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工會工作的百年歷史探索與啟示

2025-06-27 00:00:00韓建旭
山東工會論壇 2025年3期
關鍵詞:工會

2025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中國工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起來的。在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各級工會組織始終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組織動員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拼搏奮斗,作出了獨特的歷史貢獻,在黨的歷史、工會歷史上譜寫了壯麗篇章。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交織,社會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給工會工作既帶來新機遇也帶來新挑戰。回顧中國工會工作的百年歷史進程,總結中國工會工作的百年歷史經驗,對于開創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工會工作的新局面,發揮中國工會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工會工作:圍繞革命任務發動工人階級廣泛開展斗爭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工人階級不斷掀起工人運動的高潮,中國工會工作也隨之迅速發展壯大,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以及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群眾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卓越功勛。

(一)積極開展工人運動

組織開展工人運動是這個時期工會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

《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明確提出了開展工人運動、研究工人運動歷史的要求。同年8月,黨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推動以香港海員大罷工為起點、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為頂點的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迅速出現。在此期間,各地罷工浪潮此起彼伏,先后共有30多萬人加人到全國100多次罷工斗爭中,其長達13個月的持續時間,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強大力量和堅定而徹底的革命意志。1925年5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后,推動開展了席卷全國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并促使省港大罷工“堅持斗爭達16個月之久”,“成了五卅以來反帝國主義長期潮流之最后砥柱” ① ,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工人運動史上的奇跡。此后,在黨的領導下,工會開展轟轟烈烈和形式多樣的職工運動,組織動員工人群眾支援革命斗爭,抗擊日本侵略者,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有力配合、促進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可以說,黨通過領導工會開展工人運動,既提高了工人群眾的階級覺悟,塑造了偉大的工人階級品格,推動涌現出大量工人階級先進分子,又為黨順利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推動建立工會組織體系

普遍組建工會是開展工會工作的重要基礎。黨成立后就提出自己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②,并要求不斷提升工人對為什么要成立工會、成立工會有什么用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及其各地分部,事實上承擔起了工會的職責任務。同時,各地設立工人學校、工人俱樂部,出版《勞動周刊》《工人周刊》等報刊,開辦工人子弟學校,不斷發動群眾、組織工會。1925年5月,黨通過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召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宣布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不僅實現了工人階級的大團結,而且促使全國各地的工會有了統一的組織。從此,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為工會工作的重要機構,指導全國各地、各產業組建工會,促進工會工作的體系化發展。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華全國總工會先后在中央蘇區、陜甘寧邊區、上海成立執行局,并陸續恢復被破壞的工會組織,推動全國工會的新一輪系統性重構。1939年4月,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成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工會和工會工作的領導。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恢復中華全國總工會并確定其宗旨,重新實現了全國工人階級的團結和全國工會的統一。此后,工會組織逐漸拓展和覆蓋到全中國,全中國的工人階級被組織起來,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工會組織體系,為工會工作的全面鋪開奠定了組織基礎。

(三)根據革命形勢采取靈活工運策略

革命斗爭是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針對不同的革命形勢,采取靈活的工運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給工會工作以深刻教訓。八七會議以后,黨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并領導創建江西、四川、湘鄂贛、鄂豫皖等蘇區,也因此開辟了一個新的工會運動領域。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隨后頒布《勞動法》等法律法規,使蘇區工會成為“蘇維埃政權的柱石” ① 。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根據黨的方針,工會工作以不同的斗爭方式和策略深人開展。在根據地,通過大生產運動、勞模運動等,積極參與改善根據地的經濟生活狀況,贏得廣大職工的認可;在國民黨統治區,通過國共合作,組織職工群眾參加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運動,發展壯大抗日力量;在淪陷區,通過提出“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采用一切形式開展抗日斗爭。1945年,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為工會工作從抗日戰爭向解放戰爭轉變提供了理論武器。隨后召開的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由此提出“公私兼顧、勞資兩利”,成為中國工會運動在推翻舊中國、迎接新中國過程中的新起點。面對工作重心即將由農村轉向城市,毛澤東及時調整思路,強調“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②,為新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

