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0-0119-04
TheImpactofBlended Teachingin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Practical Training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of 16 Experiments and Quasi-Experiments
He Xinshu
(GuangxiNormal University,Guilin541001)
Abstract:Thisstudyusesthemethodofmeta-analysistoquantitativelyanalyzetheimpactof blended teachingontraining performanceofvocationaleducationathomeandabroad.Overal,blendedearinghasastrongpositiveimpactFromtheperspectiveof schoolleveltereasnosignificantdiferenceitheimpactonhepracticaltraningperformanceofsecondaryorhghervocational students.Regardingsubjectcategories,disciplineswithstronghandsonperationshowbteroutcomes.Intermsof teachingsaleboth smallscaleandlarge-scaleblendedteachingdemonstrategoodpracticaltrainingresults.Asfortheteachingperiod,thelogerthe teachingcycletheteeracticaltraingeformane.Intisgadsuggestiosfotiingblededtachinginoatial educationareputforwardfromtheaspectsofombiingthecharacteristicsofpracticaltraining,school-enterprisecoperatioand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ies.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blended teaching;practical training performance;meta-analysis
混合式教學在國外的定義常被理解為面對面學習和線上學習環境混合[1],其他學者又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加詳細的敘述,如美國柯蒂斯·J·邦克教授將混合式學習定義為面對面教學和計算機輔助在線學習的結合[2]。國內祝智庭學者認為混合式教學是對所有教學要素先進行優化選擇后進行組合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3]。何克抗認為所謂的混合式教學就是將傳統學習方式和在線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更主動積極[4]。不同的研究者對混合式教學的定義不同,但其大致相同,認為混合式教學就是指線上線下中有利于學習的各種要素進行融合[5],以達到教學目標的最優化。
一、問題的提出
混合式教學結合線上線下的優勢,彌補了傳統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被廣泛應用于職業教育領域。但是現有結論對職業教育實訓的效果檢驗并不一致,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而言能夠顯著提高實訓成績,二是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實訓影響效果基本相同,三是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不如傳統教學對提高實訓成績的影響。綜上,有必要對混合式教學是否有利于職業教育實訓教學展開研究。
基于以上的觀點,本研究將利用元分析的研究方法來解決對于職業教育實訓課程來說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學生學習效果如何,不同學段、學科、教學規模、教學周期對職業教學實訓課程混合式學習影響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元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元分析方法,對已有的職業教育混合式實訓的實證研究的結果再統計、分析和綜合[7]。本研究采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30(CMA3.0)軟件和Excel軟件作為元分析工具,嚴格遵循提出問題、文獻檢索、文獻篩選、文獻編碼、數據分析和結果總結六個步驟。
(二)文獻檢索與篩選
本研究檢索年限截至2024年8月。中文文獻選自中國知網,以“(混合式 + 混合教學)*(中職 + 高職 + 實訓)”為檢索方式進行檢索。英文文獻來自WebofSci,檢索\"blended learn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中英文文獻共1220篇,篩選重復文獻。再初步閱讀標題、摘要等后剩余91篇。閱讀全文后,剔除不滿足要求的文獻,剩余16篇。按照如下標準進行篩選:一是研究對象是關于職業教育混合式實訓與傳統實訓學習效果對比,二是實驗方法是研究實驗或準實驗研究,三是文獻里提供了元分析需要的樣本量、平均值、標準差等分析時需要的相關數據。最終得到16篇滿足要求的文獻,實驗組1075人,對照組1084人。
(三)文獻編碼
本研究按照學段、學科類別、教學規模、教學周期四個方面進行編碼。具體見表1。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發表偏倚檢測
發表偏倚(publicationbias)指在研究過程中可能由某種原因導致研究結果傾向發表顯著或正向的結論,可能導致發表偏倚的原因有期刊更偏好發表正向結果、研究者對結果選擇性報道、存在語言和地區偏倚等。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偏少,因此采用漏斗圖與Begg's檢驗來進行檢測。從漏斗圖上可以直觀看出研究樣本大都均勻分布于漏斗兩側,初步判斷發表偏倚不明顯,但目測可能存在差異,繼續進行Begg's檢驗。Begg's檢驗的結果為 T=1.01lt;1.96,p=0.34gt; 0.05。因此,斷定本研究不存在明顯的發表偏倚,本研究效應值較為穩定。
(二)異質性檢測
異質性檢驗是元分析用于評估已有研究的效應量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的一種統計方法。本研究檢驗異質性的辦法是 Q 值 ?I2 方法。本研究結果如表2所示, Q=703. 134 , (p=0.000lt;0.005) ! 96.729% ,具有高異質性,因此,本研究需要采取隨機效應模型來計算效應量,并且需要對調節變量進行更詳細分析。
(三)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對實訓成績的整體影響
本研究以標準化方差為效應值,選取隨機效應模型計算,使用CMA3.0軟件進行分析,得到森林圖,見圖2。通過圖2可以看出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對實訓學習效果的整體影響,圖中所有效應量的合并有效值是1.025( p=0.000lt;0.05 )。效應值越大效應越強,根據規定小于0.2表示為弱效應,效應值在0.2與0.8之間表示中間效應,當效應值大于0.8表示強效應,由此判斷,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對實訓的學習成績效果起到顯著的正向作用。
(四)調節效應檢驗
1.學段的調節效應
以學段作為調節變量進行分析,得到不同學段對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實訓成績影響效果。混合式教學對中職實訓的影響結果, SMD=1.003,p=0.000lt; 0.05,表示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對高職實訓的影響結果, SMD=1. 139,p=0. 034lt;0. 05 ,表示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從組間效應, Q=0.054,p=0.816 ,可以看出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對中職或高職學生實訓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2.學科類別的調節效應
