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豐、同治時期,捻軍活躍于豫省,故而影響豫撫之任。豫撫多通過科考入仕。豫撫乃是地方政治官員,其職責飽含著朝廷的政治目的。朝廷在任命河南巡撫之時,通常會強調巡撫的職責。河南巡撫又是通過科舉進入統治階層的知識分子。作為封疆大吏,他們既承擔著作為巡撫的職責,又有文人知識分子的情懷,二者結合,并駕前行。
河南者,乃《禹貢》之豫州也,又稱中州之地。清朝時期,河南省的行政區劃并無大的變動,全省分為八府一州,即開封府、歸德府、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河南府、南陽府、汝寧府、汝州。巡撫在明中后期是一種臨時差遣的官職,被臨時賦予“安撫軍民巡撫兼軍務者加提督…皆因事特設”。至清代,巡撫演變為掌握實權的地方封疆大吏,“巡撫河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食兼理河道、屯田一人。順治元年置,駐開封。康熙十七年,定管理河南歲修工程。雍正四年,加總督銜,不為例。尋省。十三年復置。乾隆五年,以盜警,加提督銜”。咸豐、同治時期起于公元1851年(咸豐元年)終于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共二十四年。
河南巡撫簡介
咸豐、同治時期,共有十六位官員擔任過河南巡撫,其具體情況見表1。
從表中巡撫的籍貫來看,河南巡撫以漢籍為主。朝廷在鎮壓捻軍過程中大量啟用漢族知識分子,如嚴樹森、錢鼎銘皆為漢籍,由布政使上升為巡撫。且巡撫的任命采用戶籍回避制度,即異地為官,對此朝廷有明確規定,“(康熙)四十二年議定,選補官員所得之缺,在五百里以內,均行回避”。從巡撫的出身來看,巡撫以科考的進士、舉人出身為主。清朝科舉考試規定“凡滿、漢入仕,有科甲、貢生、監生、蔭生、議敘、雜流、捐納、官學生、俊秀。定制由科甲及恩、拔、副、歲、優貢生、蔭生出身者為正途,余為異途”。咸豐、同治時期,豫撫任職時間明顯的不同。咸豐朝巡撫任職時間較短,且更換頻繁。除陸應谷、赫舍里·英桂、嚴樹森之外,其余巡撫的任期皆不出一年。這與當時河南的捻軍有關。咸豐朝,捻軍活躍于河南地區,與清廷對抗。清政府為鎮壓捻軍,協調軍事,對河南巡撫進行頻繁調動,致使這一時期河南巡撫人數較多,任期較短。同治朝共十三年,卻僅有四名巡撫,其中僅有吳昌壽任期不足一年,其余三位皆超過兩年。皆因豫省捻軍漸息,朝廷需穩定豫省局勢。戰亂頻仍,豫省民生凋敝,需巡撫長任,來清查人口、土地,恢復生產。
河南巡撫職責
清初,河南巡撫職位中有“巡撫河南”“提督軍務”“河道”“都御史”等字樣。清初,巡撫彭有義在奏折中自陳職位全稱為“欽差巡撫河南等地方·提督軍務兼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彭有義謹題”。可知其主要職責有巡視撫慰河南地方之責,提督河南軍務、河道工程和督查吏治之責。此后巡撫職責雖有所調整,但整體上變化不大。且巡撫在奏折中的職位自稱逐漸用簡稱。如咸豐四年,英桂在《英桂奏完納錢糧擬以銀錢官票各半以平銀價折》自稱職位為“河南巡撫臣英桂跪奏”。另道光年間湖南巡撫馮德馨、光緒年間河南巡撫在奏折中的職位自稱亦是簡稱。

巡視撫慰地方:轄區民生。巡撫乃封疆大吏,轄區內的民生問題是其責任之一。捻軍之亂致豫省田園荒蕪、人口流失、蕭條破敗。捻軍漸息急需召回流失人口,組織生產,恢復社會經濟發展。適時,糧食生產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官員對與糧食生產相關雨雪糧價極為重視。咸豐二年,巡撫陸應谷親自視察轄區莊稼生長情況,在奏折中指出“臣前赴南陽,往還沿途察看,麥苗均極暢茂,民情安貼,堪以仰慰宸懷”。當河南出現災荒時,身為地方大員的巡撫有撫恤災民之責,如“豫境被淹,究系何處,災黎是否安貼,著李鶴年趕緊查奏撫恤”“河南巡撫李鶴年函示,豫省饑民四出求食,屬廣為收恤。該郡既無存款,又鮮殷戶,兼程請示”。巡撫代天子牧,需為轄區民生負責。
物資轉運。巡撫總理一省政務,轉運朝廷所需物資亦是其職責。河南是農業大省,物資轉運之責尤為重要,皇帝對此極為重視。咸同時期,朝廷軍事調動頻繁,需要大量餉銀來供養軍隊。在物資轉運中主要以餉銀轉運為主。此類情況頻頻出現在史料中,如“該部請于山東、河南兩省同治十一年征收地丁項下各撥銀二萬五千兩,以資接濟。即著丁寶楨、李鶴年、錢鼎銘迅速如數籌撥,解交察哈爾都統衙門。轉解烏里雅蘇臺。以資應用”“提督張曜一軍出關剿回,全軍餉由河南供給無缺”。朝廷龐大的軍費支出使得巡撫承擔較重的籌措轉運之責。
