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數字經濟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此大背景下,數字化轉型便成為了企業應對市場變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作為中國電信行業的領軍者,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龐大的用戶基礎。中國移動被評為2024年度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最佳實踐,其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轉型之路尤為引人關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中國移動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號召,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力圖通過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的革新,實現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數字轉型。
本文聚焦于數字經濟背景下中國移動的數字化轉型動因分析以及路徑分析,并通過熵值法建立中國移動績效評價體系對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前后變化進行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分析中國移動在數字化轉型實踐下的績效變化,揭示其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對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的成效進行客觀評估,為通信行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1文獻綜述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提升產業鏈韌性的核心驅動力。它通過夯實數字基礎、構建數字企業、強化數字應用和完善數字環境,借助數據、技術和資源配置的效應,顯著增強了企業供應鏈韌性,尤其對中低技術行業及市場份額較低的企業影響更大[1]。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大環境下,這種提升作用更為顯著。數字經濟還通過降低外部搜尋和內部管理成本,不僅加強了供應鏈韌性,還加速了供應商本土化進程,并顯著提高了企業出口韌性。數字經濟對東部地區、一般貿易、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出口韌性提升作用尤為明顯,帶來的是“數字紅利”[2]。此外,數字經濟在耐心資本促進制造業企業創新效率中也發揮正向調節作用,增強了債權和股權的促進作用,尤其對市場勢力較弱、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效果更佳[3]
企業數字化轉型顯著提升了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4],數字化轉型通過微觀信息效應和宏觀關注效應,提高了企業內部控制水平,降低了盈余管理機會主義行為,并增強了分析師關注度,從而促進了企業價值的提升[5]。國有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價值創造效應尤為顯著。數字化轉型在產業鏈中產生了“擴散效應”和“虹吸效應”,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6]。制造業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改善了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實施了差異化戰略,提升了創新績效[7]。同時,數字化轉型降低了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但促進了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從而推動了企業勞動力技能結構的升級[8]。數字化轉型還通過提升企業新質生產力和降低各類杠桿,顯著提升了企業績效9],特別是在國有企業、高科技企業、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以及東部地區的企業中表現更為突出[10]
多數研究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對經濟績效有正面影響,但缺乏統計方法和模型來驗證假設和理論。鑒于此,本文選擇中國移動為例,分析其數字化轉型原因和路徑,利用熵值法構建績效評價體系,研究轉型前后變化,以期為通信行業其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參考。
2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動因
2.1 案例介紹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是在2000年根據國家電信體制改革的安排成立的。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移動通信服務、數據服務、寬帶服務、IP電話服務和多媒體服務,并具有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經營權。2024年4月,Omdia發布的關于電信運營商向科技公司戰略轉型的權威報告中,中國移動以31分的高分(滿分40分)榮登榜首,延續了其在2022年和2023年的輝煌成績,連續3年蟬聯第一。中國移動的4個戰略轉型階段見表1,包括每個階段的時間、轉型內容、結果與影響,能夠更好地詮釋中國移動的戰略變遷。

2.2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動因
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的動因首先源于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隨著用戶對高速數據傳輸、智能化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移動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滿足市場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并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同時,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數字化轉型成為中國移動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手段。通過引入新技術和優化服務流程,中國移動能夠提升業務效率,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政策支持與行業發展的機遇也是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動因。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來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中國移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通信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中國通信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移動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抓住這些機遇,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數據,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推薦,中國移動能夠進一步增強用戶黏性,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3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路徑
中國移動從2021年起在數智化轉型期通過科技創新與自研突破、數智化應用與服務及生態合作與社會責任等多條路徑推動了自身的數字化轉型。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質量,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通信體驗,并為社會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3.1 科技創新與自研突破
中國移動在科技創新與自研突破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公司積極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全力暢通經濟社會發展“大動脈”。例如,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和千兆寬帶網絡,5G-A商用部署已覆蓋超280個城市。此外,中國移動還布局了泛在協同、融合統一的算力網絡,并建成了多個超萬卡智算中心,智算規模龐大。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移動打造了“ 1+ N”通專結合的“九天”大模型體系,并自主沉淀了超大規模高質量的行業數據集。這些科技創新與自研突破不僅提升了中國移動的技術實力,也為公司的數智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2 數智化應用與服務
中國移動在數智化應用與服務方面進行了廣泛布局。公司升級了 AI+ 新產品,推廣了5G新通話等產品應用,并打造了 AI+DICT 新服務。在工業等領域,中國移動落地了超過4萬個 5G+,AI+ 項目。此外,中國移動還豐富了 AI+ 新業態,加快拓展人形機器人、視聯網、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并培育了低空經濟、具身智能等新業態。這些數智化應用與服務的推出,不僅提升了中國移動的服務質量,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通信體驗。
3.3生態合作與社會責任
中國移動在生態合作與社會責任方面也做出了積極貢獻。公司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帶動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同時,中國移動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ESG績效,并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例如,中國移動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注重降低財務杠桿、經營杠桿以及聯合杠桿,以提升企業績效。此外,公司還通過數字化轉型促進了企業勞動力技能結構升級,提高了高技能勞動力的占比。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中國移動實現可持續發展,也為社會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4基于熵值法的績效評價
4.1財務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數據處理
4.1.1指標評價體系建立
選用熵值法對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后的財務績效進行評價是一種科學且客觀的方法。熵值法通過計算各財務指標的信息熵,來判斷這些指標的離散程度,進而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在中國移動的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這種方法能夠準確反映其財務績效的各個方面,如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等,具體指標體系見表2。通過對這些財務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量綱和單位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然后計算比重、熵值、變異指數和熵權,最終得出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后的綜合財務績效評價值。這種方法不僅具有客觀性、科學性,而且能夠全面、準確地評估中國移動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財務表現,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