(四)加強同世界各國工會的聯合和支援

主動同各國工會聯系,獲取更大的力量的支持,是革命斗爭勝利的外部條件。早在1922年7月,黨的二大就強調工會必須要有統一的聯合力量,必須通過赤色工會國際協會,同全世界的革命工會聯合起來,以便與資本主義作斗爭,從而闡明了中國工會與國際工會的關系。1925 年5月,中華全國總工會甫一成立,就決定加入赤色工會國際協會。此后,中華全國總工會派員參加赤色工會國際協會,定期報告中國工會運動情況,促進了后者對中國工會的指導、支持和援助。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工會通過團結中國勞動協會的進步力量,突破了國民黨的封鎖與禁錮,為解放區工會與世界工會交流交往打開一個缺口。1945年,解放區工會代表和中國勞動協會代表共同出席世界工會聯合會成立大會,不僅提高了中國工會的聲望和地位,向世界各國展示了中國工會的良好形象,而且由此“奠定了中國工會運動團結、統一的基礎”③。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工會工作:實現新中國工運方針與國家戰略的同向同行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工會工作發生根本性變化,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無論是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還是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都創造了光輝業績。

(一)明確工會工作在黨和國家中的地位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工人階級從過去的被壓迫被剝削階級變成領導階級和國家的主人,開啟了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紀元,為工會工作的質變躍升創造了條件。1950年6月,《工會法》頒布實施,確定了新中國工會的性質、權利、職責及組織、會員、經費等,明確了工會的法定地位和作用,為工人階級通過自己的群眾組織爭做主人翁和擔當主力軍提供了法律依據。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規定了新中國的性質,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① ,進一步從國家根本法上明確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1956年9月,黨的八大對黨和國家事業提出的新論斷和目標任務,為工會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了指引。盡管此后一段時期,由于某些“左”的做法,影響到工會工作的發展,但這并不能否認工會對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二)建立健全黨領導工會工作的制度

理順黨與工會的關系,是新中國成立后一系列關于工會論爭的焦點。早在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就強調指出,“黨的組織工作,政權機關的工作,工會的工作,其他各種民眾團體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肅反工作,通訊社報紙廣播電臺的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②,這奠定了新中國初期工會工作的基調。1951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在肯定工會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批評一段時間以來的一些工會工作方針和活動存在狹隘經濟主義、工團主義和主觀主義傾向 ③ ,強調工會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勞動、發展生產”,進一步明確黨對工會的領導關系,要求“全國總工會及各級工會必須在黨中央及各同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④,其積極意義在于“引導工會順利渡過新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交接期”③。1956年,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健全和完善黨領導工會工作的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礎。1958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工會組織問題的意見》確定了“各級工會組織應該以由同級黨委領導為主,同時接受上級工會的領導”的雙重領導體制。此后,這一原則延續下來,對于保證工會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動員職工參與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確立新中國工運的基本方針

新中國成立后的國家性質和地位的變化,使工會工作的方針和任務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工會工作確定的總體思路的指引下,1953年5月,中國工會七大召開,提出工會在一段時期內的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聯系并教育工人群眾,不斷地提高工人群眾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鞏固工農聯盟,團結各階層人民,積極地完成國家建設計劃,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地改善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的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為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與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斗爭”③,進而形成“以生產為中心,生產、生活、教育三位一體”的新中國工運基本方針。此后,工會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職能的延伸部分,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助手,引導職工群眾參加經濟建設,推動建立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參加社會主義改造,推動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參加增產節約、勞動競賽運動,促進技術革新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同時,工會通過參與推動出臺《勞動保險條例》等,促使國家建立按勞分配的工資制度,不斷提高職工工資和福利待遇,改善職工勞動和生活條件,大大提升了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四)迅速同有關國家的工會建立友好關系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工會基于自身的社會主義屬性,同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工會迅速建立了友好關系,多次派代表團前往蘇聯和東歐考察,邀請蘇聯專家來華講課和提供咨詢指導,凸顯出中國工會這一時期國際交往的主要方向和對象。同時,中國工會積極突破交流交往的范圍,一方面,加強與正在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亞非拉國家工會的聯系,支持亞非拉國家工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另一方面,加強與發達國家工會的聯系,逐步改善同有關國家工會的交流交往狀況。在參與國際組織方面,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在國際勞工組織的席位被非法占據。1950年6月,周恩來專門致電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要求將國民黨代表從該組織的各項機構和會議中驅逐出去。經過多方不懈努力,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后,同時也恢復了在國際勞工組織中的合法權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工會工作:突出以維權服務職能探索新道路

