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牽涉到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態勢日益穩健,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也日益增強,從滿足基本的溫飽需求逐漸轉向追求更高品質的飲食。近年來,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然而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對國家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從根本上講,食品安全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例如食品行業從業者的道德素養。因此,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在于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質。食品安全是一種信念,其治理需要道德的集體覺醒。因此,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關鍵。
1.思想政治教育在食品安全領域的重要性
1.1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食品行業從業者素質和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灌輸與教化。我國當前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其重要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領域人員素質和安全意識的提高。對于食品生產者來說,會使其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避免只顧經濟利益而忽視行業道德、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問題的出現,進而嚴格把關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保證好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對于食品銷售者來說,有利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深刻認識到食品安全對于消費者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從而減少售賣過期產品等問題的出現。總之,食品安全工作人員作為食品安全把關的關鍵環節,只有秉持優秀的道德修養,錘煉高尚的道德品質,具備深厚的理論素養,才能更好地實現食品安全規范化。
1.2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食品行業的穩定與發展
誠信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是企業形象和品牌的保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該企業員工的誠信意識和職業道德,使企業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加強食品企業的道德教育是必由之路,有利于打造健康、高效、優秀的食品企業形象,當食品企業都這么做時,該行業便會持續健康發展。正如中國工商銀行“工于至誠,行以致遠”的價值觀,強調誠信是其立足行業的根本,當然,這種理念已為眾多成功企業所驗證。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食品安全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
法律法規本身就是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體現,食品領域人員思想意識提高,恪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就會自覺主動地去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實行相關政策,從而推動食品安全問題的減少。
1.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和作為國家主人公的責任感,從而促使高校及社會各界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推動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從而規范人們的行為,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1.5 食品安全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有利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食品安全意識不僅僅是食品領域的工作人員需要,廣大消費者更加需要,當人民群眾都具有了這種意識,維權意識提升,健康飲食知識普及,依據這種現實,企業會更加重視食品安全,提高生產標準。同時,食品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會更加完善,動態監管得到強化,信息更加公開透明,政府監管效能提升,社會共治格局形成,食品安全問題大幅度減少,經濟與社會產生連鎖反應,人民更加健康,國家更加富強。
2.食品安全領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
2.1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脫離實際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教育內容過于抽象,未能與食品安全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例如,教育內容多傾向于理論教育,在課程中講授大量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知識,但實際上一線從業人員更需要了解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遵循這些法規,比如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如何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等。雖然工作人員在課程中理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的諸多條款,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仍然可能缺乏具體指導而出現違規行為。在2024年,就有網友發帖稱江蘇昆山多所學校給學生發放的面包中有過期發霉的情況。接到學校報告后,當地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經調查是因在蛋糕加工冷卻環節,冷卻時間不到位所導致。
2.2 從業者逐利傾向與道德失范
部分從業者因為經濟利益的驅動和道德意識的薄弱,拋棄行業底線和職業道德,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各行各業百花齊放,但也引發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再加上部分從業者缺乏職業道德培訓和教育,存在著“一切向錢看”等不良的價值觀,一味地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忽視長期的品牌建設和所需承擔的社會責任,導致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采取不正當手段以求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例如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質原料,或者為了改善食品外觀、口感或延長保質期而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忽視生產衛生和質量控制等。至于食品生產環境問題的案例,2022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等地的酸菜企業不僅直接將酸菜在土坑中腌制,工人們還穿著拖鞋、抽著煙作業,甚至將煙頭直接丟在酸菜中,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食品安全問題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危害,不僅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還打擊了公眾對行業產品的信心,進而阻礙經濟增長。
2.3 公眾食品安全意識薄弱,社會監督乏力
公眾參與度低,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不足,更缺乏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食品安全是社會各主體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食品安全治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由于各項監管措施落實不到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食品安全關乎我們每一個人,不僅食品行業從業者要重視食品安全,消費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不僅有利于保護個人健康,也有利于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另外,社會媒體的監督力量不夠。有些媒體在食品安全報道中存在失職的現象,并沒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社會媒體可以通過報道食品安全事件,引導輿論,一方面可以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另一方面可以對食品企業和從業者施壓,促使其堅守職業道德,不越法律紅線,但有些媒體沒有弄清事情緣由或識別信息的真偽就發出來,在引發公眾恐慌的同時,也降低了對商品的信任。以上均體現了消費者和社會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
2.4 教育體系中食品安全教育缺失
學校針對食品安全的教育存在不足,并沒有將食品安全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知識。在近幾年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學校可謂是高發地。2024年10月16日,云南省昆明市長豐學校食堂就被曝出該校食堂供應不合格的豬肉片,并迅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無獨有偶,同年9月13日,長沙一學校食堂給學生食用爛番茄、隔夜菜、臨期蛋撻皮等,導致學生集體出現上吐下瀉等癥狀,最后確診為感染“諾如病毒”,嚴重危害了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學校應將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納入課程體系,不僅要提高食堂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更要提高學生們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掌握必要的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另外,社會教育也存在不足的情況。社會上缺乏系統科學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公眾無法獲得全面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在老年人群體中更為常見。
3.治理食品安全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3.1 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培養道德規范和責任意識
相關人員可以運用理論教育、實踐鍛煉、榜樣示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灌輸到食品安全領域。比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食品行業的培訓,批判唯利是圖、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從而構建誠信體系。運用榜樣示范的方法,使用正反兩方面的例子,激起人們遵守職業道德和重視食品安全的意識以及警醒食品企業切勿違法亂紀,喪失道德,對國家和人民造成危害。
3.2 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是指教育者為了有效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創造運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總和。創新教育形式,應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藝術,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實效性,適度地將誠信、食品安全法規等灌輸到人們頭腦中去。比如,通過案例警示,曝光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剖析思想根源,形成警示效應。
3.3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運用文化載體、網絡載體、活動載體,將主流意識形態寓于文化建設、實踐活動之中,打造食品安全文化,營造良好的環境。比如,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知識問答,張貼宣傳標語,利用短視頻、直播、公眾號等新媒體,傳播食品安全知識、法律法規和正面案例,擴大覆蓋面。鼓勵群眾參與“食品安全隨手拍”“有獎舉報” 等活動,形成社會共治的輿論監督環境。
3.4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構建長效機制,融入社會治理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切相關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其作用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食品安全管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和約束下可以達到最大效能。實施監督與考核相結合,建立食品安全的“紅黑榜”制度,對誠信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對失信企業公開批評并加強監督。另外,積極鼓勵公眾參與教育,鼓勵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參與宣傳教育,形成政府主導、多方聯動的教育網絡,鼓勵公眾參與監督。
3.5 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將食品安全教育融入我們身邊
思政課是系統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理論知識的主渠道,可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針對近幾年來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的問題,可通過中小學思政課中融入食品安全案例,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高校開設食品安全與倫理相關課程,引導學生關注民生問題,倡導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食品安全教育相結合,需要不斷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將食品安全問題與道德倫理、法律意識等結合起來,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道德素養,充分發揮融合課程的育人作用。同時,應與社會實踐結合,組織大學生參與食品安全調研、志愿服務等活動,在實踐中深化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總結
食品安全問題牽涉到每一位公民,關乎國家的根本利益。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更有責任也更有條件去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然而每年的“315”晚會仍然會揭露諸如“土坑酸菜”“石骨泥烤腸”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威脅著人民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素質問題,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道德以及食品安全意識,有望減少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