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19點21分,中國石油工業的杰出領導人、新中國最后一任石油工業部部長王濤,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93歲。這位將一生奉獻給中國石油事業的開拓者,就此告別了他深愛的土地和畢生奮斗的行業,卻在中國能源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壯麗篇章。
赤子之心,爭當石油先鋒
1931年11月,王濤出生于河北樂亭。1950年,年僅19歲的他便擔任哈爾濱工農速成中學黨總支部干事,展現出非凡的組織能力和對愛國熱忱。1953年,王濤前往北京俄文專修學校留蘇預備班學習,為之后的留學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1954年,王濤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王濤赴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礦業學院學習。后來,他又進入莫斯科石油學院,并獲得副博士學位。在石油學院勘探、鉆井、開發、煉制、機械、運輸等諸多專業中,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石油地質勘探。這源于最初的信念為祖國尋找更多油氣資源,獻身石油事業。在蘇聯學習期間,王濤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不僅掌握了先進的石油勘探技術,還深入研究了國際石油工業的發展趨勢。這段留學經歷,為他日后在中國石油工業領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成后的王濤毅然回國,投身到祖國石油事業的火熱建設中。1962年,他被調往大港油田擔任副總指揮,負責油田的勘探與開發工作。在大港油田,王濤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成功開發了多個重要油氣田,為大港油田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3年,王濤被分配到石油部研究院當總地質師。他一直覺得:學石油的人一定要到基層,要實踐才出真知。所以便三番五次地要求調到油田參加石油會戰。跟著老部長們來到油田,更加深了他的石油情結。不久后,王濤回到了家鄉東北,而立之年的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大慶油田的地質勘探上。
1969年,王濤被調往遼河石油勘探局擔任副局長。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和艱苦的工作環境,他毫不退縮,親自帶隊深入一線,開展地質勘探工作。在他的帶領下,遼河油田的勘探與開發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之一。
一步一個腳印,王濤的腳步從陸地丈量到海洋,他是我國海洋石油的開拓者。
1979年,王濤被任命為南海石油勘探指揮部珠江口籌建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兼臨時黨委書記,開啟了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新篇章。
當時,中國海洋石油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困難。王濤憑借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堅定的決心,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組建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東部石油公司,并擔任總經理。
在他的領導下,南海東部石油公司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培養了一批專業的海洋石油人才。經過多年努力,南海東部石油公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中國海洋石油開發的重要力量。
三大戰略,推動跨越式發展
1985年6月,王濤被任命為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8年6月,改革開放進入高速發展,國務院機構改革,撤銷石油工業部,成立能源部,原石油部的政府職能移交能源部,并在原石油部的基礎上組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原石油部長王濤成為首任總經理,自此開啟了中國石油行業新興之路。
當時,中國石油工業正處于關鍵時期,東部油氣資源接替緊張,石油工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王濤上任后,經過深入調研和分析,提出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等中國石油工業“三大戰略”,親自決策并組織以塔里木盆地為重點的西部石油會戰。
這一戰略不僅為中國石油資源版圖的拓展奠定了基礎,更推動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持續發展。
當時的塔里木歷經“五上五下”,始終沒能取得重大戰略突破,主要原因是缺錢、缺技術。王濤曾率團訪問日本、加拿大、美國,尋求借貸外資以解決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資金短缺問題,但并不順利。
1991年5月,王濤向時任總理李鵬匯報了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情況,通過對原油產量、價格等相關因素等計算貸款事宜。此后不久,國務院召開會議專題研討貸款問題,會議聽取了石油工業部匯報。會后,李鵬總理表示,我們不能總用這些錢去進口冰箱、電視,應該將這些有限的外匯儲備更多地投入到國家的基礎產業、能源產業上去,這樣對國家發展后勁是有利的,對國民經濟增長是有利的。
1991年6月28日,石油工業部和中國銀行在中南海紫光閣簽署12億美元貸款協議,用于塔里木油氣勘探開發,開創了我國陸上石油工業“貸款搞勘探”的先河。
為了能夠如期償還貸款,徹底改變塔里木石油會戰受資金短缺困擾的被動局面,1991年8月17日,王濤在探區領導干部大會上提出“一手抓500萬,一手抓大場面”的奮斗目標,如火如茶的奮斗開始了。1999年底,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按協議如期還清利息和貸款。2002年塔里木原油年產突破500萬噸,成為當時我國陸上第六大油田。
在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期間,王濤還大力推動科技進步,使中國石油科技整體水平明顯提高,某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他撰寫了20余篇學術論文及兩部專著,系統闡述找油理論與勘探開發部署。1985年,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對他多年來在石油科技領域貢獻的高度認可。
國際舞臺,展現中國石油力量
王濤是位具有國際視野的石油工業領導者。他曾到英國、挪威、美國、日本、巴西等國考察石油工業。王濤認為,中國可以借鑒挪威的經驗。在他的倡導下,中國搞了五年的對外合作,來自十幾個國家的四十多家石油公司都與我國合作過,其中包括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國的BP公司、意大利的阿吉普公司、日本的石油工團等國際石油公司。
從這幾年的對外合作中,王濤學到了很多國外先進的現代化的石油管理理念,成為了一個有開放型思維的領導干部。
并逐漸悟出了一些道理:要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實力,要善于學習善于合作,并且善于利用外國的先進技術。在學習中不忘競爭,在競爭中不斷學習,合作要按照合同辦事,達到雙贏。
對外合作使王濤擴大了視野,其后,在國際舞臺上,王濤為中國石油工業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1994年和1997年,王濤連續兩屆當選世界石油大會副主席。在世界石油大會上,他總是以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為中國石油工業發聲。他的每一次演講都充滿激情,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他積極倡導國際石油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中國石油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王濤深知石油工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2008年,他牽頭成立“王濤英才獎學金”,2009年6月,他在北京中國石油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該獎學金,以個人積蓄激勵青年學子投身能源事業。
王濤的一生,是為國家能源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他用智慧、勇氣和擔當,書寫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壯麗篇章。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