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博物館利用物聯網、傳感器網絡等技術實現全面實時監測與數據采集,但可能面臨外部攻擊、內部風險和技術漏洞等多重網絡安全威脅。文章深入分析智慧博物館的信息化特點和可能遭遇的網絡安全威脅,提出構建網絡安全體系應遵循的全面性、預防性和持續性原則,并從技術、管理和人員三個層面詳細闡述構建策略,以期為智慧博物館的網絡安全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智慧博物館;物聯網;數據采集;網絡安全;體系構建
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傳感器網絡等技術,智慧博物館實現對博物館環境、藏品狀態和觀眾行為的全面實時監測與數據采集,極大提升了博物館的運營效率和觀眾體驗。然而,智慧博物館在享受技術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網絡安全威脅。外部不法分子通過惡意軟件植入、網絡釣魚攻擊等方式,非法獲取敏感數據或破壞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同時,內部員工的錯誤操作以及管理上的疏忽,也可能造成數據外泄和系統故障。因此,加強智慧博物館的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已成為保障博物館正常運行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智慧博物館的信息化特點與網絡安全威脅分析
(一)智慧博物館的信息化特點
1.感知性
智慧博物館通過運用物聯網和傳感器網絡等尖端技術,實現對博物館環境、藏品狀態以及觀眾行為的全面實時監測與數據采集(表1)。這一技術的運用不僅涉及對藏品物理狀態的監測,如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核心環境因素的實時反饋,還擴展到對觀眾行為數據的精準捕捉,包括參觀者的行動路線以及在他們最感興趣的展品前的停留時間等,為博物館的運營管理和學術研究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2.互聯性
智慧博物館打破傳統博物館物理空間的限制,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實現藏品信息、展覽內容、學術研究成果等資源的泛在互聯與共享。觀眾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隨時隨地訪問博物館的數字資源,極大提升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和服務水平。
3.數據性
智慧博物館涵蓋豐富的資源,其中包括藏品信息、觀眾行為數據以及環境監測數據等,這些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過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揭示出數據中的規律和潛在價值,為博物館的運營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具體來說,通過對藏品信息的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博物館的藏品特色和歷史背景,為展覽策劃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對觀眾行為數據的深度挖掘,能夠獲知觀眾的參觀偏好、逗留時間以及互動情況等。這些數據為博物館策劃展覽和推出更優質的服務提供科學的依據。
4.決策性
基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智慧博物館能夠實現對博物館運營管理的精確運算與智能決策。例如:運用預測模型可以預測博物館的客流量和觀眾行為趨勢,為博物館的展覽安排、人員配置等提供決策支持。同時,智能決策系統還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對博物館的運營狀態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
5.互動性
智慧博物館通過融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以及全息投影等尖端技術,為參觀者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展示與互動體驗。具體而言,虛擬現實(VR)技術為觀眾創造一個仿真的三維環境,使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場景,增強觀眾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和好奇心。而增強現實(AR)技術則通過疊加現實世界的圖像和視頻,為觀眾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展示方式。在博物館展覽中,AR技術可以用來展示難以保存或難以展現的歷史文物信息,使觀眾通過智能設備就能獲取詳盡的文物背景和歷史知識。此外,全息投影技術可以將古老的文物、藝術品甚至是歷史事件重現眼前,使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真實的歷史場景。
(二)網絡安全威脅分析
1.外部攻擊
攻擊者會采用網絡入侵、病毒軟件、釣魚欺詐等手法,對博物館的網絡系統發動攻擊并造成破壞。例如:攻擊者可能通過植入木馬病毒或后門程序,竊取博物館的敏感數據或破壞博物館的網絡系統。此外,攻擊者還可能利用DDoS攻擊等手段,對博物館的網站或應用系統進行癱瘓式攻擊,影響博物館的正常運營(表2)。
2.內部風險
智慧博物館面臨的另一類網絡安全威脅源自內部風險,這些風險可能由員工的不當行為和管理疏漏引起。如員工因疏忽大意或故意行為,泄露博物館的敏感信息,或因員工操作不當和網絡安全意識淡薄造成風險。這類行為會對博物館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使博物館的網絡系統暴露在攻擊或破壞的風險之下,甚至導致博物館遭受重大損失。
3.技術漏洞
技術漏洞通常來源于博物館使用的軟件、硬件或網絡設備等方面,比如博物館使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應用程序中或許存在安全隱患,這些隱患可能被攻擊者趁機利用,對系統進行攻擊和破壞。另外,博物館使用的網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等,也可能存在安全弱點,使得博物館的網絡系統面臨被攻擊的風險。
二、智慧博物館網絡安全體系構建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智慧博物館網絡安全體系構建的核心基礎,在構建智慧博物館網絡安全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從多個維度和環節入手,包括硬件設施、軟件系統、數據資源以及人員管理等多個方面。首先,對博物館的網絡架構進行全面的審視和梳理,找到并消除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其次,對各類數據進行分類和分級保護,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制定相應等級的安全措施。對于高度敏感或重要的數據采取更加嚴格和精細的保護措施,以確保其安全無誤。同時,加強對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對網絡安全的認知和能力,使其能夠識別和應對各種網絡安全風險,構建起全員參與的網絡安全防線,共同維護博物館的網絡安全。