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對電氣類、工業機器人、護理類、環境設計類均存在正向影響作用。其中,對環境設計類影響最大( ?SMD=3.011,p=0.000lt;0.05) L,其次是工業機器人類( ?SMD=1.115,p=0.000lt; 0.005)護理類(SMD=0.956, p=0.000lt;0.005 ,對電氣類有中等影響 (SMD=0.561,p=0.002lt;0.005) ,對電子信息類( ?SMD=1.697,p=0.169gt;0.005 )、市場營銷類 無顯著影響。由組間效應可以看出 Q=156.063,p=0.000lt; 0.005,說明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的實訓對不同學科學習效果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3.教學規模的調節效應
教學規模對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實訓成績的效果影響分為三組,大規模是60人以上( SMD= 1.021,p=0.000lt;0.005) ,具有較強的顯著影響;30人以內規模是小規模( SMD=0.772,p=0.002lt; 0.05),也有影響力,在 31~60 之間的中等規模( SMD=2.951,p=0.034gt;0.05, ,不具備正向影響。由組間效應可以看出 Q=24.941,p=0.000 ,說明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實訓對不同教學規模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顯著影響。
4.教學周期的調節效應
不同教學周期規模對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實訓成績的效果影響不同,多于一學期的教學周期中 ?SMD=2.557,p=0.000lt;0.05 有顯著正向影響,一學期的教學周期 (SMD= 1. 040,p= 0. 000lt; 0.05)有顯著正向影響,少于一學期的教學周期C :SMD=0.648,p=0.469gt;0.05, )無顯著促進作用。組間效應可以看出 Q=42.204,p=0.000lt; 0.05,說明在不同教學周期下,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實訓效果存在顯著差異。
四、研究結論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對國內外職業教育領域混合式教學實訓的實證研究進行統計分析,通過量化數據,較為客觀地評估了職業教育中混合式教學對實訓的實施效果,找到其中的各調節變量進行調節檢驗,通過分析得出了如下結論。
(一)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對實訓成績的影響
從森林圖可以看到合并效應值( SMD=1.025 ),因此可以判斷職業教育中混合式教學對實訓學習起到較強的促進效果。這是因為混合式教學的特點適合職業教育實訓的學習。首先,混合式教學在線上能夠提供豐富的、較新的教學資源,學習者能夠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進行學習,并且在未來可能會享有高質量的線上線下聯通的學習空間。其次,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習者提供線上交流平臺,讓學習者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與其他小伙伴、教師甚至是企業專家進行交流討論。
(二)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中有對實訓成績顯著影響的調節變量
混合模式對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實訓效果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從學科上來看,對于動手能力要求越強的學科影響越大,原因可能在于需要操作性更強,便于通過視頻觀看操作細節或線上操作。從教學周期來看,周期越長效果越好,究其原因可能是短期效果不明顯。從教學規模來看,小的教學規模促進學生更深層交流,同時也能滿足大的教學規模,這是因為職業教育實訓中的工作情境是圍繞典型工作任務設計的,其工作過程結構完整,學生可以在線上觀看視頻,既學會了知識又節約成本。
(三)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中無顯著影響的調節變量
學段對職業教育混合式實訓教學效果的影響無顯著差異。其原因首先可能是不管中職還是高職對混合式教學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學校可能無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其次是由于評價機制不完善,導致線上環節學習還停留在形式上。
五、結束語
混合式教學對實訓成績存在較強的正向影響,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改進混合式教學。一是結合實訓課程特點,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訓課具有強實踐性和操作性,學生通過線上學習理論部分,線下課堂更側重實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對接企業,發揮校企合作最大效益。對接企業真實案例,將實訓融入生產案例。邀請企業里的技術人員、勞模、一線工人等參與教學,從企業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點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三是優化實訓模塊內容,加快實訓教學資源庫開發。實訓時將課程內容按模塊進行劃分,形成完整的工作過程。教學資源庫需要界面顯示友好,操作簡單,不斷豐富教學資源,給師生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
參考文獻:
[1]林祥德,徐軍,趙暉,等.臨床工程技能綜合實訓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23(5):29-32.
[2]鄭旭江,章玉祉.混合式教學對高職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基于40項國內外研究的元分析[J].數字教育,2023(2):47-53.
[3]李寶敏,余青,楊風雷.混合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基于國內外106篇實證研究的元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22(1) :75-84.
[4]何克抗.大力倡導與推行“中國特色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0(1):45-54.
[5]楊磊.實訓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創新:以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課程為例[J].福建輕紡,2022(7):33-35,38.
[6]鄭玲,劉革平,謝濤,等.協作學習中虛擬現實技術對學習效果的影響:2007一2019年國際實證論文的元分析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1(4):56-64.
[7]趙愛美.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J].職教論壇,2020(6) :71-76.
作者簡介:賀心姝(1999一),女,漢族,內蒙古鄂爾多斯人,單位為廣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
(責任編輯:張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