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BOPPPS教學模型,“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對現有的《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融合維修作風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優化與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分析課程特點和素質目標,結合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實踐方案。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航空維修作風的養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為高職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對策建議。
關鍵詞:BOPPPS模式;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教學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應推進教育數字化,數字化教學將引領未來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在新時代背景下,數字化、信息化與課程教學高效整合可打破時空限制,實現資源共享,提升了學生的創造性,帶來了全新體驗,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日后教學的常態化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教學的互動融合。航空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特別需要日常工作中對強烈責任意識、嚴謹工作作風、精湛專業技能的訓練。擁有航空相關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承擔培養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的新時代高質量航空人才的重任,立足立德樹人根本,在扎實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注入維修作風,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修養,推動維修作風與專業教學的有效融合。
《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是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1]。該課程以CCAR66部維修人員執照筆試考試大綱中M15模塊對活塞發動機的知識要求為基準,主要介紹航空活塞發動機的基本知識,了解活塞發動機的分類和組成,掌握活塞發動機的構造和和工作原理,熟悉活塞發動機的維護與操作,掌握通用航空公司中進行活塞發動機維護工作所需的基礎技能,為今后從事通用飛機維修工作打下基礎。同時又體現著豐富的民航精神、民航領域的三個敬畏等,因此,對該課程進行改革實踐,對于提升學生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引入BOPPPS教學模型,研究基于BOPPPS的《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注入維修作風的混合式教學模式[2]。項目將引入BOPPPS教學模型的核心要點,將課程教學全程設計為“引入(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小結(Summary)”6個階段[3,5],從構思、設計到具體教學實施,改革現有《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探索基于BOPPPS教學模型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BOPPPS教學模型的教學模式。
1"《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的課程特點
作為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的核心課程,《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課程是結合學情分析和教材特點,本著立德樹人,德技并修的理念,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等要求為標準,參考行業內相關“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課程素質要求,教學內容設計以航空活塞發動機的分類和組成和航空活塞發動機的基本工作原理為主線,構建基本理論+應用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內容體系,并以培養學生對航空發動機維修技能,樹立維修思維為目標,使學生不僅掌握航空活塞發動機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具備航空活塞發動機維護實踐的思維和能力,為今后從事航空維修事業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堅持“培養維修作風為本,樹立安全意識為重,職業技能為要”的育人目標,《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的知識內容與一線崗位工作密切相關,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還強調機務作風的培養。盡管該課程與崗位工作聯系緊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重視知識技能的實踐而忽略德育功能的現象。具體表現為教學內容沒有充分體現航空維修作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關注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以及在學習技能實踐時重視技能要點的學習而忽視培養機務的維修作風。
2"《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教學實踐
2.1導入
2.1.1案例導入
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開設《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在線課程,提供在線學習、在線測試、在線討論等功能,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利用職教云等相關視頻軟件,觀看航空活塞發動機的相關視頻,包括活塞發動機的常見故障,活塞發動機的組裝過程及原理介紹,引發學生對發動機拆裝和維護的重要性的思考,樹立“三個敬畏”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認知實習,帶學生到通航機場觀察活塞發動機的構造及維護過程,以切身實際體會課程的理論性、實用性和緊密性。
2.1.2問題導入
通過學習通課前在班級群里發布上課相關問題,提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督促學生們提前學習,如“航空活塞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發動機拆裝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問題導入過程中,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時刻將維修作風體現在活塞發動機維護的每一個環節上等。
2.2目標
2.2.1明確教學目標
在課程開始時,明確告知學生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例如,知識目標為掌握航空活塞發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技能目標為能夠正確為活塞發動機進行日常保養和進行零部件的更換;思政目標為培養學生的維修作風和安全意識。按“學導拓”教學的過程,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達到有效課堂的目的。利用”理、實、需“三位一體教學模式,賦能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增加VR虛擬平臺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發動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2.2.2目標可衡量
教學目標要具體、可衡量,以便學生和教師能夠清楚地了解教學效果。例如,知識目標可以通過考試等方式進行考核;技能目標可以通過讀工卡完成實際操作或進行小組比賽,檢測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素質目標可以在平常技能訓練過程中觀察每位同學的操作細節,是否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將安全操作和維修作風貫徹在平常。
2.3前測
通過對《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課程標準的解讀,了解課標對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以及通過問卷調查、小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航空活塞發動機的了解程度和學習需求,為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依據。通過前測了解到班級學生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處于中等,沒有預習習慣,更喜歡理實結合、任務驅動的教學形式都喜歡在課堂上通過創設情境、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知識點學習,此外大多數學生是操作者,動手能力較強,適合與擅長組織的同學小組合作學習。并且在前測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安全意識淡薄等。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引導,提高教學效果。
