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討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意義、實施路徑與實踐成效。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的精神內涵與教育價值,闡述其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素養培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結合實際案例提出具體的融入策略,包括課程教學、校園活動、文化建設等方面,以期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關鍵作用。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以其崇高的理想信念、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偉大的人格魅力,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將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的有效途徑。
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內涵與教育價值
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內涵。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是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的生平事跡、思想理論、革命實踐和領導風范等為主要內容的紀實性文學作品或歷史文獻。
在這些傳記里,我們能看到馬克思為撰寫《資本論》,于大英博物館日復一日查閱資料,深入剖析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為無產階級革命奠定理論基石;能看到列寧在俄國革命的風云變幻中,以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能看到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征程;也能看到鄧小平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推動改革開放,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還能看到習近平致力于讓貧困地區的百姓過上好日子,提出精準扶貧戰略,實現了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偉大奇跡。這些傳記以真實、生動的筆觸,全方位展現了領袖人物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推動社會進步、謀求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的生動教材,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對共產主義信仰堅定不移,對無產階級事業懷著無限忠誠,始終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他們的事跡能極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如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帶領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實現民族獨立,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祖國的偉大與不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以及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激勵學生
為國家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道德品質教育價值。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身上彰顯的諸多優秀道德品質,是學生學習的內容。他們艱苦奮斗,在艱難歲月中從不退縮;勤儉節約,始終保持樸素作風;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擔當,面對困難挺身而出;團結協作,凝聚各方力量。像周恩來總理一生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高尚品德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道德榜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引導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堅守道德底線,成為有道德、有擔當的人。
職業素養教育價值。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漫長進程中,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展現出非凡的戰略眼光、精準的決策能力、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時期,大膽決策設立經濟特區,推動中國經濟騰飛。高職學生能從這些領袖人物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學習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學會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冷靜思考、有效解決,從而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推廣和應用。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引入領袖人物的案例和故事,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主題演講、征文比賽等活動,在校園內設置領袖人物的雕像或宣傳欄等,一定程度上營造了學習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的氛圍。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融入的系統性不足。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融入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往往呈現出碎片化、隨意性的特點。在課程教學、校園活動和文化建設等方面未能形成有機的整體,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和協同,影響了教育效果的發揮。
融入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在教學和活動中,對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解讀和挖掘不夠深人,大多停留在表面的事跡介紹上,未能充分引導學生深入領會領袖人物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實質。同時,融入的范圍相對較窄,主要集中在少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學生干部群體,未能覆蓋全體學生,限制了其影響力的擴大。
融入的方式方法較為單一。目前的融入方式主要以課堂講授、講座報告和傳統的校園活動為主,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在新媒體時代,未能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新媒體技術等手段拓展融人渠道,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原則
科學性原則。在選擇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時,要確保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權威性。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傳記進行篩選、整理和解讀,避免傳播錯誤信息和不實內容,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針對性原則。要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高職學生的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并在融入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相結合,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創新性原則。積極探索新的融入方式和方法,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新媒體平臺等手段,創新教育載體和形式,使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以更加生動、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協同性原則。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融入體系,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校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協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進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在校園文化中的有效融入。
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路徑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優化課程內容設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中,適當增加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相關內容,將領袖人物的思想理論、革命實踐和成長歷程等有機融入課程知識點中,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專題講座等形式,引導學生深人學習和領會領袖人物的精神內涵,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與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相關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領袖人物的智慧和風范;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引導學生圍繞領袖人物在特定歷史時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定期舉辦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主題文化節,通過開展主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在演講比賽中,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事跡為主題,講述領袖人物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文藝匯演中,學生可以通過話劇、朗誦、歌曲等形式再現領袖人物的光輝形象,傳承領袖人物的精神品質。
建設校園文化社團。鼓勵學生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社團、紅色文化研究社團等校園文化社團,組織學生自主開展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研讀、交流和實踐活動。社團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和學術報告,組織學生參觀領袖人物故居、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社會調研和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領袖人物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校園文化景觀,在校園內建設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文化長廊、雕塑園、主題廣場等文化景觀,通過展示領袖人物的畫像、名言警句、生平事跡等,讓學生在校園中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領袖人物的精神熏陶。例如,在文化長廊中,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展示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的主要貢獻和歷史地位,配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文字說明,使學生在漫步校園的過程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報校刊、校園網等宣傳陣地,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的先進事跡和精神品質。開設專題欄目,定期推送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相關文章、視頻和音頻資料,引導學生關注和學習領袖人物的思想理論和實踐經驗。同時,在校園內張貼懸掛與領袖人物相關的宣傳標語和海報,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在耳濡自染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實踐成效與展望
實踐成效。將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實踐成效。首先,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明顯提升,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顯著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更加堅定,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其次,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得到有效改善,艱苦奮斗、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等優良品德在校園內蔚然成風。最后,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進一步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中表現出色,為今后的就業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持續發展,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工作將不斷完善和創新。因此,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學科專業的融合,將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的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拓寬教育渠道,豐富教育資源,提高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同時,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保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持續、深入、有效地融入,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作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對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通過遵循科學性、針對性、創新性和協同性原則,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多個路徑將其融入校園文化,能夠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今后的實踐中,應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融入機制,創新融入方式,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的教育功能,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
肖潤花,1979年出生,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3年度項目“馬克思主義領袖人物傳記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編號:MKS23114)和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典型人物傳記融入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課題編號:23GZYB083)的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