平到之后遠超同行業標準。通過數據分析得出(見表1),業財融合有利于提高中興通訊的資產管理效率,進而提高營運水平。另外,從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來看(見表2),中興通訊屬于保守型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公司的收益和風險都較低,并且業財融合后流動負債所占比例下降,說明企業在資金管理上更加穩健,營運和償債能力增強,財務風險降低。
3.1.2盈利能力提升
營業毛利率、營業凈利率和總資產報酬率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中興通訊的這些指標在業財融合前都呈現出下降態勢,而指標在業財融合全面落地實施后的2021—2023年都逐年上升。其中,通過與行業平均值的對比,營業凈利率的提升最為明顯。在業財融合實施前營業凈利率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業財融合后中興通訊的營業凈利率反超行業水平并拉開差距。這意味著業財融合使得公司的全部資產獲得的報酬越來越多,且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比同行業水平更強(見表3)。
3.1.3 償債能力提升
償債能力指標主要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其中選擇權益乘數衡量長期償債能力,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衡量短期償債能力。2015—2016年中興通訊的權益乘數有所上升,且遠高于行業平均值,而在業財融合全面落地實施后,權益乘數逐年下降,且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意味著公司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中的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業財融合后公司承擔的長期償債風險越來越小。另外,無論是與行業平均值比較還是單從中興通訊單體指標來看,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在業財融合后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說明通過業財融合,中興通訊的流動性和短期償債能力得到了提升(見表4)。
3.1.4 發展能力提升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通常會考慮企業的利潤增長率,同時營業收入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分別代表企業的擴張能力和市場影響力,都是評價企業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業財融合前2015—2016年,中興通訊的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及總資產增長率指標均出現了大幅下降。在業財融合全面落地后,發展能力指標雖未一直上升,但也較為穩定,且利潤年均增長率大于營業收人年均增長率,意味著中興通訊成本費用控制效果變好,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應對風險、持續發展的能力變強(見表5)。
3.2基于業財融合分析的財務風險識別結果
風險識別作為風險管理的起點,為后續風險管理控制提供方向,使企業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將負面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通過前文對財務成效的分析,結合業財融合視角,可以識別出中興通訊所存在財務風險的變化,主要包括經營風險、投資風險和籌資風險3部分。
3.2.1 經營風險下降
中興通訊實施業財融合后雖營運能力并不強,但相比2015一2016年較為穩定,公司經營風險相對較低。但是,中興通訊也面臨一定的應收賬款變現風險及客戶信用風險。主要體現在2023年應收賬款壞賬準備61.56億元,占應收賬款原值的比例為 14.6% ,表明其應收賬款存在一定無法收回的風險,增加了其資產質量下降和財務損失的可能性,但相對于業財融合前及2021—2022年來看,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占原值的比例有所下降。并且,中興通訊在業財融合之后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額減小,但凈利潤不降反增,說明企業的費用管理能力有所提升,經營風險有所下降(見表6)。
3.2.2 投資風險下降
從業務層面看,業財融合后中興通訊的業務結構得到了優化。中興通訊的運營商網絡業務雖然受到國內整體投資環境的影響,但其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增長顯著,這表明公司正在通過多元化業務結構來降低單一業務的風險,能夠有效控制投資風險。從財務層面看,由于業財融合后財務人員與相關業務人員開始注重溝通協調,中興通訊的市場開拓能力增強。根據數據顯示,2021—2023年中興通訊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 14.21% 、 13.75% 和 14.44% ,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及業財融合前的水平,說明投資所帶來的收益較高并有所增長,且其營業凈利率也有所上升且高于行業水平,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上升,投資風險有所下降。
3.2.3籌資風險下降
從業務管理視角來看,業財融合前中興通訊內部的資源分配存在一定問題,在某些業務上人員配置不足。后來通過對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onsumer)和 B2X(Business-to-X)的業務組織進行有效區分,使業務的發展更具全面性,從而提高風險投資家對企業的信心,進而促進籌資的順利進行。同時,中興通訊作為研發型企業,研發費用投入較大,與營業收入之間的差距較小,盈利能力較弱,存在一定的收支性籌資風險。但通過對費用的合理把控,凈利潤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收支性籌資風險。從財務管理視角來看,中興通訊存在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中興通訊在業財融合前負債率最高達到 71.1% ,極易導致企業的財務狀況不穩定,增加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從而形成籌資風險。業財融合后的產權比率和資產負債率下降,速動比率也從業財融合前的0.83提升至1.41,看出雖然中興通訊償債能力仍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通過全面實施業財融合,企業資產流動性變強,籌資風險也有所下降。
4 研究結論與啟示
作為財務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財務管理效能。本文通過分析中興通訊的業財融合對經營風險、投資風險及籌資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機制(見圖1),并得出如下結論與啟示。
4.1完善業財信息系統的整合能力
財務共享是業財融合的實施載體和路徑,中興通訊通過財務共享平臺實現了財務信息的匯總和準確、高效率處理,同時也降低了數據傳輸處理成本,提高了財務風險管理能力。
一方面,要提高信息系統的篩選和整合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系統的信息傳遞與共享效率。因為中興通訊的系統根據產品增值鏈設置了很多業務模塊,跨度較大,在企業信息增多的情況下也能實現信息收集對業務的助力作用,其財務風險管理方式對其他企業業具有啟示意義:第一,業財信息系統應在橫向和縱向上進行深度整合,從而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其中,橫向整合需要打通業務和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繼續加強兩部門之間的緊密交流;而縱向整合則是繼續提升員工間的信息傳遞效率,從而提高工作效果、降低財務風險。第二,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應對財務共享平臺的操作系統進行調整,包括降低系統操作難度,使信息使用者能夠更方便和快速地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另外,還需建立一個完備的數據庫,同時引進專門的人才進行數據整合工作,以免信息過多導致使用者難以快速獲取重要信息,從而可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進而精確并及時地預警風險、識別風險和控制風險[15]
