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理念的持續進步,幼兒園科學教育愈發受到重視。科學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具有深遠意義。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基于問題導向的幼兒園科學活動存在若干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削弱了科學活動的質量和成效,還制約了幼兒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例如,活動內容的選擇過于單一,與幼兒的日常生活脫節,難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方式過于直接,剝奪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科學活動未能充分展現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這些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策略,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優化與改進提供參考。通過本研究,期望能夠增強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推動幼兒的科學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脫離生活情境,不符合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實踐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活動內容常常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情境相脫節。這種脫節主要體現在活動內容與幼兒日常生活經驗的疏離,使得科學活動難以真正觸動幼兒的心靈,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些幼兒園在策劃科學活動時,未能充分考慮幼兒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導致活動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嚴重不符。例如,在北方城市的幼兒園中開展關于熱帶雨林動植物的探究活動,這樣的內容對幼兒而言無疑是陌生的,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動植物。這種疏離感不僅讓幼兒感到困惑,也難以讓他們真正投入活動中,從而影響了活動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此外,脫離生活情境的科學活動還難以幫助幼兒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幼兒在學習科學時,往往更希望能夠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但脫離生活情境的活動內容卻讓他們難以找到實踐的機會,這不僅限制了幼兒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也讓他們對科學活動的價值產生懷疑,進而影響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二)活動流程化,忽視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實踐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活動的流程化傾向。一些教師過于注重活動的條理性和規范性,事先設計好詳盡的活動步驟和操作指南,并在活動中逐一示范給幼兒。然而,這種看似嚴謹的活動流程,實際上卻成了束縛幼兒思維的枷鎖。在流程化的活動方式下,幼兒被要求按照教師的示范進行機械化操作,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間。他們一步步照著做,卻未能真正理解每個步驟背后的科學原理和意義。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僅無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反而可能讓他們對科學活動產生厭倦感,認為科學只是枯燥無味的操作和記憶。
流程化的活動方式剝奪了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將他們限制在固定的框架內,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自由探索。這種限制不僅影響了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也削弱了他們在未來學習和生活中適應復雜多變環境的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幼兒難以形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無法真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就感。
(三)缺乏親身體驗,幼兒多感官參與體驗不足
科學活動本應是幼兒探索世界、發現奧秘的重要途徑,但在一些幼兒園的科學活動中,這種探索的樂趣卻被大幅削弱。問題的根源在于,這些活動過于依賴圖片、語言、視頻等間接呈現方式,嚴重忽視了實物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重要性。在這種活動模式下,幼兒面對的是一系列抽象的科學概念和現象,無法直接觸摸、感知和操作這些科學對象。這種間接的呈現方式限制了幼兒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參與,使他們無法全面、深入地理解科學現象。
幼兒的科學學習需要依賴于具體的實物操作,通過親手觸摸、感受、操作來加深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理解。缺乏親身體驗的科學活動不僅影響了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理解和感知,還阻礙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幼兒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來發現新的科學現象和規律。然而,在當前的活動模式下,幼兒卻缺乏這樣的機會,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教師預設為主,忽視對幼兒探究精神的培養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但一些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過于注重預設和控制,忽視了幼兒探究精神的培養。這種教育方式往往導致幼兒失去自主探究的機會,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教師事先設定好探究的方向和結果,然后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朝著預設的方向前進。這種預設為主的活動方式雖然看似高效有序,但卻剝奪了幼兒自主探究和體驗探究過程的機會。
幼兒在這樣的活動中無法體驗到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性,這種缺乏探究精神培養的方式不僅限制了幼兒科學思維的發展,還可能導致他們對科學產生片面的認識和誤解。幼兒需要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環境中自由探索、發現和創新,才能真正培養出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然而,當前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導致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和興趣降低,他們對科學的認知和理解也變得狹隘。
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不僅體現在幼兒個體的發展上,也對整個科學教育的長遠發展構成了挑戰。幼兒時期是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對科學的態度和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和實施科學活動時,應該更加關注幼兒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僅僅追求活動的預設結果和效率。
