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強調實現對學生的公平性選拔、多元化選拔,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地[1]。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踐行新高考的理念,對教育方式做出改進。在傳統的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大多會將重心放在提升學生的技巧上,采取短時間內大量訓練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在新的藝考選拔中,這種應對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對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對短視頻資源的開發利用,借助短視頻的合理使用來增強音樂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創新性,促使學生真正喜愛音樂,獲得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進而落實新高考的理念,為社會選拔出更多具有良好藝術修養的人才。
一、新高考下“短視頻”應用政策解讀
(一)新高考下高中音樂教學面臨的挑戰
在《關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體系。這一文件的落實意味著在今后的藝術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專業能力上的發展,也要看重學生在文化底蘊上的成長,確保學生可以成長為滿足社會發展期待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音樂高考將文化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引導和推動了高中音樂課程教學的改革。在過去的高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比較低,部分考生會將藝考作為高考的捷徑,擠壓了一部分具有真正音樂專長的人才的機會。而當下,則要求協調好文化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2]
基于新高考的要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則要從實現教學模式變革、加強五育并舉思想在教學中的滲透等角度入手,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這正給短視頻資源的引入創造了契機。
(二)新課標中“短視頻”資源引入理念的 解讀
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教學要反映時代需求,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谛抡n程標準中的要求,教師在開發短視頻資源的過程中應當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目標,借助短視頻資源的引入來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讓學生可以在短視頻的探索中獲得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在短視頻的資源開發中也要關注三個要素。一是借助短視頻資源來弘揚民族音樂,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讓學生可以在短視頻的幫助下享受人類音樂文明的優秀成果。二是借助短視頻資源來豐富音樂課程的選擇,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需要。教師要形成開放、包容的教育思想,以短視頻為載體,引導學生對合唱、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編等不同的音樂文化形式展開探索,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三是借助短視頻來突出音樂教育以美育人的特征,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短視頻的欣賞中領悟美好事物中蘊含的思想,樹立起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二、短視頻資源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用短視頻資源,能夠滿足新高考下學生音樂學習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學生主體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密切圍繞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需求來開發短視頻資源,并且在短視頻的內容設置上,教師也要以啟發性教學為主,讓學生可以借助短視頻展開自主性學習,而不是用短視頻來大量灌輸給學生知識,導致學生出現缺乏思考的問題。
二是正確價值觀導向原則[3]。新高考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推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達成,當下,學生正處在思想激烈碰撞的時代,各種網絡文化、外來文化給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建立帶來了影響,也給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帶來了阻礙。對此,教師要注重優化短視頻的內容,借助短視頻這一學生喜愛的娛樂方式,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思想,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思想上的指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落實。
三是創新性原則。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在短視頻資源的開發中應當遵循創新性的原則。一方面是對短視頻的內容進行創新,讓學生可以借助短視頻來了解更多新穎有趣的音樂文化,另一方面是對短視頻的制作方式進行創新。教師不僅可以從網絡上直接獲取短視頻,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來自制短視頻,如制作互動型的短視頻,利用真人錄像來制作短視頻等,從而實現短視頻的創新,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
四是面向全體原則。在短視頻的開發應用中,教師應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學情的分析,基于學生的共性來應用短視頻,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短視頻的學習和欣賞中去。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對學生個性的了解,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短視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特點,給學生提供不同的短視頻,進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短視頻的應用可以面向學生全體。
五是相關性原則。借助短視頻的使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為充分發揮短視頻的作用,教師則應當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應用短視頻,避免單純為了學生的興趣而使用短視頻,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教師應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而篩選出適合的短視頻內容。教師要認識到短視頻的應用目標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放矢地開發短視頻,保證教學的實效性。
三、短視頻資源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搜集短視頻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師要形成開放的教育思想,實現對學生音樂愛好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形成廣泛的審美觀念,主動探索生活中的音樂之美。短視頻資源為教師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創造了很好的環境,當下,以音樂為載體的短視頻資源在網絡上已經開始流行,不同人群也會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為學生廣泛吸收音樂文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小河淌水》這首作品來展開鑒賞,讓學生在短視頻的欣賞中感受民歌的不同魅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傳統民歌版本的《小河淌水》和龔琳娜演唱的《小河淌水》,讓學生對不同版本的歌曲展開分析,思考如何將民族文化更好地延續下去,讓學生形成開闊的民歌視野,得到更好的審美鑒賞體驗。