4.2 建立業財溝通機制,強化業財協作
中興通訊通過打破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壁壘,推動高效溝通和通力協作,使得企業能夠降低業務和財務部門的溝通成本、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使企業能夠更快響應市場變化,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從而增加速動資產、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和使用效率,表現為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時又能及時有效地識別、控制并監督企業的財務風險。
當前許多企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導致存在較大的溝通壁壘,進而導致財務風險較大等問題。第一,可以通過業財融合會議機制等方式,定期組織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聯合會議,有關部門可以針對某項業財相關問題討論業務進展、財務狀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另外,還可以設立熱線電話、部門溝通協會及意見箱,使財務與業務部門人員在業財融合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做到有效溝通和磋商,并反饋給部門領導。這些作為企業中常用的正式溝通渠道,效率很高。第二,企業可以建立非正式溝通渠道,如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各類線上及線下交流活動,分享各自的工作經驗和問題,增進彼此間的信任。另外,需要建立業財融合的反饋機制。溝通是否有效,反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企業要打通業財融合的反饋渠道,形成信息的循環,在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互相為對方提供信息以后,還需對信息的有效性及使用方面向對方做出反饋,既提高了信息的針對性,又能夠使雙方傾聽對方意見,增進交流,相互理解。這些措施將有助于促進業務和財務部門人員的充分交流,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問題的快速解決,提高財務風險管理的效率[16]
4.3持續培養業財融合復合型人才
中興通訊在業財融合過程中,由于構建價值鏈管理體系、調整業財人員配備模式,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較為全面,能夠較充分了解彼此業務。同時這種管理有助于細化業務處理、針對不同業務單元做出決策、更好滿足客戶需求,從而優化資本結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有利于中興通訊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及發展能力的提升。并且有助于企業更好地識別和管理風險,通過與供應商和客戶的緊密合作,減少市場波動對企業的影響,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因而其財務風險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17]
當前其他企業面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財務人員只能了解到比較淺層的流程,而無法接觸到一些核心業務,同時業務人員能夠掌握的財務信息也有限。因此,企業在強化全企業業財融合意識的同時,還要持續加大力度培養足以支撐業財融合的復合型人才。第一,應加大企業內部業財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并且建立企業內部互助機制,業財人員之間加強信息與知識的交流與傳遞,打造一只強大的管理會計隊伍。同時,業財人員也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意識與參與意識,財務人員要主動參與到業務前端環節中,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洞察能力,借助專業知識有效控制風險。第二,企業應該招聘相關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利用人才資源的涌入推動企業業財融合的發展,也有利于減少對普通業財人員的培訓時間與成本。以上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舉措,有利于企業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財務戰略、及時應對財務風險的方案,并且在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時能夠更加全面和精準。
5 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業財融合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模式的不足,提高中興通訊的財務能力,并且對其經營風險、投資風險及籌資風險管控的能力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中興通訊的案例為其他企業帶來了有價值的參考,有助于打破職能分工帶來的管理壁壘和錯位,進而使企業意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讓業財融合也能為其他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趙肖華.基于業財融合的互聯網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2.
[2]羅由樹.淺談通過加強業財融合提升軟件企業財務管理水平[J].財會學習,2020(10):67-68.
[3]王斌.論業財融合[J].財務研究,2018(3):3-9.
[4]QUAINTANCE. H. W.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management[M]. Boston,Cengage learning,1922:29-33.
[5]湯谷良,夏怡斐.企業“業財融合”的理論框架與實操要領[J].財務研究,2018(2):3-9.
[6]田高良,高軍武,高曄喬.大數據背景下業財融合的內在機理探討[J].會計之友,2021(13):16-21.
[7]武瓊,李素英,姚道先.業財融合視角下的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研究[J].財務與會計,2024(3):28-33.
[8]于新花.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2):23-24.
[9]徐義明,孫方社.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研究[J].財會通訊,2015(17): 96-98.
[10]薛茜文.關于企業財務風險識別和防范的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22(12):101-103.
[11]鄧吉.業財融合視角下S軟件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3.
[12]張翼飛,郭永清.實施業財融合助推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基于324家中國企業的調研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9(4): 101-108.
[13]徐先梅,凌子曦,員聰杰,等.業財融合能改善企業成本粘性嗎?[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3(8):59-72.
[14]何微,李國民.淺析業財融合對重大錯報風險的影響[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3(10):77-80.
[15]崔永梅,楊婷羽,應文池,等.業財雙向融合的理論框架研究[J].會計研究,2023(7):30-42.
[16]張安琪.企業信息化進程中業財融合的財務風險管控[J].財會學習,2021(8):23-24.
[17]吳婕.軟件開發企業財務風險特點分析與管控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9(6):172-175.
收稿日期:2024-11-28
作者簡介:
帥昕穎,女,2001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魯銀梭,女,1983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