提督軍務兼河道之責:提督軍務。清初,朝廷定鼎中原,在河南建立起初步統治。然自明末以來潰散的土寇尚存,威脅著清政府的統治。朝廷在任命河南巡撫時賦予其提督軍務、維護治安之責。乾隆五年“照山西之例,河南巡撫兼提督,以便節制稽查”。巡撫有節制本省軍事之責。咸同時期,河南捻軍活動頻繁,抵抗朝廷。在鎮壓捻軍活動中,河南巡撫的軍事職責顯得尤為重要。在王氏《東華錄》中明確指出河南巡撫“嚴樹森身為豫撫,豫省軍務,自系專責”。在鎮壓捻軍時,河南巡撫為加強地方軍事防務而興辦團練,“用直隸練軍制,就河南三鎮額兵,簡其精壯,抽練馬步各三營,重其額餉,擇駐沖要地訓練,期年成軍”。巡撫在練軍之外,協調水路各方,圍剿捻軍,如“賊果犯中牟,以有備不得逞,乃於省治西決堤引水南流,擾及長垣。鶴年飛檄水陸各軍沿堤剿堵”“河南巡撫嚴樹森奏,金樓踞匪,負隅自固,與毫東捻勾結,分我兵力進攻賊寨。寨中出賊數百人”。河南地區的捻軍活動在巡撫的軍事彈壓之下逐漸平息。
總理河道。豫省河流眾多,且黃河橫貫河南省的中北部,逢黃河汛期,經常決堤,嚴重威脅百姓生命安全和朝廷統治。朝廷在任命河南巡撫時,賦予其總理河道之責,管理轄區內的河工事務。朝廷諭令指出“鄭元善身為豫撫,防河事務是其專責”。河道工程既關系到轄區內的漕運,也與百姓農業生產息息相關。所以巡撫錢鼎銘在其任期內“修水利,鑿賈魯河故道,南自周家口,北至硃仙鎮,又西北至鄭州京水寨,疏積沙,補殘堤,俾上游無水澇,下游通舟楫。復濬勺金河、丈八溝、馀濟河、永豐渠以資灌溉”。此為豫撫職責之地方性特征。
督察吏治。巡撫乃地方大員,掛都御史職,負責督查一省的吏治,如朝廷“諭李鶴年整飭河南吏治”。對于轄區不法官員,巡撫“張之萬奏稱,訪查知縣奸惡巧猾,究出帶兵將弁捏稟邀功各情。當經降旨交張之萬并案審辦”。另外“同治八年李鶴年奏帶兵大員縱兵殃民,請飭查辦”。巡撫的督察之責與當時鎮壓捻軍的軍事活動相結合,督察文武官員的圍剿情況。
朝廷在詔書中明確指出“張之萬務當督飭地方文武員弁認真防剿,不可稍有疏失”。
河南巡撫的文人情懷
河南巡撫是通過科舉考試進人統治階層的知識分子。他們的職責是朝廷賦予其在統治階層中的職責,是在現實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也有知識分子所有的文人情懷。這種文人情懷與現實角色并非完全分離,而是相互結合,既有抒懷之意,又有忠君愛國之情懷。曾任河南巡撫的陸應谷曰“潤分小草當窗濕…不知播種誰家早,起著芒鞋隴上行”。全詩并無雨字,卻寫出了春雨滋潤、農耕播種的景象,表達出內心的欣喜之情。賈臻則描繪了“遙天鸞鶴遞清音,月滿樓臺花滿林。極目三山渺何許,可憐云海正沉沉。”令人流連的畫面。陸應谷、張之萬等人雖是文人,然畢竟處于巡撫之職。所以他們的作品中也有作為官員的忠君愛國心態。當被捻軍裹挾的百姓逃回、團練擊殺匪徒后,張之萬指出“此皆我朝二百年來仁深厚澤所涵濡,皇上好生愛民之心所感動”。他在《早朝圓明園謝恩》中的“為思圣主仁民意,身受方知報稱虛”,表達了這種忠君愛國之情。陸應谷既是官員,又是文人,當承擔官員職責反應在詩文中時則出現了“隴麥已將熟,播種及黍豆…太守亦何功,祿食日滋疚”。陸應谷通過詩文表達自己內心的愧疚,同時作為官員而承擔自己的職責,實現了文人情懷與現實職責的結合。
咸同時期的河南巡撫是通過科舉考試篩選入統治階層的知識分子。他們處于捻軍活動危機朝廷統治時期,接受朝廷賦予其巡視撫慰、提督軍務兼河道、監察吏治的責任。這些職責并非相互孤立,而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結合。他們雖處巡撫之位,但也有知識分子的文人情懷。他們的部分情懷通過巡撫之責潤化在實踐活動之中。在鎮壓捻軍之中,巡撫的軍事職責和權力相對較重,卻沒有形成不聽中央號令的地方割據軍閥。作為文人,作為巡撫,他們既陶冶情操、忠君愛國,又承擔現實責任,把握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度量,實現二者雙驅并行。
(作者單位:信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