又如:為了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借助微信群、釘釘等手段,為學生搭建資源庫,讓學生可以在線上平臺的幫助下收獲更多豐富的音樂短視頻學習資料。教師可以在日常不斷收集各種與音樂有關的短視頻資源,包括流行音樂、民謠、樂器等,將其整理在一起,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并且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獲得相關的資源,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養成良好的短視頻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4]。
(二)利用短視頻資源,提升學生藝術素養
傳統的音樂高考強調學生在技術、技能上的掌握,新高考音樂則注重從藝術修養的角度來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考評,如在聲樂、器樂的考試中,考生不能再使用伴奏,而是要使用清唱,這就要求考生真正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不能再以技巧來獲勝。因此在高中音樂短視頻應用中,教師要注重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三個角度,實現對學生藝術素養的有效培養,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新高考的挑戰。
1.審美感知能力提升
審美感知能力是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理解能力,要想實現對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做的是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可以在廣泛的欣賞中提升自己的欣賞水平。在短視頻開發中,教師則需要對學生的審美感知展開分析,選擇內容適合的短視頻,對學生的審美思想進行熏陶,讓學生可以掌握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判斷力。
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應用短視頻資源:
一是借助短視頻來培養學生的細節意識。注重細節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去觀察細微的音樂變化,豐富學生的聽覺體驗,讓學生更好地領會音樂的魅力。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韓紅的《九兒》這首作品,借助暫停、拉長、對比等手段,讓學生對歌者的氣息控制、詞語斷句、聲音的加強、弱聲唱法的選擇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之上促進學生對歌曲細節的探索。
二是借助短視頻來促進學生的多感官體驗。音樂教育是聽覺的教育,但是僅僅憑借聽覺,卻很難讓學生有完美的審美體驗。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的方式,引起學生在視覺上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感知體驗,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例如:引導學生去欣賞歌曲《敦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敦煌的紀錄片、電視劇、圖片等資源,制作成短視頻,讓學生在視覺欣賞中展開音樂鑒賞,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
2.藝術表現能力培養
藝術表現能力是指學生在音樂作品創作和表現中展示出的感染力,而不是單指學生的音樂技巧。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師要重視起對學生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擺脫機械重復的音樂表現方式,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表現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來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可以擺脫自己的單一認識,體會更多富有魅力的音樂演繹方式,促進學生藝術表現能力的發展[5]。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音樂短視頻制作的活動,讓學生可以在親身體驗中改善自己的藝術表現方式。制作短視頻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展示自己思想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很多學生缺少健康的審美,借助這項活動,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對如何合理使用現代科技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促進音樂教學和時代的接軌。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讓學生思考自己希望展現的音樂短視頻主題,思考短視頻都由哪些要素組成,如何向外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音樂思想,從而引起學生對活動的重視。在學生完成了短視頻的創作之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開展成果展示的活動,讓學生去正式介紹自己的觀點,促使學生在相互溝通中掌握更加有效的藝術表現方法。
3.文化理解能力發展
在新課標中,強調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來幫助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借助短視頻去欣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加深學生對多元文化內涵、特征的理解。
例如:在引導學生探索《茉莉花》這首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短視頻創作和鑒賞活動。《茉莉花》的版本有很多,包括江蘇版本、河北版本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來搜集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信息,結合《茉莉花》這首作品的內容來使用這些資料,制作出可以展示不同地區人文特點的短視頻。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開展成果交流總結的活動,讓學生去分享自己的成果。借助學生制作的短視頻,教師再引導學生去深入鑒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讓學生想一想不同地區的民歌特點是什么,從而促進學生對不同地區民歌文化的理解。
(三)利用短視頻資源,理解多元文化
短視頻的使用能夠幫助師生突破課堂、教材的局限性,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中形成開闊的文化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讓學生課后展開必要的自主學習,從不同角度去探索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建立。
例如:在引導學生探索戲劇文化的過程中,受到課堂學習時間的限制,學生大多只能夠在課堂上對京劇等戲曲文化進行簡單了解,給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帶來了阻礙。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短視頻資源,或者鼓勵學生利用嘩哩嘩哩、愛奇藝、抖音等平臺去搜集與京劇、河北郴子、豫劇等戲曲相關的短視頻資源,展開自主學習,從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搭建線上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學生使用微信、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路徑,和教師、同學在課后也能夠展開充分的交流互動,并且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主動探索。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優勢,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結束語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應當形成開放的教育思想,注重從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出發來展開教育活動。教師要加強對短視頻資源的開發利用,促使學生形成開闊的音樂視野,讓學生在內涵豐富的短視頻幫助下養成積極的音樂愛好,掌握有效的音樂創作方法,形成良好的音樂情懷,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將學生培養成符合新高考育人要求的人,提升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鑫智.新媒體資源在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太原:中北大學,2023
[2]張艷潔.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7):230-233.
[3]朱曉霞.新高考改革視域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思考[J].新課程研究,2021(22):66-67.
[4]譚仙仙.高中生使用手機音樂APP的調查研究[D].福州:師范大學,2021.
[5]劉迎賓.新高考下的高中音樂教學初探Ⅲ]當代家庭教育,20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