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126;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0-0043-05
An Analysi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ttention Economy on Common Prosperity
Lu Jiakai
(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
Abstract:TheAtention Economy,anew businesspracticeinthedigitaleconomy,conforms toandfolowstheunifiedlawof positiveandngativefectsinpractice,andplaysothpositivendnegativeefectsonpromotingcommonprosperityInitspositive aspects,teetioEonoyivsteprofeiosndcialgroupsanesindiiduals’digialskilldInteieacy fostersinovativetinkingndbusinssawareness,improvesresourceutilationrivesrapdeconomicgrowth,promotesiustrial restructurng andupgrading,andstimulates economicdevelopment inbothurbanandruralareas.However,fromtheperspectivesof nature,society,economyspirit,andculture,theAtentionEconomyalsoposescertainnegativefectsotherealizationofcomon prosperityTereforeinodertaxizetheitsddthofteetioEcooyitisarytoieeath fromsixaspts:calsptntelalosiioalprtgalsptalsptdl and cultural support.
Keywords: Attention Economy; common prosper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practice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原則。對共同富裕的研究不能僅局限于社會物質層面,更要深入精神領域,特別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流量經濟作為我國學者提出的一個新的區域發展理論,其特點在于以數據為核心,是數字時代催生的新型經濟模式。孫希有將“流量經濟”定義為在經濟領域中各種依靠經濟要素或生產物的流動而帶來經濟效益與發展的經濟存在形態的總稱[1]。流量經濟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路徑和動力,發揮著實踐正態效應。然而,流量經濟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同樣也存在著實踐負態效應,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影響共同富裕的整體進程。因此,基于實踐正負效應統一規律明確流量經濟在共同富裕中所發揮的正負效應,探討如何實施優化路徑以趨利避害推進共同富裕,從而助力流量經濟實現良性健康發展,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更多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一、流量經濟對共同富裕的實踐正態效應
實踐的正態效應是指實踐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呈現出的積極的、肯定性的作用[2],以肯定形態確證著人的本質力量和實踐能力。流量經濟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以下五個方面對實現共同富裕起著積極肯定的作用,發揮著一定的實踐正態效應。
(一)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催生新職業與新群體
馬克思認為,社會分工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進步而逐漸產生的[3],是在實踐活動中發展的。流量經濟作為數字經濟背景下的一種新型商業經濟實踐模式,依托互聯網平臺,使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化和專業化,催生了諸如網絡主播、短視頻創作者、電商運營者等新興職業,逐漸形成了新的社會群體。其中,網絡主播通過內容創作和粉絲互動實現價值變現,短視頻創作者憑借創意和技術抓人眼球吸引流量,電商運營者以精準營銷和供應鏈管理提升商業效率,這些群體通過參與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實現著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社會創造了經濟價值。流量經濟實踐背景下每個人都有著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多的路徑和可能。
(二)流量經濟實踐活動提高勞動者數字技能與網絡素養
實踐是主體的實踐能力、意識能力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在流量經濟帶動的商業實踐活動中,為了保持競爭力,個體注重從商業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不斷學習新技能,如網絡營銷、內容創作、數據分析等,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競爭力。正如馬克思所說:“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理解為革命的實踐?!盵4]在流量經濟這一大環境背景下,每個人或快或慢地改變著自身實踐活動以便融入其中。那些走在時代前列的首先發展起來的弄潮兒,他們在流量經濟發展初期抓住機遇投身其中,在實踐中探索學習新技術,不斷創新商業運營模式,逐漸成為電商巨頭。在流量經濟實踐活動下的普通勞動者們也不斷憑借自己學習積累的相關技能勤勞致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了“返貧”現象的發生。
(三)流量經濟實踐活動提升勞動者創新思維與 商業意識