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和國家實現了歷史性轉折,中國工會工作重新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迎來了轉型發展,在引導職工支持、參加、推動改革開放和投身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重建工會組織與恢復工會工作

工會組織的重建是工會工作繼續發展的前提。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和撥亂反正開展的同時,工會也在努力加強組織建設、恢復各項工作。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及中國工會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各部門、各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恢復工作,加快了工會的組織建設步伐。1978年10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報《工人日報》復刊,同年11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干部學校復校開學,此后全國各省(區、市)普遍恢復設立工會干部學校,加強了工會干部培養教育工作。同時,各省(區、市)工會機構逐步建立健全,工會干部力量得到充實。自1979年1月起,恢復企業、事業、機關的行政方面向工會撥交經費制度,工會各項工作的開展有了保障。1982年6月,黨制定實施《工業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暫行條例》和《財貿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暫行條例》,為工會不斷擴大覆蓋面提供了依據。20世紀80年代中期,工會開始在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部署組建工會的試點,此后又推進非公企業建會、農民工等勞動群體人會工作,為工會工作拓展了全新的領域。

(二)更加凸顯工會的維權服務職責和使命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并日趨復雜,職工利益急需維護。1978年10月,鄧小平強調:“工會組織都必須密切聯系群眾,使廣大工人都感到工會確實是工人自己的組織,是工人信得過的、能替工人說話和辦事的組織,是不會對工人說瞎話、拿工會的會費做官當老爺、替少數人謀私利的組織。” ① 這使黨對工會的認識重新回到了正確的軌道,明確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而不再被認為是經濟主義、工團主義。工會為此逐步提出“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維護”(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四項基本職能”(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維權服務理念。在堅持上述理念的同時,工會不斷采取多種措施,如制定建設職工之家的標準,提出“五突破,一加強”和“三個最大限度”等,努力聯系服務職工。進人21世紀,中華全國總工會提出“組織起來,切實維權”,作出《關于加強協調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開展“兩個普遍”和“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等活動,努力履行工會維權服務的主責主業。

(三)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工會工作機制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領導工會對工會工作機制進行了完善。一是建立健全職代會制度和推進廠務公開。1981年7月,《國營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制定實施,對于保障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制度保障。1999年1月,全國廠務公開協調小組成立,掀起了世紀之交廠務公開工作蓬勃發展的態勢,隨后在健全機制、規范運作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二是推進工會參政議政制度建設。中國工會十大之后,黨中央批準凡改革遇到與職工利益有關的問題,工會都要參與,提出意見建議。政府與同級工會聯席會議制度逐步建立。同時,各級工會積極參與勞動爭議協調問題的處理,推動建立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并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建言獻策。三是促進工會工作法制化。1981年,黨中央批準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法律顧問委員會。隨后,工會兩次參與修改《工會法》,參與制定《勞動法》等,為法律法規制定或修改工作提供了寶貴智慧。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此基礎上提出工會工作新思路,不斷推進工會工作的法制化進程,使工會組織的發展進人更加規范的發展軌道。四是加強工會改革建設。黨的十三大提出“理順黨和行政組織同群眾團體的關系”②任務后,1988年10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屆六次執委會議通過《工會改革的基本設想》,著力推進工會自身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和職工需要。此后工會各項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為實現工會工作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

鄧小平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③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針對新時期工人階級構成和變化情況,黨的十二大要求必須大大加強黨在工會中的工作,使工會成為聯結黨和工人群眾的強大紐帶。1993年10月,江澤民提出“要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的新路子,努力開創工會工作的新局面\" ① 的重大命題。2003年9月,胡錦濤強調“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工會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最廣泛地把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最充分地把工會組織的活力激發出來”②。隨后,根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工會工作的要求,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四屆六次主席團會議通過《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決議》,這個決議提出的基本內容成為工會工作新的方針,回答了長期以來工會在實踐中始終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難題和一些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成為中國工會的必由之路和希望之路,越走越寬闊。

