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內涵不斷變化,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一站式\"學生社區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青睞,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學生歸屬感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高校應高度重視“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工作,將其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任務和路徑,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同時,通過專業培訓和技能提升,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內涵及特點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一個集思想引領、文化塑造、學業支持、實踐創新和生活服務為一體的教育生活園地。此類社區的建設不僅能提升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還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人成長。
“一站式\"學生社區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提供包括心理咨詢、學業輔導、職業規劃、生活支持在內的全方位服務。社區內設有心理咨詢室、學習空間、休閑區等,方便學生隨時獲取幫助和服務。該社區具有以下特點:
便利性:學生可以在社區內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務,如餐飲、洗衣、購物等,減少日常生活的不便。
互動性:社區內的教師和管理人員與學生形成緊密的互動關系,共同推動社區的發展;學生之間可以組建互助小組,通過分享經驗和感受,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
個性化: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社區會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如心理健康講座、職業規劃研討會等;輔導員、班導師、科技導師等人駐社區,為學生提供面對面的專業指導和幫助。
此外,社區還定期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如讀書會、藝術展覽等,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并通過黨建活動和文化宣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二、新時代高校賦能“一站式\"學生社區高質量發展育人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站式\"學生社區通過整合資源,為學生提供包括住宿、學習、心理輔導等在內的全方位服務。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班級管理的局限,使學生在共同的生活區域內得到更全面的關照和支持。同時,該模式強調多元主體的平等協商和合作共治,通過師生互動、同伴互助等方式,形成校內外協同協作的全員育人氛圍,有助于解決育人資源碎片化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加連貫和一致的教育體驗。
“一站式\"學生社區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更好地了解社會,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此外,通過邀請校外企業高管、優秀校友擔任職業生涯規劃導師,定期開展職業規劃講座和咨詢,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目標和發展路徑,提高就業競爭力。
學校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內設立心理健康教育站點,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服務。這種及時的心理干預和支持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組建以學生為主的朋輩心理輔導隊伍,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支持和幫助,共同面對心理挑戰,增強學生的歸屬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推進高校治理體系現代化
“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第二課堂的拓展,是新時代、新學情下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場域。通過搭建辦學治校各領域、人才培養各方面、教育教學各環節聯動的育人平臺,可以形成校內外協同協作的全員育人氛圍,并解決育人資源碎片化、不暢通等問題,為促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支撐。
“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綜合管理模式打破了傳統班級管理的局限,促進育人資源持續聚集、育人力量整體下沉,形成更加靈活高效的管理結構,提升了高校的整體治理水平。此外,“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有助于縮小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通過集中優質教育資源,讓更多學生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服務。該模式鼓勵校內外資源的共享,通過與企業、社會組織的合作,引入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同時,通過建立完善的幫扶機制,關注和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等弱勢群體的學生,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
三、新時代高校賦能“一站式\"學生社區高質量發展育人的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
在新時代高校賦能“一站式\"學生社區高質量發展育人中,應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高校應明確“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發展目標和愿景,確保其與學校整體發展戰略相一致。根據目標定位,制訂詳細的實施計劃,包括時間表、責任分配、資源配置等,細化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操作步驟,確保各項措施有序推進。
高校可以成立由校領導牽頭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形成合力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良好局面。同時,應建立跨部門的協同工作機制,加強部門間的溝通與協作,確保各部門在資源整合、服務提供等方面形成合力。鼓勵校內外多元主體參與社區建設,形成校內外協同協作的全員育人氛圍。
高校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包括學習、生活、情感、職業規劃等方面,以此為基礎設計“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服務內容。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方案,通過一對一輔導、小組討論等形式,關注學生的個體成長,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優勢。
高校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為“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提供制度保障。高校應加強對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提高師生對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度。通過設立專項經費、表彰獎勵等方式,激勵師生積極參與“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和管理工作。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社區建設的監督機制、評估體系,定期對“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評估。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優化工作方案。
(二)強化黨建引領,深化黨建工作
在新時代背景下,“一站式”學生社區高質量發展育人應強化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學生社區內設立黨支部,形成以學生黨員為核心的組織體系,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在高校得到全面貫徹和落實。建立樓棟黨支部、專業黨小組等,實現黨的工作深入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高校應完善社區黨組織設置,打破專業、年級、師生界限,實現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學生社區得到貫徹執行,保證每個學生社區都有相應的黨組織覆蓋。鼓勵學生黨員參與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設立責任區、先鋒崗等方式,壓實責任,建強基層堡壘。
高校應組織黨員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如支教、扶貧等,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鼓勵黨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高校應定期舉辦主題黨日活動,如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故事分享會等,讓學生在日常活動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使之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教育方式。同時,在當前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線上講座、互動問答等活動,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運用新媒體技術,如微博、微信等,傳播正能量信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完善服務保障,提升服務育人質量
為了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育人,新時代高校在“一站式\"學生社區應完善服務設施。應確保學生宿舍樓內配備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如空調、熱水器、獨立衛生間等,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宿舍樓內設置洗衣房、休閑區等公共空間,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還應設立專門的自習室和圖書館,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配備充足的圖書和電子資源。建設多功能教室,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支持小組討論、研討會等多種教學模式。
在健康保障方面,應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詢服務。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工作坊,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在社區內設置醫療服務點,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和急救措施,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并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如疾病預防、健康生活方式等,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
當前技術不斷發展,高校應重視技術設施的建設工作。引入智能管理系統,如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等,提高社區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時,開發在線服務平臺,提供在線咨詢、預約服務等功能,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獲取幫助。高校應深耕數字化平臺資源,整合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一網通\"辦事大廳等平臺,建設智慧學生社區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借助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實現精準畫像和教育圖景的數據化轉化,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例如,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行為進行分析,為個性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持,進而提高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和個性化程度。
(四)建設特色文化育人體系,強化學生自治
在新時代高校高質量發展育人中,高校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中,使之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部分。定期舉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活動,如講座、研討會等,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同。同時,設立校史校訓展示區,讓學生在日常環境中感受學校的歷史和精神。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慶祝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還應舉辦文化藝術節,展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藝術形式,促進文化交流,鼓勵學生參與才藝展示,提供舞臺讓學生展現自我,增強自信心。
高校應開設專欄展示各地各高校的特色做法、典型經驗、標志成果,增進交流與合作。加強工作總結和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再出發、開新局。同時,精心設計校園文化景觀,如雕塑、壁畫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圖書館藏書,特別是關于人文社科的書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并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增強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信息辨別能力。
高校應鼓勵成立各類學生組織和社團,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和發展的平臺。定期召開學生代表大會,讓學生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制定和完善社區規章制度,確保規章制度既符合學校要求又貼近學生實際。建立學生自我監督機制,如設立紀律委員會等,監督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應實施導師制度,讓教師深人學生社區,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建立有效的家長溝通機制,定期向家長通報學生在校情況,邀請家長參與社區活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幫助家長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高校開始探索“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旨在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強化黨建引領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高校應加強頂層設計與資源整合,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和發展方案,優化服務內容與形式,建設特色文化育人體系,為培養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付瑤.新時代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4,33(05):70-74.
[2].李甜,牛偉.數智化賦能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基于人臉識別系統在宿舍樓宇公共物理空間的應用分析[J]:信息系統工程,2024(10):115-119.
[3]莫永芳.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高校后勤研究,2024(09):66-68.
[4]劉靜.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的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3(31):125-128.
[5]蔣宏斌,戈超.新時代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育人模式與建設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0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