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基礎和動力,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認識素材。在流量經濟時代,創新是個人或企業獲取流量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企業家們在流量經濟商業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獲取更多的流量進而實現變現。流量經濟下的這種創新實踐培養了個體的創新思維,增強了其市場敏銳度,有助于積極把握市場動向,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創新。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流量經濟下的創新實踐能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創業帶動就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難、就業壓力大的問題,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流量經濟紅利,助力共同富裕的實現。
(四)流量經濟實踐活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核心在于“感性的人的活動”,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能動地活動。流量經濟這一商業實踐讓傳統產業實現了數字化轉型,也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各方面支持,促進產銷一體化、便捷化、高效化。在流量經濟實踐背景下掀起了一股直播帶貨熱潮,拓寬產業銷售模式,讓一些原本處于劣勢地位的地區能夠將本地的特色產品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此外,流量經濟促使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產業鏈,同時帶動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讓資源可以更加靈活地流向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產業領域,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五)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快速拉動經濟增長
實踐是社會存在的基礎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流量經濟下的廣泛商業實踐活動對社會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帶動互聯網、廣告、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流量經濟讓互聯網平臺成為連接用戶與商家的關鍵節點,通過大數據精準分析用戶的喜好、需求和習慣,在降低商家廣告投放成本的同時,增強用戶的黏性,為社會經濟注入新活力。流量經濟實踐背景下勞動對象能夠更快地從一個生產環節轉移到另一個生產環節,使得整個生產鏈的運作效率得以提高,在相同時間內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或服務,從而增加了社會總產值,在企業收益增加的同時也為國家創造了更多稅收,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一同推進實現共同富裕。
二、流量經濟對共同富裕的實踐負態效應
實踐的負態效應是指實踐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產生的消極的、否定性的、促退的負作用,以否定形態確證著人的本質力量和實踐能力。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對共同富裕發揮著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在自然、社會、經濟、精神和文化視域下引發著一定的負作用。
(一)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威脅自然生態系統
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是國家發展之基、民生之本,在穩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為實現共同富裕注人新動能[5]。從自然視域來看,流量經濟下的商業實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但追求高流量的過程中,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著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的問題,據統計,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已占全球電力消耗的 2% 左右,且這一比例仍在持續上升。能源消耗過程往往還伴隨產生噪音、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對周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此外,流量經濟運營模式下很多自然地帶被流量帶火,如哀牢山因一則探險視頻和社交媒體的熱議而迅速走紅,哀牢山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生態系統是極其脆弱的,但隨爆火而來的大量人流和車流,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長期上來看不利于全方位推進共同富裕。
(二)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增加社會不平等性
從社會視域來看,盡管流量經濟為每個人提供了平等的參與機會,但資源的集中效應仍然可能導致貧富差距的加劇,增加社會不平等性。一方面,頭部網紅憑借其龐大的粉絲量和強大的影響力,能夠輕松獲得巨額收益,而這部分利益往往超出了其實際貢獻應有的范圍。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型創作者則面臨著流量少、收益低的窘境。這就使得富人更富,窮人更窮,不利于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社會的不平等性不僅體現在個體之間,也體現在地區與行業之間。一些地區或行業由于具備更完善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更豐富的數字資源,因此能更好地抓住流量經濟的機遇,實現快速發展,而相對落后的地區或行業則可能因缺乏這些條件而錯失良機,這就進一步拉大了區域與行業之間的發展差距。此外,因流量經濟催生的許多崗位都是臨時性或兼職性的,很多從業者與平臺之間是基于合同的合作關系,這就使得勞動者缺乏穩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且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三)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影響經濟穩定性