1.指標數據標準化處理。
由于所選取的指標數據既包括正向指標又包括逆向指標,為了保證指標數據的統一化,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2.進行非負化處理
在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之后,每列數據均會出現一組指標數據為0的情況,但在后續進行熵值計算時,需要對數值進行取對數計算,所以如果指標為0,那么計算結果將沒有意義。為了保證所有數據的計算準確客觀,故對標準化后的數據整體進行平移。
非負化處理公式為
yij=bij+0.001
3.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公式為

4.計算第 j 項指標熵值 ej ,公式為

5.計算差異系數,公式為
gij=1-ej
6.計算各項指標權重,公式為

7.計算綜合指標值,公式為

4.2 財務績效評價得分
將選取的中國移動2019—2023年指標數據利用熵值法的步驟進行處理,結果見表3。

根據表4所示的2019—2023年財務績效綜合得分及排名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移動在這5年間的財務績效表現呈現出一定的波動。2020年,中國移動的綜合得分最高,達到0.49分,位居行業第一,顯示出其較強的財務實力和經營效益。然而,在隨后的幾年里,其綜合得分逐漸下降,特別是在2021年和2023年,得分分別降至0.30分和0.27分,排名也相應下滑至第四和第五。市場競爭加劇、資本開支變化、業務轉型與升級、宏觀政策調整、供應鏈挑戰、收入結構變化等,均對公司的短期財務績效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中國移動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投資新技術和業務方面的大力投入,雖短期內未帶來顯著回報,但為公司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移動2020年綜合得分排名第一,得益于我國宏觀環境的影響。疫情期間我國的各項管控措施,加大了客戶對通信設施的需求,為中國移動帶來了機遇。

4.3數字化轉型對中國移動財務績效影響分析
4.3.1數字化轉型收入增加,盈利能力水平提升
根據對中國移動2019—2023年盈利能力指標進行分析,具體數據變化趨勢見圖1。從2019年到2023年,中國移動的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毛利率從2019 年的 31% 下降到2023年的 28% ,營業利潤率也從 19% 下降到 17% 。2022年,公司數字化轉型收入達到2076億元,較前一年增長了 30.3% ,占通信服務收入的比例增至 25.6% 。到2023年,這一收入進一步增至2538億元,同比增長 22.2% ,占通信服務收入的比例提升至 29.4% 。在2024年上半年,數字化轉型收入達到1471億元,同比增長 11.0% ,占通信服務收入的比例達到 31.7% 。這些數據清晰地表明,中國移動的數字化轉型收入正以迅猛的速度增長,且在通信服務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表明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公司收人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特別是在2022年和2023年,數字化轉型收人的增長對公司整體收入增長貢獻顯著。2024年上半年繼續保持了增長勢頭,顯示了中國移動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持續努力和積極成效。中國移動在數字化轉型和產業互聯網方面增速較快,但目前處于產業初期,競爭較為激烈,價格戰影響更多是增收不增利。這表明中國移動在新興業務領域面臨較大的挑戰和投資壓力。
4.3.2數字化轉型深度實施,總資產增長率大幅上升
中國移動2019—2023年發展能力相關指標變動如圖所示,變動最大的則為數字化轉型后的總資產增長率。在2021年中國移動進行數字化轉型之后,2022年其總資產增長率直線上升。2022年末為19002.38億元,2023年末增至19573.57億元,其中變動因素主要源于其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在建工程從2022年末的697.76億元增至2023年末的744.96億元,反映了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持續投入。無形資產從2022年末的465.09億元增至2023年末的475.97億元,表明公司在研發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投入增加。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合計從2022年末的12620.48億元增至2023年末的13064.32億元,增長了 3.5% ,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和資產價值的增長。中國移動在2022年的資產增長主要得益于其數字化轉型戰略的深人實施和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

