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提琴演奏家蘇貞是中央音樂學院中提琴教授、中提琴教研室主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AM)客座教授,英皇音樂考級委員會ABRSM中國區總顧問,國際中提琴大賽首位中國評委。
她為中提琴而生
初二時,蘇貞以小提琴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當時全國僅招收了她一名插班生。由于身高原因,她被選中改拉中提琴,且發現中提琴的音色與自己十分契合,連說話聲音也非常相近,冥冥之中,蘇貞覺得自己仿佛就是為中提琴而生。
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蘇貞任中國交響樂團中提琴副首席。后獲全額獎學金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AM)繼續研究生學習,師從著名中提琴教育家JohnWhite先生。學習期間,她幾乎囊括該院所有中提琴獎項,并在1997年Lione1Tertis國際中提琴大賽中獲獎,蘇貞還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建院180多年來首位獲得院長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給畢業生的最高獎項)的中提琴家,現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榮譽院士。
2000年到2004年,蘇貞擔任英國BBC愛樂樂團中提琴副首席(終身制席位)。作為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她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辦獨奏、重奏音樂會,包括愛丁堡國際音樂節、日內瓦國際音樂節、東京國際藝術節和國際中提琴藝術節等。
2004年,蘇貞應邀回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成為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并一直活躍在世界各大音樂節的舞臺上,同時還在各地教授大師班,包括GreatMountains國際音樂節、奧地利AcademyofMusic,法國國際音樂節等。其專輯“英倫狂想曲”于2014年在倫敦發行,一經面世便引起轟動,被《留聲機》《Strad》等具有影響力地雜志稱贊為“全球最著名的中提琴家”“精彩絕倫的演奏”。
不斷交流縮小差距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的中提琴教授,蘇貞同時還擔任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談及國內外在弦樂專業教學方面的差異,蘇貞表示:“我認為國內外在弦樂教育上還存在較大差異,當然近些年來這種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但我們不能忽視,小提琴、中提琴等畢竟屬于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諸如巴洛克時期的一些相對基礎的學科建設,我們國內目前還不夠完善。不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越來越多杰出的音樂家都有在國外留學和定居的經歷,經過長期的學習,部分演奏家的水平實際上已經與國際頂尖演奏家完全接軌。這種雙向的溝通交流,包括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還需要多多開展?!碧K貞覺得,我國弦樂的基礎教學十分出色,就如同我們的數理化。她認為這或許是我們亞洲人的特質,不僅在音樂領域有所體現,在其他學科中也有展現。蘇貞坦言,在后期的教學里,開拓性、創造性以及新曲目的開發等方面,還需要持續強化和深化。隨著AI等高科技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與應用,科技與音樂的結合應當會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
洋為中用魅力無窮
從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后,蘇貞錄制了第一張個人專輯《不列顛狂想曲》,作品全部為英國作曲家專為中提琴譜寫的樂曲,2014年在倫敦發行后獲得英國《留聲機》等專業音樂雜志的好評。之前,即便英國中提琴演奏家也無人演奏或錄制過清一色由英國作曲家創作的中提琴作品專輯。在國際上演奏并錄制更多中提琴作品是蘇貞的夢想。
后來,蘇貞在中外舞臺上,嘗試用中提琴演繹中國音樂作品,豐富了中提琴的音樂表現力。經過數年積累,蘇貞推出了《中提琴與世界的對話》專輯,并于2022年面世。“我用中提琴演繹了9首中國民歌和一首原創作品?!而櫻恪贰赌粮琛贰肚啻何枨贰度镤仭穼]嬛?,中提琴與竹笛、古箏、琵琶和新疆鼓等傳統樂器和諧共鳴,民歌、爵士樂、流行音樂等不同風格自然交融,熟悉的旋律經過重新編排演繹,令人耳目一新。
蘇貞深有感觸地表示:“這次創作讓我深深感受到,用西方樂器演奏中國經典民歌,不僅能豐富中國民樂的演繹形式,更能為音樂帶來新的色彩、新的藝術表現力。通過多樣的演奏,將我們最好的音樂作品介紹給世界各國聽眾,是我們這一代音樂家的使命,更是驕傲一一在一次次“走出去”的經歷中,在與不同音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國音樂、中國樂器、中國表達具有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的魅力。”
用中提琴與世界對話
蘇貞曾任LionelTertis國際中提琴大賽評委,成為首位出任頂級國際中提琴大賽的中國評委;北京國際弦樂四重奏大賽評委;中國CCTV鋼琴小提琴全國大賽特約藝術家;中國音樂綜合性大獎“金鐘獎”評委;梅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特約藝術家。
