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工科和高校“雙一流”建設對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導師團隊建設是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針對地方高校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以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培養為例,建立了基于優勢互補的導師團隊交叉機制,進行了基于立德樹人導向的導師隊伍建設,開展了以OBE理念為驅動的團隊指導培養方案頂層設計與實施。通過探索與實踐導師團隊指導的究生培養模式,提高了研究生導師、特別是青年研究生導師的指導水平,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培養質量,有力支撐了學科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導師團隊;立德樹人;OBE理念
中國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
新工科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戰略決策[1],“雙一流”建設是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勢下,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也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2,3]。目前本科教育已經成為大眾教育,而研究生教育依舊是精英教育的主體。面對新形勢下知識快速傳播與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生培養中,傳統的單一導師指導已不能滿足高質量的培養要求,迫切需要探索導師團隊指導的研究生培養模式[4]。研究生導師團隊[5]是為了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由幾位不同學術背景與科研專長的導師組成的一個學科交叉融合、學術優勢互補、工作相互協作的指導團隊,能夠融合不同學科的創新要素,體現團隊合作培養的優勢,實現研究生全方位、高質量培養的目標。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是整個研究生培養的核心,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科發展密切相關。
一、現狀分析
內蒙古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多學科結合的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校。目前擁有“金屬材料工程”國家一流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治區一流建設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化學”“復合材料與工程”五個本科專業。擁有“材料加工工程”碩士授權點和“材料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2011年“材料科學與工程”被評為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18年“材料科學與工程”被評為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20年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歷經近70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我國培養材料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地方高校承載著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培養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系統工程,特別是,作為研究生培養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其重任在于培養具有高度適應性、能夠多方位滿足企業實際需要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挑戰,創新育人理念,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地方高校面臨的迫切任務之一。
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足[2,6,7]:(1)創新型培養模式及產學研協同育人有待提升;(2)“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導師業務能力尚需持續提升;(3)學術型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彰顯不足。作為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導師,通常既要指導研究生,同時又要兼顧教學、科研、管理等多項工作任務。因此,保證研究生能夠得到導師的及時指導,高質量、順利完成學位論文,同時在思維能力、學術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助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問題,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總之,新形勢下開展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有如下必要性:(1)提高導師業務能力,彌補單一導師指導模式下專業視野和知識面不夠寬的現實,在科研能力、品德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實現全方位指導;(2)避免出現“放養式”研究生指導的培養狀況;(3)針對不同類型研究生培養,能夠滿足不同環節的具體需求,提高培養質量。因此,切實做好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對于全面提升導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科研水平提高非常重要,是解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中存在問題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舉措
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非常注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為此,針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中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開展了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總體建設方案如下圖所示。
(一)基于優勢互補的導師團隊交叉機制建立
以知識傳授和科研能力提升為基礎,構建校內交叉學科導師團隊機制;以產學研融合為牽引,構建校企導師團隊協同育人機制。對于校內交叉學科導師團隊的組建,一個課題組設有一名主導師,負責課題組的管理、總體研究方向的把控,同時配有若干名不同學科領域的副導師,具體負責課題組中特定研究領域課題的指導。對于專業型學位碩士的培養,校內導師必須聯合來自企業、研究機構的滿足遴選條件的校外導師,組建校企導師團隊,搭建研究生與企業直接接觸的橋梁,有效促進研究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并為研究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以人才培養為本,明確導師團隊分工,按培養方案的要求如期完成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和答辯工作;建立導師團隊交流機制,定期召開研究生組會、主辦學術報告、開展學術研討,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實現協同育人。
通過建立優勢互補的導師團隊交叉機制,針對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合理組建研究生導師團隊,形成高水平指導隊伍。校內交叉學科導師團隊充分發揮專業互補、交叉融合的優勢,校企導師團隊將理論提升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較好地銜接,尤其對于專業型碩士培養,能夠為實現研究生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總之,圍繞研究生人才培養,導師團隊聚焦學術前沿和地方產業需求,在有效組織實施科研和教學任務的同時,創新了研究生學習方式,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培育了團對文化。通過“高水平導師團隊-高質量研究生培養”的良性循環,能夠實現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有效創新。
(二)基于立德樹人導向的導師隊伍建設
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科研團隊建設的基礎上,以科學研究為載體,按照導師學科方向、研究方向、學術專長、職稱和學位,組建協同發展的研究生導師梯隊,構建“一正+一副”“一正+多副”“多正+多副”導師制度,提升導師隊伍水平,真正落實“協作指導”“傳幫帶”導師團隊建設成效。在具體工作中,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探索,進行知識創新、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實現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進而建成高素質、高水平的導師團隊。圍繞專業型學位碩士的培養,加強“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積極聘請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擔任企業導師,同時安排校內導師到合作企業擔任企業特派員、進行掛職鍛煉,多方位開展校企合作,提升校內導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經驗,以滿足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
