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2024年度地質調查十大進展”中,“鄂西渝東地區二疊系頁巖氣調查評價拓展新區新層系”項目入選。
這離不開中國石化突破鄂西渝東二疊系頁巖氣勘探關鍵技術,以及創新團隊多年技術攻關的強力支撐。截至目前,在鄂西渝東紅星地區部署的多口頁巖氣井試采穩定,累計生產天然氣3.25億立方米,展現出良好的開發前景。
突破下限尋找新層系
紅星地區位于重慶市石柱縣至湖北省利川市境內,地質上屬于四川盆地周緣。在該地區二疊系的油氣勘探可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但是,由于沉積相變快、厚度薄、埋深大等地質條件的制約,這里的非常規天然氣勘探一直未有大的突破。
2019年,成立鄂西渝東二疊系頁巖氣勘探突破關鍵技術及應用創新團隊,持續深化海相頁巖氣勘探研究,強化海相地質、地球物理和工程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對紅星地區二疊系進行了兩輪整體評價,實現了二疊系海相頁巖氣勘探的重大突破。
“我們到野外看剖面、測剖面,取樣分析化驗,對該層系的頁巖氣指標描述了一遍。”創新團隊成員、勘探管理部經理李雄介紹說。經過一番研究后,他們對二疊系的生烴條件、厚度等有了新的認識。大家有了極大信心。
“按照涪陵氣田的勘探開發經驗,國內外都將30米視作頁巖氣有效氣層的厚度下限。低于這個標準,頁巖氣就無法開發?!崩钚郾硎?。正是因為這種思維禁錮,面對紅星區塊二疊系儲層厚度不足20米的現狀,是否加大二疊系勘探力度,成為了他們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面對爭議,創新團隊充分利用老井及野外剖面資料,創新形成了二疊系薄層頁巖氣富集理論,最終打破頁巖氣有效氣層厚度必須大于30米的認識。部署的紅頁1HF井測試獲得產量8.9萬立方米/天工業氣流,填補了國內二疊系頁巖氣勘探開發空白。這一勘探成果在 2021年獲得中國石化勘探突破特等獎,在2023年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頒發的“中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
快速展開獲得新成果
紅頁1HF井突破后,針對紅星地區二疊系的勘探快速展開。
創新團隊開展了大量基礎研究工作。對該地區與二疊系有關的老井,進行地質資料復查;利用測井和地震的精細解釋、預測,按照頁巖氣勘探開發標準對二疊系進行重新再分析、再認識…
“我們發現二疊系的優質頁巖儲層大面積連片分布,頁巖氣規模儲量很大,含氣面積廣。二疊系非常有潛力,大有可為,但需要對儲層進行有效改造,才能實現高效開發?!崩钚劢榻B說。
為深化紅星地區資源潛力評價,夯實天然氣增儲上產基礎,按照“展開建南、突破三星、準備新區新層系新類型”的思路,圍繞紅頁1HF井,在不同方向快速部署紅頁2HF、3HF、4HF、5HF以及紅頁茅1HF、2HF共6口探井,開展紅星地區建南區塊吳家坪組頁巖氣整體評價及三星區塊、建南區塊茅口組頁巖氣預探,進一步擴大紅星區塊勘探成果。
針對薄層頁巖氣儲層甜點層不明的問題,創建了薄層強非均質頁巖氣測井表征及地震預測技術系列。部署的紅頁2HF井測試獲得15.1萬立方米/天工業氣流,實現從地質甜點到地質工程雙甜點的轉變;部署在區塊北邊的紅頁3HF井測試獲得11.5萬立方米/天工業氣流;先天條件不足的紅頁4HF井,頁巖儲層最薄,只有13米多,而且構造最復雜、儲層改造難度最大,測試獲得8.63萬立方米/天工業氣流。
值得一提的是,紅頁3-2HF井測試獲得23.8萬立方米/天高產工業氣流,是當時紅星地區二疊系吳家坪組埋深最大、測試產量最高的一口探井。該井的測試成功,證實紅星地區二疊系吳家坪組吳二段深層頁巖可獲高產,標志著掌握的壓裂工藝與紅星區塊地質條件適配度更高,為該地區進一步提升單井產量指明方向。
實現測試產量三級跳
根據國內外勘探向深層、超深層進發的趨勢,創新團隊瞄準二疊系儲層埋深大、高模量、多夾層帶來的難鉆難壓的難點開展攻關。
依據以往國內外的研究經驗來看,海相頁巖氣儲層隨著埋深增大,成巖作用中的壓實作用會逐步增強。這導致儲層內的有效孔隙度進一步降低,整體含氣性降低,連通性變差。“此外,埋深的增加,對鉆井工程工藝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針對性的工藝措施亟待突破?!崩钚劢榻B說。
創新團隊在系統研究紅星地區二疊系不同埋深下的儲層孔隙特征后,明確了儲層中的硅質礦物有很強的支撐作用,在受到由壓實作用帶來的負面影響后,其依然能在孔隙內保持正常的有效空間。
通過觀察不同巖心薄片資料,創新團隊均在目的層發現了顯著的生烴時產生的超壓縫,可以有效抵抗壓實作用,使頁巖氣能有效向上疏導,維持儲層的高含氣性。隨著目的層段埋深從西南向東北逐步增大,儲層孔隙度未產生明顯變化,含氣性表現更好。
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和認識,創新團隊形成了頁巖地質工程一體化鉆完并技術,部署的紅頁7井測試獲得了32.35萬立方米/天的高產工業氣流,取得了紅星地區二疊系吳家坪組超深層頁巖氣勘探重大突破,實現了測試產量的三級跳。
截至目前,紅星一復興地區二疊系吳家坪組資源量已超過萬億立方米,其中埋深大于4500米資源量占比超過66% 。紅頁7井取得的超深層勘探重大突破,為紅星地區二疊系高效勘探、效益開發、規模建產積累了技術儲備,對推動復興一紅星地區二疊系深層超深層規模增儲具有重大意義,意味著有望在涪陵志留系之后,落實又一個新區新層系萬億立方米規模增儲陣地。
下一步,創新團隊將向西拓展突破深層、向東拓展突破復雜構造區淺層,進一步夯實資源陣地。“未來5年,我們將以勘探突破為重點,以發現大中型氣田為目標,重點針對四川盆地海相頁巖氣領域,加強基礎地質研究和地球物理、工程工藝等關鍵技術攻關,力爭實現勘探新突破,持續帶動四川盆地頁巖氣儲量和產量快速增長,推動國內相似勘探領域發展。”季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