從經濟視域來看,隨著流量經濟的商業模式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大眾的消費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足不出戶地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購物、娛樂和獲取信息,這就導致傳統實體店的客流量大幅下降,很多百年老店也抵擋不住流量經濟的沖擊,大量勞動者失業,增加了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和不穩定性。此外,流量經濟的兩大特征是低門檻和變現快,人們不受文化水平、專業領域等的限制,都可以進入流量經濟的商業模式中獲取收益,收益的高低與吸引來的流量多少直接掛鉤,變現速度之快吸引了大量人員涌入這一領域,導致競爭異常激烈。加之該領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就業者面臨著更大的職業風險。同時,流量的不穩定性還會導致某些過度依賴流量而發展起來的行業或地區的經濟波動加劇,一旦流量大幅下降,相關行業的收入將迅速減少,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波及勞動者個人收入的高低,不利于促進經濟的良性循環。
(四)流量經濟實踐活動導致價值觀扭曲與過度壓力
從精神視域來看,從私有制下的小商品經濟時期到發達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時期,社會公眾認知出現過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三種思潮,而如今,隨著流量經濟的興起與發展,唯流量論的觀點慢慢出現在社會公眾認知中,出現了流量拜物教的思潮,認為掌握了流量就掌握了財富的密碼,因而社會中不斷出現一系列為獲得流量而不擇手段、奪人眼球的直播間和短視頻,其傳播的內容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可言,甚至還摻雜錯誤思想,導致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更多的人的價值觀遭到扭曲。越來越多的人在流量經濟中迷失自我,變為流量經濟的附屬品和生成流量的工具人,而忽視了其他的生活價值和意義。在流量經濟模式下流量瞬息萬變,沒有人可以永遠站在流量的浪尖,因而依賴流量變現的人們,往往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生存壓力,他們需要不斷地創新創作,進而吸引流量留住粉絲,長期承受這種過度壓力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不利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五)流量經濟實踐活動沖擊文化產品市場
從文化視域來看,流量經濟實踐模式下人們更多的是追求名利雙收的快感,更加注重短期的流量和眼前利益,為了迎合市場和觀眾的喜好,許多內容創作者開始模仿和復制熱門內容,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而忽視了久久為功的打磨和沉淀,這極大降低了文化產品的創新與獨特性。利用AI“魔改”經典國產老劇來引流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種無原則地篡改侵犯了原創版權,更是對經典文化的褻瀆,不利于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此外,流量經濟的泛濫還日益導致文化產品市場出現劣市驅逐良幣現象,一些真正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作品因為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流量而被邊緣化,而低質庸俗的內容卻因為迎合了部分觀眾的獵奇心理而大行其道。上述現象擾亂了文化市場的正常秩序,使得文化產品的創作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深度和廣度,嚴重影響人民文化生活層面的共同富裕。
三、實現流量經濟對共同富裕趨利避害的優化路徑
如何實施優化路徑以趨利避害,讓網絡“流量”變經濟“增量”和“存量”,使流量經濟盡可能多地發揮正效應推進共同富裕是亟須探討的問題。
(一)技術支持:注重數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一方面,要加快研發高效算法和數據處理技術,盡可能減少數據處理和傳輸過程中的能耗,同時實現網絡流量的合理分配,避免資源閑置浪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廣綠色數字技術。如采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為數據中心供電,從而降低碳排放;推廣使用節能設備和技術,如LED照明、節能空調等,以降低能耗。此外,政府要著力搭建與學術界和企業的合作交流平臺,共同研討和推進數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實踐案例,邀請相關研發人員進行技術交流和知識共享;還應為新技術的研發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對先進的數字技術積極開展試點和推廣。通過以上舉措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技術支持。
(二)智力支持:加強數字技能培訓與就業幫扶
政府應當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數字技能培訓體系,做好精準就業幫扶工作。其中,針對失業人員開展基礎數字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電子商務和新媒體運營等人門技能;針對在職人員提供進階培訓,提升他們數據分析和數字營銷等專業技能;面向高校畢業生開設數字經濟相關課程,培養復合型人才。此外,政府要建立就業大數據平臺和就業服務平臺,為勞動者提供相關就業信息,支持三方機構為勞動者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指導。通過以上舉措為大批勞動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創業支持條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持。
(三)制度支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通過稅收、社會保障等手段縮小收入差距,調節過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扶持力度。特別是政府要征收高額流量稅,一方面是為防止某些個體或平臺因過度占有流量資源而形成市場壟斷,導致出現服務質量下降、價格操縱等負面影響,保障市場的創新活力;另一方面是防止部分群體為獲得高額流量收益而進行流量資源的不合理集中,甚至是非法集中,從而保障市場的公平正義和良性健康運行,為中小型創業者和經濟不發達地區提供更多的增收機會。同時,政府還要通過多種手段鼓勵企業實行員工持股、績效獎金以及利潤分紅等多樣化的措施,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助力共同富裕。通過以上舉措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支持。