(五)發展同世界各國工會的交流合作

改革開放后,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按照黨的總體外交方針,中國工會堅持“獨立自主、廣泛聯系”,與世界各國的工會開展交流、交往、合作,促進了工會國際交流活動的繁榮,取得顯著成績。中國工會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工會的團結合作進一步加強,同日本工會的友好合作關系全面發展,同大多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會都建立了關系,同蘇聯和東歐國家工會的關系也得到恢復。同時,在雙邊活動中,不僅發展友好往來,而且增加了交流工會工作經驗和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等實質性內容。中國工會對外交往廣度和深度達到歷史新高度。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中國的綜合實力快速提升,黨中央為此提出了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命題。2003年9月,中國工會十四大進而提出了推動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工會運動新秩序的任務。中國工會加強同各國工會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了各國工人群眾之間的友誼,擴大了中國工會在國際工會運動中的影響,在國家總體外交和工會整體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工會工作:取得“理論一實踐—制度”創新的歷史性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運事業,就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部署推進一系列重要工作,推動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實現全面進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包括工會工作在內的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關愛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戰略,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2018年10月,中國工會十七大將這一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概括為“八個堅持” ① 。2023年9月,《習近平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論述摘編》正式出版,全書共收入“二百四十段”②相關重要論述,并分為“八個專題” ③ 予以編輯。同年10月,中國工會十八大把這一重要論述闡釋為“八個要”④。這一歷史發展過程顯示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的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覆蓋工會工作各方面各領域,系統闡明了新時代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怎樣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建設什么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等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問題”③,開辟了黨的工運理論的新境界,有力指引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發展。

(二)推動工會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工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動員廣大職工積極建功新時代,同全國人民同步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③。通過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等活動,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更加堅定不移;通過維護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城市困難職工、女職

②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版,出版說明第2頁。

③ “八個專題”指的是:堅持黨對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領導;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加強對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引領;努力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深入推進工會改革創新。參見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版,目錄第1頁。

④ “八個要”指的是:要堅持黨對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領導,永遠保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這一優良傳統,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鞏固工人階級的領導階級地位,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要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組織帶領廣大職工群眾為實現發展目標建功立業;要加強對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引領,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要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努力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依靠勞動創造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要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深入推進工會改革創新,健全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參見王東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組織動員億萬職工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團結奮斗——在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工人日報》,2023年10月14日第1版。

⑤⑥ 蔡奇:《奮力書寫我國工人階級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壯麗篇章——在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致詞》,《人民日報》,2023年10月10日第2版。

工等重點群體的勞動經濟權益、民主管理權益、建會入會權益,職工急難愁盼問題顯著得到解決;通過優化送溫暖、金秋助學等工會品牌,職工生活品質改善升級;通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職工創新創造和參與勞動競賽、技能競賽的活力進發;通過開展全面從嚴治黨,職工進一步看到了工會、工會干部的風清氣正;通過實施工會數智化建設,為職工提供的優質高效服務更加可感可知可及;通過成功連任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工人正理事,中國工會在重大國際勞工事務上發出中國工會聲音、提供中國工會方案,持續提升中國工會的世界影響力和感召力,等等。與黨和國家其他事業一樣,工會工作解決了很多難題,辦成了很多大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保持勞動領域的總體安全、穩定、和諧。

(三)促使工會工作體系更加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把工會組織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的總體格局,擺上更加重要的議程,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安排部署,同時加強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專題研究等制度建設。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印發,同年黨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隨后歷史性地召開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為工會改革建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出新要求。自2015年開始,每五年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2017年和2024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兩次部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多次出臺配套文件,推動相關措施落實落地。2021年,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目標要求,工會制定《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逐步推動形成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部署,這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為貫徹黨中央精神,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關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和工會橋梁紐帶作用的意見》,強調用好線上線下各種資源,注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創新工會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完善有關直接聯系職工群眾制度,推動工會維權體系、服務體系更為有效和健全 Φ.(D) 。同時,工會以國家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為契機,拓展工會雙邊多邊交流機制,工會對外交流交往工作體系不斷完善。