4.3.3數字化轉型穩定發展,營運能力提升
中國移動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出了更多基于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新型服務,這些服務的增加影響了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中國移動營運能力具體指標數據見圖3,數字化轉型顯著改善了其營運能力。數字化轉型通常伴隨著流程的自動化和優化,這有助于提高應收賬款的回收效率和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數字化轉型還帶來新的服務模式及客戶體驗,從而提高收款效率及資產利用效率。總體來看,中國移動在2021年的數字化轉型對其營運能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提高了資產的運營效率和企業的服務能力。

5 結語
中國移動在2019—2023年期間的財務績效經歷了波動,其中2020年表現最為強勁,綜合得分最高,達到0.49分,位居行業第一。然而在隨后幾年得分逐漸下降,排名也相應下滑至第四和第五。盡管如此,中國移動在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投資新技術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雖然短期內未帶來顯著的財務回報,但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中國移動的收入增長顯著,數字化轉型收入在通信服務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成為公司收人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數字化轉型還促進了中國移動總資產的增長,特別是在2022年和2023年,總資產增長率大幅上升,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研發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持續投入。數字化轉型還提高了中國移動的營運能力,通過自動化和優化流程,提高了應收賬款的回收效率和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從而提升了資產的運營效率和企業的服務能力。根據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前后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5.1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增強市場競爭力
中國移動應繼續深化數字化轉型,利用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通過數字化轉型,中國移動可以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服務,滿足用戶多變的需求,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例如,中國移動可以建立5G專網,提升企業網絡能力,通過專網與邊緣計算的結合,提高數據處理速度,保障數據安全。同時,中國移動應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基于5G技術的應用服務,以及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供的創新解決方案,以適應數字時代的商業模式變化。
5.2 加強資產管理,確保資產有效利用
中國移動需要加強IT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資產的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運營使用、維護更新到報廢處置等各個階段進行精細化管理。通過建立EAM資產管理系統和資源運營平臺,實現資產信息的集中管理、實時更新和精準度提升,確保資產的安全和高效利用。此外,中國移動應定期進行資產盤點和審計,及時清退低效、無效資產,優化資產配置,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和攤銷,中國移動應根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和財務準則,合理規劃和調整,以確保資產價值的準確反映和財務穩健。
5.3強化產學研用協同,推進可持續發展
中國移動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共同開展基礎技術研究和應用創新。通過這種協同創新,中國移動可以加速6G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推動新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中國移動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統一的6G標準制定,構建開放的產業生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中國移動還應注重綠色發展,通過節能減排、綠色包裝、循環利用等措施,降低企業運營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李玉梅,許晗,宋玉茹,等.數字經濟與產業鏈韌性提升:機制、難點與對策[J].科學管理研究,2024,42(2):
64-72.[2]高航,周明生.數字化轉型何以提升企業韌性:基于動態能力理論和企業技術應用情境的考察[J].科學管理研究,
2024,42 (3):53-65.
[3]楊戈寧,萬泳淇,楊浩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績效[J].統計與決策,2024,40(11):168-172.
[4]劉維奇,李建瑩,周潔,等.數字化轉型是否提升了企業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理論推演及實證檢驗[EB/OL].(2022-05-28)[2025-04-21]. https://doi. org/10.16381/j.cnki. issn1003-207x.2022. 2726.
[5]姜中裕,吳福象.耐心資本、數字經濟與創新效率;基于制造業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26(2):121-133.
[6]劉玉斌,能龍閣.數字化轉型的溢出效應:擴散還是虹吸?基于行業內領軍企業與行業間產業鏈雙重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45(6):38-57.
[7]李凌寒,李雷.數字化轉型、綠色技術創新與企業ESG績效[J].統計與決策,2024,40(17):161-166.
[8]王杰,張世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勞動力技能結構升級[J].人口學刊,2024,46(4):113-128.
[9]胡元林,魏涵昱,朱雁春.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去杠桿的中介效應[J].軟科學,2024,38(12):101-108.
[10]金鑫,孫群力,金榮學.數字化轉型、新質生產力與企業創新績效[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5,43(1): 86-96.
收稿日期:2024-11-27
作者簡介:
張慧芳,女,2000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數字經濟、財務管理、企業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