(二)預防性原則
網絡安全問題往往具有突發性和隱蔽性,一旦發生,可能給博物館帶來嚴重損失。因此,在網絡安全體系構建中,要注重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同時,還要加強對新技術、新應用的安全評估,保障在引入新技術、新應用時不會帶來新的安全風險,有效降低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
(三)持續性原則
博物館應深刻認識到網絡安全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關注和改進。因此,在構建網絡安全體系時,必須注重其持續性和可持續性。博物館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僅是為保障博物館網絡的安全性,更是為定期評估和改進網絡安全體系。定期審查和評估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漏洞,從而及時進行修復和優化。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將提高整個博物館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提高工作人員對安全管理的執行力度。同時,在構建網絡安全體系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和學習新的技術進展和新興應用趨勢。對于符合智慧博物館建設要求的新技術和新應用,應積極加以應用和創新,不斷提升博物館的網絡安全技術水平和防護能力。而對于潛在的風險和威脅,則需要及時識別和防范。
三、智慧博物館網絡安全體系構建策略
(一)技術層面
智慧博物館的網絡安全體系技術層面是其構建基礎,這一基礎直接關乎系統抵御網絡安全威脅的能力及其防御能力的強弱。首先,為確保智慧博物館的網絡在面對攻擊時具備強大的防御能力,應采用多層次、多防御的網絡架構設計思路,構建起一道立體防線,使網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抵御攻擊。其中,關鍵措施包括設置防火墻、部署入侵檢測系統以及實施其他多重防護措施。其次,博物館中存儲和傳輸的藏品信息、觀眾數據等敏感數據,必須進行加密處理以確保其安全,應采用先進的加密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密。同時,應嚴格執行訪問控制規則,確保僅有獲得授權的人員能夠接觸這些數據,以此有效防范數據泄露和不當使用。再者,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威脅和技術進步,還應定期審查并更新加密算法和訪問控制策略。不斷更新這些策略和方法,不僅可以提升系統的防御能力,還能保證博物館的網絡安全措施與時俱進。
(二)管理層面
管理層面是智慧博物館網絡安全體系的保障,涉及網絡安全政策的制定、執行和監督等各個環節。一方面,博物館應制定一套全面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網絡安全政策、安全操作規程、安全審計制度等,確保網絡安全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據可查。這些制度應明確各級人員的網絡安全職責和權限,規范網絡安全行為的操作流程,為網絡安全工作提供明確的指導和依據。另一方面,博物館應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網絡安全培訓和教育,使他們了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激勵員工主動參與到網絡安全知識的獲取與分享中,營造濃厚的網絡安全文化環境。通過持續的培訓和教導,增強員工的網絡安全觀念,并提高防御技能,從而減少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
(三)人員層面
智慧博物館的網絡安全體系中,人員層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必須從提升人員的網絡安全意識和執行力度兩方面入手,構建堅實的博物館網絡安全防線。首先,為了讓工作人員深刻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和風險點,博物館應采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和宣傳策略。這些內容包括教授如何識別網絡釣魚、惡意軟件等常見的網絡攻擊手段,并教會他們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此外,博物館還應鼓勵工作人員保持警惕,積極報告任何可疑的網絡行為,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置潛在的安全威脅。其次,為了進一步強化人員層面的網絡安全保障,建立嚴格的訪問控制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是必要的措施。博物館需要設定明確的訪問權限,使每位工作人員只能訪問其職責范圍內的工作數據與系統。當員工離職或崗位調整時,必須及時注銷其訪問權限,以避免數據泄露和濫用風險。同時,博物館還應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網絡安全規定的行為依法依規進行處理,促使工作人員更加嚴謹、負責地履行其網絡安全職責。
四、結語
在未來的發展中,智慧博物館的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將呈現更加復雜和多元的挑戰。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智慧博物館將會遭遇更多難以預料的網絡安全風險。因此,博物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需要持續關注和學習新的技術進展及新興應用趨勢,不斷完善網絡安全策略和防護措施。同時,加強與國際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推動智慧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創新,智慧博物館將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究和公眾教育的重要平臺。
參考文獻:
[1]劉斐,蔡雄飛,劉閔,等.基于風險分析的博物館安防專項設計探討[J].智能建筑電氣技術,2024,18(03):22-27.
[2]賈希希.公共文化服務視域下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的標準路徑構建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4(05):94-97.
[3]劉朝東.構建數字博物館網絡信息安全防范體系的思考[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3(12):115-116.
[4]徐秋瑋.淺議博物館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3(09):132-133.
[5]桂瀟瀟.智慧博物館建設中的博物館藏品保護與管理——以浦東歷史博物館為例[J].收藏,2023(08):153-155.
[6]李繼.智慧博物館信息系統安全防范體系分析[J].東南文化,2021(06):130-134.
作者簡介:
鄔小青(1975—),男,漢族,廣西柳城人。大專,文博館員,研究方向:網絡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