2.4參與式學習
在活塞發動機的理論教學+實訓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養成機務的維修作風,“嚴謹、專業、誠信”的維修作風,嚴格規章、程序管理,以規章、程序作為維修工作的行為準則,工作中要有“規章意識、紅線意識、風險意識、舉手意識”,這就是嚴謹的具體要求和體現,在維修過程中樹立“三個敬畏”精神,要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是崗位責任和專業能力的高度統一。
2.4.1講授法與演示法結合
對航空活塞發動機的關鍵結構、工作原理和拆裝維護的要點進行詳細講解,確保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講解過程中,配合實物模型、多媒體課件等進行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發動機的內部構造和工作過程。例如,使用動畫展示發動機的運轉,拆解模型展示各個部件的位置和連接方式。
2.4.2小組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引導[5]。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小組,針對知識點進行討論學習,針對理解不懂的地方進行討論,共同學習和討論活塞發動機的知識,分享各自的學習心得和疑問,互相解答問題。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將不懂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緊緊圍繞CCAR66部維修人員執照筆試考試大綱來需要來選擇課程內容。將理論知識課程與職業能力要求相結合,結合147維修技能培訓,設定課程能力培養目標[6]。
2.4.3案例分析
引入實際的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可以通過文字描述、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呈現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例如,展示一個發動機故障案例,讓學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維修方案。分析活塞發動機的常見故障,例如分析發動機冒藍煙、黑煙和白煙等問題,對比航空發動機和汽車發動機的區別和聯系等,讓學生進行分析判斷。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4實踐操作
為學生提供實際的航空活塞發動機或發動機模型,讓他們親自動手進行拆裝與維護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解答他們的疑問。例如,在發動機拆裝實踐中,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按照規范的步驟進行操作。在課程的實訓環節,安排學生進行發動機的拆裝和維護實踐操作,教師要對航空活塞的每個部件進行講解以及會遇到的故障進行分析,進行實物展示和故障分析,以及在維護過程中哪些失誤會造成危害,進行危機教育,樹立“三個敬畏”精神,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操作規程,確保安全。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5"角色扮演法
模擬航空維修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維修工程師、技術員等角色,進行發動機的故障診斷和維修。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5后測
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理論學習情況、維修基本技能和職業態度[7]。
2.5.1知識考核
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發布復習任務和練習題,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和練習,明確每節課的學習要點,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課程網站或在線學習平臺進行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期末通過考試、作業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要涵蓋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熟悉航空活塞發動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熟悉活塞發動機主要系統的工作原理和常見故障維護方法,掌握CCAR66維修人員執照筆試考試大綱中M15模塊要求的相關理論基礎知識,以及進行航空活塞發動機維護與操作的基本技能。
2.5.2技能考核
通過實際操作考核,對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要與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相符合,同時要注重考查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8]。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技能學習的同步。確立以實際崗位工作技能需求和基礎執照理論考試要求相結合,充分考慮了行業相關崗位對活塞發動機知識的規定及維修基礎技能的需求,又能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最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本課程的理論知識,
2.6總結
通過導入環節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到航空活塞發動機的相關背景知識,對上課內容產生探知欲以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某一重點;目標環節使學生明白本次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某一技能的掌握;前測環節可以讓提前讓教師知道學生對活塞發動機的興趣點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參與式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并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從而達到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后側環節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學生的表現和自我評價分析,了解到了學生的維修作風的養成習慣。通過實踐操作考核成績分析,了解學生對發動機拆裝和維護技能的掌握情況。
結論
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融入維修作風的混合教學實踐,是一種將課程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該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提高,專業技能和維修作風得到了增強,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和教師的認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航空維修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譚衛娟,白冰如,楊瓊,等.淺談《航空電氣設備與維修》課程雙語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2(06):161.
[2]賈瑞虹,衛星星,李銀濤.BOPPPS模型下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以有機化學實驗“蒸餾及沸點測定”為例[J].廣東化工,2020,47(18):279-280.
[3]黃敏,周艷艷,徐建民,等.基于微課和BOPPPS模型的中醫藥院校生物化學案例教學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4):81-83.
[4]李豐,尤彩虹.高職SPOC+BOPPPS教學模式中課程思政的融入[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21,29(02):22-26.
[5]賈雪平,葛明,張躍華,等.基于SPOC和慕課堂的物理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J].大學化學,2021,36(07):204-212.
[6]孫鳴.商務英語目標管理實踐教學創新與實踐研究:以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為例[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3,7(03):87-90+96.
[7]陳紅霞.真實項目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TDCS和CTC系統設備維護》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15):149-150.
[8]楊麗華,葉小玲,林秀蓮.園林景觀設計競賽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園藝與種苗,2018,38(01):47-50.
基金項目: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校級教改課題“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航空活塞發動機拆裝與維護》課程思政混合教學實踐研究”(2024TZY-JGKT05)
作者簡介:李安(1997—""),男,漢族,山西汾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通用航空器維修。
*通訊作者:楊蕊(1997—""),女,漢族,山西汾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