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750米的藏北高原腹地,班戈縣正經歷著千年未有的嬗變。這個曾經因高寒缺氧、資源匱乏而“與世隔絕”的貧困縣,在中國石化集團持續23年的對口支援下,譜寫出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壯美篇章。從“輸血”到“造血”,。
雪域高原的“生命工程”
清晨的班戈縣人民醫院,34歲的牧民扎西次仁帶著制氧卡走進充氧站。以前頭疼得像要炸開,現在每天來充袋氧氣,干活都有勁了。他輕車熟路地操作著自助充氧機。這個由中國石化投資1120萬元建設的制氧充氧站,已成為藏北高原上的“生命補給站”,日均服務超300人次。
在距離縣城80公里的普保鎮衛生院,嶄新的高壓氧艙正在運行。院長拉巴頓珠感慨:“過去遇到嚴重高原反應只能往那曲市送,現在就地就能救治”。通過中國石化“三級醫療幫扶體系”,班戈縣構建起“縣醫院一鄉鎮衛生院一村級衛生室”的立體醫療網絡,全縣孕產婦死亡率從2018年的 3.2%降至零。
教育扶智的“種子計劃”
當第一縷陽光灑向中國石化小學的智慧教室,五年級的卓瑪正在與上海石化實驗小學的師生進行遠程互動。“原來大海真的像課本里說的那么藍!”這個牧區女孩通過“云端課堂”第一次見到大海。這所投資過億的現代化小學,配備著高原地區罕見的室內籃球館、數字化實驗室,成為那曲市集中辦學的典范。
“我們實施教育金種子計劃,就是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中國石化援藏干部、班戈縣常務副縣長路立勛介紹。通過“游學計劃”,已有328名藏族學生走出高原;“教師成長工程”讓 67% 的本地教師獲得區外培訓學習的機會。2023年,該校小升初升學率創下 98% 的歷史新高。
面對人才斷層危機,中國石化啟動“青藍工程”。在牧業科技園的焊接培訓中心,高級技師張偉設計的“高原焊接工藝規程”貼在醒目位置:“電弧電壓要比平原下調 15% ,每焊接20分鐘必須吸氧10分鐘。”他培訓的15名藏族青年中,28歲的索南扎西已取得國際焊工認證,帶領團隊完成縣醫院供氧管道鋪設。“現在每天工資有幾百元,比放牧多幾倍。”索南自豪地說。與此同時,23歲的次仁玉珍在中國石化物資裝備部學成歸來后,打造的“天路優品”跨境電商平臺,將唐卡、耗牛絨圍巾賣到28個省市,2023年銷售額突破860萬元。如今,327名藏族青年通過技術培訓端上“技能飯碗”,8個“科技小院”落地牧區,高原上綻放的,是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文明之花。
產業振興的“牦牛革命”
在班戈牧業科技園,傳統牧業正經歷科技革命。48歲的牧民巴桑通過“智慧耳標”管理系統,在手機上就能查看牦牛的相關數據。“以前賣活畜每頭最多5000元,現在深加工后能賣到2萬元。”他所在的合作社,去年僅耗牛肉干銷售額就突破1200萬元。
中國石化打造的“高原產品出藏高速公路”成效顯著:通過2.86萬座易捷便利店,“班戈耗牛”走進全國消費者的餐桌;在“易捷優選”電商平臺,青棵代餐粉創下月銷10萬罐的紀錄。“我們建立了從牧場到終端的全產業鏈。”項目負責人介紹,區塊鏈溯源系統讓每包產品都可查詢到產品的生長環境與詳細來源。
不僅如此,在納木錯北岸的游客服務中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實現完美融合。由中國石化援建的環保棧道,在旅游旺季日均分流游客2000余人次。“既保護了草場,又增加了收入。”牧民向導多吉次仁展示著手機里的電子導覽系統,他帶領的生態旅游團隊年收入超15萬元。
中國石化創新推出的“碳匯牧場”項目,將1.2萬畝退化草場納入生態修復計劃。通過種植耐寒牧草、實施輪牧制度,草場覆蓋率三年提升 27% 。“我們現在放牧要打卡,系統會自動計算載畜量。”牧民格桑指著草場邊的智能監測站說。
振興之路的“破冰行動”
在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班戈縣,嚴寒與缺氧如同兩把懸頂利劍。冬季零下 30% 的極寒天氣,讓混凝土澆筑需添加特殊防凍劑,施工窗口期被壓縮至每年不足5個月。中國石化以科技利刃劈開凍土堅冰,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上書寫著人類工程奇跡。
地熱技術溫暖“生命禁區”。門當鄉的“恒溫安居社區”建設現場,工程師們正與永凍層展開較量。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地源熱泵 + 被動式太陽能”復合供暖系統,在凍土層下30米鋪設閉環地熱管道。“這套系統就像給房子裝上了地暖空調,冬季提取地下 8°C 恒溫地熱,經熱泵提升至 45% 供暖。”中國石化新星公司技術總監解釋道。施工過程中,運輸車需配備高原特制增壓發動機,每車次運輸建材量僅為平原地區的 60% ,僅地基處理就耗資上千萬元。如今,36棟藏式新居外墻覆蓋著藍黑色太陽能集熱板,室內溫度恒定在 18°C 以上,惠及187戶牧民。67歲的阿媽央金撫摸著暖氣片說:“以前燒牛糞取暖煙熏得流淚,現在孫女能穿單衣寫作業了。”
為保障極地施工,中國石化組建起“高原物資保障突擊隊”。在通往普保鎮施工點的“魔鬼路段”,車隊長扎西頓珠帶領25輛改裝卡車,每年運輸建材超萬噸。“每趟480公里要開18個小時,遇到暴風雪就得用鐵鍬挖出雪隧道。”他們研發的模塊化拼裝建筑技術,將房屋分解為189個預制單元,現場組裝效率提升 70% ,使衛生院的建設周期從14個月壓縮至5個月。
未來發展的“振興密碼”
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收官節點,班戈縣的振興藍圖愈發清晰。正在建設的畜產品交易中心,將通過冷鏈物流體系輻射整個藏北牧區;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培育的“耐寒青棵1號”,畝產有望突破300公斤;規劃中的納木錯星空觀測基地,將打造世界級暗夜公園。
“鄉村振興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中國石化援藏工作隊領隊李昭雪表示。2024年,企業投入千萬元實施“智慧班戈”工程,涵蓋數字教育、遠程醫療、智慧牧業等領域。當5G基站矗立在羌塘草原,當無人機巡航在茫茫的綠色牧場,這片古老的雪域高原正在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
從“苦寒之地”到“希望高原”,班戈縣的變遷印證著央企援藏模式的創新突破。中國石化用23年實踐探索出的“全產業鏈援藏”模式,既破解了傳統幫扶的“碎片化”難題,又建立起市場化運作的長效機制。當耗牛戴上智能耳標,當牧區教室響起5G授課聲,當高原產品走進萬家中國石化易捷便利店,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海拔4750米的發展奇跡,更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