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內容還包括導師的師德師風、評聘和評價機制以及能力建設。(1)師德師風建設:把加強導師立德修身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主要抓手,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導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考核標準。(2)評聘和評價機制:第一,改變單純以科研為導向的導師評價機制,結合師德師風評價,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學道德教育、科學素養、學術能力、學術規范培養納入導師評價體系。第二,明確團隊中各位導師的崗位職責,并在工作中嚴格執行。第三,建立導師表彰獎勵、督導檢查、招生資格年審、導師資格退出、培養質量問責等機制。(3)能力建設:圍繞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和指導能力,聚焦“先進教育理念、學科前沿問題”,努力提升導師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落實“學校-學院”二級研究生導師培訓;加強合作與交流,發揮導師團隊成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優勢。
(三)基于OBE理念的團隊指導培養方案頂層設計及實施
OBE理念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8,9]。以OBE教育理念為驅動,使導師團隊在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全程跟蹤并監控培養各個環節,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實質性提高,進而提升就業質量。學術型碩士培養過程中,以學術研究為導向,聚焦基礎理論研究,以縱向課題開展為載體,側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專業型碩士培養過程中,以產業化應用為導向,聚焦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應用,以企業橫向課題和校企合作項目的開展為載體,側重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
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良好的政治素質、品德修養和職業道德,健全的心智,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創造性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的科研訓練,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等。在注重培養質量提升的同時,從以下幾方面發力以提升就業質量: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提高研究生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鼓勵研究生進行跨學科學習、開展科研工作,培養具有多元知識背景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優秀人才;系統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為高質量就業拓展新的途徑。
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目標,培養過程中的具體措施包括:(1)深挖研究生培養的核心能力目標,結合行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明確、細化研究生培養的階段性任務,在完成學位論文的過程中逐步進行能力培養;(2)確保導師團隊的合理性搭配和分工合作,體現各司其職,協作指導,注重研究生個性化培養和能力提升;(3)建立導師團隊協作指導具體流程和實施細則,確保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高質量、高效指導;(4)建立導師團隊管理體系和相應考核指標,著重考核研究生培養質量、導師團隊成員的個人業績以及導師團隊的運行情況,同時,健全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用人單位的評價機制和持續改進機制。
總之,通過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提升導師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和培養成效,實施基于OBE理念的團隊指導培養方案,能夠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符合產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從而提升研究生的就業質量。
三、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成效
實踐表明,對于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通過探索導師團隊指導的究生培養模式,優化了研究生培養體系,有助于高質量研究生的培養,也有利于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具體成效如下所述。
(1)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培養質量。通過實行導師團隊指導,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大幅增加,畢業進入重慶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上海大學、中科院等知名院校和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數大幅增加;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通過校企合作,校企導師團隊協作指導,工程實踐能力大幅提升,就業質量明顯改善,畢業后入職國內知名企業的數量明顯增加。
(2)有效提升了青年研究生導師的指導水平。導師團隊中的“傳幫帶”促進了人才梯隊建設,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迅速提升,多人獲“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英才”稱號,在職稱晉升中,與學校諸多學科比較,體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
(3)對學科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實行導師團隊協同指導,積極培養學科帶頭人,聯合企業和研究院所校外導師,實現資源共享、平臺共用,推動學科建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獲評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
結語
總之,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促進了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有力支撐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學科建設,在校內起到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勾紅葉,"蒲黔輝,"洪彧,"等."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交叉創新能力培養及導師團隊建設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05):"54-60.
[2]"羅會鈞,"查云龍."“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以中南大學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2,"13"(4):"30-39.
[3]"徐東彥,"劉仕偉,"張青瑞,"等."“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類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4,"10"(18):"33-36.
[4]"李琳,"王凌云,"由曉芳,"等."“新工科”背景下礦山環境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機制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24,"(1):"23-24.
[5]"陳娟."導師團隊建設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9,"(51):"116-117.
[6]"盧百平."基于“1+1+X”導師團隊指導模式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4,"10"(15):"76-79.
[7]"易軍,"周偉,"陳國榮."面向全過程的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機制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A4):"125-126.
[8]"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9]"李發國,"岳慧君."基于OBE理念的工科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路徑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11):"133-135.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德樹人導向,OBE理念驅動,地方高校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探索與實踐(編號:JGCG2023099);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專業課程思政有效融入課堂的探索研究”(編號:NGJGH2022372)
*通信作者:計云萍(1972—"),女,漢族,內蒙古察右中旗人,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性能金屬材料組織控制與性能優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