2022年3月,蘇貞在中國國家大劇院發行了新專輯《中提琴與世界的對話》,此專輯推出了十首專為中提琴打造的經典中國作品。作品一經面市就登上了索尼精選Hi-Res榜首。《中提琴與世界的對話》專輯還額外提供獨奏樂譜和樂隊伴奏碟,開創了國內外中提琴專輯模式的新典范。此專輯還是國家大劇院唱片公司發行的首張中提琴黑膠唱片,2022年底開始發行。創新性地收獲四個第一:
1.新專輯《中提琴與世界的對話》成為國家大劇院建院以來發行的首張中提琴黑膠唱片,并被國家大劇院唱片公司收藏。
2.參加日本最大規模古典音樂節“東京·春·音樂祭2023”,是該音樂節2005年成立以來史上首次邀請的中國音樂家,此次演出也是東京音樂節首次舉辦華人藝術家專場演出。
3.成為了在中央電視臺國際臺和央視音樂頻道推廣中提琴的第一人。
4.新專輯《中提琴與世界的對話》在國際專業唱片平臺索尼精選Hi-Res榮登榜首,成為第一位登上榜首的中國中提琴演奏家。
2023年4月2日,“諷重奏團”參加NHKWORLD-JAPANChinese《波短情長》訪談節目,分享演奏心得與古典音樂的欣賞要領。
比賽對師生都是一種檢驗
蘇貞的身影一直活躍在國內外各大音樂節。從事教學工作近二十年來,她有眾多學生在國內外著名職業樂團出任首席以及在國際知名音樂學院任教。蘇貞還一直致力于中國和英國、美國以及歐洲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為中外音樂界的溝通與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有人問蘇貞:學音樂的孩子參加專業性的比賽,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能起到什么作用?蘇貞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參加專業比賽,不僅是各個專業院校教學實力的比拼,對孩子的促進也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國家有國家的目標,有短期的5年規劃等等。如果沒有目標的話,我們每天的效率就無法去控制和督促,所以比賽對老師和孩子都是一種檢驗,一是檢驗老師的教學質量,二是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另外比賽還能為他們提供上臺表演的機會,因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用兵一時就是上臺比賽或者是表演。”
打牢室內樂功底非常重要
談到國內室內樂的發展以及室內樂與交響樂的關系,蘇貞坦言:室內樂在我們國家起步較晚,后來大家才逐漸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具備優秀的室內樂能力,才會有好的交響樂結構。交響樂是由弦樂聲部,也就是室內樂組成的,這是一個基礎,室內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室內樂曲目博大精深,很多同學拉獨奏,在臺上承受的壓力非常大,但同學們如果以室內樂的方式上臺演奏,無形中壓力就會減少很多,他們同樣可以享受到舞臺的魅力,學到更多的曲目,以此起到上臺鍛煉的目的。如此一來可以幫助學生一步步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蘇貞認為:“一個優秀的樂隊隊員,需要有很好的室內樂功底。在我們國家,室內樂教學現在是各個音樂院校的必修課,所以學生打下室內樂的功底十分重要,因為只有通過這門考試,才能拿到畢業證?!?/p>
蘇貞不僅是音樂學院的教授,同時還是一位演奏家。對于這兩個角色,她是這樣理解的:
“演奏和教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演奏只需在提琴上實現自己的想法,而教學則是要讓他人實現自己的想法,這非常困難,挑戰也很大。很多演奏家實際上并不從事教學工作,然而我在教學時,能夠察覺到學生演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更細致地剖析,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為何有些學生無法做到?我始終堅信,只有當我們站在舞臺上,把這門樂器最美的音色呈現給觀眾時,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來學習這門樂器。畢竟我們吸引他人學習樂器,絕非依靠講課,而一定是憑借美妙的琴聲?!?/p>
唯有堅持才能做好音樂
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蘇貞覺得,一位出色的老師應當擁有挖掘每一位學生最大潛質的能力,并非將每個孩子都培育成奧運冠軍才算成功。
演奏與教學相互促進
蘇貞介紹了梅紐因比賽與其他比賽的不同之處:“梅紐因比賽主要是分為少年組跟青年組。這是全球選出來的最頂尖的天才青少年的比賽。當年我到倫敦看到這個比賽,少年組的選手技藝非常高超,大多是各國的天才,在他們這個年齡段,演奏水平幾乎達到頂峰了,所以少年組的比賽更加吸引觀眾眼球?!鄙踔劣蟹N說法,看完少年組比賽,再去看青年組比賽,有種索然無味的感覺。蘇貞說:如何能持續激發少年組選手的潛能,如何讓少年選手持續成長,并能在之后成功步入職業領域,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課題。
蘇貞從事中提琴教學工作已有二十多年,積累了頗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她坦言:“我剛當老師那會兒比較心急,老是期望學生能盡快領會自己的意思。隨著年歲漸長,教學經驗日益豐富,如今的想法是靜待花開,把該講的都告知孩子,不再急于求成,給他們留出時間,畢竟每個孩子吸收知識的速度和能力是有所不同的?!?/p>
蘇貞深情地說道:“音樂并非跑馬拉松,音樂是一生的摯愛,是需要憑借熱愛才能堅持一生的事物。所以我期望音樂不但能夠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也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艱辛的付出、持續的堅持以及無盡的熱愛,如此才能堅持下來把事情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