二、基于問題導向的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融入生活元素,構建與幼兒生活經驗相契合的科學活動情境
將科學活動巧妙地融入幼兒的生活情境,是提升他們參與度和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精心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主題,這些主題可以涵蓋季節變化、動植物生長、日常用品的工作原理等多個方面。例如,在探究動植物生長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并記錄家中的植物,通過親自參與照料植物,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生命的成長過程。教師還可以組織實地考察活動,帶領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花園,讓他們在大自然中親身感受生命的奇妙與魅力。此外,教師可以創設一系列生活化的科學情境,如模擬超市購物、家庭垃圾分類等。這些情境不僅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還能讓他們在參與中輕松理解科學原理,從而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和科學素養。教師應鼓勵幼兒將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利用簡單的物理原理制作玩具,或在家中嘗試一些環保小實驗。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能讓幼兒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科學知識與技能,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式可以為幼兒打造一個充滿樂趣與挑戰的科學學習環境,讓他們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成長。
(二)優化活動設計,強化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活動的廣闊舞臺上,幼兒應當是積極主動的探索者和發現者,而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因此,優化活動設計,確保幼兒的核心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是提升科學活動質量的關鍵。在活動籌備階段,教師應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自由選擇,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這些材料可以是自然物品、實驗器材,也可以是科技玩具等,旨在滿足不同幼兒的探索需求。在活動中,教師應減少直接指導,轉而采用提問、引導、觀察等策略,鼓勵幼兒自主思考和創新。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使他們在探索中不斷成長。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總結幼兒的發現,對他們的努力和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幼兒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學習,幫助他們建立科學思維,提升科學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科學任務,如要求幼兒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或在團隊合作中解決科學問題。這些任務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和合作精神,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豐富體驗方式,促進幼兒多感官參與科學活動
科學活動的魅力在于其直觀性和實踐性,它要求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來探索和理解科學現象。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應致力于豐富體驗方式,鼓勵幼兒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進來。以探究聲音產生的科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準備各種材質的物品,如木棒、金屬片、塑料瓶等,讓幼兒通過敲打、摩擦、振動等方式親自感受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過程。這種直觀的操作不僅能讓幼兒深刻理解聲音的原理,還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探究光的傳播規律時,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手電筒、鏡子、三棱鏡等工具,設計一系列有趣的實驗,讓幼兒觀察光的反射、折射等奇妙現象。這些生動的實驗不僅能讓幼兒對光的性質有更直觀的認識,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還可以結合AR/VR等先進技術,為幼兒打造一個虛擬的科學探究環境,讓他們身臨其境地觀察科學現象,甚至進行模擬實驗。這種新穎的體驗方式不僅能極大地拓寬幼兒的科學視野,還能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轉變教師角色,引導幼兒自主探究與發現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他們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幼兒學習旅程中的支持者和引導者。這一轉變要求教師在科學活動中減少直接的講授和灌輸,更多地采用啟發式和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教師應鼓勵幼兒主動提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幼兒提出疑問時,教師應耐心傾聽,給予積極的反饋,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和實驗來尋找答案。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為他們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方法,通過觀察、記錄、比較、分析、推理等實際操作,讓幼兒逐漸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教師應引導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鼓勵他們在科學活動中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共同探索和發現科學的奧秘。
三、結語
基于問題導向的幼兒園科學活動存在多方面問題,但通過采取有效的實踐策略,可以逐一解決,進而提升科學活動的質量和效果。融入生活元素、優化活動設計、豐富體驗方式以及轉變教師角色等策略的實施,有助于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探究精神。在未來的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教師應當繼續勇于探索和創新,不斷優化和改進科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方式,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科學學習環境。同時,教師也應密切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黎萍.數字化資源在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4(28):107-109.
[2]程繼鳳.基于問題導向探究的幼兒科學思維能力培育策略:以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自動澆水器》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4,40(09):110-112.
[3]蔣冠群.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幼兒科學活動開展策略[J].讀寫算,2024(25):92-94.
[4]夏妮妮.STEM理念下幼兒科學活動的有效策略[J].好家長,2024(50):58-59.
[5]宗紫薇.巧用游戲,探究幼兒科學活動[J].第二課堂:D,2024(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