五、中國工會工作百年歷史探索的啟示

中國工會工作的百年歷史探索,就是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和事業發展的奮斗史,積累了寶貴經驗,對于新時代新征程深化和提升對工會工作規律的認識,進一步做好工會工作,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始終堅持黨對工會的全面領導,為工會工作指引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工會工作才能方向明確、不走偏路,才能做得有聲有色、扎實有效。” ① 黨的領導是中國工會最根本的特征,也是發展工運事業和做好工會工作最核心的原則。百年來,工會的一切成就,無不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正因為有了黨的領導,工會才有了主心骨,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才有了正確的方向與光明的前途。新時代新征程,工會和工會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時刻與黨中央對標對表,跟隨黨中央的步伐,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準確、有效地把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其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改革建設方向,不斷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發揮好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和工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二)積極動員職工建功立業,推動實現黨的中心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會工作講起來有千條萬條,最根本的一條是把廣大職工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而團結奮斗。” ② “無論是在風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如火如茶的建設時期,還是在激越奮進的改革開放征程上”③,特別是進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時代,黨的中心任務一如既往地為工會工作提供奮斗方向和目標任務。百年來,工會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讓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以充沛的熱忱、積極的姿態投身黨的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新時代新征程,工會工作只有著眼共同富裕,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激發職工的創造力,造就一支產業工人大軍,確保能夠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找到位置、找準優勢,貢獻更多力量。

(三)切實履行工會基本職責,努力做好職工維權服務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應該成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④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工會工作也就是工人階級的群眾工作。百年來,工會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為職工提供維權服務。歷史和實踐證明,聯系服務職工是工會的天然優勢,做不到這一點,工會存在的基礎必然不穩定不牢固。新時代新征程,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工會必須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順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大潮流大環境,促進思維創新、組織創新、工作創新,通過擴大工會組織、工會工作、工會服務的覆蓋面,加強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進工會數智化建設等,解決好涉及職工和職工關心的現實問題,不斷提升工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深化拓展工會對外交流合作,共同構建全球工會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變局之下,全球休戚相關,人類命運與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③。黨的對外方針政策從來都是既追求本國利益,又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工會對外交流交往也應秉持這一原則,促進各國勞動者的共同發展。百年來,中國工會始終堅持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發揮民間外交優勢,承擔起作為一個世界超大工會組織應有的責任和使命,增進了各國勞動界和職工之間的合作和友誼。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工會要從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圍繞“一帶一路”等,開展工會雙邊多邊國際交流,發揮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工人正理事作用,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制度性權力和話語權,推動國際勞工治理秩序更加公平公正合理,不斷提高中國工會在全球工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攜手建設全球工會的命運共同體,開創各國勞動者的美好未來。

百年歷史深刻表明,中國工會工作在促進黨的事業發展和推動時代進步中貢獻了智慧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新征程,工會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從歷史中探究本質特征與規律認識、找尋成功密碼與創新靈感,推動工會工作再譜新篇、再造輝煌,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Historical Explo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Work forChinese TradeUnionsinthePastHundredYears

HAN Jianxu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bor Movement,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Beijing,100865)

Abstract: Trade union work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mass organization and mass work.Emphasizing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rade union work has been a consistent fine tradition and political advantage of the Party. Over the past century,despite di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having distinct positions and content in trade union work,it has always centered on the Party’s central tasks as its theme and direction,mobilizing the working class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laborers to strive forward and achieve success. A century of Chinese trade union work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laying asolid class foundation and mass base for advancing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the new journey of the new era,trade union work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nd must further inherit traditions,leverage strengths,and create even greater achievements in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and achiev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ese trade unions ; working class; trade union work

(責任編輯:王友才)

猜你喜歡
工會
數讀·工會
工會博覽(2023年1期)2023-02-11 11:57:06
北汽集團工會召開二屆二十二次常委會
工會博覽(2022年34期)2023-01-13 12:15:14
數讀·工會
工會博覽(2022年34期)2023-01-13 12:13:58
圖說工會
工會博覽(2022年25期)2023-01-11 04:11:28
數讀·工會
工會博覽(2022年16期)2022-07-16 05:55:06
數讀·工會
工會博覽(2022年14期)2022-07-16 05:49:36
工會經緯
兵團工運(2021年5期)2021-12-07 13:14:18
工會動態
兵團工運(2021年1期)2021-06-26 00:42:18
企業與工會的相處之道
中國外匯(2019年16期)2019-11-16 09:27:40
如何發揮工會在職業病防治中的作用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欧美在线视频a|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国产97视频在线| 理论片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免费无遮挡AV|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日韩无码黄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a|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欧美第一页在线|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91青青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a|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成人午夜天|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婷婷丁香色|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91免费在线看|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欧美在线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韩国福利一区|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欧美日韩va| 欧美激情福利|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91黄色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看| 成人在线欧美|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色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五月激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