(四)法治支持:增強監管與執法力度
政府要建立健全數字監管體系,加強對流量經濟的監管和引導,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積極引導流量經濟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具體來講,一是要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監管,對違法用工和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進行嚴懲,為勞動者提供公平且安全的工作環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每個勞動者都能享有基本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二是要加強網絡監管,建立健全信息審核機制,加大對違規行為和作品的罰款力度,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維護網絡流量空間的清朗和秩序。三是要加大對生態保護區的監管力度,制定合理的游客承載量,劃定具體的游客活動范圍,推廣生態旅游理念,防止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通過以上舉措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法治支持。
(五)跨區域支持:促進區域間流量經濟均衡發展
政府要牽頭帶動建立區域間流量經濟協作機制,鼓勵東部互聯網企業在中西部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對口支援,從而帶動技術、人才和資本流動。同時要建立區域間流量資源共享平臺,促進優質內容和商業機會的跨區域流動,借助各區域差異化發展形成區域聯動合力,帶動區域間經濟的共同增長。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鮮明的流量經濟業態,如農業大省可以重點發展農產品直播電商,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培育旅游網紅經濟,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可以打造文化IP產業鏈等,在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發揮區域間聯動效應,擴大流量經濟輻射范圍,促進區域間流量經濟的均衡發展。通過上述舉措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提供跨區域支持。
(六)思想文化支持:引導全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觀
引導全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發展觀,首先要明確流量不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真正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和內心的成長,全社會要倡導創新思維,避免盲自跟風,鼓勵人們追求有意義的事業和生活,共建健康多元的文化生態。其次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務實誠信、愛崗敬業的價值取向,克服浮躁焦慮的社會心態。最后要提高全民審美素養,引導選擇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消費和分享,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促進精神和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富裕。全社會要積極搭建全民內部交流合作平臺,共享創業就業經驗,從而緩解心理壓力和提升社交能力。通過以上舉措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思想文化支持。
四、結束語
流量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實踐活動,凡是發揮作用之處,流量經濟對共同富裕總是表現為正負兩重效應。例如,流量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也存在著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的問題;在帶火自然生態地帶,促進附近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時,也使得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增收;在催生新職業新群體,促進就業創業的同時,卻增加了社會不平等性;在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快速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卻相反地影響了經濟的穩定性;在提升公眾數字技能與激發創新思維的同時,卻也帶來價值觀扭曲與過度壓力、沖擊文化產品市場質量等不良問題。因此,需要從六個方面優化路徑,即注重數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強數字技能培訓與就業幫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強監管與執法力度、促進區域間流量經濟均衡發展、引導全民樹立正確價值觀與審美觀,為流量經濟推進共同富裕分別提供技術支持、智力支持、制度支持、法治支持、跨區域支持和思想文化支持,以實現流量經濟對共同富裕趨利避害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希有.流量經濟新論:基于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理論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3.
[2]崔自鐸.論實踐的正負效應統一律:再論實踐規律[J].社會科學戰線,1994(2):51-56.
[3]宋郁雯.馬克思分工理論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23.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5]何舒,吳燚盛.自然資源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4(7):11-19.
作者簡介:盧佳鍇(2002—),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單位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任編輯: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